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3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儒家核心价值体系——“仁”的构建
被引量:
28
1
作者
韩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8,128,共8页
本文认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是儒家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自爱是仁爱展开的基本环节,仁者自爱,中和长寿。仁始于爱亲人,亲情之爱体现为孝悌之道,是为仁之本。忠恕之道,推己及人,是践行"仁"...
本文认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是儒家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自爱是仁爱展开的基本环节,仁者自爱,中和长寿。仁始于爱亲人,亲情之爱体现为孝悌之道,是为仁之本。忠恕之道,推己及人,是践行"仁"的基本途径。泛爱众人,亲近仁德的人,博爱无私。行仁政,爱民力,是王道政治的基本理念。爱物惜命,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民胞物与。敬事鬼神,使民德归厚,体现人道精神。当今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也应该把"仁"放在其核心地位,立仁之大本,实现天下归仁的大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
核心价值体系
天下
归仁
原文传递
天下归仁: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综论
2
作者
李永华
蔡炜琳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孔子在一生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道德教育的目标以“归仁”为核心,包含着培养“杀身成仁”君子理想人格的个人理想目标和实现“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
孔子在一生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道德教育的目标以“归仁”为核心,包含着培养“杀身成仁”君子理想人格的个人理想目标和实现“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目标。在成仁归仁的理想目标指引下,孔子把仁贯穿于其道德教育内容的始终。其道德教育内容的主要部分包括仁的教育、义的教育和礼的教育。三者紧密联系、有机结合。仁的教育构成了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义的教育构成了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重点。礼的教育构成了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中,孔子按不同的道德主体,为个人、为师者、家庭和为政者指明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具体包括学思行并重、因材施教、愤启悱发、身教重于言传、合力育人等,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地推进道德教育的展开。即使到今天,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道德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当代中国道德教育首先应汲取孔子“道之以德”的思想智慧,筑牢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借鉴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因材施教”等思想,肯定每一个个体的受教育权利,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和特点,尊重当代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最后,立足孔子在道德教育中强调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观点,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
归仁
孔子
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方法
个人修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礼文与仁心
3
作者
李旭
《文史知识》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春秋之世,礼教陵夷,孔子尝感喟:“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而当门下高弟颜渊问仁之际,孔子复答云:“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由此观之,孔门...
春秋之世,礼教陵夷,孔子尝感喟:“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而当门下高弟颜渊问仁之际,孔子复答云:“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由此观之,孔门仁礼论是往复双向的:一方面,如果没有仁心作为基础,任何仪节都将流为具文;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礼仪的疏导,人又无从体证其自心本具之仁。关于“礼”与“仁”的关联与分际,宋儒尝作性理学的诠释,今人复有历史学、哲学的分析,均具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无意另立新说,而欲重访汉学旧义,借助东汉经师郑玄《仪礼》注释,从具体的礼文细节入手,探求先儒礼教的仁心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己复礼为仁
仁心
《仪礼》
颜渊
性理学
为仁由己
天下
归仁
原文传递
《论语》三辨
被引量:
3
4
作者
杨逢彬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4-128,F0003,共6页
"无所取材"即"无所取于桴材",表明孔子对子路"好勇"并不否定;先秦时"无所取"还不表示对某种性格、性情、态度等表示不认可不赞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与"是连词,主张&q...
"无所取材"即"无所取于桴材",表明孔子对子路"好勇"并不否定;先秦时"无所取"还不表示对某种性格、性情、态度等表示不认可不赞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与"是连词,主张"与"为"赞同"义者并未拿出任何语言学上的证据,不足为训。"天下归仁"的"归"不训"称",而训归附、归向,和《孟子》"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同。"天下归仁"乃是"求仁而得仁"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无所取材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天下
归仁
原文传递
浅析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
被引量:
2
5
作者
薛显赫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6-57,共2页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仁"、"礼"思想渗透到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影响到现代社会。那么,他的"仁"与"礼"的关系如何呢?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做如下论述。一、"...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仁"、"礼"思想渗透到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影响到现代社会。那么,他的"仁"与"礼"的关系如何呢?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做如下论述。一、"仁"与"礼"的内涵和外延孔子所谓的"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爱人。《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日:"爱人",仁即爱人,为历代所接受。毛泽东曾这样说过:"‘仁’像现在说的‘亲爱团结"’。~①郭沫若说"仁"是"人的发现"。二是修身,是对道德准则的遵从。颜渊问仁。子日:"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仁"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孔子在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过程中,特别强调"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③并指出"仁"的根本是"孝"和"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④所谓"孝"是讲儿子对父亲的绝对服从."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中国古代
思想体系
道德准则
人本主义思想
思想渗透
天下
归仁
中国社会
人与人
人道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义考辨五篇
被引量:
1
6
作者
戴明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0-93,共4页
考辨了儒家的“逝者如斯夫”、“天下归仁”、“可欲之谓善”、“万物皆备于我”、格物之“格”五句经典之义。
关键词
逝者如斯夫
天下
归仁
可欲之谓善
万物皆备于我
格物致知
考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经验的反思与总结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新民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0年第1期2-18,209,共18页
传统边疆体系不同地区之间的盛衰兴替通常都有连环性,必然会刺激或影响王朝中央政府的内政决策问题,由于外患与内政之间存在内在本质的互动关系,必须全面兼顾才能做出准确可靠的分析或判断。传统边疆治理积累的历史经验复杂繁多,但仍可...
传统边疆体系不同地区之间的盛衰兴替通常都有连环性,必然会刺激或影响王朝中央政府的内政决策问题,由于外患与内政之间存在内在本质的互动关系,必须全面兼顾才能做出准确可靠的分析或判断。传统边疆治理积累的历史经验复杂繁多,但仍可以模式建构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其中可举者如汉武帝的治边模式、诸葛亮的治边模式、两宋时期的治边模式、清代的治边模式,均各有其利弊和得失,而以诸葛亮用德而备兵即“威德”型的治边模式最为可取。由于边疆地区本质上也是民族聚居区,因而边疆治理也关涉华夷秩序如何建构的问题,尚有必要重新理解或诠释“大一统”观念的原初本义,看到天道人心既是政治行为正当性的本体依据,也是华夷与天下秩序合法性的形上根源,而只有做到“天下归心”与“天下归仁”,才能长久建立造福人类社会的和平稳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中国模式
大一统
华夷秩序
天下
归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道:多元文明对话的价值基础
被引量:
1
8
作者
韩星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6-74,共9页
避免文明冲突的基本途径是文明对话,可以通过阐发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以“文明对话”代替“文明冲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核心之核心,具有本元性、本始性、普遍性,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道理,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和最高境界。“仁”的...
避免文明冲突的基本途径是文明对话,可以通过阐发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以“文明对话”代替“文明冲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核心之核心,具有本元性、本始性、普遍性,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道理,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和最高境界。“仁”的实现之道是“仁道”,其基本途径是“忠恕之道”。忠恕之道即求仁之道,是儒家一贯之道。“仁道”的基本含义是“仁爱”,可以成为不同文明对话的价值基础。“天下归仁”既是“仁”这一核心价值同心圆推衍的结果,也是儒家仁道逻辑演进的旨归,更是儒家仁爱之道的社会理想。立足仁道,多元文明圆融无碍、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对话
仁
仁道
仁爱
价值基础
天下
归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国的大成殿和祭孔大礼
被引量:
1
9
作者
姜宝昌
《走向世界》
1995年第2期34-36,共3页
韩国文化受中国影响极深,推崇儒教,奉祭孔子便是最重要的证明,作为儒教的创始人,孔子是世界道德礼义大师。他第一次向世人宣示了人生的神圣,矢志不渝地提倡道德和理性,用仁爱来完成人格成为一生的追求,并力图用恢复先周礼仪规范来建立...
韩国文化受中国影响极深,推崇儒教,奉祭孔子便是最重要的证明,作为儒教的创始人,孔子是世界道德礼义大师。他第一次向世人宣示了人生的神圣,矢志不渝地提倡道德和理性,用仁爱来完成人格成为一生的追求,并力图用恢复先周礼仪规范来建立天下归仁的理想社会。为了感念孔夫子的德惠,不忘他的教诲,韩国特相约每年两度举行祭孔大礼(韩国名为"释奠大祭",大祭时间选在春(农历二月)秋(农历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关于祭孔大礼,民间流行而无文字记载的姑置毋论,单就史料明言的而论,韩国的全国规模的祭孔大礼始于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公元372年)。其时,国家设置了国立最高学府太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成殿
韩国文化
祭孔
孔夫子
孔子
高句丽
儒教
礼仪规范
天下
归仁
理想社会
原文传递
梅报春信——长春书屋
10
作者
王子林
《紫禁城》
2006年第2期58-63,共6页
原状顾名思义是指仍保持着过去场景的那些宫殿建筑。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涉及到政治、思想、文化、个人喜好等诸多方面。明清两代帝王居住紫禁城长达500余年,紫禁城既是他们的家,又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很多宫殿里都留下了他们的活...
原状顾名思义是指仍保持着过去场景的那些宫殿建筑。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涉及到政治、思想、文化、个人喜好等诸多方面。明清两代帝王居住紫禁城长达500余年,紫禁城既是他们的家,又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很多宫殿里都留下了他们的活动痕迹。对皇家宫殿原状的记载,为历代好事者所津津乐道,最有机会亲眼看到、接触到的是皇帝的近侍和大臣,有关宫阙的记载会飞快地传递千里流行于世。紫禁城昔日的主人虽然随历史的河流而远去,但紫禁城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原状遗存,从中我们似乎可以感触到过去那个时代跳动的脉搏。它所蕴藏的文化博大而精深。本栏目旨在透过原状,揭示原状背后所隐藏的原创精神,寻找原创文化生命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屋
长春
乾隆
紫禁城
报春
养心殿
宫殿
梅花
天下
归仁
原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该正确评价“克己复礼”
被引量:
1
11
作者
吕兴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90-93,共4页
孔子是春秋末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于“克己复礼”。而这一主张的政治归宿便是“天下归仁”。“礼”与“仁”是孔学的核心,正确认识和哩解“礼”与“仁”及其二者的关系,是正确认识孔丘其人和正确...
孔子是春秋末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于“克己复礼”。而这一主张的政治归宿便是“天下归仁”。“礼”与“仁”是孔学的核心,正确认识和哩解“礼”与“仁”及其二者的关系,是正确认识孔丘其人和正确评价孔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认识
孔子
天下
归仁
政治思想
奴隶主贵族
生产关系
思想家
孔学
政治家
文艺复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道为用 天道为本——孔子避谈天道力倡仁道探原
12
作者
周勤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89年第2期48-52,共5页
以复兴周礼、奉行天道为矢志的孔子,为什么避谈天道而极言仁道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历史的辩证的分析,认为这是孔子面对当时疑天怨天的社会心理和思想氛围,所不得不作出的选择,而孔子所倡仁道又是和天道贯通的,他实际上是要以仁道为天道奠...
以复兴周礼、奉行天道为矢志的孔子,为什么避谈天道而极言仁道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历史的辩证的分析,认为这是孔子面对当时疑天怨天的社会心理和思想氛围,所不得不作出的选择,而孔子所倡仁道又是和天道贯通的,他实际上是要以仁道为天道奠定生活方面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道
天道
孔子
探原
周公
天下
归仁
上帝
尚书
文王
诸侯
原文传递
先秦儒家与法家比较三题
13
作者
魏明康
万高潮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6-23,83,共9页
在先秦时期,以孔孟之道为思想核心的儒家,和以商韩之说为思想核心的法家,是中国思想史上针锋相对的两大流派。在政治价值观上,儒家主张民本,法家主张君本;在国家治理观上,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制;在天下关系观上,儒家主张天下归仁,...
在先秦时期,以孔孟之道为思想核心的儒家,和以商韩之说为思想核心的法家,是中国思想史上针锋相对的两大流派。在政治价值观上,儒家主张民本,法家主张君本;在国家治理观上,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制;在天下关系观上,儒家主张天下归仁,法家主张天下归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法家
民本
君本
德治
法制
天下
归仁
天下
归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吾与点也”反映出孔子在反思求索
14
作者
杨林溪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7-18,共2页
高中语文第五册选入《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中,对孔子的话“否与点也”怎样理解,一直是个难点.一般认为,孔子救世不成之后,产生了避世思想;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开始追求淡泊生活.这些认识的产生无不以儒...
高中语文第五册选入《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中,对孔子的话“否与点也”怎样理解,一直是个难点.一般认为,孔子救世不成之后,产生了避世思想;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开始追求淡泊生活.这些认识的产生无不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观念为出发点立论.这样立论,明显地忽略了孔子本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忽视了孔子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哲理的信仰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易》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与点
为国以礼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仁者爱人
高中语文
天下
归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孔子的政治思想
15
作者
戴哲人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0-12,共3页
略论孔子的政治思想戴哲人一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庸》中总结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这八个字,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完全对。孔子是理想主义与实际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家,说他对,是因为孔子政治思想是在尧、舜、文、武的基础上形成...
略论孔子的政治思想戴哲人一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庸》中总结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这八个字,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完全对。孔子是理想主义与实际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家,说他对,是因为孔子政治思想是在尧、舜、文、武的基础上形成的,说他不完全对,是因为孔子政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政治理想
政治思想
《论语》
以德治国
大同之世
修己以安百姓
统治者
以礼治国
仁人
天下
归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仁,天下归仁”:吴宓的人文主义和社会人生追求
16
作者
苏光文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6年第2期90-94,共5页
吴宓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师。他毕生领受、担当和守护的人文主义和社会人生追求,便是"仁,天下归仁";他人生的84个春秋,书写的便是"仁,天下归仁";他殉的情与道,便是"仁,天下归仁"。"仁,天下归仁"...
吴宓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师。他毕生领受、担当和守护的人文主义和社会人生追求,便是"仁,天下归仁";他人生的84个春秋,书写的便是"仁,天下归仁";他殉的情与道,便是"仁,天下归仁"。"仁,天下归仁",成了吴宓学术文化研究、教育教学和文学创作的宗旨与灵魂。他的这一人文主义和社会人生追求,对于现今建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
天下
归仁
”
人文主义
吴宓
原文传递
从孔子教育思想的矛盾性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
17
作者
刘兵
《齐鲁学刊》
1988年第2期43-45,共3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本文集中探讨前二者在一定层次上的矛盾——教育目的的积极性与教育内容的消极性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一、孔子教育目的的积...
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本文集中探讨前二者在一定层次上的矛盾——教育目的的积极性与教育内容的消极性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一、孔子教育目的的积极性使古代知识分子积极参政,为自己的理想而投身宦途。从总体而言,孔子开创私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天下归仁”。“仁”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提出了“大同”和“天下为公”的政治主张。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知识分子
孔子教育思想
矛盾性
政治思想
政治理想
消极性
天下
归仁
政治主张
专制政治
教育目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孟社会政治学说的思维逻辑
18
作者
郭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8期21-25,共5页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1〕认为尧时“唯天为大,唯尧则之”,〔2〕是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3〕的大同社会。夏商周三代沦丧为“大道既隐,天下为家”〔4〕的小康社会。春秋以降,是谓“礼崩乐坏”的乱世。“仁”、“...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1〕认为尧时“唯天为大,唯尧则之”,〔2〕是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3〕的大同社会。夏商周三代沦丧为“大道既隐,天下为家”〔4〕的小康社会。春秋以降,是谓“礼崩乐坏”的乱世。“仁”、“礼”是孔孟学说的重要范畴。除大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政治学说
思维逻辑
孔子
礼崩乐坏
孟子
小康社会
大同社会
天下
归仁
孔孟学说
夏商周三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为政说与干部思想道德建设
19
作者
郭长兴
《学习论坛》
1997年第10期25-27,共3页
对孔子为政说给予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评说,从中寻及与现实契合之点,古为今用,对提高我党执政水平,无疑是有益的。 一、把握为政以“礼”,弘扬为人民服务宗旨 孔子认为,为政者“不知礼”,无法立于社会,更不可能施仁政于百姓...
对孔子为政说给予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评说,从中寻及与现实契合之点,古为今用,对提高我党执政水平,无疑是有益的。 一、把握为政以“礼”,弘扬为人民服务宗旨 孔子认为,为政者“不知礼”,无法立于社会,更不可能施仁政于百姓;反之,“学礼”,“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注重渊》篇)即一旦能用礼克制自己,为政以礼,天下百姓就会称你是仁人。 孔子为政以礼的重要内容是其民本思想,包括教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干部思想
为政者
道德建设
举贤才
天下
归仁
颜渊
民本思想
冉求
为人民服务宗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和谐”——孔子的政治理想
20
作者
陈清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92-93,共2页
作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孔子从“仁者爱人”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的这种理想究竟是什么呢?目前学术界主要存有三种界定,礼运大同说、论语大同说、有道说,本文认为孔子的政治理想实际是一种“道德理想”即“天下归仁...
作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孔子从“仁者爱人”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的这种理想究竟是什么呢?目前学术界主要存有三种界定,礼运大同说、论语大同说、有道说,本文认为孔子的政治理想实际是一种“道德理想”即“天下归仁”的和谐社会,这种理想不仅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而且对世界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理想
道德理想
天下
归仁
和谐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核心价值体系——“仁”的构建
被引量:
28
1
作者
韩星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38,12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思想史基本范畴研究"(编号12AZD082)子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引进人才项目"汉代经学与核心价值体系"(编号302121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认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是儒家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自爱是仁爱展开的基本环节,仁者自爱,中和长寿。仁始于爱亲人,亲情之爱体现为孝悌之道,是为仁之本。忠恕之道,推己及人,是践行"仁"的基本途径。泛爱众人,亲近仁德的人,博爱无私。行仁政,爱民力,是王道政治的基本理念。爱物惜命,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民胞物与。敬事鬼神,使民德归厚,体现人道精神。当今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也应该把"仁"放在其核心地位,立仁之大本,实现天下归仁的大同理想。
关键词
仁
核心价值体系
天下
归仁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天下归仁: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综论
2
作者
李永华
蔡炜琳
机构
深圳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基金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研究”(2022GXJK312)。
文摘
孔子在一生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道德教育的目标以“归仁”为核心,包含着培养“杀身成仁”君子理想人格的个人理想目标和实现“天下归仁”的社会理想目标。在成仁归仁的理想目标指引下,孔子把仁贯穿于其道德教育内容的始终。其道德教育内容的主要部分包括仁的教育、义的教育和礼的教育。三者紧密联系、有机结合。仁的教育构成了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义的教育构成了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重点。礼的教育构成了孔子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中,孔子按不同的道德主体,为个人、为师者、家庭和为政者指明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具体包括学思行并重、因材施教、愤启悱发、身教重于言传、合力育人等,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地推进道德教育的展开。即使到今天,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道德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当代中国道德教育首先应汲取孔子“道之以德”的思想智慧,筑牢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借鉴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因材施教”等思想,肯定每一个个体的受教育权利,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和特点,尊重当代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最后,立足孔子在道德教育中强调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观点,强化当代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关键词
天下
归仁
孔子
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方法
个人修养
Keywords
the world’s return to benevolence
Confucius
objectives of moral education
contents of moral education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文与仁心
3
作者
李旭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古籍所
出处
《文史知识》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文摘
春秋之世,礼教陵夷,孔子尝感喟:“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而当门下高弟颜渊问仁之际,孔子复答云:“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由此观之,孔门仁礼论是往复双向的:一方面,如果没有仁心作为基础,任何仪节都将流为具文;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礼仪的疏导,人又无从体证其自心本具之仁。关于“礼”与“仁”的关联与分际,宋儒尝作性理学的诠释,今人复有历史学、哲学的分析,均具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无意另立新说,而欲重访汉学旧义,借助东汉经师郑玄《仪礼》注释,从具体的礼文细节入手,探求先儒礼教的仁心底蕴。
关键词
克己复礼为仁
仁心
《仪礼》
颜渊
性理学
为仁由己
天下
归仁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语》三辨
被引量:
3
4
作者
杨逢彬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中国高等研究院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4-128,F0003,共6页
文摘
"无所取材"即"无所取于桴材",表明孔子对子路"好勇"并不否定;先秦时"无所取"还不表示对某种性格、性情、态度等表示不认可不赞同。"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与"是连词,主张"与"为"赞同"义者并未拿出任何语言学上的证据,不足为训。"天下归仁"的"归"不训"称",而训归附、归向,和《孟子》"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同。"天下归仁"乃是"求仁而得仁"的境界。
关键词
《论语》
无所取材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天下
归仁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浅析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
被引量:
2
5
作者
薛显赫
出处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6-57,共2页
文摘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仁"、"礼"思想渗透到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影响到现代社会。那么,他的"仁"与"礼"的关系如何呢?本文仅就这一问题做如下论述。一、"仁"与"礼"的内涵和外延孔子所谓的"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爱人。《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日:"爱人",仁即爱人,为历代所接受。毛泽东曾这样说过:"‘仁’像现在说的‘亲爱团结"’。~①郭沫若说"仁"是"人的发现"。二是修身,是对道德准则的遵从。颜渊问仁。子日:"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仁"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反映了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孔子在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过程中,特别强调"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③并指出"仁"的根本是"孝"和"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④所谓"孝"是讲儿子对父亲的绝对服从."悌"
关键词
孔子
中国古代
思想体系
道德准则
人本主义思想
思想渗透
天下
归仁
中国社会
人与人
人道主义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义考辨五篇
被引量:
1
6
作者
戴明玺
机构
聊城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0-93,共4页
文摘
考辨了儒家的“逝者如斯夫”、“天下归仁”、“可欲之谓善”、“万物皆备于我”、格物之“格”五句经典之义。
关键词
逝者如斯夫
天下
归仁
可欲之谓善
万物皆备于我
格物致知
考辨
Keywords
the passage of time is just like the flow of water
if a man can for one day subdue himself and returnto propriety, all under heaven will ascribe perfect virtue to him
to desire is to called good
all are for myself
investigating things and carrying knowledge to the utmost extent
examination
分类号
H131.7 [语言文字—汉语]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经验的反思与总结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新民
机构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中国文化书院
出处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0年第1期2-18,209,共18页
文摘
传统边疆体系不同地区之间的盛衰兴替通常都有连环性,必然会刺激或影响王朝中央政府的内政决策问题,由于外患与内政之间存在内在本质的互动关系,必须全面兼顾才能做出准确可靠的分析或判断。传统边疆治理积累的历史经验复杂繁多,但仍可以模式建构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其中可举者如汉武帝的治边模式、诸葛亮的治边模式、两宋时期的治边模式、清代的治边模式,均各有其利弊和得失,而以诸葛亮用德而备兵即“威德”型的治边模式最为可取。由于边疆地区本质上也是民族聚居区,因而边疆治理也关涉华夷秩序如何建构的问题,尚有必要重新理解或诠释“大一统”观念的原初本义,看到天道人心既是政治行为正当性的本体依据,也是华夷与天下秩序合法性的形上根源,而只有做到“天下归心”与“天下归仁”,才能长久建立造福人类社会的和平稳定秩序。
关键词
边疆治理
中国模式
大一统
华夷秩序
天下
归仁
Keywords
border governance
China model
great unity
Huayi order
world peace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道:多元文明对话的价值基础
被引量:
1
8
作者
韩星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出处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6-74,共9页
文摘
避免文明冲突的基本途径是文明对话,可以通过阐发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以“文明对话”代替“文明冲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核心之核心,具有本元性、本始性、普遍性,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道理,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和最高境界。“仁”的实现之道是“仁道”,其基本途径是“忠恕之道”。忠恕之道即求仁之道,是儒家一贯之道。“仁道”的基本含义是“仁爱”,可以成为不同文明对话的价值基础。“天下归仁”既是“仁”这一核心价值同心圆推衍的结果,也是儒家仁道逻辑演进的旨归,更是儒家仁爱之道的社会理想。立足仁道,多元文明圆融无碍、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关键词
文明对话
仁
仁道
仁爱
价值基础
天下
归仁
Keywords
dialogue of civilizations
benevolence
way of benevolence
benevolence and love
value foundation
the world of benevolence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国的大成殿和祭孔大礼
被引量:
1
9
作者
姜宝昌
出处
《走向世界》
1995年第2期34-36,共3页
文摘
韩国文化受中国影响极深,推崇儒教,奉祭孔子便是最重要的证明,作为儒教的创始人,孔子是世界道德礼义大师。他第一次向世人宣示了人生的神圣,矢志不渝地提倡道德和理性,用仁爱来完成人格成为一生的追求,并力图用恢复先周礼仪规范来建立天下归仁的理想社会。为了感念孔夫子的德惠,不忘他的教诲,韩国特相约每年两度举行祭孔大礼(韩国名为"释奠大祭",大祭时间选在春(农历二月)秋(农历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关于祭孔大礼,民间流行而无文字记载的姑置毋论,单就史料明言的而论,韩国的全国规模的祭孔大礼始于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公元372年)。其时,国家设置了国立最高学府太学。
关键词
大成殿
韩国文化
祭孔
孔夫子
孔子
高句丽
儒教
礼仪规范
天下
归仁
理想社会
分类号
G12.26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梅报春信——长春书屋
10
作者
王子林
出处
《紫禁城》
2006年第2期58-63,共6页
文摘
原状顾名思义是指仍保持着过去场景的那些宫殿建筑。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涉及到政治、思想、文化、个人喜好等诸多方面。明清两代帝王居住紫禁城长达500余年,紫禁城既是他们的家,又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很多宫殿里都留下了他们的活动痕迹。对皇家宫殿原状的记载,为历代好事者所津津乐道,最有机会亲眼看到、接触到的是皇帝的近侍和大臣,有关宫阙的记载会飞快地传递千里流行于世。紫禁城昔日的主人虽然随历史的河流而远去,但紫禁城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原状遗存,从中我们似乎可以感触到过去那个时代跳动的脉搏。它所蕴藏的文化博大而精深。本栏目旨在透过原状,揭示原状背后所隐藏的原创精神,寻找原创文化生命之所在。
关键词
书屋
长春
乾隆
紫禁城
报春
养心殿
宫殿
梅花
天下
归仁
原状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该正确评价“克己复礼”
被引量:
1
11
作者
吕兴光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90-93,共4页
文摘
孔子是春秋末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于“克己复礼”。而这一主张的政治归宿便是“天下归仁”。“礼”与“仁”是孔学的核心,正确认识和哩解“礼”与“仁”及其二者的关系,是正确认识孔丘其人和正确评价孔学的关键。
关键词
正确认识
孔子
天下
归仁
政治思想
奴隶主贵族
生产关系
思想家
孔学
政治家
文艺复兴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道为用 天道为本——孔子避谈天道力倡仁道探原
12
作者
周勤勤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89年第2期48-52,共5页
文摘
以复兴周礼、奉行天道为矢志的孔子,为什么避谈天道而极言仁道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历史的辩证的分析,认为这是孔子面对当时疑天怨天的社会心理和思想氛围,所不得不作出的选择,而孔子所倡仁道又是和天道贯通的,他实际上是要以仁道为天道奠定生活方面的基础。
关键词
仁道
天道
孔子
探原
周公
天下
归仁
上帝
尚书
文王
诸侯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C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先秦儒家与法家比较三题
13
作者
魏明康
万高潮
机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
出处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6-23,83,共9页
文摘
在先秦时期,以孔孟之道为思想核心的儒家,和以商韩之说为思想核心的法家,是中国思想史上针锋相对的两大流派。在政治价值观上,儒家主张民本,法家主张君本;在国家治理观上,儒家主张德治,法家主张法制;在天下关系观上,儒家主张天下归仁,法家主张天下归一。
关键词
儒家
法家
民本
君本
德治
法制
天下
归仁
天下
归一
Keywords
Confucianism
the Legalism
people-oriented
monarchy-oriented
rule of virtue
rule by law
the world to humanity
the world to be an empire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吾与点也”反映出孔子在反思求索
14
作者
杨林溪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17-18,共2页
文摘
高中语文第五册选入《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中,对孔子的话“否与点也”怎样理解,一直是个难点.一般认为,孔子救世不成之后,产生了避世思想;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开始追求淡泊生活.这些认识的产生无不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观念为出发点立论.这样立论,明显地忽略了孔子本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忽视了孔子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哲理的信仰及运用.
关键词
孔子
《易》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与点
为国以礼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仁者爱人
高中语文
天下
归仁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孔子的政治思想
15
作者
戴哲人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0-12,共3页
文摘
略论孔子的政治思想戴哲人一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庸》中总结为“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这八个字,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完全对。孔子是理想主义与实际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家,说他对,是因为孔子政治思想是在尧、舜、文、武的基础上形成的,说他不完全对,是因为孔子政治思想...
关键词
孔子政治理想
政治思想
《论语》
以德治国
大同之世
修己以安百姓
统治者
以礼治国
仁人
天下
归仁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仁,天下归仁”:吴宓的人文主义和社会人生追求
16
作者
苏光文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育才学院
出处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6年第2期90-94,共5页
文摘
吴宓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师。他毕生领受、担当和守护的人文主义和社会人生追求,便是"仁,天下归仁";他人生的84个春秋,书写的便是"仁,天下归仁";他殉的情与道,便是"仁,天下归仁"。"仁,天下归仁",成了吴宓学术文化研究、教育教学和文学创作的宗旨与灵魂。他的这一人文主义和社会人生追求,对于现今建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仁
天下
归仁
”
人文主义
吴宓
分类号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孔子教育思想的矛盾性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
17
作者
刘兵
出处
《齐鲁学刊》
1988年第2期43-45,共3页
文摘
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本文集中探讨前二者在一定层次上的矛盾——教育目的的积极性与教育内容的消极性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影响。一、孔子教育目的的积极性使古代知识分子积极参政,为自己的理想而投身宦途。从总体而言,孔子开创私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天下归仁”。“仁”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提出了“大同”和“天下为公”的政治主张。但是。
关键词
古代知识分子
孔子教育思想
矛盾性
政治思想
政治理想
消极性
天下
归仁
政治主张
专制政治
教育目的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孟社会政治学说的思维逻辑
18
作者
郭泉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8期21-25,共5页
文摘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1〕认为尧时“唯天为大,唯尧则之”,〔2〕是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3〕的大同社会。夏商周三代沦丧为“大道既隐,天下为家”〔4〕的小康社会。春秋以降,是谓“礼崩乐坏”的乱世。“仁”、“礼”是孔孟学说的重要范畴。除大同的...
关键词
社会政治学说
思维逻辑
孔子
礼崩乐坏
孟子
小康社会
大同社会
天下
归仁
孔孟学说
夏商周三代
分类号
D092.2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为政说与干部思想道德建设
19
作者
郭长兴
机构
郑州牧专
出处
《学习论坛》
1997年第10期25-27,共3页
文摘
对孔子为政说给予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评说,从中寻及与现实契合之点,古为今用,对提高我党执政水平,无疑是有益的。 一、把握为政以“礼”,弘扬为人民服务宗旨 孔子认为,为政者“不知礼”,无法立于社会,更不可能施仁政于百姓;反之,“学礼”,“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注重渊》篇)即一旦能用礼克制自己,为政以礼,天下百姓就会称你是仁人。 孔子为政以礼的重要内容是其民本思想,包括教民。
关键词
孔子
干部思想
为政者
道德建设
举贤才
天下
归仁
颜渊
民本思想
冉求
为人民服务宗旨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和谐”——孔子的政治理想
20
作者
陈清
机构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92-93,共2页
文摘
作为一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孔子从“仁者爱人”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他的这种理想究竟是什么呢?目前学术界主要存有三种界定,礼运大同说、论语大同说、有道说,本文认为孔子的政治理想实际是一种“道德理想”即“天下归仁”的和谐社会,这种理想不仅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而且对世界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政治理想
道德理想
天下
归仁
和谐社会
Keywords
political ideality moral ideal the harmony society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儒家核心价值体系——“仁”的构建
韩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8
原文传递
2
天下归仁: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综论
李永华
蔡炜琳
《深圳社会科学》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礼文与仁心
李旭
《文史知识》
2023
0
原文传递
4
《论语》三辨
杨逢彬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3
原文传递
5
浅析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
薛显赫
《赤峰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经义考辨五篇
戴明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经验的反思与总结
张新民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仁道:多元文明对话的价值基础
韩星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韩国的大成殿和祭孔大礼
姜宝昌
《走向世界》
1995
1
原文传递
10
梅报春信——长春书屋
王子林
《紫禁城》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应该正确评价“克己复礼”
吕兴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仁道为用 天道为本——孔子避谈天道力倡仁道探原
周勤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1989
0
原文传递
13
先秦儒家与法家比较三题
魏明康
万高潮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吾与点也”反映出孔子在反思求索
杨林溪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略论孔子的政治思想
戴哲人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仁,天下归仁”:吴宓的人文主义和社会人生追求
苏光文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6
0
原文传递
17
从孔子教育思想的矛盾性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
刘兵
《齐鲁学刊》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孔孟社会政治学说的思维逻辑
郭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孔子为政说与干部思想道德建设
郭长兴
《学习论坛》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和谐”——孔子的政治理想
陈清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