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川幕府后期日本财政改革的正当性悖论 被引量:6
1
作者 韩东育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9-203,共25页
市场宽松与财政紧缩呈显为十七世纪以降日本幕藩经济的更迭起伏曲线。前者以扩大消费为主导,后者以增收节支为指标。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幕藩体制下,两者均具有维持社会稳定的正当性意义。但是,当二者间的平衡感被其中一方的极致走向打破时... 市场宽松与财政紧缩呈显为十七世纪以降日本幕藩经济的更迭起伏曲线。前者以扩大消费为主导,后者以增收节支为指标。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幕藩体制下,两者均具有维持社会稳定的正当性意义。但是,当二者间的平衡感被其中一方的极致走向打破时,这两大正当性便构成了事实与价值上的悖论。作为这一悖论的典型体现,天保改革试图改变过度经济开放和商业垄断所造成的四民失序、商富国贫和奢靡腐败等一系列做法,原不失幕藩语境下的正当性。然而,当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的政策去不择手段地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等做法步入绝境时,幕藩内部所固有的另一面正当性便开始了可以理解的反弹。由于体制框架的难以突破使两种正当性均无法跳脱此消彼长和相互否定的怪圈,于是能够破解重农抑商矛盾的明治维新的适时登场,以及为这一登场而曲尽艰辛的幕末努力,庶几使上述悖论在体制更迭后的新框架中得到了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保改革 水野忠邦 幕藩体制 俭约令 正当性悖论
原文传递
朱熹《家礼》与日本江户晚期的社会改革——以德川齐昭的《丧祭式》为中心
2
作者 谭甜甜 《国际汉学》 2024年第4期36-42,141,155,共9页
《家礼》在近世日本受到了各流派学者的特别关注。《丧祭式》是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任内所修编,沿袭了《家礼》及水户藩前期丧祭礼研究,具备强烈的儒礼特质。作为天保年间社会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丧祭礼文本,《丧祭式》的两大特色——排佛... 《家礼》在近世日本受到了各流派学者的特别关注。《丧祭式》是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任内所修编,沿袭了《家礼》及水户藩前期丧祭礼研究,具备强烈的儒礼特质。作为天保年间社会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丧祭礼文本,《丧祭式》的两大特色——排佛及民众教化,与齐昭的政治主张密不可分,构成了幕末水户藩政治改革的重要方面。可以说,《丧祭式》体现了《家礼》在儒者群体外的传播,亦显示了儒家礼仪在日本本土化过程中所具备的社会政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日本 朱熹《家礼》 《丧祭式》 天保改革 德川齐昭
下载PDF
论日本江户时代“三大改革”
3
作者 冯玮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2年第5期67-74,66,191,共10页
1630年代,江户幕府开始施行以贸易统制和禁止基督教为核心的“锁国政策”,以维护和巩固统治。半个世纪后,江户幕府又先后进行了三次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改革。这三场改革按当时年号,分别被称为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天保改革... 1630年代,江户幕府开始施行以贸易统制和禁止基督教为核心的“锁国政策”,以维护和巩固统治。半个世纪后,江户幕府又先后进行了三次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改革。这三场改革按当时年号,分别被称为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天保改革。这三次改革本质都是权益的调整和分配,并没有触动引发危机的幕府政治体制和根本国策,因此难免捉襟见肘,难以摆脱“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困境,使幕府未能摆脱在内忧外患中“谢幕”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代 三大改革 享保改革 宽政改革 天保改革
原文传递
19世纪初期萨摩藩的琉球贸易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子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20-124,共5页
19世纪初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后,急需进行财政改革的萨摩藩将目光投向了自1609年以来一直控制在其手上的琉球国朝贡贸易。另一方面,严峻的国防形势以及琉球王国的特殊地位迫使幕府放松了对琉球贸易的限制,给予萨摩藩在长崎出售唐物的... 19世纪初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后,急需进行财政改革的萨摩藩将目光投向了自1609年以来一直控制在其手上的琉球国朝贡贸易。另一方面,严峻的国防形势以及琉球王国的特殊地位迫使幕府放松了对琉球贸易的限制,给予萨摩藩在长崎出售唐物的特别准许。萨摩藩依靠这一准许,不仅通过长崎地区的正当贸易获取了巨额利润,还利用这一准许带来的便利暗中发展起了横贯整个日本的唐物走私航线,这两者带来的巨额利润是萨摩藩完成天保改革的重要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摩藩 走私 琉球贸易 天保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