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8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的讨论 被引量:293
1
作者 吴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共5页
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霾与雾的区分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过去东南沿海各省不成文规定的用相对湿度区分的标准普遍偏低。区分霾和雾,应该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结... 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霾与雾的区分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过去东南沿海各省不成文规定的用相对湿度区分的标准普遍偏低。区分霾和雾,应该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结合各种判据来确定。考虑到近几年对气溶胶研究的新成果,大气中0 1 μm以下的水溶性粒子主要是硫酸铵等组成的,大于1 μm的粒子主要是氯化钠等组成的。这些物质的相变湿度大都在80 %左右。建议将相对湿度小于80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的天气现象确定为霾,相对湿度大于90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确定为雾,相对湿度介于80 %~90 %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应该是霾。建议尽快制定灰霾指数和预警办法,开展灰霾天气预测预报预警方法的研究和业务平台建设,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使环境气象产品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为政府实行动态调控的环保措施的决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度 大气混浊 城市化进程 气溶胶污染 能见度 经济规模 东南沿海 天气系统 天气现象 主要成分 平台建设 预警方法 预测预报 服务领域 公众服务 气象产品 决策服务 环保措施 动态调控 区分 新成果 硫酸铵 水溶性 氯化钠
下载PDF
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 被引量:119
2
作者 吴兑 《广东气象》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霾与雾的区分是目前一个非常现实 ,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过去东南沿海各省不成文规定的用相对湿度区分的标准普遍偏低 ,区分霾和雾 ,应该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 ,结合各种判据来确定。考虑到近几年对气溶胶研究的新成果 ,大气中 0... 霾与雾的区分是目前一个非常现实 ,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过去东南沿海各省不成文规定的用相对湿度区分的标准普遍偏低 ,区分霾和雾 ,应该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 ,结合各种判据来确定。考虑到近几年对气溶胶研究的新成果 ,大气中 0 .1μm以下的水溶性粒子主要是 (NH4) 2 SO4等组成的 ,>1μm的粒子主要是NaCl等组成的。这些物质的相变湿度大都在 80 %左右。建议将相对湿度<80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的天气现象确定为霾 ,相对湿度 >90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确定为雾 ,相对湿度介于 80~ 90 %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 ,但其主要成分应该是霾。建议尽快制定灰霾指数和预警办法 ,开展灰霾天气预测预报预警方法的研究和业务平台建设 ,拓展气象服务领域 ,使环境气象产品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为政府实行动态调控的环保措施的决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能见度 相对湿度 天气系统 天气现象 气象服务 天气预测 视野 恶化 混浊
下载PDF
济南市区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84
3
作者 尹承美 梁永礼 +2 位作者 冉桂平 刘爱梅 付晋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267,共6页
用2006—2008年5—9月的济南市区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和高空、地面资料,分析了济南市区出现短时强降水(R≥15mm/h)的年际、月际、时际以及强度特征,并分析了产生短时强降水的不同天气系统类型,为今后济南市区短时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 用2006—2008年5—9月的济南市区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和高空、地面资料,分析了济南市区出现短时强降水(R≥15mm/h)的年际、月际、时际以及强度特征,并分析了产生短时强降水的不同天气系统类型,为今后济南市区短时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和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特征分析 天气系统
下载PDF
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65
4
作者 廖捷 谈哲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1-789,共19页
2003年7月4~5日在江淮地区沿梅雨锋有一系列中尺度对流系统相继生成和强烈发展,导致了江淮地区特大暴雨的形成.该研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这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 2003年7月4~5日在江淮地区沿梅雨锋有一系列中尺度对流系统相继生成和强烈发展,导致了江淮地区特大暴雨的形成.该研究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这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对这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影响作用.在这次特大暴雨过程中,位于梅雨锋北侧的东北-西南走向深厚、稳定的短波槽系统与槽前从西南移来的低涡系统相配合,加强了位于梅雨锋北侧的反气旋性扰动发展,从而导致梅雨锋北侧反气旋性涡旋的形成.该类反气旋性涡旋形成对江淮切变线的加强与维持起重要作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潜热释放首先导致梅雨锋低层切变线上的中尺度对流性涡旋(MCV)的形成,而中尺度对流性涡旋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切变线上的低层辐合,中尺度对流性涡旋消亡后,在切变线上形成低涡.梅雨锋附近主要存在4种不同垂直环流,它在降水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结构、配置与动力学作用.其中跨锋面、高层非地转两支垂直环流对锋区的对流扰动发展和暴雨形成最为重要,而降水发展可以调整锋区垂直环流的结构、配置,随降水的减弱,梅雨锋区的不同垂直环流系统又重新恢复到先前结构.梅雨锋上不同尺度、高度的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这些垂直环流系统调整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特大暴雨 数值模拟 中尺度对流系统 天气系统 反气旋性涡旋
下载PDF
贺兰山地区沙尘暴沙尘起动和垂直输送物理因子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牛生杰 章澄昌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根据 4a来在贺兰山两侧沙漠和沙地测站积累的微气象和沙尘谱观测资料 ,结合有关文献 ,综合分析了沙尘起动和垂直输送的物理机制 ;讨论了强风的动力作用、近地面不稳定层结的热力作用和沙尘物质源特征 ;概述了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中上升运... 根据 4a来在贺兰山两侧沙漠和沙地测站积累的微气象和沙尘谱观测资料 ,结合有关文献 ,综合分析了沙尘起动和垂直输送的物理机制 ;讨论了强风的动力作用、近地面不稳定层结的热力作用和沙尘物质源特征 ;概述了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中上升运动特征 ,沙尘的沉降末速计算、沙漠地表的湍流输送特征和垂直速度资料、沙漠地表的超绝热梯度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及逆湿现象 ,沙漠和沙地的沙尘粒度、地表性质和沙土含水率对起动风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沙漠 不稳定层结 逆湿现象 上升运动 天气系统 地表 沙地 山地 沙土
下载PDF
深圳地区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61
6
作者 邓雪娇 黄健 +2 位作者 吴兑 毕雪岩 丁伟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7-11,共5页
分析了深圳地区2003~2004年发生的6个典型污染过程.基于WRF中尺度气象模式的分析表明深圳地区的空气污染过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及变性冷高压脊的影响.HYSPLIT气流轨迹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上游地区的污染对深圳地区存在影响,当... 分析了深圳地区2003~2004年发生的6个典型污染过程.基于WRF中尺度气象模式的分析表明深圳地区的空气污染过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热带气旋及变性冷高压脊的影响.HYSPLIT气流轨迹分析说明珠江三角洲上游地区的污染对深圳地区存在影响,当深圳处于海上气团控制时,空气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过程 天气系统 气流轨迹 气象模式 深圳地区
下载PDF
数值预报产品和客观预报方法预报能力检验 被引量:51
7
作者 张建海 诸晓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63,共6页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使用的JMH、MM5、中央气象台、MOS以及预报员5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绍兴市降水和气温预报按自然天气季节、量级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对中雨及以下量级的降水预报,JMH和中...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使用的JMH、MM5、中央气象台、MOS以及预报员5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绍兴市降水和气温预报按自然天气季节、量级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对中雨及以下量级的降水预报,JMH和中央气象台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但对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预报,各种方法都不太理想。冷锋、气旋和台风影响下的降水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暖锋和副高影响下的降水。MM5气温预报系统性偏低,MOS气温预报则呈现一定的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预报 自然天气季节 天气系统 检验评价 统计方法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南岭山地一次锋面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分析 被引量:51
8
作者 邓雪娇 吴兑 +4 位作者 唐浩华 范绍佳 黄浩辉 毛伟康 叶燕翔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81-889,共9页
利用2001年3月上旬在南岭山地进行的综合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有雾和无雾时的天气型和边界层风、温、湿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冷空气影响期间出现的地面雾是低空湿度饱和区向地面扩展,云底接地形成的雾,锋面雾消散过程实质上为雾层底逐渐... 利用2001年3月上旬在南岭山地进行的综合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有雾和无雾时的天气型和边界层风、温、湿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冷空气影响期间出现的地面雾是低空湿度饱和区向地面扩展,云底接地形成的雾,锋面雾消散过程实质上为雾层底逐渐抬升离开地面的过程。边界层结构受天气系统的影响,锋面逆温结构对雾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单层强逆温结构有利于雾的发展和维持,多层(双层)弱逆温结构容易导致雾消散;出现雾与前期低空南风强劲,高空盛行西南或西南西气流,充分回暖增湿,导致整层空气湿度大有密切关系;浓雾维持期间,出现小到中雨时,雨强峰值时间段都出现能见度短时好转的现象,否则则反之,表明云雾中的微物理过程与能见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山地 雾与能见度 天气系统 湿特征
下载PDF
广州市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0
9
作者 罗森波 罗秋红 +1 位作者 谢炯光 梁桂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7-573,共7页
利用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850hPa、500hPa)以及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了2002~2004年广州市10个典型的空气污染过程与各种天气系统以及气象要素间的联系,得出了秋冬季、春季和夏季广州市大气污染与各种天气类型的一些关系,并对地面... 利用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850hPa、500hPa)以及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了2002~2004年广州市10个典型的空气污染过程与各种天气系统以及气象要素间的联系,得出了秋冬季、春季和夏季广州市大气污染与各种天气类型的一些关系,并对地面各种气象要素与污染过程的关系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得出了广州市大气污染过程的一些天气概念模型及气象要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天气系统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南岭山地浓雾的物理特征 被引量:43
10
作者 邓雪娇 吴兑 叶燕翔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利用1998年12月~1999年1月在南岭山地进行的雾的综合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南岭山地浓雾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对三次典型浓雾过程的谱特征、含水量与能见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南岭山地的浓雾过程与天气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
关键词 南岭山地 天气系统 浓雾 雾滴谱 含水量 能见度
下载PDF
MCC和一般暴雨云团发生发展的物理条件差异 被引量:43
11
作者 覃丹宇 江吉喜 +1 位作者 方宗义 马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0-600,共11页
利用NCEP/NCAR 1°× 1°再分析资料和GMS红外辐射亮温 (TBB)资料 ,研究了 2 0 0 2年 6月 2 2日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MCC)和 7月 2 3日的一般暴雨云团两者之间发生发展的环境场差异。结果表明 ,MCC发生在较弱的斜压环境里 ... 利用NCEP/NCAR 1°× 1°再分析资料和GMS红外辐射亮温 (TBB)资料 ,研究了 2 0 0 2年 6月 2 2日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MCC)和 7月 2 3日的一般暴雨云团两者之间发生发展的环境场差异。结果表明 ,MCC发生在较弱的斜压环境里 ,对流层低层有明显的天气系统如切变线、中尺度低涡 ,中层可以没有低压槽参与 ,高层则出现在反气旋环流里。普通暴雨云团低层的影响天气系统和MCC类似 ,但中层往往和槽线相联系 ,高层则出现在急流入口区右侧。MCC对高温高湿能量的需求比一般暴雨云团更高 ,如要求高能舌范围更广、更深厚 ,对流不稳定区范围更大。MCC的动力强迫主要在低层 ,和较大的θse梯度联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云团 天气系统 物理条件 MCC NCAR 高空槽 环境场 发生发展 强迫 NCEP
下载PDF
广西几次不同类型天气系统造成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分析 被引量:41
12
作者 曾小团 农孟松 赵金彪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7年第4期1-4,7,共5页
利用NCEP(分辨率2.5×2.5)再分析格点资料和北京"9210"系统下发MICAPS格式常规资料对影响广西6次暴雨过程中的影响天气系统分型,在此基础上利用T 213物理量(比湿、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涡度、散度、假相当... 利用NCEP(分辨率2.5×2.5)再分析格点资料和北京"9210"系统下发MICAPS格式常规资料对影响广西6次暴雨过程中的影响天气系统分型,在此基础上利用T 213物理量(比湿、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涡度、散度、假相当位温500hPa与850hPa的差值、K指数)格点资料对这6次过程进行垂直剖面和前后时序分析,试图找出不同类型天气系统影响广西造成暴雨过程的一些物理量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系统 暴雨 物理量
下载PDF
蒙古气旋爆发性发展导致的强沙尘暴个例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刘景涛 郑新江 +3 位作者 康玲 姜学恭 祁伏裕 方翔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218-229,共12页
对 2 0 0 1年 4月 6~ 7日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 ,从沙尘源、干旱气候背景、天气系统及起沙和扬沙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揭示了强沙尘暴与蒙古气旋和高空急流活动的关系。得出 :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和中部的... 对 2 0 0 1年 4月 6~ 7日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 ,从沙尘源、干旱气候背景、天气系统及起沙和扬沙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揭示了强沙尘暴与蒙古气旋和高空急流活动的关系。得出 :位于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和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 ,是沙尘暴的主要沙尘源区 ;持续两年的干旱是强沙尘暴形成的气候背景 ;蒙古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和冷锋后大风是起沙的主要动力 ;湍流输送和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气流辐散强迫形成的干对流上升气流是沙尘向高空输送的动力机制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制 沙尘源 干旱气候 天气系统 高空急流活动 蒙古气旋 爆发性发展 沙尘暴
下载PDF
2008年5—9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 被引量:39
14
作者 杨荆安 孟英杰 《暴雨灾害》 2008年第4期378-382,共5页
2008年汛期我国经历了南方洪涝和江淮地区的多次强烈暴雨,从5-9月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看,5-6月暴雨主要出现于华南、江南地区。7-8月暴雨频发,北方暴雨明显增多,但雨带一般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方常常同时出现暴雨,且以移动性天气... 2008年汛期我国经历了南方洪涝和江淮地区的多次强烈暴雨,从5-9月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看,5-6月暴雨主要出现于华南、江南地区。7-8月暴雨频发,北方暴雨明显增多,但雨带一般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方常常同时出现暴雨,且以移动性天气系统居多,因此,暴雨虽然猛烈,却未形成流域性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天气过程 洪涝灾害 江淮地区 时空分布 江南地区 天气系统 强降水 移动性
下载PDF
Q矢量及其在天气诊断分析中应用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4
15
作者 岳彩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3-8,共6页
对Q矢量的理论研究动态及其主要应用结果作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 Q矢量 Ω方程 诊断分析 天气诊断 天气系统
下载PDF
湿位涡诊断分析在东南亚强降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6
作者 范可 琚建华 范学峰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8,共6页
文章应用湿位涡理论 ,分析了发生在东南亚夏季的两个强降水个例 ,讨论了湿位涡与东南亚强降水形成的关系。东南亚夏季具有利于强降水发生的湿位涡场分布特征 ;强降水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当对流层低层MPV1<0、同时... 文章应用湿位涡理论 ,分析了发生在东南亚夏季的两个强降水个例 ,讨论了湿位涡与东南亚强降水形成的关系。东南亚夏季具有利于强降水发生的湿位涡场分布特征 ;强降水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当对流层低层MPV1<0、同时MPV2 ≥ 0时 ,易产生强降水 ;当对流层高层MPV1正值区与低层MPV1负值区相互作用 ,即高层下滑的干冷空气与低层上升的高温高湿空气交汇 ,容易贮存和释放湿对流不稳定能量 ,有利于强降水产生。湿位涡理论在东南亚强降水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东南亚 强降水 夏季降水 天气过程分析 诊断分析 天气系统 对流不稳定能量 暴雨
下载PDF
关于平流层异常影响对流层天气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7
作者 胡永云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3-720,T0007,共9页
人们传统上认为大气平流层很少能对对流层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最近几年的观测研究表明这种自上而下的影响是显著的和非常重要的,特别地,近几年关于北极涛动的研究极大推动了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平流层异常可以对对流层... 人们传统上认为大气平流层很少能对对流层产生重要影响,但是,最近几年的观测研究表明这种自上而下的影响是显著的和非常重要的,特别地,近几年关于北极涛动的研究极大推动了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平流层异常可以对对流层天气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也就是冬季平流层北极涛动(AO)的负异常可以诱发中高纬度地区寒潮天气,而AO的正异常则导致中高纬度地区的温暖晴朗天气。由于观测分析表明平流层AO的异常信号总是领先对流层AO异常,一些学者甚至建议冬季北半球平流层的异常信号可以作为预报对流层天气变化的先行指标,并可以把对流层天气预报的时限提高到3个星期以上。综述这一领域在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阐述平流层异常影响对流层天气系统的物理机制和总结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并对将来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 北极涛动 波-流相互作用 行星波 天气系统 天气预报
下载PDF
影响青藏高原的天气系统与降水中氧同位素的关系 被引量:31
18
作者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5-131,共7页
青藏高原的天气系统对降水中氧同位素比率的大小有重要影响。在西风槽的影响下,降水中δ(18)O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切变线和高原低涡系统的影响下,高原季风区降水中δ(18)O与降水量和温度呈负相关。非季风区降水中δ(1... 青藏高原的天气系统对降水中氧同位素比率的大小有重要影响。在西风槽的影响下,降水中δ(18)O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切变线和高原低涡系统的影响下,高原季风区降水中δ(18)O与降水量和温度呈负相关。非季风区降水中δ(18)O与温度仍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氧同位素 天气系统 降水
下载PDF
海南儋州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辛吉武 许向春 蔡杏尧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利用1971—2000年儋州30年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对海南儋州地区雷暴时间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儋州雷电活动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儋州年平均雷暴日数达111天,高发季节为每年5—8月,高发时段为午后13—17时,年雷暴日数年... 利用1971—2000年儋州30年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对海南儋州地区雷暴时间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儋州雷电活动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儋州年平均雷暴日数达111天,高发季节为每年5—8月,高发时段为午后13—17时,年雷暴日数年代际线性变化呈下降趋势,但二阶滑动平均变化趋势为先减后增。对1991—2000年雷暴产生的天气影响系统统计表明:儋州雷暴主要产生于冷空气、变暖的高压脊、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值系统5类天气系统中,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气候特征 天气系统
下载PDF
渤海湾风暴潮天气系统及风场结构个例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胡欣 景华 +1 位作者 王福侠 张迎新 《气象科技》 200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利用常规资料、中尺度模式(MM5)模拟结果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3年10月11日渤海湾风暴潮的天气系统及风场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强冷空气从偏东路径南下与强盛的暖湿急流及地面倒槽的共同作用,形成持续强东北大风是引发渤海风暴潮的主要... 利用常规资料、中尺度模式(MM5)模拟结果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3年10月11日渤海湾风暴潮的天气系统及风场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强冷空气从偏东路径南下与强盛的暖湿急流及地面倒槽的共同作用,形成持续强东北大风是引发渤海风暴潮的主要强迫动力,风应力海水向岸输送(增水)范围约100km,持续时间10~12h,风应力增水作用与天文大潮相叠加直接导致风暴潮的发生。1985年以来渤海湾成灾风暴潮发生的几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系统 风暴潮 渤海湾 个例分析 风场结构 2003年10月 中尺度模式 1985年 常规资料 结构特征 资料分析 模拟结果 共同作用 地面倒槽 强冷空气 东北大风 持续时间 风应力 自动站 分析表 水作用 急流 路径 增水 海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