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天人合一” 被引量:124
1
作者 汤一介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0,78,共7页
最近看到<科技中国>2004年11月号和12月号刊登了由该刊和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的报导和在讨论会上各位专家的发言,其中有好几位专家都讲到"天人合一"问题.本文... 最近看到<科技中国>2004年11月号和12月号刊登了由该刊和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的报导和在讨论会上各位专家的发言,其中有好几位专家都讲到"天人合一"问题.本文打算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2004年11月 中国传统文化 科技发展 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 讨论会 专家
下载PDF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被引量:108
2
作者 张岱年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其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一)天人合一;(二)以人为本;(三)刚健自强;(四)以...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其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一)天人合一;(二)以人为本;(三)刚健自强;(四)以和为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 人本 刚健自强
下载PDF
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 被引量:86
3
作者 曾繁仁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22,共8页
当代生态美学观研究的深入需要对其特有的美学范畴进行必要的建构。“生态论的存在观”是其基本的哲学支撑与文化立场;“四方游戏说”是其主要美学范畴,是海德格尔对“世界与大地争执”理论的突破;“诗意地栖居”与“技术地栖居”相对,... 当代生态美学观研究的深入需要对其特有的美学范畴进行必要的建构。“生态论的存在观”是其基本的哲学支撑与文化立场;“四方游戏说”是其主要美学范畴,是海德格尔对“世界与大地争执”理论的突破;“诗意地栖居”与“技术地栖居”相对,将审美引向人的审美地生存;“家园意识”针对现代社会人的茫然之感,具有本源性特点;“场所意识”则与人的具体生活环境及对其感受息息相关;“参与美学”反映了生态美学以主体所有感受力参与审美建构的特点;“生态批评”是生态美学观的实践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主客二分 天人合一 范畴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 被引量:69
4
作者 方克立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7-217,共11页
“天人合一”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思想原则。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资源 ,其中最有价值的思想成果就是主张人可以“裁成”、“辅相”、“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天人协调说。在这种天人观指导下 ,我们的先哲提出了许多善... “天人合一”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思想原则。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资源 ,其中最有价值的思想成果就是主张人可以“裁成”、“辅相”、“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天人协调说。在这种天人观指导下 ,我们的先哲提出了许多善待自然、保护生物资源的朴素生态智慧 ,对于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着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不无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国 古代 人与自然 天人协调说 生态智慧 生态环境 哲学思想 思想原则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气化理论与天人合一 被引量:75
5
作者 郑晓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08-1014,共7页
认为气是天人合一的物质基础,气化是天人合一的理论依据。从五运六气,天人相应,六气属性,标本中气从化,神机气立,根结之穴,药物性味,五脏六腑,经络腧穴,脏气法时,气动于中、象形于外,体质与患病的倾向性等方面阐述了五运六气气化理论是... 认为气是天人合一的物质基础,气化是天人合一的理论依据。从五运六气,天人相应,六气属性,标本中气从化,神机气立,根结之穴,药物性味,五脏六腑,经络腧穴,脏气法时,气动于中、象形于外,体质与患病的倾向性等方面阐述了五运六气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载体。认为气化论是运气学说所阐述的核心,影响和促进了伤寒六经气化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五运六气 气化
原文传递
环境法的伦理基础:可持续发展观——兼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被引量:43
6
作者 蔡守秋 万劲波 刘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与“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有着本质区别 ;传统发展伦理观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在于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 环境道德和生态伦理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与“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有着本质区别 ;传统发展伦理观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在于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意识 ,及在生态法则和道德法则衡平基础上的新的环境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 ;生态法则与道德法则应进行衡平 ,这种衡平乃环境法价值理念的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道德 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环境法 人类 自然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不能归约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被引量:45
7
作者 刘立夫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71,共5页
In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modern ecological ethnics, with its oriental turning in recent years, many Chinese scholars take traditional Chinese ecological wisdom as “the syncretis... In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modern ecological ethnics, with its oriental turning in recent years, many Chinese scholars take traditional Chinese ecological wisdom as “the syncretism between Heaven and Man”,and simply conclude that it is “a philosophy for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This position obviously exaggerates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neither considering the real connotation of its philosophical proposition in ancient Chinese terms, nor regarding the history and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of the modern ecology. With an enthusiasm to renovat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se scholars, merely based on the utilitarianism, evaluate the traditional heaven-and-man philoso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伦理学 生态学价值 西方学者 现代工业文明 人类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化建设 被引量:48
8
作者 曾繁仁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1,共7页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针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古典生态智慧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从作为其源头的《周易》分析,它包含“太极化生”、“生生为易”、“...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针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古典生态智慧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从作为其源头的《周易》分析,它包含“太极化生”、“生生为易”、“天人合德”、“厚德载物”与“大乐同和”等极有价值的生态智慧内涵,成为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周易》 太极化生 天人合德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中国传统造物工艺中的生态文化 被引量:52
9
作者 李雪艳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66,共6页
中国传统造物工艺,在体现功能与审美的基础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在"天人合一"生态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形成造物主体循天时以制器的工艺认知与造物规范;造物活动中制定培植、保护与禁奢的自然资源保障制度,实现... 中国传统造物工艺,在体现功能与审美的基础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关系。在"天人合一"生态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形成造物主体循天时以制器的工艺认知与造物规范;造物活动中制定培植、保护与禁奢的自然资源保障制度,实现物尽其用的工艺造物实践,并以此形成中国传统造物工艺中具有生态文化属性的文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造物工艺 生态哲学 天人合一 制度文化 生态设计
原文传递
自然资源价值刍议 被引量:37
10
作者 晏智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77,共8页
自然和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 ,向来被认为是无价值的。这种观点在理论上不能成立 ,在实践上也非常有害。人类的劳动无疑是商品等经济物品的价值源泉 ,但没有理由说孕育了并一直养育着人类的自然和自然资源反而没有价值或者不是价值源泉 ... 自然和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 ,向来被认为是无价值的。这种观点在理论上不能成立 ,在实践上也非常有害。人类的劳动无疑是商品等经济物品的价值源泉 ,但没有理由说孕育了并一直养育着人类的自然和自然资源反而没有价值或者不是价值源泉 ;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且正在变得稀缺的现实使这一点变得更加无可置疑。承认和珍惜自然和自然资源的价值 ,尊重其创造价值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环境污染 自然价值 劳动价值论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天人合一:学术、学说和信仰——再论中国哲学之身份及研究取向的不同 被引量:48
11
作者 刘笑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85,156,共19页
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的研究内容却是两千年来的儒释道文化传统,故在其形式和要求与文化传统的角色和使命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关系,甚至会有相互冲突。因此,中国哲学有现代学术与民族文化两种身份和多种角色,在研究中则存在着学术研究与... 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的研究内容却是两千年来的儒释道文化传统,故在其形式和要求与文化传统的角色和使命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关系,甚至会有相互冲突。因此,中国哲学有现代学术与民族文化两种身份和多种角色,在研究中则存在着学术研究与现实关怀两种取向。本文以此为理论框架,以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和现代讨论为实例,进一步讨论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和方向问题:一方面梳理上一世纪关于天人合一之讨论;另一方面则以学术界甚少讨论的宋元明清以来直接提到"天人合一"一语的文献入手,说明学术研究和文化重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二者方向、方法、标准都有重要不同,并尝试就此提出初步的观察与思考,特别是对如何创造和建构现代天人合一理论提出一些想法,以期引起进一步反思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两种定向 两种定位 方法论 文化建构
原文传递
生态文化论 被引量:40
12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4,共5页
生态文化是生态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各民族为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创造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知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云南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为中华文明和云南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各... 生态文化是生态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各民族为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创造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知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云南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为中华文明和云南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将为中华民族和云南各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美学的“天人合一”观 被引量:34
13
作者 朱志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0,共4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命题。在认知的意义上,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形上学说;在 伦理的意义上,它反映了古人善待自然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精神境界;而在审美的意义上,它又 体现了人们以人情看物态、...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命题。在认知的意义上,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形上学说;在 伦理的意义上,它反映了古人善待自然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精神境界;而在审美的意义上,它又 体现了人们以人情看物态、以物态度人情的审美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中,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万物生 命间是息息相通的,处在相互对应的有机联系中,存在于统一的生命过程中,体现出生命的某种象征意义。天人合一 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活动的独特特征和有机整体的思想方法,这对我们总结人类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乃至将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思想发扬光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中国传统的“天 人合一”思想中,其精华与糟粕杂糅着,我们应当站在时代的高度,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未来的文化建设, 特别是审美和艺术活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上学 天人合一 胸怀 应当 审美活动 中国美学 反映 艺术活动 思维方式 意义
下载PDF
论历史理性在古代中国的发生 被引量:39
14
作者 刘家和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共14页
历史理性之在古代发现 ,这似乎是中国学术传统的一个特色。中国古代历史理性的产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殷末至周初 ) ,作为正题 (thesis) ,历史理性与道德理性是一致的 ;第二阶段 (西周后期至秦 ) ,作为反题 (antithesis) ... 历史理性之在古代发现 ,这似乎是中国学术传统的一个特色。中国古代历史理性的产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殷末至周初 ) ,作为正题 (thesis) ,历史理性与道德理性是一致的 ;第二阶段 (西周后期至秦 ) ,作为反题 (antithesis) ,历史理性与道德理性背离 ,而与自然理性相附合 ;第三阶段 (汉代 ) ,作为合题 (synthesis) ,历史理性与道德理性重新结合 ,并与自然理性 (人性之自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理性 古代 中国 “天命” 道德理性 天人合一 自然理性 汉代
原文传递
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 被引量:37
15
作者 汤一介 《中国社会科学》 1984年第4期73-83,共11页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真、善、美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命题之中。在三者的关系中,"天人合一"是最根本的,而"知行合一"、"情景合一&q...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真、善、美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命题之中。在三者的关系中,"天人合一"是最根本的,而"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是从"天人合一"派生出来的。在对这三个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即空想的理想主义、实践的道德观念、求统一的思维方式、直观的理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情景合一 理性主义 中国古代思想 理想主义 理想社会 思维方式 天道
原文传递
“以人为本”国土空间规划的思维范式与价值取向 被引量:37
16
作者 梁鹤年 《中国土地》 2019年第5期4-7,共4页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国土空间规划聚焦于天道与人性相通之处达成天人合一。作为判断规划好与不好的标准,"以人为本"理念应有具体体现方法和实现方式。因此,本文系统论述了"以人为本"国土空间规划的思维范...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国土空间规划聚焦于天道与人性相通之处达成天人合一。作为判断规划好与不好的标准,"以人为本"理念应有具体体现方法和实现方式。因此,本文系统论述了"以人为本"国土空间规划的思维范式、价值取向以及规划方法,以期为规划工作者提供一套实际和可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理念 空间规划 思维范式 国土 价值 天人合一 系统论 工作者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实意义--以丽江古城水系为例 被引量:36
17
作者 刘国栋 田昆 +1 位作者 袁兴中 孙晋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2-479,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是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一。云南丽江古城水系的设计、管理和保护就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延续,为当今人们...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是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一。云南丽江古城水系的设计、管理和保护就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延续,为当今人们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极其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古城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方位朝向和水系分布的特点,环山抱水的空间格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古城的建筑、街巷与水系密切结合,形成了变化丰富的临水模式;依据古城地势和水系的特点,古城人们开创了独特并且延续至今的洗街文化;发达的水系造就了众多的桥梁,同时也产生了独特的桥市文化;以三眼井为代表的用水、护水民俗,蕴含着丰富的水管理智慧。面对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所造成的水环境压力,古城管理部门借鉴传统的生态智慧,效仿古人的用水、护水方法,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和保护措施,古城水系的水质、水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例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由2008年的45.20%上升到2012年的86.82%,古城下游的水质也由2010年的劣Ⅴ类上升为2014年的Ⅲ类。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 丽江古城 水系
下载PDF
童心哲学史论——古代中国人对儿童的发现 被引量:35
18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93,共12页
中国的童心主义哲学有悠远的历史。从先秦老子、孟子,经由宋明心学,到泰州学派的罗汝芳,尤其是到李贽那里,童心主义成熟起来,而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学说。李贽的下狱自戕,标志着童心主义所肩负的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使命在中国遭遇挫败。... 中国的童心主义哲学有悠远的历史。从先秦老子、孟子,经由宋明心学,到泰州学派的罗汝芳,尤其是到李贽那里,童心主义成熟起来,而成为具有现代气息的学说。李贽的下狱自戕,标志着童心主义所肩负的中国思想现代转型的使命在中国遭遇挫败。童心主义与西方现代学说多有可会通之处,例如,童心、赤子概念与卢梭的"自然人"概念是相通的,童心主义与卢梭教育学是相通的,与马克思主义亦多有可通约之处。"童心"(或"赤子之心")比其他概念能更好地体现彻底的自然主义和彻底的人本主义。童心主义主张,社会、文化、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的建设应当彻底回归人之自然规定性,这为人解脱异化、获得解放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文化乃至全球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赤子之心 童心哲学 “发现儿童”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成银 周培启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16,93,共4页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具有多样性、德与力统一、审美艺术性及道与器统一的特点。体现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哲学观是天人合一观、动静观及气理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思维特征:直观体悟、对比象形、象征性。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具有多样性、德与力统一、审美艺术性及道与器统一的特点。体现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哲学观是天人合一观、动静观及气理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思维特征:直观体悟、对比象形、象征性。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并受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文化 思维特征 太极拳 文化思维方式 武术发展 中国传统武术 传统文化 主导地位 气理论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论中国造物艺术中的天人合一哲学观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燕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4-120,共7页
本文以“法天象地”、“占天卜地”、“融天入地”、“移天缩地”、“收天纳地”为标题 ,归纳天人合一哲学观在中国造物艺术中的种种表现 ,以期从哲学角度理解和把握中国造物艺术。
关键词 中国 造物艺术 天人合一 哲学观 “法天象地” 风水术 服饰制度 建筑艺术 园林艺术 空间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