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古生代洋盆开启、闭合时限的岩石学约束——来自震旦纪、石炭纪火山岩的证据 被引量:231
1
作者 夏林圻 张国伟 +3 位作者 夏祖春 徐学义 董云鹏 李向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5-62,共8页
天山及邻区各微地块上分布有震旦纪—早寒武世火山-沉积岩系,寒武系底部均发育含磷层,震旦系中见2~3层大致可对比的冰碛岩,暗示各微地块当时可能是一个统一大陆块的组成部分。震旦纪—早寒武世大陆拉伸→大陆裂谷火山活动是天山古生代... 天山及邻区各微地块上分布有震旦纪—早寒武世火山-沉积岩系,寒武系底部均发育含磷层,震旦系中见2~3层大致可对比的冰碛岩,暗示各微地块当时可能是一个统一大陆块的组成部分。震旦纪—早寒武世大陆拉伸→大陆裂谷火山活动是天山古生代洋盆开启的前兆,意味着早寒武世为天山古生代洋盆开启时限的下限。中天山巴仑台微地块中的下石炭统马鞍桥组底部的粗碎屑岩,是碰撞造山中晚期的地质记录。它意味着天山古生代洋盆已经闭合。石炭纪时,天山造山带已进入新的造山后裂谷拉伸阶段,发育有大规模大陆裂谷双峰式火山活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早石炭世是天山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火山岩 造山带 洋盆 岩石学 震旦纪 石炭纪
下载PDF
新疆极端降水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207
2
作者 杨莲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7-583,共7页
采用1961~2000年55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近40年来新疆极端降水的气候变化、发展趋势和空间分布差异.用Mann-Kendall法对年极端降水量进行突变检验.研究表明:(1)只有天山北麓经济带和天山南麓国家级棉花基地阿克苏地区极... 采用1961~2000年55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近40年来新疆极端降水的气候变化、发展趋势和空间分布差异.用Mann-Kendall法对年极端降水量进行突变检验.研究表明:(1)只有天山北麓经济带和天山南麓国家级棉花基地阿克苏地区极端降水量和频次有显著增多,尤以80年代以后明显,年极端降水量于1980年发生了气候突变,这种气候变化是由夏半年极端降雨量和频次增多导致的.(2)新疆极端降水强度无显著变化,极端降水频次的显著增多导致极端降水量的显著增多.(3)极端降水对年总降水量的贡献天山山区占年降水量的41.9%,北疆北部与和田区域极端降水的贡献为17.2%和21.9%,其它区域在25%~31.3%.年极端降水量距平与年降水量距平有好的相关关系(除阿克苏地区和焉耆盆地外),说明极端降水量的变化导致年降水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气候变化 天山 阿克苏 降水观测
下载PDF
The zircon SHRIMP chronology and trace elementgeochemistry of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in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193
3
作者 ZHU Yongfeng ZHANG Lifei GU Libing GUO Xuan ZHOU J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19期2201-2212,共12页
The genesis of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in the Dahalajunshan group, mainly consisting of trachytes and trachy-andesites and distributing widely in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remains to be controversial. It ha... The genesis of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in the Dahalajunshan group, mainly consisting of trachytes and trachy-andesites and distributing widely in we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remains to be controversial. It has been proposed to be relevant to “rift” or “plume”. Detailed pe-trology and geochemical data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how that these volcanic rocks represent typical continental arc magmatism. The volcanic rocks are mainly trachy-andesitic, and the magma source is enriched in LILE, Th and Pb, and depleted in HFSE and Ce. Trace element geochemical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basalts could be modeled by 7%-11% partial melt of garnet lherzolite.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Dahala-junshan group are neither the products of “rift” nor so-called “plume” but represent the continental island arc of the Pa-leo-Southern Tianshan Ocean. The mantle wedge had been modified by the melt generating in subduction zone during a long evolution history of this island arc. The continental crust materials (i.e. mainly sediment on ocean floor) had been added into island arc through melt in subduction zone. Volcanic rocks occurring in different regions might represent magma eruption in different time. The zircon SHRIMP dat-ing indicates that the ages of the basalt varies between 334.0 Ma and 394.9 Ma. The 13 analyses give an average age of 353.7 ±4.5 Ma (MSWD = 1.7). The apparent ages of zircons in trachy-andesite vary between 293.0 Ma and 465.4 Ma. All analyses fall on the U-Pb concordant line and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8 analyses produce an average age of 312.8±4.2 Ma (MSWD = 1.7), which represents the crystal-lizing age of zircon rims in trachy-andesite. The acquired two ages (i.e. 354 and 313 Ma) belong to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and Late Carboniferous epochs, respectively. Thus, the Da-halajunshan group would be separated into several groups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high-quality age dating and data of trace element and isotopic geochemistry, in our opin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天山 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年代学
原文传递
天山石炭纪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 被引量:163
4
作者 夏林圻 夏祖春 +3 位作者 徐学义 李向民 马中平 王立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3-910,共8页
中国西北部(中亚地区)天山造山带中分布的石炭纪碰撞后裂谷火山岩系构成了一个分布范围约150×104km2的大火成岩省。该火山岩系主要由玄武质熔岩组成,其次还包含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玄武岩所形成的化学和同位素阵列表明... 中国西北部(中亚地区)天山造山带中分布的石炭纪碰撞后裂谷火山岩系构成了一个分布范围约150×104km2的大火成岩省。该火山岩系主要由玄武质熔岩组成,其次还包含有中性和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玄武岩所形成的化学和同位素阵列表明,它们是由来源于2个不同源区的组分混合产生的。一种组分来源于岩石圈地幔,另一种组分来源于与夏威夷(Hawaii)、冰岛(Iceland)和留尼汪岛(Reunion)等洋岛玄武岩源区相似的软流圈。显然,该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地幔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裂谷火山岩 软流圈地幔柱 岩石圈地幔 大火成岩省 天山
下载PDF
天山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球动力学问题 被引量:158
5
作者 张培震 邓起东 +3 位作者 杨晓平 彭斯震 徐锡伟 冯先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7-140,共14页
天山是大陆内部典型的新生代复活造山带,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方式、变形量、速度及过程等对于认识大陆内部造山带的变形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南北天山主要活动构造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天山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 天山是大陆内部典型的新生代复活造山带,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方式、变形量、速度及过程等对于认识大陆内部造山带的变形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南北天山主要活动构造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天山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问题。早更新世以来,特别是早、中更新世之间,天山的构造活动由内部向南北两侧扩展,使得两侧的新生代凹陷逐渐褶皱成山,形成数排新生代褶皱带,整个天山的现代构造活动是一种扇形的向南和向北的双向逆冲缩短作用。这些新生代褶皱和断裂是控制天山地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主要构造。南北天山褶皱-逆断裂带都只发育在山前凹陷之内。凹陷以外的地方,山体沿高角度逆断裂直接逆冲于山前戈壁之上,变形集中发生在山体与戈壁的交界部位,戈壁内部不发生大规模变形,不形成山前褶皱-逆断裂带。显然,这种变形区所能吸收的地壳缩短量远小于发育多排褶皱-逆断裂带的凹陷区。天山新生代构造变形幅度的定量研究表明,第四纪以来的变形幅度由西向东逐渐减小,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西部帕米尔高原对天山的直接推挤作用。帕米尔高原向北的强烈推挤可能是天山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地震活动的主要地球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晚新生代 构造变形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33
6
作者 韩宝福 何国琦 +1 位作者 吴泰然 李惠民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11,共8页
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普遍发育片麻状构造或者发生糜棱岩化,主要是由于受到后来构造——变形热事件影响的结果.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于380-490Ma,目前主要产出在具有元古代基底的中天山构造带中,在霍拉山一带... 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普遍发育片麻状构造或者发生糜棱岩化,主要是由于受到后来构造——变形热事件影响的结果.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于380-490Ma,目前主要产出在具有元古代基底的中天山构造带中,在霍拉山一带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它们的岩石地球化学不显示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特点,而是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它们的形成可能与南天山洋南支的扩张过程有关,或者与早古生代的一次造山过程的晚期伸展阶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花岗岩 早古生代 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下载PDF
天山两侧前陆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被引量:125
7
作者 刘和甫 梁慧社 +2 位作者 蔡立国 夏义平 刘立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27-741,共15页
天山造山带呈W形结构,由V形结构的南天山和北天山复合而成。两者具有不同的造山模式。南天山自震旦纪开始张裂,扩展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洋盆,在志留—泥盆纪时俯冲,延续至石炭纪碰撞,旋回时限达400Ma以上,应属威尔逊旋回造山模式。北天山... 天山造山带呈W形结构,由V形结构的南天山和北天山复合而成。两者具有不同的造山模式。南天山自震旦纪开始张裂,扩展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洋盆,在志留—泥盆纪时俯冲,延续至石炭纪碰撞,旋回时限达400Ma以上,应属威尔逊旋回造山模式。北天山应自泥盆纪开始弧后扩张,形成泥盆—石炭纪边缘海小洋盆,在石炭纪晚期闭合,旋回时限约100Ma,应属于弧后造山模式。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主要分为两期:早期由于楔冲作用所产生的薄皮褶皱和冲断层;后期则由于天山隆升重力滑动所产生的褶皱及重力正断层和逆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模式 构造样式 前陆盆地 冲断带 天山
下载PDF
关于东天山花岗岩与陆壳垂向增生的若干认识 被引量:136
8
作者 顾连兴 张遵忠 +5 位作者 吴昌志 王银喜 唐俊华 汪传胜 郗爱华 郑远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03-1120,共18页
东天山海西期主碰撞以后形成的花岗岩可分为三个阶段:挤压-伸展转折阶段(310~285Ma)、碰撞后伸展阶段(285~250Ma)和板内阶段(250~208Ma)。这三个阶段在岩石圈厚度、等温线形态和动力学状态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阶段花岗岩岩体形... 东天山海西期主碰撞以后形成的花岗岩可分为三个阶段:挤压-伸展转折阶段(310~285Ma)、碰撞后伸展阶段(285~250Ma)和板内阶段(250~208Ma)。这三个阶段在岩石圈厚度、等温线形态和动力学状态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阶段花岗岩岩体形态、岩石组合、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差异。除了底侵以外,幔源岩浆的内侵可以造成地壳不同层次岩石的部分熔融,也是花岗质岩浆生成的重要机制和地壳垂向增生的重要方式。东天山的片麻状花岗岩有一部分是变质交代成因的,这类花岗岩的形成与碰撞后幔源岩浆的底侵和内侵有关。变质峰期后韧性剪切带中构造细粒化的岩石是形成片麻状花岗岩的最有利部位。虽然这类花岗岩多数定位于地壳较深层次,但在内侵热量的影响下也可以定位于较浅层次。康古尔韧性剪切带的形成除了构造动力作用以外,还与地壳垂向增生,尤其是内侵有着密切联系,是构造动力、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流体运移等复杂反馈的结果。博格达造山带碰撞前和碰撞后岩浆岩均具有正的ε_(Nd)(t)值,表明该造山带地幔早在碰撞前就已亏损,而碰撞后的地幔则继承了碰撞前地幔的亏损特征。东天山在印支期有一次重要的地壳垂向增生事件,其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与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和随后的碰撞密切有关,因此是东天山从中亚构造体制向特提斯体制转换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后花岗岩 板内岩浆活动 韧性剪切带 陆壳增生 底侵 内侵 天山
下载PDF
乌鲁木齐山前坳陷逆断裂-褶皱带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34
9
作者 邓起东 冯先岳 +4 位作者 张培震 杨晓平 徐锡伟 彭斯震 李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91-201,共11页
乌鲁木齐山前坳陷位于天山新生代再生造山带北侧,南以准噶尔南缘断裂与天山相隔,内部发育了几排逆断裂 背斜带,每一排构造带又由多个逆断裂 背斜组成。最南的齐古逆断裂 背斜带形成于中生代末,其北的玛纳斯逆断裂背斜带包含霍尔果... 乌鲁木齐山前坳陷位于天山新生代再生造山带北侧,南以准噶尔南缘断裂与天山相隔,内部发育了几排逆断裂 背斜带,每一排构造带又由多个逆断裂 背斜组成。最南的齐古逆断裂 背斜带形成于中生代末,其北的玛纳斯逆断裂背斜带包含霍尔果斯、玛纳斯和吐谷鲁逆断裂背斜,形成于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受上、下2 个滑脱面和断坡的控制,形成上、下2 个背斜。再向北的独山子逆断裂背斜带由独山子、哈拉安德和安集海逆断裂背斜组成,形成于早、中更新世之间,主逆断裂向下在8 ~9 km 深处的侏罗系中变为近水平滑脱面。此外,在独山子和吐谷鲁背斜的西北和东北还分别发育有正在形成之中的西湖和呼图壁隆起。研究了这些逆断裂 背斜带的地表和深部的构造特征、二维和三维几何学及运动学后指出,它们是在天山向准噶尔盆地扩展过程中发育于近水平滑脱面和不同断坡上的断展褶皱,独山子和安集海逆断裂 背斜的水平缩短量分别为2 900 ,1 350 m ,缩短速率分别为397 ,187 m m/ a。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逆断裂 背斜的水平缩短量分别为5 900 ,6 500 ,6 000 m ,相应的缩短速率分别为202,223 ,206 m m/a,准噶尔南缘断裂和乌鲁木齐山前坳陷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断裂 褶皱带 断展褶皱 山前坳陷 天山
下载PDF
中、新生代天山隆升过程及其与准噶尔、阿尔泰山比较研究 被引量:129
10
作者 郭召杰 张志诚 +2 位作者 吴朝东 方世虎 张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共15页
根据穿越天山地质剖面观察、系统裂变径迹(FT)测年年龄与热演化模拟结果分析,并综合前人研究结果,天山陆内造山带中、新生代主要经历2次明显的隆升事件,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中新世以来(25~0Ma)。从天山地区磷灰石FT年龄结果来看... 根据穿越天山地质剖面观察、系统裂变径迹(FT)测年年龄与热演化模拟结果分析,并综合前人研究结果,天山陆内造山带中、新生代主要经历2次明显的隆升事件,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中新世以来(25~0Ma)。从天山地区磷灰石FT年龄结果来看,主要记录了早期隆升年龄,但热演化模拟结果显示普遍经历了中新世以来的快速隆升。在天山北缘从盆山边缘的近25Ma开始隆升到前缘带的现今活动,表明天山陆内造山带在隆升的同时还逐渐“增生”扩展。系统研究和分析表明,东西准噶尔和阿尔泰地区则主要记录了晚中生代以来的持续隆升过程,新生代构造活动不明显或强度相对天山要弱。上述事实表明,天山及其中亚地区新生代的陆内活动是受喜马拉雅碰撞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具有向北渐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年龄 中新生代 隆升 天山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斑岩型铜矿带及其大地构造格局 被引量:118
11
作者 芮宗瑶 刘玉琳 +1 位作者 王龙生 王义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3-94,共12页
新疆哈密南部发现的土屋、延东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构成了东天山斑岩铜矿带。其中成矿的斜长花岗斑岩同位素年龄为369~356 Ma(Rb-Sr等时线法和单颗粒锆石U-Pb法),辉钼矿的同位素年龄为320 Ma(Re-Os等时线法),蚀变岩的同位素年龄为341~... 新疆哈密南部发现的土屋、延东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构成了东天山斑岩铜矿带。其中成矿的斜长花岗斑岩同位素年龄为369~356 Ma(Rb-Sr等时线法和单颗粒锆石U-Pb法),辉钼矿的同位素年龄为320 Ma(Re-Os等时线法),蚀变岩的同位素年龄为341~310Ma,含矿围岩由粗面质玄武岩到粗安岩,可能属于泥盆纪(416Ma,Sm-Nd法;>356 Ma、390 Ma、440 Ma,单颗粒锆石U-Pb法)。矿床成因归属为岛弧火山—深成作用产物。斑岩铜矿带的南部为著名的康古尔塔格金矿带,再往南为星星峡银矿带。这些造山带矿床组合由北而南构成斑岩型铜(钽)矿带→韧性剪切带型和浅成热液型金矿带→浅成热液型(构造蚀变带型)钼矿带,显示了构造岩浆是由北而南下插的,岩浆侵位时间北老南新,花岗质岩浆源区的部分熔融深度由北而南加深。反映壳幔演化的东天山构造岩浆作用从370 Ma到240 Ma、从北部的哈尔里克和康古尔塔格到南部的中天山,似乎存在一个连续的花岗质岩浆演化带,丝毫看不到深部作用过程由于古生代东天山数度拉张沦为海槽而被中断的迹象。基于以上主要证据,本文综合讨论了东天山斑岩型铜矿、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和构造蚀变带型银矿的形成机制及其大地构造格局,建立了东天山造山带的成矿模型,为今后找矿开辟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床 俯冲带 构造岩浆演化 天山 新疆 形成机制 找矿方向
下载PDF
天山现今地壳快速缩短与南北地块的相对运动 被引量:102
12
作者 王琪 丁国瑜 +2 位作者 乔学军 王晓强 游新兆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4期1543-1547,共5页
基于天山及塔里木地区1992~1999年间多次全球定位系统(GPS)大地测量,直接观测到跨天山西段(76°E)约 20mm/a的地壳快速缩短及天山东段(87°E)约4mm/a的汇聚变形,且跨天山带的南北向汇聚... 基于天山及塔里木地区1992~1999年间多次全球定位系统(GPS)大地测量,直接观测到跨天山西段(76°E)约 20mm/a的地壳快速缩短及天山东段(87°E)约4mm/a的汇聚变形,且跨天山带的南北向汇聚变形从西到东递减.天山南缘GPS点所代表的现今运动方向基木与天山褶皱带走向正交,塔里木盆地整体上对天山褶皱带形成正向挤压.塔里木盆地内部变形较小或基本不变形,整体上作为刚性块体,以95.7°E,40.3°N(甘肃省安西)为欧拉极,相对于稳定的西伯利亚地块作顺时针旋转,角速率为0.64°/Ma.哈萨克地台及准噶尔盆地间有明显相对运动,在亚洲构造运动格架上,准噶尔盆地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活动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地壳运动 GPS测量 南北地块 相对运动
原文传递
中亚成矿域核心地区地质演化与成矿规律 被引量:118
13
作者 朱永峰 何国琦 安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67-1177,共11页
中亚成矿域地质演化的重要特征是:古生代地壳生长和演化的多阶段性、多旋回物质的活化-再活化、成矿环境的长期性和周期性,这些特征导致域内成矿物质的多次迁移和聚集。中亚成矿域由若干个成矿省组成,其核心部分由阿尔泰成矿省、环巴尔... 中亚成矿域地质演化的重要特征是:古生代地壳生长和演化的多阶段性、多旋回物质的活化-再活化、成矿环境的长期性和周期性,这些特征导致域内成矿物质的多次迁移和聚集。中亚成矿域由若干个成矿省组成,其核心部分由阿尔泰成矿省、环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和中-南天山成矿省构成。成矿省由多个成矿带构成,每个成矿带由若干个矿集区组成,每一个矿集区包含至少1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古亚洲洋关闭后,中亚成矿域核心地区普遍发育的印支期成矿作用主要受韧性剪切带和小型壳源岩浆活动控制。中亚成矿域核心地区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古南天山俯冲带流体-岩浆演化过程对成矿作用的制约、巨型斑岩铜矿带的形成环境、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格局重建、巨型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及其对金成矿作用的控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成矿域 环巴尔喀什 准噶尔 天山 成矿省
下载PDF
Paleozoic structural and geodynamic evolution of eastern Tianshan (NW China): welding of the Tarim and Junggar plates 被引量:113
14
作者 by Jacques Charve Liangshu Shu Sebastien Laurent-Charvett 《Episodes》 SCIE 2007年第3期162-186,共25页
Chinese East Tianshan is a key area for understanding the Paleozoic accretion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A first accretion-collision stage, before the Visean, developed the Eo-Tianshan range, which e... Chinese East Tianshan is a key area for understanding the Paleozoic accretion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A first accretion-collision stage, before the Visean, developed the Eo-Tianshan range, which exhibits north-verging structures. The geodynamic evolution included: i) Ordovician-Early Devonian southward subduction of a Central Tianshan ocean beneath a Central Tianshan arc; ii) Devonian oceanic closure and collision between Central Tianshan arc and Iqli-North Tianshan block, along the Central Tianshan Suture Zone; iii) Late Devonian-earliest Carboniferous closure of a South Tianshan back-arc basin, and subsequent Central Tianshan-Tarim active margin colli- sion along the South Tianshan Suture Zone. A second stage involved: i) Late Devonian-Carboniferous south- ward subduction of North Tianshan ocean beneath the Eo-Tianshan active margin (Yili-North Tianshan a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结构 地球动力学 进化 塔里木盆地 天山 中国
下载PDF
天山古生代洋陆转化特点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6
15
作者 夏林圻 夏祖春 +3 位作者 徐学义 李向民 马中平 王利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20,共12页
本文简要评述了天山地区前寒武纪洋陆格局、古生代洋盆的开启与闭合的时限、古生代洋陆格局、下石炭统底部碰撞造山磨拉石发现的地质意义、以及石炭—二叠纪大规模裂谷岩浆作用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等问题 。
关键词 天山 古生代 洋陆转化 大陆裂谷 磨拉石 地球动力学 岩浆作用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450a冬季温度序列的重建与分析 被引量:95
16
作者 袁玉江 李江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4-70,共7页
相关计算表明,乌鲁木齐河村轮年表与大西沟气象站冬季(上年12月至当年3月)平均最低温度相关显著,最高单相关系数为0.61(α=0.001),给出了其在树木生理学方面的解释.使用7个年表序列构成的5个主分量可较好地重建... 相关计算表明,乌鲁木齐河村轮年表与大西沟气象站冬季(上年12月至当年3月)平均最低温度相关显著,最高单相关系数为0.61(α=0.001),给出了其在树木生理学方面的解释.使用7个年表序列构成的5个主分量可较好地重建乌鲁木齐河源大西沟气象站冬季平均最低温度长序列,解释方差达66.64%.通过探讨来自不同年表的同一气候要素的两个重建序列的合并条件,得到了453a的乌鲁木齐河源冬季平均最低温度长序列.对该序列的特征分析表明:1)乌鲁木齐河源冬季平均最低温度经历了5个偏冷及5个偏暖期;2)453a来,以14世纪50年代为最暖,比现今(1960~1993年均值)偏暖1.3℃本世纪20年代最冷,比现今偏冷1.9℃.5个极端冷冬的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比现今偏冷4.3℃,4个极端暖冬的平均值比现今偏暖3.8℃;3)453a的重建冬季温度长序列具有102a,29a及52a的变化准周期,且存在5次温度突变,在1691~1694年和1900~1906年发生过冬温由高向低的突变,而在1718~172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年表 冬季 温度 天山 乌鲁木齐河源
下载PDF
天山西部伊犁地区314a降水的重建与分析 被引量:88
17
作者 袁玉江 叶玮 董光荣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单相关普查表明 ,天山西部伊犁地区的 1 0个树轮年表与该区上年 6月至当年 5月的年度降水相关显著 ,最高相关系数为 0 584 (α=0 0 0 5) .使用 5个年表序列较好地重建了伊犁地区 3 1 4a的降水长序列 ,解释方差达 75% ,经多方面验证 ,... 单相关普查表明 ,天山西部伊犁地区的 1 0个树轮年表与该区上年 6月至当年 5月的年度降水相关显著 ,最高相关系数为 0 584 (α=0 0 0 5) .使用 5个年表序列较好地重建了伊犁地区 3 1 4a的降水长序列 ,解释方差达 75% ,经多方面验证 ,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可信性 .3 1 4a来 ,伊犁地区降水经历了 4个偏湿及 4个偏干期 ,其偏湿期与北疆年降水的偏湿期 ,原苏联、我国华北与华东、祁连山敦德冰芯所揭示的偏冷期具有一定对应关系 .伊犁地区降水与中亚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大范围干湿年份的对应率约为 68% .伊犁地区的降水长序列具有 1 50、 2 9、 1 7、 2 3及 60a的显著变化周期 ,且在 1 757、 1 778、 1 892和 1 92 7年发生过降水突变 ,其后两次突变与北半球或全球的温度突变年份比较一致 .相关分析指出 ,伊犁地区重建降水序列对北疆及中亚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降水变化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地区 树木年轮 降水重建 全球温度变化 天山
下载PDF
帕米尔东北侧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量:90
18
作者 张先康 赵金仁 +5 位作者 张成科 任青芳 聂文英 成双喜 潘素珍 唐周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5-671,共7页
1998年在帕米尔东北侧伽师及其周边地区完成了两条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 .结果表明 ,西昆仑、塔里木和天山在地壳速度结构、构造特征上显示出较大差异 .塔里木块体具有稳定地块的地壳结构特征 ,地壳平均速度较高 (6 .5km s) .向南进... 1998年在帕米尔东北侧伽师及其周边地区完成了两条深地震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 .结果表明 ,西昆仑、塔里木和天山在地壳速度结构、构造特征上显示出较大差异 .塔里木块体具有稳定地块的地壳结构特征 ,地壳平均速度较高 (6 .5km s) .向南进入西昆仑 ,地壳明显增厚 ,厚度可达 70km左右 ,且地壳平均速度偏低 (6 .0— 6.2km s) ,偏低的地壳平均速度主要来源于相对低速度的下地壳结构 ,反映了西昆仑褶皱系下地壳介质的特征 .向北进入天山后 ,地壳同样明显增厚 ,但增厚的程度低于西昆仑下 ,约为 50— 55km .天山地壳同样具有明显低的平均速度 (6.2km s) ,显示了天山地壳相对“软”的特征 ,但天山地壳偏低的平均速度来源于广泛分布于中地壳的低速度层和速度偏低的下地壳 .在印度块体向北强烈推挤的作用下 ,该区地壳遭受强烈的不均匀变形 ,塔里木块体向南插入西昆仑下 ,向北插入天山下 ,形成了该区强烈地震频繁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 伽师地区 宽角反射/折射 地壳结构 不均匀变形 天山 地震活动
下载PDF
东天山中酸性侵入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95
19
作者 李文明 任秉琛 +2 位作者 杨兴科 李有柱 陈强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1-64,共24页
东天山地区华里西中 -晚期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强烈 ,加里东期、华里西早期及印支期花岗岩类分布零星 ,初步可分为南、北两个岛弧花岗岩带。除哈尔里克有少量碱性花岗岩外 ,花岗岩类均属钙碱性岩石系列。从早期到晚期 ,中酸性侵入岩浆作... 东天山地区华里西中 -晚期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强烈 ,加里东期、华里西早期及印支期花岗岩类分布零星 ,初步可分为南、北两个岛弧花岗岩带。除哈尔里克有少量碱性花岗岩外 ,花岗岩类均属钙碱性岩石系列。从早期到晚期 ,中酸性侵入岩浆作用经历了板块碰撞前、火山弧、碰撞同期、板内伸展、陆内叠覆造山和非造山 6个演化阶段 ,岩石成因类型可分为 M、CM、C、A4种类型。南、北岛弧的碰撞与缝合从北东向南西呈现出递进演化的特点。土屋 -赤湖、石英滩、维权、白山等铜、钼、金矿床与华里西中期岛弧环境产出的过铝质钙碱性系列 CM型花岗岩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侵入岩 地球动力学 花岗岩类 构造地球化学类型 天山 岩浆活动
下载PDF
西昆仑—塔里木—天山岩石圈深地震探测综述 被引量:85
20
作者 高锐 肖序常 +4 位作者 高弘 李秋生 刘训 姜枚 史大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8,T001,T002,共10页
沿新疆地学断面走廊域实施了3种深地震探测方法:近垂直深地震反射剖面、宽角反射与折射深地震测深剖面和移动式宽频地震观测,揭露出西昆仑—塔里木—天山岩石圈的结构与横向变化,发现了塔里木大陆地块与青藏高原西北部西昆仑造山带碰撞... 沿新疆地学断面走廊域实施了3种深地震探测方法:近垂直深地震反射剖面、宽角反射与折射深地震测深剖面和移动式宽频地震观测,揭露出西昆仑—塔里木—天山岩石圈的结构与横向变化,发现了塔里木大陆地块与青藏高原西北部西昆仑造山带碰撞的地震学证据,揭示出天山与塔里木、天山与准噶尔,以及昆仑山与塔里木之间的岩石圈尺度盆山耦合关系。阶段成果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注意,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对这些新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对比研究青藏高原南北两缘不同的碰撞变形之深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学断面 青藏高原 西昆仑 天山 塔里木 深地震探测 陆-陆碰撞 盆山耦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