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FGF,GDNF,PDGF,IGF-I在大鼠脊髓中的定位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罗伟 王廷华 赵匡彦 《云南医药》 CAS 2004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 (IGF -I)对神经细胞起特殊的营养作用 ,但它们在脊髓中的定位分布和生物学作用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探... 目的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 (IGF -I)对神经细胞起特殊的营养作用 ,但它们在脊髓中的定位分布和生物学作用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这一问题 ,方法 取正常成年SD大鼠脊髓分别用抗bFGF ,GDNF ,PDGF ,IGF -I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上述 4种神经营养因子免疫阳性反应物在大鼠脊髓中的分布。结果 bFGF ,GDNF ,PDGF ,IGF -I的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见于脊髓灰质内各板层神经元 ,腹角和背角深部明显 ,背角浅层较少见。但II板层还可见bFGF阳性细胞和GDNF阳性膨体 ,中央管可见PDGF、bFGF阳性的室管膜细胞。结论 bFGF ,GDNF ,PDGF ,I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大鼠脊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行为学与T13-S1脊段5-羟色胺及其受体亚型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郝丽亚 王琼 +1 位作者 刘丽 闫永格王胜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58-160,共3页
探究5-HT与5-HT2A、5-HT2C与5-HTR7受体在慢性前列腺炎大鼠T13-S1脊髓节段的差异性表达。方法 50只大鼠,其中10只用于大鼠前列腺蛋白提取液的制作,另外40只随机划分,分为对照组、45d、60d、90d模型组,利用自身免疫法构建模型。开展自发... 探究5-HT与5-HT2A、5-HT2C与5-HTR7受体在慢性前列腺炎大鼠T13-S1脊髓节段的差异性表达。方法 50只大鼠,其中10只用于大鼠前列腺蛋白提取液的制作,另外40只随机划分,分为对照组、45d、60d、90d模型组,利用自身免疫法构建模型。开展自发性疼痛行为检测,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脊髓节段以及核受体的表达。结果 大鼠自发性疼痛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5-HT在各模型组大鼠脊髓各节段表达都下降。结论 在不同时程,5-HT与5-HT2A、5-HT2C与5-HTR7前列腺炎大鼠脊髓发生差异性表达,代表5-HT以及其受体参与慢性前列腺炎的中枢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慢性前列腺炎 大鼠脊髓
下载PDF
c-fosmRNA和Fos在KA诱导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
3
作者 米瑞发 周长满 +2 位作者 郭海梅 单文戈 鄂玲玲 《解剖科学进展》 1997年第3期87-88,共2页
c-fosmRNA和Fos在KA诱导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米瑞发周长满郭海梅单文戈鄂玲玲(解放军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教研室)在神经系统中,Fos和Jun蛋白家族成员的变化涉及诸如神经元分化、应急(neurona... c-fosmRNA和Fos在KA诱导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米瑞发周长满郭海梅单文戈鄂玲玲(解放军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教研室)在神经系统中,Fos和Jun蛋白家族成员的变化涉及诸如神经元分化、应急(neuronalstress)、再生和死亡等一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os 大鼠脊髓 损伤过程 运动神经元 原位分子杂交 mRNA 脊髓腹角 脊髓背角神经元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红藻氨酸
下载PDF
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免疫组化制片的实践和体会
4
作者 崔媛媛 王兰 史娟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7期385-386,共2页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染色技术,由于敏感性高,操作时间短而被广泛使用,也是研究生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1]。免疫组化制片过程包括灌注、取材、切片和染色四个部分,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到最终片子的质量,从而影...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染色技术,由于敏感性高,操作时间短而被广泛使用,也是研究生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1]。免疫组化制片过程包括灌注、取材、切片和染色四个部分,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到最终片子的质量,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展示。作者在研究生期间采用ABC法进行了大量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冰冻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实验,通过重视操作的每一个环节,改良优化一些细节,使制作出的脊髓片和DRG片质量大为提高,实验结果更为精准、美观。以下是在实验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脊髓 背根神经节 免疫组化 制片 影响实验 染色实验 免疫组织化学 质量 心得体会 实验方法 染色技术 冰冻切片 操作时间 敏感性 脊髓 制作 优化 经典 灌注
下载PDF
Histochemical study of the pre- and postnatal development of acetylcholinesterase in the rat spinal cord
5
作者 ZHANG QIN, XINWEN DONGLaboratory of neuromorphology, Department of Developmental Neurobiology,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cademia Sinica, Shanghai 200031, China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73-185,共13页
The distribution of acetylcholinesterase(AChE)-positive structures in the developing rat spinal cord was studied with AChE-histochemistry.AChE-positive perikarya were first seen on embryonic day 14(E14) in the ve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acetylcholinesterase(AChE)-positive structures in the developing rat spinal cord was studied with AChE-histochemistry.AChE-positive perikarya were first seen on embryonic day 14(E14) in the ventrolateral portion of the spinal cord.From that time onward.AChE=containing cells appeared gradually in the intermediate gray,dorsal horn and lateral spinal nucleus of the spinal cord in a ventral-to-dorsal,and lateral-to-medial order.No obvious rostral-to-caudal sequence was found.At birth,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ChE-positive perikarya was basically similar to that in adults.After birth a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AChE staining intensity extended from postnatal day 5(P5) to postnatal day 21(P21),In addition,two phases of transient AChE staining were observed i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dorsal horn from embryonic day 15(E15) to embryonic day 21(E21) and in the marginal layer from embryonic day 21(E21) to postnatal day 14(P14),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elopment ACETYLCHOLINESTERASE RAT HISTOCHEMISTRY spinal cord.
下载PDF
钳夹型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经辉 黄辉 +3 位作者 吴海鹰 张云茜 熊飞 余化霖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1,75,共6页
建立一种大鼠的急性脊髓钝性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随机将64只SD大鼠分成脊髓损伤组与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建立脊髓T10节段垂直钳夹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打开椎管,不伤脊髓;建模后1 d、3 d、5 d、7 d、14 d、21 d、28 d分别进行BBB行为... 建立一种大鼠的急性脊髓钝性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随机将64只SD大鼠分成脊髓损伤组与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建立脊髓T10节段垂直钳夹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打开椎管,不伤脊髓;建模后1 d、3 d、5 d、7 d、14 d、21 d、28 d分别进行BBB行为学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检测,评估神经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取局部受损脊髓病理检查.与对照组相比,脊髓损伤组术后1 d、3 d、5d、7 d、14 d、21 d、28 d BBB评分均降低(P<0.05),随时间延长BBB评分逐渐增高;术后6 h、1d、3 d、5 d、7 d未检测出体感诱发电位,14 d后均能检测出;同期病理观察显示脊髓损伤组大鼠脊髓钝性损伤后局部变性,充血,水肿,空洞形成.所以,钳夹型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是一种能很好模拟临床SCI的模型,操作简单,易于重复,其实验指标稳定,适合于脊髓损伤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脊髓损伤 病理改变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熊文平 江普查 +1 位作者 武栋成 袁先厚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效果与机制的差异。方法:用成年Wist-ar大鼠建立脊髓半横切模型,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NSCs)组(n=1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注射组(n=10)、PBS注射组(n=10)及只打开椎板的假手术...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效果与机制的差异。方法:用成年Wist-ar大鼠建立脊髓半横切模型,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NSCs)组(n=1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注射组(n=10)、PBS注射组(n=10)及只打开椎板的假手术组(n=10)。移植后行BBB运动功能学评分,半切位置的免疫组化及核磁成像比较。结果:BBB评分NSCs注射组明显高于BMSCs注射组,NSCs注射组和BMSCs注射组均明显高于PBS注射组,脊髓切片中可观察到被标记的NSCs及BMSCs,核磁成像显示移植后半切形成的脊髓空洞有所减小。结论:静脉注射NSCs、BMSCs均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但注射NSCs效果更明显。静脉注射干细胞后,细胞可迁移至脊髓损伤的位置,核磁成像显示脊髓空洞有所减小,提示干细胞可能通过补充或替代损失的神经细胞,修复已缺失的神经组织和功能性神经单位,重建神经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脊髓半横切 NSCS BMSCS
原文传递
科研辅助教学在组织学教学中的探索——以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为例
8
作者 齐琦 邹维艳 +2 位作者 李徽徽 周艳梅 孙美群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以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为例,探讨科研辅助教学模式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我校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52名大一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教学组和科研辅助教学组,每组26名。常规教学组采用传统的... 目的:以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为例,探讨科研辅助教学模式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我校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52名大一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教学组和科研辅助教学组,每组26名。常规教学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加实验教学方法;科研辅助教学组在实验教学中加入科研成分,提供更深入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比较2组学生组织学课程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采用学生对实验动物模型构建教学的主观评价问卷,由学生对教学方案在心理素质锻炼、技术能力提升、理论知识拓展3个维度的优势进行主观评分。比较2组学生的科研能力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科研能力评分与综合成绩的相关性。结果:科研辅助教学组学生的平时成绩、综合成绩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科研辅助教学组的学生在挑战性任务适应能力、解决问题决心和毅力、团队合作沟通技巧、文献阅读、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结合、课程实际应用价值和教材教学资源创新性方面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科研辅助教学组的学生在实验设计能力、文献综述背景知识、沟通报告能力、循证医学意识和科研能力总分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学生的科研能力总分与综合成绩呈正相关(r=0.716,P<0.01)。结论:科研辅助教学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辅助教学 组织学教学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科研能力
下载PDF
BMSCs外泌体来源miR-133a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9
作者 贾祎佳 陆廷盛 +4 位作者 姚书眈 杨建文 姬林松 杨再松 罗春山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976-980,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来源miR-133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修复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和培养BMSCs,测定BMSCs细胞表面标记物(CD90,CD45)表达;提取BMSCs外泌体,观察外泌体形态及外泌体标记分子(Alix、CD63)表达;建立SCI大...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来源miR-133a对大鼠脊髓损伤(SCI)修复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和培养BMSCs,测定BMSCs细胞表面标记物(CD90,CD45)表达;提取BMSCs外泌体,观察外泌体形态及外泌体标记分子(Alix、CD63)表达;建立SCI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CI组、外泌体组、外泌体-抑制剂对照(NC)组、外泌体-miR-133a抑制剂组,28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评估脊髓损伤程度;分离大鼠骨髓组织,检测该组织病理学变化、细胞凋亡状况;同时检测相关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抗原(NeuN)、炎性小体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1]及miR-133a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33a、NLRP3靶向关系。结果BMSCs细胞中CD90、CD45表达率分别为98.07%、0.09%。外泌体呈球形,Alix、CD63呈阳性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BBB评分、NeuN、miR-133a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GFAP、NLRP3、caspase-1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SCI组比较,外泌体组BBB评分、NeuN、miR-133a表达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GFAP、NLRP3、caspase-1表达显著降低(P<0.05);抑制miR-133a表达逆转了外泌体对SCI大鼠的修复作用(P<0.05)。结论BMSCs外泌体来源miR-133a,可对SCI大鼠起到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SCS 外泌体 miR-133a 大鼠脊髓损伤 修复
下载PDF
siRNA-pool抑制大鼠脊髓背角神经细胞TDAG8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杭黎华 杨建平 +1 位作者 殷伟 吴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99-1701,共3页
目的观察siRNA-pool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细胞(rat neurons-dorsal spinal cord cells,RNdsc)上T细胞死亡偶联基因8(T-cell death-associated gene 8,TDAG8)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TDAG8的siRNA 3对(siRNA63、siRNA341、siRNA897... 目的观察siRNA-pool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细胞(rat neurons-dorsal spinal cord cells,RNdsc)上T细胞死亡偶联基因8(T-cell death-associated gene 8,TDAG8)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TDAG8的siRNA 3对(siRNA63、siRNA341、siRNA897)及一条带绿色荧光标记的阴性对照siRNA。在阳离子聚合物纳米粒jetPEITM介导下转染RNdsc。RNdsc细胞随机分为正常(normal)组,载体(vehicle)组,阴性对照(mismatch)组,siRNA 50、100、200 pmol组。转染24 h后,荧光显微镜下计算转染复合物的转染效率,用MTT法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测定siRNA-pool的干扰效率。结果采用jetPEITM作为转染介质转染效率高达98.9%。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低,各组细胞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RNA 50、100、200 pmol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DAG8的表达,siRNA200 pmol组对TDAG8 mRNA表达的抑制率达88%,对TDAG8蛋白的表达抑制率达73%。结论 siRNA-pool能高效地抑制RNdsc上TDAG8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大鼠脊髓背角神经细胞 T细胞死亡偶 联基因8 表达 转染复合物 细胞毒性
下载PDF
电针治疗对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后BMP-2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经辉 谢勇 +4 位作者 刘禹 黄辉 吴海鹰 余化霖 白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脊髓BMP-2的表达变化,为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电针组,动物模型采用医用脑动脉瘤临时夹钳夹的急性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取术后7 d、14 d...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脊髓BMP-2的表达变化,为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电针组,动物模型采用医用脑动脉瘤临时夹钳夹的急性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取术后7 d、14 d、21 d、28 d各组损伤局部脊髓组织,提取蛋白经电泳成像与数据分析,测定损伤后局部脊髓组织内的BMP-2的表达变化.结果 BMP-2的表达在大鼠脊髓损伤后7~14 d出现明显增强,高表达持续至28 d以后,电针组BMP-2的表达低于脊髓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脊髓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与抑制BMP-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电针 骨形态发生蛋白
下载PDF
5-HT受体亚型在原代培养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亚云 武胜昔 +2 位作者 刘翔宇 王文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1-196,T001,共7页
为探讨脊髓背角内 5 -HT发挥作用的受体类型及其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胎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产率进行了观察 ,再利用反转录 PCR方法观察了 5 -HT受体 14种亚型 m RNAs在原代培养神经元中的表达。原代培养的背... 为探讨脊髓背角内 5 -HT发挥作用的受体类型及其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胎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产率进行了观察 ,再利用反转录 PCR方法观察了 5 -HT受体 14种亚型 m RNAs在原代培养神经元中的表达。原代培养的背角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 ,存活时间达到 14~ 2 1d。对培养的背角细胞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细胞核蛋白 (Neu N)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的结果表明 ,神经元的产率超过 90 % ;用 PCR方法在培养的背角神经元中检测到了 5 -HT1 A、5 -HT1 B、5 -HT1 D、5 -HT1 F、5 -HT2 A、5 -HT2 C、5 -HT3、5 -HT4 、5 -HT5A、5 -HT5B、5 -HT6 和 5 -HT7等受体亚型 m RNAs的表达。但上述各受体亚型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未检测到 5 -HT1 E和 5 -HT2 B受体亚型 m RNAs的表达。结果表明 ,本研究建立的实验方法可满意地获得原代培养脊髓背角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不但表达多种受体亚型 ,而且表达类型与以往在成年大鼠脊髓背角观察到的表达状况基本一致。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 5 -HT作用机制的体外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受体亚型 原代培养 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 表达
下载PDF
CDNF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辉 娄永利 +1 位作者 闵有会 姜羽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2期50-51,共2页
目的研究CDNF对于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Wista雌性大鼠75只,将其中25只设置为假手术组(A组),25只设定为单纯脊椎损伤组(B组),25只设定为采用CDNF治疗脊髓损伤组(C组)。在大鼠的T9~10节段使用脊髓半横断法制作脊髓损伤... 目的研究CDNF对于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Wista雌性大鼠75只,将其中25只设置为假手术组(A组),25只设定为单纯脊椎损伤组(B组),25只设定为采用CDNF治疗脊髓损伤组(C组)。在大鼠的T9~10节段使用脊髓半横断法制作脊髓损伤的模型,其中在B组大鼠的脊髓损伤处使用生理盐水,在C组大鼠的脊髓损伤处使用CDNF。在手术后对3组大鼠的进行应用行为学评分,对大鼠的脊髓损伤的修复情况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的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C组大鼠的应用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B组,但是仍然低于A组。C组的GFAP的表达低于B组。C组大鼠的GFAP阳性细胞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NF对于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瘢痕性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而能够促进突触的连接重建,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DF 大鼠脊髓损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预处理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相关分析
14
作者 孟志强 郭斌 +2 位作者 吴若丹 白云鹤 周三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期283-284,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热休克蛋白(HSP27)表达的变化并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预防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中的最佳用药时间。方法 30只SD大鼠,分为甲、乙、丙、丁、戊组,每组6只。甲组暴露腹主动脉,无其他治疗;乙、丙、丁、戊组关闭30 min...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热休克蛋白(HSP27)表达的变化并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预防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中的最佳用药时间。方法 30只SD大鼠,分为甲、乙、丙、丁、戊组,每组6只。甲组暴露腹主动脉,无其他治疗;乙、丙、丁、戊组关闭30 min主动脉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乙组在损伤前30 min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丙、丁、戊组分别与损伤前30、60、180 min尾静脉注射生理30 mg/kg的MP。甲组于术后、其他组于损伤后180 min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对比各组HSP27的相对含量。结果 HSP27相对含量比较,乙组和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和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和丁组的HSP27表达强于乙组和戊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前30 min应用MP,可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提升HSP27的表达强度,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 甲基强的松龙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大鼠脊髓损伤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袁浩雄 刘奕君 +3 位作者 钟传弟 曹殿清 张良清 莫桂熙 《北方药学》 2015年第5期126-127,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脊髓损伤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周龄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对照组,12只),SCI+生理盐水组(损伤组,12只),SCI+依达拉奉A组(治疗组A,12只),SCI+依达拉奉B组(治...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脊髓损伤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周龄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对照组,12只),SCI+生理盐水组(损伤组,12只),SCI+依达拉奉A组(治疗组A,12只),SCI+依达拉奉B组(治疗组B,12只),SCI+依达拉奉C组(治疗组C,12只)。对照组大鼠仅做椎板切除术,损伤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成中度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治疗组按2mg/kg、3mg/kg和4mg/kg的剂量将依达拉奉用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每隔12h腹腔注射1次,给药时间为30min,共14d。对照组和损伤组采用同样方式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结果:治疗组A、治疗组B、治疗组C的PPARγ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损伤组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A、治疗组B、治疗组C的PPARγ蛋白表达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通过上调PPARγ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且随剂量增加上调能力增加,可有效抑制脊髓损伤周围细胞凋亡,显著促进细胞代谢,从而保护脊髓,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及药物筛选提供新方向、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过氧化物酶 大鼠脊髓损伤
下载PDF
局部植入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观察
16
作者 陈深源 焦根龙 +5 位作者 洪亮 郭瑞 邵建立 孙国栋 孙凯 莫云飞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11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局部植入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对SD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且在胶原支架中将其植入,对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进行制备。选取SD大鼠(6周龄)30只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局部植入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对SD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且在胶原支架中将其植入,对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进行制备。选取SD大鼠(6周龄)30只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甲组、乙组与丙组,各组均有大鼠10只,采用常规左侧脊髓半切术,对T10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进行制备,完成脊髓切除后,甲组将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植入缺损处,乙组将胶原支架植入缺损处,不对乙组进行任何处理。完成手术后的1—8周,每周均对甲、乙、丙3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完成手术后第4周与第8周,3组一共有5只死鼠,仔细观察其病理形态与脊髓组织结构。结果:术后4—8周时,相较于乙、丙2组,甲组大鼠左下肢BBB评分更高,P〈0.05。结论:局部植入神经干细肜胶原支架复合体能够促使大鼠脊髓损伤得到一定修复,并对其肢体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植入 神经干细胞/胶原支架复合体 大鼠脊髓损伤 修复作用
原文传递
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外周Th17/Treg细胞的变化与意义
17
作者 欧军 姚平波 +3 位作者 蒋福生 胡聂 刘贵香 张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及叉头框P3蛋白(Foxp3)mRNA、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6、IL-17的浓度,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时程的演变。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据取材时... 目的探讨外周血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及叉头框P3蛋白(Foxp3)mRNA、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6、IL-17的浓度,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时程的演变。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据取材时间分为4组(术后1 d、3 d、5 d、7 d与对照组,n=1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外周血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6、IL-17的浓度。结果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组外周血RORγt及Foxp3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IL-10、IL-6、IL-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hl7/调节性T细胞的失衡与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T淋巴细胞 辅助性T细胞
下载PDF
封面说明
18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4,共1页
左上图:示受精过程,引自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97;右上图:示髋关节,成都华域天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供图;右下图:示星形胶质细胞,大鼠脊髓灰质,GFAP免疫荧光染色,齐建国供图.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星形胶质细胞 免疫荧光染色 封面说明 受精过程 髋关节 大鼠脊髓
下载PDF
鞘内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吗啡戒断大鼠脊髓ER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海林 张阳 钱燕宁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37-1637,共1页
阿片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长时间使用停药将发生戒断综合征。脊髓是介导吗啡依赖戒断反应的一个重要部位,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吗啡依赖及戒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右旋美托咪啶(DEX)具有镇静、镇痛及抗焦虑等作用,可... 阿片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长时间使用停药将发生戒断综合征。脊髓是介导吗啡依赖戒断反应的一个重要部位,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吗啡依赖及戒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右旋美托咪啶(DEX)具有镇静、镇痛及抗焦虑等作用,可抑制脊髓感受伤害性反应。本研究旨在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和脊髓背角磷酸化ERK(p-ERK)表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大鼠脊髓 慢性疼痛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封面说明
20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6-16,共1页
左上图:示受精过程,引自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97;右上图:示髋关节,成都华域天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供图;右下图:示星形胶质细胞,大鼠脊髓灰质,GFAP免疫荧光染色,齐建国供图。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星形胶质细胞 免疫荧光染色 封面说明 受精过程 髋关节 大鼠脊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