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谐伦理: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基础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志扬 日月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16,共4页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向度的发展模式。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基础理应是和谐伦理。和谐伦理,就是调节自我、人我、物我之间的道德规范。“三和”——心和、人和、天和,是和谐伦理的终极指向。心和指自我身心的和谐,...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向度的发展模式。和谐发展的伦理学基础理应是和谐伦理。和谐伦理,就是调节自我、人我、物我之间的道德规范。“三和”——心和、人和、天和,是和谐伦理的终极指向。心和指自我身心的和谐,是和谐发展的微观伦理基础;人和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发展的中观伦理基础;天和指人与自然界万有存在之间的和谐,是和谐发展的宏观伦理基础。实现了“三和”,方能求得人类需要和非人类需要的和谐,达致“保合太和”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发展 和谐伦理 心和 入和 天和
下载PDF
以人为本 构筑和谐校园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宏宝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8期37-39,共3页
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的精英集团,高校应该做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头羊,要本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高校和谐的关键是校园主体人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筑和谐校园的步伐。以“... 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的精英集团,高校应该做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头羊,要本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高校和谐的关键是校园主体人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筑和谐校园的步伐。以“天和”的平等精神,构筑和谐校园的客观环境;以“人和”的人格独立精神,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以“心和”的宽容精神,构筑平和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和谐校园 天和 人和 心和
下载PDF
庄子和谐观对现代人的启示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俊英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5,30,共5页
庄子和谐观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内心世界的和谐。这些内容对于现代社会如何协调人际关系、保护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庄子 和谐观 天和 人和 心和
下载PDF
儒、道论“和”之两系三义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4,共6页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儒、道两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和"进行探讨。道家主要从宇宙论上讲"天和"、从境界论上讲"心和",要求我们尊重、效法天道,并要求我们经过一番修养工夫达到自我性情平和的心灵境界;儒家...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儒、道两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和"进行探讨。道家主要从宇宙论上讲"天和"、从境界论上讲"心和",要求我们尊重、效法天道,并要求我们经过一番修养工夫达到自我性情平和的心灵境界;儒家主要从人伦世界上讲"人和",要求以仁德观念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的身心关系,使之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自我性情的平和相统一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区分只是侧重点的不同,其最终都是指向个人自由与社会和谐相统一的崇高境界。儒、道两家论"和"所形成的两系三义的格局,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和 人和 心和
下载PDF
和论——中医对健康的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宋镇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62-2866,共5页
健康不仅是身心健康,中医的健康概念还包含要合于天地自然。其本质就是'和谐',即,机体自身和谐、与自然和谐、形神和谐、与社会和谐。人体在外必须合于天之变、地之居,在内必须阴阳、气血、精、津液、脏腑、经络功能协调和谐,... 健康不仅是身心健康,中医的健康概念还包含要合于天地自然。其本质就是'和谐',即,机体自身和谐、与自然和谐、形神和谐、与社会和谐。人体在外必须合于天之变、地之居,在内必须阴阳、气血、精、津液、脏腑、经络功能协调和谐,心理、智力状态良好,能融于、适应社会发展。中医的健康是指机体在'天人合一'下的阴阳动态和谐状态;疾病就是机体在'天人合一'下的阴阳动态失和状态。'和'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命功能正常的最佳状态,是机体良好健康的总概括,是人体生命活动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医学的健康模型。中医学是关于人体健康的科学,'和'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中医学最高的生命科学体系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健康 天和 地和 人和 天人合一 阴阳和谐
原文传递
“和”之三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左亚文 《铜仁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5,11,共6页
在中华文化中,"和"既是一种哲学,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从其源头上探明其深层哲理,从其关系层次上揭示其本质蕴涵,从其文明建设上分析其内在结构,才能遵循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线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中华文化中,"和"既是一种哲学,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从其源头上探明其深层哲理,从其关系层次上揭示其本质蕴涵,从其文明建设上分析其内在结构,才能遵循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线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和"的义理,实现天地人和的胜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和 人和 己和 社会和谐 社会文明
下载PDF
《列子》的和谐观及其现代价值
7
作者 朱英坤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15,共5页
《列子》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列子》的和谐观源于“虚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和谐:基于“心和”,经过“人和”,达到“天和”。《列子》的和谐观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 《列子》 虚静 心和 人和 天和
下载PDF
“和”的字源及涵义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仲贤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81-84,共4页
“和”源于饮食、音乐等感官的调和相应,具有感官之和、性情之和、政教之和、生命之和与天人之和等不同层次的涵义。“和”、“同”并论、“和”、“中”并论,但“和”不等于“同”,“和”也不等于“中”。“和”的思想在当代具有重要... “和”源于饮食、音乐等感官的调和相应,具有感官之和、性情之和、政教之和、生命之和与天人之和等不同层次的涵义。“和”、“同”并论、“和”、“中”并论,但“和”不等于“同”,“和”也不等于“中”。“和”的思想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和 天和
下载PDF
中和、天和与心和——儒道禅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塑造
9
作者 吴庆玲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和,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最具特色的审美特征,散发着独特的东方魅力。这种特质,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浸染和历代匠人的传承。其中,文化的力量是关键,而儒道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而是核心的力量。一方面三家各有所秉,但另一方面都讲求一... 和,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最具特色的审美特征,散发着独特的东方魅力。这种特质,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浸染和历代匠人的传承。其中,文化的力量是关键,而儒道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而是核心的力量。一方面三家各有所秉,但另一方面都讲求一个"和"字,因此,在三家思想的交融塑造下,中国传统建筑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和"之美——儒之中和、道之天和及禅之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天和 心和 儒道禅 传统建筑
下载PDF
庄子和谐观的现代价值
10
作者 槐亚婷 白永利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6期60-61,共2页
庄子的和谐观主要包括追求"天和"的平等精神、追求"人和"的人格独立精神以及追求"心和"的宽容精神等,这对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庄子 和谐现 天和 人和 心知
下载PDF
雄浑博大 工侔造化——介绍著名画家赵华胜先生
11
作者 杨仁恺 《中国画画刊》 2018年第3期77-79,共3页
我与著名画家赵华胜教授过从二十余载,深知其对民族绘画的执着追求,数十寒暑如一日故而造诣精湛,主要表现在人物造型方面,匠心独具,风格突出,已然成为中国东北艺林中之翘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书记》有云:"向背无遗势,洪纖无遁形…... 我与著名画家赵华胜教授过从二十余载,深知其对民族绘画的执着追求,数十寒暑如一日故而造诣精湛,主要表现在人物造型方面,匠心独具,风格突出,已然成为中国东北艺林中之翘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书记》有云:"向背无遗势,洪纖无遁形……然后知学在骨髓者,自心术得;工侔造化者,由天和来。"藉此以评价画家在今日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相信此去不远。中国两千年前的韩非子和刘安论画,有"鬼魅最易,犬马最难"之语。事实上,最难的是画人,已为后世一切评论家所公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华胜 民族绘画 韩非子 东北 论画 学术修养 大诗人白居易 人物造型 中国画家 天和
下载PDF
在疏离与冲突的世界中寻找意义——传统道家哲学思想的现代启示
12
作者 刘海荣 《文教资料》 2016年第26期65-66,共2页
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疏离与冲突不断加剧,传统道家哲学提倡的“天和”、“人和”与“心和”观念为亟待解决的冲突开出了一剂切实可行的心灵药方。
关键词 道家思想 天和 人和 心和
下载PDF
中和、天和与心和——儒道禅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塑造
13
作者 吴庆玲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3-65,共3页
和,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最具特色的审美特征,散发着独特的东方魅力。这种特质,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浸染和历代匠人的传承。其中,文化的力量是关键,而儒道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而是核心的力量。一方面三家各有所秉,但另一方面... 和,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最具特色的审美特征,散发着独特的东方魅力。这种特质,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浸染和历代匠人的传承。其中,文化的力量是关键,而儒道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故而是核心的力量。一方面三家各有所秉,但另一方面都讲求一个“和”字,因此,在三家思想的交融塑造下,中国传统建筑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和”之关——儒之中和、道之天和及禅之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天和 心和 儒道禅 传统建筑
原文传递
浅谈话剧《莲花》的结构特色
14
作者 杨占坤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0-73,共4页
戏剧结构,是一部剧作的根基,是剧作情节走向、情境展开的基本构架。出色的戏剧结构不仅能体现剧作者的创作才华,更能顺畅展现作品的事件、冲突和人物性格,进而深化戏剧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 天和 水仙盆 莲花 戏剧结构 突转 剧作 观众 《莲花》 舞台演出 主人公 情节
原文传递
从源流辨析看传统“和”文化的意蕴
15
作者 孙爱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11,共7页
本文通过对大量哲学、审美史料的梳理 ,对“和”文化的源流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和”内涵的两种不同意蕴。西周末到春秋时期诸家 ,尤以史伯、晏婴为代表的“和”思想 ,从符合客观规律的角度把握“和”内涵 ,作为传统“和”文化的一个重... 本文通过对大量哲学、审美史料的梳理 ,对“和”文化的源流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和”内涵的两种不同意蕴。西周末到春秋时期诸家 ,尤以史伯、晏婴为代表的“和”思想 ,从符合客观规律的角度把握“和”内涵 ,作为传统“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其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中和”观出现 ,它以维护封建礼法秩序为目的 ,具有着浓厚的政治教化色彩。作为“和”文化的主流源头 ,儒家“中和”观在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目前传统“和”文化研究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和”、“中和”两个概念不分的倾向。正本必须清源 ,要继承传统“和”文化的精华 ,对“和”文化两个源及其流的区别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同之辩 天和 中和 诗教
下载PDF
明代名臣刘天和的“植柳六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贾乃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6-79,共4页
该文认为明代名臣刘天和总理河道 ,面临的难题之一是堤岸屡建屡圮。他总结了历代植柳固堤丰富的、生动的经验 ,创始了“植柳六法”。此后明清治河名臣不断继承和发展 ,至今仍有实践意义。“植柳六法”是生物抗洪、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 该文认为明代名臣刘天和总理河道 ,面临的难题之一是堤岸屡建屡圮。他总结了历代植柳固堤丰富的、生动的经验 ,创始了“植柳六法”。此后明清治河名臣不断继承和发展 ,至今仍有实践意义。“植柳六法”是生物抗洪、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营造优美景观的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和 明代 清代 康熙 乾隆
下载PDF
从“病-证-方”关联网络探索天和追风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作用机制及各功效组的配伍原理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雪婷 陈文佳 +4 位作者 刘维 李培豪 胡永昊 林娜 张彦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4978-4986,共9页
从“病-证-方”关联角度,探索天和追风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寒湿痹阻证的作用机制,并分析膏方中各功效组的配伍特点。首先利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获得RA临床症状表型的相关基因集,再通过临床... 从“病-证-方”关联角度,探索天和追风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寒湿痹阻证的作用机制,并分析膏方中各功效组的配伍特点。首先利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获得RA临床症状表型的相关基因集,再通过临床寒湿痹阻证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的转录组表达谱检测及生物信息挖掘,筛选获得RA寒湿痹阻证的差异表达基因集。同时,从TCMIP v2.0和中医药数据库(TCMBank)中,收集天和追风膏所含35味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信息,并依据化合物结构相似性原理,预测其候选靶标谱。进一步,利用上述病证基因和药物候选靶标的相互作用信息,构建“RA寒湿痹阻证相关基因-天和追风膏候选靶标”互作网络,通过计算网络拓扑特征值,筛选其核心网络靶标,并基于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Reactome Pathway Database(Reactome)通路数据库开展功能挖掘,进一步探索天和追风膏组方中各功效组的配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天和追风膏候选靶标所参与的通路主要分布于“免疫-炎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细胞功能、物质和能量代谢等模块,且膏方中不同功效组的作用特点各有侧重: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组、息风止痉组和辛辣止痛组通过散寒邪和温经脉,活血化瘀组和强筋健骨组通过畅血气和通经络,调节“免疫-炎症”系统;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组、活血化瘀组、强筋健骨组、息风止痉组和清热泻水组通过补气血和益神明影响神经系统;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组和息风止痉组通过祛风邪和除寒湿、活血化瘀组和强筋健骨组通过通血脉和强筋骨,调节细胞功能、物质和能量代谢。综上,天和追风膏可能通过矫正“免疫-炎症”失衡、调节神经系统和细胞功能,以及干预物质和能量代谢以发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强筋健骨的综合功效,并改善RA寒湿痹阻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天和追风膏 类风湿关节炎 寒湿痹阻证
原文传递
天和骨通贴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万世元 奚小冰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12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评价天和骨通贴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完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天和骨通贴膏组(36例)和复方紫荆消伤膏组(36例),各组分别予相应的巴布膏剂治疗,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及MRI变化情况... 目的:评价天和骨通贴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完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天和骨通贴膏组(36例)和复方紫荆消伤膏组(36例),各组分别予相应的巴布膏剂治疗,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及MR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评分改善程度天和骨通贴膏组较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组为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以及与治疗前在软骨水肿发生率、受累关节面、水肿平均直径(mm)方面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和骨通贴膏与复方紫荆消伤巴布膏治疗膝骨关节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天和骨通贴膏在降低软骨水肿发生率、减少受累关节面及水肿平均直径(mm)方面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和骨通贴膏 膝骨关节炎
下载PDF
天和骨通贴膏配合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痛100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涛然 刘群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8期826-827,834,共3页
目的:观察天和骨通贴膏配合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天和骨通贴膏配合手法治疗和单纯的推拿手法治疗,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94%)明显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天和骨通贴膏配合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天和骨通贴膏配合手法治疗和单纯的推拿手法治疗,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94%)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愈率(68%)(P<0.01)。结论:天和骨通贴膏配合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痛,疗效肯定,操作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和骨通贴膏 推拿手法治疗 骶髂关节半脱位 骶髂关节炎 骶髂关节滑膜嵌顿
下载PDF
温通活血除痹贴膏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海霞 朱艳风 +3 位作者 魏树慧 杜双庆 齐立卿 王淑微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温通活血除痹贴膏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临床纳入标准的120例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60例,分别采用温通活血除痹贴膏与天和骨通贴膏治疗,10天为1个疗程,2个... 目的:观察温通活血除痹贴膏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临床纳入标准的120例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60例,分别采用温通活血除痹贴膏与天和骨通贴膏治疗,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按膝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积分的变化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有效率为95.0%,对照组60例有效率为81.7%;对KOA功能活动有明显改善。结论:温通活血除痹贴膏治疗KOA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活血除痹贴膏 原发性 膝骨性关节炎 骨痹 天和骨通贴膏 外用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