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郭璞身份认同的错位——兼论汉末魏晋时期思想与学术的历史流变
被引量:
1
1
作者
翁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作为东晋著名的学者与文学家,郭璞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是以占筮的方式来进行的,因而在同时代的士人眼中,他的身份是“占卜家”;但就其政治思想而言,郭璞仍坚持汉儒之学,认为只有士人身份方是参与政治活动的正途,因而其自我定位仍为士人。...
作为东晋著名的学者与文学家,郭璞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是以占筮的方式来进行的,因而在同时代的士人眼中,他的身份是“占卜家”;但就其政治思想而言,郭璞仍坚持汉儒之学,认为只有士人身份方是参与政治活动的正途,因而其自我定位仍为士人。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郭璞与其他士人对其身份认同的不一致性,而这种“士人”与“占卜家”身份认同的矛盾正是导致其悲剧的一生的根本原因。就时代与学术背景而言,郭璞身份认同的借位,也是汉末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学术思想波动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璞
身份认同
天人
感应
神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儒学的神学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海凤
《黑龙江史志》
2011年第1期6-7,51,共3页
为适应汉代政治统治的需要,儒学在汉代与王权政治紧密结合,逐渐扩张其政治影响。儒学的神学化理论宣扬君权至上,神化三纲五常,通过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等学说建立起来,在东汉谶纬神学盛行的土壤上,迅速被统治者重视,使之不断上升为国家意...
为适应汉代政治统治的需要,儒学在汉代与王权政治紧密结合,逐渐扩张其政治影响。儒学的神学化理论宣扬君权至上,神化三纲五常,通过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等学说建立起来,在东汉谶纬神学盛行的土壤上,迅速被统治者重视,使之不断上升为国家意识,最终在东汉章帝时的白虎观会议完成。在这一过程中神权与王权、宗教预言与政治预言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值得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儒学
神学
化
天人
感应
神学
目的论
谶纬
神学
白虎观会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仲舒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探源
被引量:
1
3
作者
欧式雄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4年第5期79-83,共5页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 ,植根于西汉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 ,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它是在摭拾并放大了传统的天命观 ,继承和发展了思、孟的天人合一论 ,推演了邹衍的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相结合的五德终始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系统、...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 ,植根于西汉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 ,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它是在摭拾并放大了传统的天命观 ,继承和发展了思、孟的天人合一论 ,推演了邹衍的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相结合的五德终始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系统、比较完备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
感应
神学
目的论
董仲舒
探源
原文传递
题名
论郭璞身份认同的错位——兼论汉末魏晋时期思想与学术的历史流变
被引量:
1
1
作者
翁频
机构
厦门大学历史系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文摘
作为东晋著名的学者与文学家,郭璞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是以占筮的方式来进行的,因而在同时代的士人眼中,他的身份是“占卜家”;但就其政治思想而言,郭璞仍坚持汉儒之学,认为只有士人身份方是参与政治活动的正途,因而其自我定位仍为士人。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郭璞与其他士人对其身份认同的不一致性,而这种“士人”与“占卜家”身份认同的矛盾正是导致其悲剧的一生的根本原因。就时代与学术背景而言,郭璞身份认同的借位,也是汉末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学术思想波动变化所致。
关键词
郭璞
身份认同
天人
感应
神学
Keywords
Guo Pu, identity and self-identificatlon, the learning of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Heaven and the Human beings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儒学的神学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海凤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1年第1期6-7,51,共3页
文摘
为适应汉代政治统治的需要,儒学在汉代与王权政治紧密结合,逐渐扩张其政治影响。儒学的神学化理论宣扬君权至上,神化三纲五常,通过天人感应、阴阳灾异等学说建立起来,在东汉谶纬神学盛行的土壤上,迅速被统治者重视,使之不断上升为国家意识,最终在东汉章帝时的白虎观会议完成。在这一过程中神权与王权、宗教预言与政治预言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是值得注意的。
关键词
汉代儒学
神学
化
天人
感应
神学
目的论
谶纬
神学
白虎观会议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仲舒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探源
被引量:
1
3
作者
欧式雄
机构
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党校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4年第5期79-83,共5页
文摘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 ,植根于西汉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 ,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它是在摭拾并放大了传统的天命观 ,继承和发展了思、孟的天人合一论 ,推演了邹衍的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相结合的五德终始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系统、比较完备的思想体系。
关键词
天人
感应
神学
目的论
董仲舒
探源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郭璞身份认同的错位——兼论汉末魏晋时期思想与学术的历史流变
翁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代儒学的神学化
王海凤
《黑龙江史志》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董仲舒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探源
欧式雄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