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亲合一与身体的成长--船山《西铭》题解孝道思想引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梁剑 《船山学刊》 2020年第2期12-19,共8页
船山《西铭》题解着意阐发天亲合一之理。船山认为,从理学史的问题脉络来看,《西铭》大义在天亲合一。船山区分"大者"与"切者",主张"从其切者而言之,则别无所谓乾,父即生我之乾,别无所谓坤,母即成我之坤"... 船山《西铭》题解着意阐发天亲合一之理。船山认为,从理学史的问题脉络来看,《西铭》大义在天亲合一。船山区分"大者"与"切者",主张"从其切者而言之,则别无所谓乾,父即生我之乾,别无所谓坤,母即成我之坤"。从自己亲生父母身上实实在在体知父母之乾坤。较之天地,亲生父母具有切身意义上的优先地位。从其切者,不仅是从理上了解,亦是切身之体知。由此体知,其大者转化其切者。由此体知,身体亦由仅能体知居之所安,食之所甘,色之所悦的自然身体生长为能体知父母之乾坤的道德身体,进而成长为可以体知天地之乾坤的超道德身体。体知,身在心中。作为未定者的人,作为性可以日生而日成的人,其由切知大、由孝知天的过程正是心、性、情、身诸方面共同成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张载 《西铭》 孝道 亲合
下载PDF
尽性与尽孝:张载“乾父坤母”说的思想意蕴与现代转化
2
作者 张锦枝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66,共9页
张载“乾父坤母”说以乾坤为义理的来源称父母,历来引发诸多争议。这一说法区分天地父母和生身父母,是对隋唐佛道教父母观的一种扬弃。在儒家传统中,程颐“理一分殊”和王夫之“天亲合一”两种思想模式对张载“乾父坤母”说的诠释最具... 张载“乾父坤母”说以乾坤为义理的来源称父母,历来引发诸多争议。这一说法区分天地父母和生身父母,是对隋唐佛道教父母观的一种扬弃。在儒家传统中,程颐“理一分殊”和王夫之“天亲合一”两种思想模式对张载“乾父坤母”说的诠释最具有代表性,二者分别从横贯和纵贯方面说明乾坤和父母的内在一致性,以消除形而上的乾坤凌驾形而下父母的理论倾向,具有一定的解释效力,并形成了新的思想传统。但这两种学说囿于自身的理论框架,与张载思想系统下的“乾父坤母”说并不完全契合。“乾父坤母”说的本义是觉识天地乃人的自我本性,主张穷理尽性,而不是以孝为首出,因而极大地彰显了人的主体性精神。这是《礼记》以来“言孝不言慈”之外的另一个儒家传统,它为人证立与天地通达的自我的大力量,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理论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父坤母 亲合 仁孝
原文传递
“死而不亡”如何成为可能?——张载“气化生死观”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再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8-123,共6页
张载的生死观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对生死本身的思考,它是循着认识论→本体论→人生论这一理路展开的。如果说在认识论上它在"幽明之辨"名下提出一种象的显微无间的现象学,并由此进入到一种气的聚散一体的本体论的话,那么,这种... 张载的生死观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对生死本身的思考,它是循着认识论→本体论→人生论这一理路展开的。如果说在认识论上它在"幽明之辨"名下提出一种象的显微无间的现象学,并由此进入到一种气的聚散一体的本体论的话,那么,这种气的聚散一体的本体论的推出,则进而以天人合一的方式,使人的生死无间的生死观思想得以破显。张载所谓气的聚散也即所谓气的阴阳的气化生死观,既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周易的乾坤之道相接,又以"乾称父,坤称母"的"天亲合一"的方式,体现了向"家本主义"的周礼的宗法思想的历史回归。故张载的生死观的理论深旨,乃是以其直切生命本身的智慧,实现了对"内在超越型"的中国古老的宗教传统的深刻揭示和忠实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生死观 象的幽明 气的聚散 生死 亲合
下载PDF
船山于杨时、程朱体用视域下《西铭》主旨争讼之辨正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力祥 祝梦琳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3,共7页
学界关于《西铭》主旨的探讨争讼已久,以"理一分殊"说为主流观点。"理一分殊"首现于杨时、程颐关于《西铭》主旨之争辩中,学界对此更多赞扬程颐而批评杨时未真正理解《西铭》意旨,对杨时真正的问题意识与现实关切... 学界关于《西铭》主旨的探讨争讼已久,以"理一分殊"说为主流观点。"理一分殊"首现于杨时、程颐关于《西铭》主旨之争辩中,学界对此更多赞扬程颐而批评杨时未真正理解《西铭》意旨,对杨时真正的问题意识与现实关切缺乏深入考察与同情之理解。杨时与程朱关于《西铭》主旨之分歧主要表现在:杨时侧重于道德践履和工夫论层面考察分殊之维;程朱多从本体论和宇宙论层面考量"理一"与"分殊"之统一关系。船山以"天亲合一"新诠《西铭》之旨,消解了杨时、程朱关于《西铭》主旨之分歧,从而为《西铭》主旨之诠释提供崭新的路径。其诠释理路背后不仅蕴含着追求圣人原意与反思程朱理学的双重学术关怀,亦包含注重实践进路的现实关切以及复归原始儒学之价值指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杨时 程朱 《西铭》 亲合 张载
原文传递
论天亲合一——以王船山《西铭注》为中心
5
作者 罗慧琳 《切磋集系列》 2023年第1期164-186,共23页
张子作《西铭》,明人伦之所从来,推学者之所从事,通贯上下,程朱以“理一分殊”标示其旨归。船山之学归宗于张子,其学说比之于程朱,更重分殊一面,将这一特色落在对《西铭》的解读上,就体现为对“父母即乾坤”的强调。值得注意的是,船山... 张子作《西铭》,明人伦之所从来,推学者之所从事,通贯上下,程朱以“理一分殊”标示其旨归。船山之学归宗于张子,其学说比之于程朱,更重分殊一面,将这一特色落在对《西铭》的解读上,就体现为对“父母即乾坤”的强调。值得注意的是,船山将“天亲合一”标为《西铭》纲要,所谓“合一”,是要由分殊中见天亲之理无别,父母之理即天地之理,事亲之理即事天之理。那么,要如何来看待这两种对《西铭》主旨的不同厘定?是根源处的差异,还是细节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铭》 分殊 王船山 程朱 西铭 亲合 理即事 事亲
原文传递
简论张载“天亲合一”的和谐思想
6
作者 李宝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张载在本体论上提出了"气"说,认为天人一气,天人同质,打破了天人异质学说中的等级界限。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天人同性的"太虚"说,认为"太虚"是天地和人的精神意识的本原,由此人就具有了天地的健顺之德... 张载在本体论上提出了"气"说,认为天人一气,天人同质,打破了天人异质学说中的等级界限。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天人同性的"太虚"说,认为"太虚"是天地和人的精神意识的本原,由此人就具有了天地的健顺之德。他强调人的自我道德修养,并提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同时还从生死观方面论述了人心之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人同本 人同性 亲合 和谐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