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育与天性 被引量:84
1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75,共7页
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顺应儿童的天性,应当采择符合儿童天性的内容并以适当方式传递给儿童,但成人社会有时做出相反的抉择,这是教育压抑儿童天性的主要原因。在人与教育的互动中,应当改变的不是人的天性,而是教育自身。教育应当不... 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顺应儿童的天性,应当采择符合儿童天性的内容并以适当方式传递给儿童,但成人社会有时做出相反的抉择,这是教育压抑儿童天性的主要原因。在人与教育的互动中,应当改变的不是人的天性,而是教育自身。教育应当不断改变和调适自身,以使自身适合人的天性之表达和成长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疑有优秀的成分,但是也有坏的内容,那就是中国文化对人的天性、对儿童的天性不够尊重。尊崇天性、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这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文化改良与复兴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天性 儿童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许诺:“人人都可成为艺术家” 被引量:46
2
作者 黄鸣奋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共6页
关键词 艺术家 艺术工作者 艺术主体 艺术活动 存在 天性 爱好 意义
下载PDF
基于企业内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激励模式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冯天学 田金信 《预测》 CSSCI 2005年第5期9-13,共5页
企业内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是知识资本持续增值与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而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效率取决于员工个体的相互信任、自愿合作、奉献及环境。针对传统激励模式的局限性,本文根据Charles Ehin总结的人类天性的有关理论,提出了环境激励... 企业内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是知识资本持续增值与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而知识转移与共享的效率取决于员工个体的相互信任、自愿合作、奉献及环境。针对传统激励模式的局限性,本文根据Charles Ehin总结的人类天性的有关理论,提出了环境激励的概念,构建了新的激励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励 知识共享 天性 激励模式
下载PDF
儿童的自然天性与儿童教育 被引量:31
4
作者 于冬青 葛东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156,共5页
天性是自然对儿童发展的规定性,也是儿童的自然属性,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基本、最重要的成长需求。儿童的自然天性有其规律性,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按照天性的规律整合儿童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儿童教育不应该进行超前教育和采... 天性是自然对儿童发展的规定性,也是儿童的自然属性,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基本、最重要的成长需求。儿童的自然天性有其规律性,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按照天性的规律整合儿童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儿童教育不应该进行超前教育和采用非游戏化的教育方式,儿童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从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转变社会中的儿童观三维视角出发,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性 儿童教育 教育环境
下载PDF
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的天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郑慧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9,共6页
L·怀特在他的著名论文《我们的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中,断言我们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根源于世界上已知的最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督教,因为基督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自然除了服务于人之外便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怀特认为解决生态... L·怀特在他的著名论文《我们的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中,断言我们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根源于世界上已知的最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督教,因为基督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自然除了服务于人之外便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怀特认为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采取一种谦逊的、而非异端的人与自然友好的宗教观,以取代那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督教信仰。然而,包括基督教在内的所有宗教,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仅仅是表面意义的,因为,我们在自然以及与它的关系上所形成的态度,本质上是与我们的天性深刻地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说,生态危机包括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督教教义有一个共同的生物学上的根源,即人类天生渴望占有他们想要占有的一切东西,而基督教的教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不过是对人的这种不愿受到任何限制的天性的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观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人类中心主义 L·怀特 天性
下载PDF
天性为教育立法——兼评“打破儿童的自然成长”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晓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40,共8页
"教育即自然发展"是杜威对卢梭教育学的总结。在杜威看来,"教育即自然发展"是现代教育学的理论内核,是"明日之学校"的理论基础。然而,至今依然有中国学者批评卢梭的"教育即自然发展",并提出&qu... "教育即自然发展"是杜威对卢梭教育学的总结。在杜威看来,"教育即自然发展"是现代教育学的理论内核,是"明日之学校"的理论基础。然而,至今依然有中国学者批评卢梭的"教育即自然发展",并提出"打破儿童的自然成长"这一观念。这一观念不只是与现代教育观念相悖,亦与中国的优秀思想传统扞格难通。"打破儿童的自然成长",其所打破的是儿童的天性,打破的是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中国的教育学建设和教育改革应当打破那种"打破儿童自然成长"的信条,代之以"教育即自然发展"的观念与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性 自然教育 自然法 儿童教育 儿童本位
下载PDF
漫谈儿童文学的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秦文君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对儿童文学的价值会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我想为它做一个最美丽的解释。
关键词 小说 儿童 天性 人类 东西 文学 大人 向善 良知 诗性 笑声 作家
原文传递
官方旌表与唐宋两代孝悌行为的变异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美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27,共7页
旌表孝悌是唐宋两代社会教化的重要方面。由唐宋社会对孝悌行为的主观认识的差异、割肉救亲行为在唐宋两代的认可程度、孝悌观念在大家族中的存在状态等方面入手 ,分析孝悌行为由出自天性缘于亲情的个人行为到为官方礼法引导和控制的社... 旌表孝悌是唐宋两代社会教化的重要方面。由唐宋社会对孝悌行为的主观认识的差异、割肉救亲行为在唐宋两代的认可程度、孝悌观念在大家族中的存在状态等方面入手 ,分析孝悌行为由出自天性缘于亲情的个人行为到为官方礼法引导和控制的社会行为的变异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孝悌 教化 天性
下载PDF
浅谈儿童的文化习性及其获得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杰远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7,共4页
个体在生命早期获得的文化习性为其将来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适应力的发展打下最初的文化底色。文化习性的获得源于个体的人格倾向和文化体验与外在文化环境的差异与矛盾,其获得机制具体表现在文化渗透、文化场的规约以及个体主观的文化... 个体在生命早期获得的文化习性为其将来的文化自信心与文化适应力的发展打下最初的文化底色。文化习性的获得源于个体的人格倾向和文化体验与外在文化环境的差异与矛盾,其获得机制具体表现在文化渗透、文化场的规约以及个体主观的文化选择三个方面。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之下儿童文化习性的塑造应当以顺应儿童天性为根本,同时注重文化场的更新以及教育者自身的文化适应力和文化选择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天性 习性 文化习性
下载PDF
对游戏与体育本质精神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欣然 张学衡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24,共4页
游戏活动是在固定时空下进行的,带有规则的、自愿的、具有约束力的娱乐消遣,它属于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行为。体育运动是人类身体本能之中蕴涵的那些运动能力、行为方式、活动内容和能量发泄,是人类自身创造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体育运... 游戏活动是在固定时空下进行的,带有规则的、自愿的、具有约束力的娱乐消遣,它属于日常生活以外的文化行为。体育运动是人类身体本能之中蕴涵的那些运动能力、行为方式、活动内容和能量发泄,是人类自身创造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体育运动就是游戏活动本身隐含的那些最为实在的、自然的文化和行为内容,是游戏语境中的一个特殊概念,其中隐含着对于人类起源的解释。站在哲学的视角解释游戏本质精神中的体育运动,对游戏活动与体育运动进行哲学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活动 体育运动 本质精神 身体 天性 哲学
下载PDF
父母对儿童攻击和退缩行为的归因及其与父母情绪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双赫 谷传华 +2 位作者 陈会昌 林思南 包晓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5-698,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父母对孩子攻击和退缩行为的归因和情绪反应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 :从北京、保定和郑州随机选取 2 87名 1岁至 8岁儿童的父母 ,运用故事情境法对这些父母进行访谈。结果 :1 父母倾向于认为孩子的攻击行为与退缩行为不同 ... 目的 :探讨中国父母对孩子攻击和退缩行为的归因和情绪反应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 :从北京、保定和郑州随机选取 2 87名 1岁至 8岁儿童的父母 ,运用故事情境法对这些父母进行访谈。结果 :1 父母倾向于认为孩子的攻击行为与退缩行为不同 ,它是暂时的 ,而在“天性与环境”归因和目的性方面 ,这种差异很小。 2 父母关于攻击行为持续性的归因与“天性与环境”、目的性的归因的归因之间相关显著 ,关于退缩行为持续性的归因与关于“天性与环境”的归因相关显著。 3 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归因与他们对孩子的情绪反应密切相关。他们越倾向于将这种行为归因于与环境有关的、会持续下去的、孩子可以控制的因素 ,对消极社会行为所产生的消极情绪越强。结论 :父母对儿童的攻击行为与退缩行为的归因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不同之处 ,它们都与父母的情绪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归因 退缩行为 父母 天性 故事情境 孩子 目的性 情绪反应 儿童 攻击行为
下载PDF
自然教育学史论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120,共8页
卢梭自然教育学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教育学的诞生。从卢梭以来的一切教育改革家都坚守卢梭自然教育学的立场。卢梭自然教育学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前苏联时期社会主义学者维果茨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便具有卢梭的气息。卢梭自然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学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教育学的诞生。从卢梭以来的一切教育改革家都坚守卢梭自然教育学的立场。卢梭自然教育学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前苏联时期社会主义学者维果茨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便具有卢梭的气息。卢梭自然教育学有其西方的思想先驱,在古代中国亦能寻得丰厚的相似的思想资源。中国的现代教育学建设可扎根于深厚的中国古代思想资源,并与西方现代教育学相互会通、相互支援、相互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天性 自然教育 自然法 教育学史
下载PDF
道德·时间·时间制度--对学校时间制度的道德审视 被引量:13
13
作者 傅淳华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16,共4页
人是一种时间性的动物,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存在的基石和发展的空间。但是时间一旦在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成为制度化的产物,可能将对现实中的学校教育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要超越当下学校时间制度的道德困境,我们必须... 人是一种时间性的动物,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存在的基石和发展的空间。但是时间一旦在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成为制度化的产物,可能将对现实中的学校教育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要超越当下学校时间制度的道德困境,我们必须追寻、回返它的本体诉求——合道德性,即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制度 现代性 规训 制度德性 天性
原文传递
童年何以如此丰饶:思想史视角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79,共10页
儿童拥有宝贵的天性资源,"柏拉图问题"便内隐对儿童的这一发现,以及对童年何以如此丰饶的追问。幼态持续学说则从进化论角度,对童年的天性资源何以如此丰饶做出科学说明。其实这类发现在中国古代哲学里并不鲜见。"柏拉... 儿童拥有宝贵的天性资源,"柏拉图问题"便内隐对儿童的这一发现,以及对童年何以如此丰饶的追问。幼态持续学说则从进化论角度,对童年的天性资源何以如此丰饶做出科学说明。其实这类发现在中国古代哲学里并不鲜见。"柏拉图问题"和幼态持续学说可视为对中国童心主义思想的支持与支援。对人之天性的发现导致对儿童的发现。而对天性的发现以及对儿童的发现是现代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儿童及其天性在我国教育学界乃至具体教育实践中的地位还有待确认和提升。只有如此,教育与儿童相互对峙这一在传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才能得以抑制乃至彻底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童年 天性 柏拉图问题 童心主义 儿童教育
下载PDF
基因与人格——试述基因为人格特征的原动力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孔宪铎 王登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3,共9页
基因与人类行为和人格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而将两者贯通的研究也将有助于更深层地揭示人类行为的生物及社会起因。基因的天性是自我保存和延续,基因的表达又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并在进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习性。人类的行为在很... 基因与人类行为和人格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而将两者贯通的研究也将有助于更深层地揭示人类行为的生物及社会起因。基因的天性是自我保存和延续,基因的表达又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并在进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习性。人类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基因,也具有天性(基因决定)和习性(环境影响)成分,而对行为的概括性描述维度,即人格结构也既受遗传的影响,又因环境而异。大量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既支持了基因对人类行为以及人格的直接影响,也同样表明了文化环境对行为和人格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天性 习性 人格特征 原动力 人类行为 文化环境 人格心理学
下载PDF
“三性并茂”的阳光教育: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向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5,共5页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个阶段的基础不应该打在升学、发展特长上,而应该打在幼儿的天性、心性与个性和谐统一发展上。天性是人成长的内在动力,是自我本真、价值、追求的真实起点;心性是人的自我世界的心理生活方...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个阶段的基础不应该打在升学、发展特长上,而应该打在幼儿的天性、心性与个性和谐统一发展上。天性是人成长的内在动力,是自我本真、价值、追求的真实起点;心性是人的自我世界的心理生活方式;个性是人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幼儿教育只有繁茂这"三性",最终才能培养出阳光般的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性 心性 个性 阳光教育
下载PDF
为美学补“神性”:从王国维“接着讲”——在阐释中理解当代生命美学 被引量:7
17
作者 潘知常 《民族艺术研究》 2003年第1期15-31,共17页
在中国美学中 ,不论是儒家美学的“德性”还是道家美学的“天性”或者玄学美学的“自性”和禅宗美学的“佛性” ,都是要“拂”去、“避”开、“化”解、“空”掉真实的人性 ,从曹雪芹开始 ,才开始试图为中国美学补“情性” (即真实的人... 在中国美学中 ,不论是儒家美学的“德性”还是道家美学的“天性”或者玄学美学的“自性”和禅宗美学的“佛性” ,都是要“拂”去、“避”开、“化”解、“空”掉真实的人性 ,从曹雪芹开始 ,才开始试图为中国美学补“情性” (即真实的人性 ) ,王国维的为中国美学补“欲望” ,鲁迅的为中国美学补“反抗” ,更是重大的突破。这意味着 :中国美学终于意识到审美活动与个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意识到个体生命活动只有通过审美活动才能够得到显现、敞开 ,审美活动也只有作为个体生命活动的对应才有意义这一美学之为美学的根本奥秘。然而 ,由于中国美学缺乏信仰之维、爱之维 ,王国维、鲁迅的思考又至今未能完成。因此 ,应该接着王国维、鲁迅讲 ,为中国美学补上信仰之维、爱之维。思入神性 ,为信仰而绝望 ,为爱而痛苦 ,这就是中国美学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天性 自性 佛性 情性 欲望 反抗 神性
下载PDF
顺从天性 激发好奇——关于儿童阅读的一个观点 被引量:10
18
作者 詹福瑞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2,19,共10页
自由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图书馆少儿用户服务面对的是一个特殊阅读群体。应该顺从少年儿童的天性,尊重少年儿童作为读者的阅读权利,认识少儿读者自由阅读的价值,做少儿读者平等的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激发他们的好奇探索心理,鼓励他们... 自由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图书馆少儿用户服务面对的是一个特殊阅读群体。应该顺从少年儿童的天性,尊重少年儿童作为读者的阅读权利,认识少儿读者自由阅读的价值,做少儿读者平等的朋友,通过各种形式激发他们的好奇探索心理,鼓励他们参与阅读的主动性,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是模仿学校教育模式,把图书馆办成所谓"第二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性 好奇心 自由阅读 少儿图书馆服务
下载PDF
文化与天性——儿童游戏性质的双重规定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进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8年第9期14-18,共5页
儿童游戏的性质是由天性与文化两方面来规定的。作为天性,游戏象征着和谐、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标志,教育应该建立在儿童游戏活动的基础之上。作为文化,游戏又有着丰富而具体的内涵,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而变迁。这一... 儿童游戏的性质是由天性与文化两方面来规定的。作为天性,游戏象征着和谐、自由,是人之为人的标志,教育应该建立在儿童游戏活动的基础之上。作为文化,游戏又有着丰富而具体的内涵,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而变迁。这一问题的辨析有着重大的教育学意义,它使我们在肯定教育顺应天性的同时,也要考察游戏活动的具体形态,并对儿童生活的现实进行分析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性 文化 儿童游戏
原文传递
《老子》之“慈”释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许春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57,共8页
"慈"乃《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与孔子之"仁"的不同之处在于:"仁"按照"亲亲"—"仁民"—"爱物"的次序推己及人、由内而外,以"自觉"为法则,着力践行,追求道德理性... "慈"乃《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与孔子之"仁"的不同之处在于:"仁"按照"亲亲"—"仁民"—"爱物"的次序推己及人、由内而外,以"自觉"为法则,着力践行,追求道德理性;"慈"侧重悲悯挚爱,以"自然"为法则,惟其无心无为,旨在淳朴本然。"孝慈"作为《老子》版本的"思想聚焦"现象,其价值在于,以"孝"之自然情感强化"慈"之天性本然,"慈"对"爱"是一种超越且含摄的逻辑关系。"慈"之义理蕴含了性质、内容、工夫三重维度,证解了"慈"之核心概念的哲学意义,透视出老子道家立场独特的思想旨趣:"慈"性为"道法自然"之天性,"复守其母"之德性;"慈"心为淳朴挚爱之"赤子心",呵护众生之"同情心",无所偏私之"悲悯心";"慈"以"辅万物之自然"之工夫臻至生命精神的永存与生命价值不朽之境界。《老子》以天性、挚爱、本然、醇和、惠柔、同情、悲悯等元素构成的"慈"之思想整体,与孔子之"仁"共同积淀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民族精神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慈 天性 生命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