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 被引量:165
1
作者 李伟 俞孔坚 李迪华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1,54,共5页
遗产廊道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区域化趋势和绿道思想结合的产物 ,不仅强调了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 ,而且强调了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性。我国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 ,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还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 ,这一现状... 遗产廊道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区域化趋势和绿道思想结合的产物 ,不仅强调了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 ,而且强调了其生态价值和经济性。我国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 ,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还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 ,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类似于重要遗产如大运河的保护。在我国建设遗产廊道既是保护众多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 ,也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形文化遗产 中国 遗产保护战略 城市规划 遗产廊道 城市环境 基础设施 大运河
原文传递
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战略和实施途径 被引量:83
2
作者 俞孔坚 李迪华 李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2,共12页
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系统及自然保护地系统。如同城市的市政... 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系统及自然保护地系统。如同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一样,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需要有前瞻性,更需要突破城市规划的既定边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从战略高度规划城市发展所赖以持续的生态基础设施。中国城市化进程呈燎原之势,大量重大国土和景观改造工程史无前例,东部区域犹甚。京杭大运河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主要组成部分,跨流域大规模调水工程将会带来巨大的景观生态影响,都为建设中国东部生态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国土安全计划带来莫大挑战和机遇。本文提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和实施途径,可为南水北调工程和中国东部区域可持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并且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及遗产廊道保护提出具体实施途径,包括区域景观格局的构建和景观元素的设计导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国土安全 生态基础设施 南水北调
下载PDF
发生学视角下的大运河遗产廊道构成 被引量:83
3
作者 俞孔坚 奚雪松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75-986,共12页
遗产廊道是针对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一种区域化的遗产保护途径。遗产廊道构成的确定是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保护与管理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发生学方法,通过历史模型的建构阐释了运河在各历史时期演变进程中构成要素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明... 遗产廊道是针对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一种区域化的遗产保护途径。遗产廊道构成的确定是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保护与管理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发生学方法,通过历史模型的建构阐释了运河在各历史时期演变进程中构成要素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明确了大运河遗产廊道的构成及特征。大运河遗产廊道由自然系统、遗产系统与支持系统3大部分构成。作为大运河发生背景,与大运河生态功能维护相关的湿地、林地、农田等区域环境要素构成廊道的自然系统;与大运河漕运功能相关的水利工程遗产,与大运河发生发展历史相关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大运河无发生学关联,仅空间距离相关的其他非运河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廊道的遗产系统;游憩道、解说系统、公共服务设施构成廊道的支持系统。三者为沿运地区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产、文化资产和社会资产。整合构成集生态与遗产保护、休闲游憩、审美启智与教育为一体的大运河遗产廊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大运河 构成 发生学
原文传递
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6
4
作者 单霁翔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0年第1期2-12,共11页
大遗址,是根据我国考古遗址的特点,提出的具有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特色的概念。经过多年努力,大遗址保护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进,包括西安、洛阳、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在内的“两片三线”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已经初步确立,实施保护... 大遗址,是根据我国考古遗址的特点,提出的具有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特色的概念。经过多年努力,大遗址保护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进,包括西安、洛阳、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在内的“两片三线”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已经初步确立,实施保护的工作重心也将从宣传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遗址公园 文化遗产保护 大遗址保护 实践 丝绸之路 大运河 长城
原文传递
“活态遗产”:大运河保护创新论 被引量:71
5
作者 单霁翔 《中国名城》 2008年第2期4-6,共3页
大运河是全世界杰出的水利工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大运河遗产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时空跨度长;2、涉及的遗产类型丰富;3、活态遗产;4、大运河遗产保护的整体性;5、大运河遗产景观性。对于运河遗产实施的保护和利用工程,... 大运河是全世界杰出的水利工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大运河遗产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时空跨度长;2、涉及的遗产类型丰富;3、活态遗产;4、大运河遗产保护的整体性;5、大运河遗产景观性。对于运河遗产实施的保护和利用工程,不能主观臆断,或者用现代的建筑、景观、园林等设计手段对运河进行过多干预,而应该建立在对大运河遗产的价值、性质和特点进行充分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上,尊重不同时期的历史,努力延续运河遗产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普遍价值 文化景观 活态遗产 运河城市
下载PDF
关于防止新农村建设可能带来的破坏、乡土文化景观保护和工业遗产保护的三个建议 被引量:54
6
作者 俞孔坚 《中国园林》 2006年第8期8-12,共5页
介绍了给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的3项建议,指出,(1)国土生态安全乃国家头等大事,若要高效地维护脆弱的中国大地的生态健康和安全,必须建立具有综合功能的、结构完整的景观安全格局;(2)建立中华大地上的乡土遗产景观网络是维护和谐安定社... 介绍了给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的3项建议,指出,(1)国土生态安全乃国家头等大事,若要高效地维护脆弱的中国大地的生态健康和安全,必须建立具有综合功能的、结构完整的景观安全格局;(2)建立中华大地上的乡土遗产景观网络是维护和谐安定社会的根基,同时乡土遗产景观与生态安全格局密不可分;(3)大运河遗产廊道具有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和建立南北休憩廊道等方面的战略意义,是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和文化遗产网络的一条关键廊道,应尽快规划实施;(4)工业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像重视文物那样重视保护中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同时要科学、合理、艺术地利用这些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安全格局 研究 乡土遗产 工业遗产 大运河
下载PDF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58
7
作者 王健 王明德 孙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2-52,共11页
开展长城、大运河、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无疑是我国文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吸收了国家公园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保护等经验之后的一种传承创新。既有理论创新价值,也有实践指导意义,更是... 开展长城、大运河、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无疑是我国文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吸收了国家公园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保护等经验之后的一种传承创新。既有理论创新价值,也有实践指导意义,更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文化)公园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一次重要实践,是中国对国家公园制度的重大创新。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运行过程中,亟需明确其内涵与特质,同时理清事关全局的多重关系,建立起完备的统筹机制,以确保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平稳有序地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 江苏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的完全价值观 被引量:51
8
作者 俞孔坚 李迪华 李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共9页
从理论和现实背景出发,提出对京杭大运河价值的初步认识:京杭大运河具有四大基本价值:(1)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起到彰显民族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2)作为区域城乡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保障,具有输水、航运和灌溉等现实功能的价值;(3)作... 从理论和现实背景出发,提出对京杭大运河价值的初步认识:京杭大运河具有四大基本价值:(1)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起到彰显民族身份和促进文化认同的作用;(2)作为区域城乡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保障,具有输水、航运和灌溉等现实功能的价值;(3)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价值,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格局;(4)运河还具有作为潜在的休闲通道的价值,是国民身心再生和教育的战略性资源。强调只有用完全的价值观充分认识运河廊道,并处理好现实的功能需要与这些价值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保护和利用好运河遗产及其相关资源,使之在当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建设遗产廊道的方式、结合南水北调和东部生态安全格局及中国南北生态休闲廊道的建设,将保护与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国家战略。当务之急是:(1)应用"反规划"理念进行运河的整体保护规划;(2)展开资源摸底,全面掌握大运河遗产廊道资源情况;(3)制定整体性的管理和发展战略;(4)以申报世界遗产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建立大运河区域间协作机制。任何单一的价值观(如从单一的输水功能考虑)和单一的工程措施,都将给中国大地上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与之相联系的历史文化、生态及社会经济系统带来不可挽回的遗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文化遗产 生态基础设施 南水北调 遗产廊道 遗产运河
下载PDF
中国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构建:设想及原理(上篇) 被引量:45
9
作者 俞孔坚 朱强 李迪华 《建设科技》 2007年第11期28-31,共4页
大运河(主要是江南运河段)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历史时期工业发展在运河沿线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在目前运河工业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改造的压力下,通过建立“工业遗产廊道”以实现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 大运河(主要是江南运河段)在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各历史时期工业发展在运河沿线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在目前运河工业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改造的压力下,通过建立“工业遗产廊道”以实现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大运河工业遗产的类型与分布概况,以及遗产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基本原理,即运河工业遗产与运河的三种关系:“功能相关”、“空间相关”和“历史相关”。接着对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的基本范围与层次,以及规划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大运河 廊道 原理 中国 整体保护 现代工业 工业发展
下载PDF
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意义、构想与路径 被引量:46
10
作者 姜师立 《中国名城》 2017年第10期92-96,共5页
从聚合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大运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打造新时期运河特色文化、推进文化强国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的重要意义,构想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包含的6个方面的内容:恪守承诺,保护好运河遗产;保护运河生态,打造... 从聚合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大运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打造新时期运河特色文化、推进文化强国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的重要意义,构想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包含的6个方面的内容:恪守承诺,保护好运河遗产;保护运河生态,打造生态走廊;提升水利水运功能,铸造黄金水道;拓展景观效益,深度开发运河旅游;挖掘运河价值,传承运河文化;建设运河文化产业新高地,助推文化强国。并提出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路径与抓手:高起点规划,协调联动推进,形成统一立法,推动"运河学"建立,打造交流平台,聚合发展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文化带 遗产保护 旅游发展 生态走廊 文化强国
下载PDF
滨水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记忆延续研究——以杭州运河拱宸桥西工业遗产为例 被引量:45
11
作者 张环宙 沈旭炜 吴茂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89,共7页
工业遗产是社会工业文化的重要表征,承载着城市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历史景观和记忆,为城市保留和建构了社会公共记忆的空间与素材。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文脉保护意识的觉醒,使得滨水区遗存和集聚的码头、仓库、工厂成为近现代工业遗... 工业遗产是社会工业文化的重要表征,承载着城市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历史景观和记忆,为城市保留和建构了社会公共记忆的空间与素材。产业结构的转型和文脉保护意识的觉醒,使得滨水区遗存和集聚的码头、仓库、工厂成为近现代工业遗产。以杭州运河拱宸桥西工业遗产的博物馆化发展模式为案例,重点解析和梳理了滨水区工业遗产通过形态保护全面化、功能定位平民化、遗产展示活态化、运作机制创新化和展陈手法数字化等措施,有效延续城市记忆。最后,将杭州运河工业遗产的城市记忆延续归纳为"双层模式",并访谈了多利益主体对其的评价,以期为未来类似研究提供一个比较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城市记忆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 大运河 城市滨水区 多利益主体
下载PDF
运河文化的运动规律及其启示 被引量:34
12
作者 王永波 《东南文化》 2002年第3期64-69,共6页
本文通过对文化定义的阐释,界定了运河文化的理论内涵和表现形式,检讨了运河文化兴衰枯荣的历史进程,揭示了运河文化的运动规律及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大运河 文化 运动规律
下载PDF
基于网络游记的大运河文化遗产游客感知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张瑛 史凯静 刘建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5,共7页
以大运河为研究对象,借助Python网络爬虫方法爬取网络游记数据并利用网络文本分析法进行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评估游客对大运河文化遗产感知的特点和层次。结果表明:游客对大运河文化遗产感知具有偏好性、表层性、综合性;... 以大运河为研究对象,借助Python网络爬虫方法爬取网络游记数据并利用网络文本分析法进行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评估游客对大运河文化遗产感知的特点和层次。结果表明:游客对大运河文化遗产感知具有偏好性、表层性、综合性;游客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感知积极性有待提升。从大运河沿线城市、游客对大运河遗产点文化感知、情感感知和整体文化遗产形象感知方面阐释大运河文化遗产游客感知处于初级阶段的机理,提出了大运河文化遗产感知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网络游记 文化遗产 文本分析 感知
下载PDF
论线性文化遗产的价值及活化保护与利用--以中国大运河为例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李麦产 王凌宇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82,共8页
文化遗产类型多种多样。其中,线性文化遗产是重要的一类。相对于其他文化遗产形态,线性文化遗产具有经历空域广泛、绵长,无法在点状或块状空间条件下予以保护和利用等特殊之处。但线性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串并能力,能够把保存在不同场域... 文化遗产类型多种多样。其中,线性文化遗产是重要的一类。相对于其他文化遗产形态,线性文化遗产具有经历空域广泛、绵长,无法在点状或块状空间条件下予以保护和利用等特殊之处。但线性文化遗产具有极强的串并能力,能够把保存在不同场域的各种文化遗产资源组织起来,进行综合保护和开发,提高整体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效能。另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赋予某一项具体的文化遗产以新的功能与使命担当,使之在继续释放新价值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生命力、延续生命周期,让这条文化遗产保护的红线不朽,在实际操作上进行相应的技术手段、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也是必然要求。文中结合大运河相关经验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价值 活化保护 活化利用 大运河
原文传递
沿京杭大运河地区的空间发展——以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为例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京祥 刘雨平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随着发展环境的变迁,京杭大运河的功能与价值发生了新的转换,其在国家经济、交通、文化等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文章以大运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扬州段为研究实证,论述了沿运河开发的意义、内涵和总体要求,针对当前沿运河地区空间发... 随着发展环境的变迁,京杭大运河的功能与价值发生了新的转换,其在国家经济、交通、文化等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文章以大运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扬州段为研究实证,论述了沿运河开发的意义、内涵和总体要求,针对当前沿运河地区空间发展的突出矛盾,提出了产业、空间、环境管制等相关战略,为全国其他沿大运河地区的空间发展提供了全面、典型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区域发展 空间利用 扬州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分层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健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6,共6页
大运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包括各种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按文化遗产和运河的亲疏关系,运河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划分为核心区、重心区和影响辐射区三个层次,各类遗产划分为核心遗产、关联遗产和影响遗产。运河遗产最基本特征是以运... 大运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包括各种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按文化遗产和运河的亲疏关系,运河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划分为核心区、重心区和影响辐射区三个层次,各类遗产划分为核心遗产、关联遗产和影响遗产。运河遗产最基本特征是以运河为载体进行的交通运输活动,离开了航运这一迁徙和交流活动,运河文化遗产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近代以来,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大规模破坏主要是天灾人祸造成的,与航运没有关系,相反,断航之后失去维护加速了运河遗产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文化遗产 分层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城市滨水区带状休闲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实证研究——以大运河杭州主城段为例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环宙 沈旭炜 高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91-1900,共10页
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结构普遍表现为沿主轴向两端扩展的带状特征,带状休闲空间也成为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设计的主要模式。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和对基本概念的回顾,阐述和归纳了城市滨水区带状休闲空间的流动性、对称性、双栖性和开放性... 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结构普遍表现为沿主轴向两端扩展的带状特征,带状休闲空间也成为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设计的主要模式。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和对基本概念的回顾,阐述和归纳了城市滨水区带状休闲空间的流动性、对称性、双栖性和开放性等主要特征。以大运河杭州主城段的休闲空间与休闲产品为例,重点分析了点状、线状、面状三种空间单元的布局结构及其基本演化特点;进一步指出了大运河杭州主城段休闲空间结构的主要空间特征:具有资源的二次指向性、空间分布的非均一性和空间功能的互补性。并对城市滨水区带状休闲空间的营造提出了优化空间秩序、保护蓝绿双带、构建协作联盟、突显空间个性及延续地域文脉等对策建议,以最终实现城市滨水区可持续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带状休闲空间 空间结构 大运河 杭州
原文传递
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现状调查及保护策略探讨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李云鹏 吕娟 +1 位作者 万金红 邓俊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77-1187,共11页
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主体和核心是水利工程。通过系统调查大运河现状河道及相关水系、各类水利工程及遗产数量和分布、现状水利功能、管理制度、相关规划计划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大运河水利遗产保存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主体和核心是水利工程。通过系统调查大运河现状河道及相关水系、各类水利工程及遗产数量和分布、现状水利功能、管理制度、相关规划计划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大运河水利遗产保存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保护利用策略。研究认为,大运河具有文化遗产与在用水利工程双重属性,发展演变是其本质特性;部门分工侧重的差异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造成当前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的根本原因。大运河保护利用应以延续水利功能与保护文化遗产并重为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完善和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保护工作应统筹规划、区分对待、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同时加强在用类遗产保护理论及技术研究和运河水利科技文化史的展示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水利遗产 现状调查 保护 策略
原文传递
文化价值视角下的国家文化公园认知探析——基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30
19
作者 梅耀林 姚秀利 刘小钊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1,共5页
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期中国探索文化资源创新性利用和创造性转化的新形式,其概念、内涵、形态、建设、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形成广泛共识,《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是国内首个编制完成的此类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开... 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期中国探索文化资源创新性利用和创造性转化的新形式,其概念、内涵、形态、建设、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形成广泛共识,《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是国内首个编制完成的此类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各层次规划实践工作。文章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践为基础,着力从文化价值的视角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认知进行探析,以期为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建设保护和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价值 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 规划编制 江苏实践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的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体验研究——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永乐 陈霏 华桂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7-165,共9页
以大运河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地,以马蜂窝、携程网、去哪儿网、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的游客游记与评论为资料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研究游客体验要素的结构与质量。总... 以大运河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地,以马蜂窝、携程网、去哪儿网、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的游客游记与评论为资料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研究游客体验要素的结构与质量。总结归纳出运河自然风光、建筑景观、运河历史文化、运河生活风貌等24个旅游体验要素,并对各要素进行等级评定。SNA分析结果显示,要素结构网络具有多核心、高密度特征,各要素之间联系紧密,运河自然风光、文化展示场所、运河历史文化等是核心要素;IPA分析结果表明,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静态要素的建设和展示方面做得很好,但动态(活态)要素是旅游发展的短板。据此提出设立"水弄堂原生态居民区",维护传统生活氛围;活化运河动态要素,丰富运河特色体验;加强环境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游客体验 网络文本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 大运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