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龙在天
1
作者 洛卡奇(摄影) 《中华遗产》 2024年第9期132-135,共4页
是配角却也不能忽视图片拍摄于大足南山三清古洞,柱身上盘绕一龙,怒目圆静,鳞甲森然,腾云驾雾,是宋龙的佳作。与之类似,大足宝顶山大佛湾14号窟毗卢道场内,也有蟠龙绕柱、昂扬欲飞。龙作为传说生物,早在先秦时就成为先民信仰,集合自然... 是配角却也不能忽视图片拍摄于大足南山三清古洞,柱身上盘绕一龙,怒目圆静,鳞甲森然,腾云驾雾,是宋龙的佳作。与之类似,大足宝顶山大佛湾14号窟毗卢道场内,也有蟠龙绕柱、昂扬欲飞。龙作为传说生物,早在先秦时就成为先民信仰,集合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神仙方术等。外来的佛教、本土的道教,均与传统的龙文化相融合,在石窟艺术中,龙成为难以忽略的装饰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动物崇拜 自然崇拜 神仙方术 装饰元素 大足宝顶山 大佛湾 相融合
原文传递
千手观音:巴蜀人的大悲菩萨
2
作者 吴风 《中华遗产》 2024年第9期94-103,共10页
“真正”的天手宝顶山上的浩荡工程这是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8号,雕凿于南宋时期。在中国境内的千手观音造像中,像这样的大规模立体石刻十分罕见。观音头戴花冠,呈端坐式,830只手在88平方米的岩壁上有序展开,纵横交错如孔雀开屏,手的... “真正”的天手宝顶山上的浩荡工程这是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8号,雕凿于南宋时期。在中国境内的千手观音造像中,像这样的大规模立体石刻十分罕见。观音头戴花冠,呈端坐式,830只手在88平方米的岩壁上有序展开,纵横交错如孔雀开屏,手的姿势千变万化,无一雷同,执有各式各样的法器。整妆金,显得金碧辉煌。这种集雕塑、彩绘和妆金于一体,圆雕与浮雕手法并用的造像,体现了古代工匠令入惊叹的精湛手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手观音造像 大足宝顶山 南宋时期 大佛湾
原文传递
华严造像:从四川走向世界
3
作者 井宇阳 王睢 《中华遗产》 2024年第9期108-117,共10页
“美”的背后是“科学”的设计大足宝顶山的华严三圣像,以庞大的体量和慈祥的面容,震撼了宋代以来的无数信众。其中隐含了古代刻工的诸多巧思,比如:两位胁侍菩萨的手中,各托有一座石塔,右侧文殊菩萨手中的七重宝塔高达1.8米,重约千金,... “美”的背后是“科学”的设计大足宝顶山的华严三圣像,以庞大的体量和慈祥的面容,震撼了宋代以来的无数信众。其中隐含了古代刻工的诸多巧思,比如:两位胁侍菩萨的手中,各托有一座石塔,右侧文殊菩萨手中的七重宝塔高达1.8米,重约千金,却历千年不坠。这是因为从菩萨手臂下垂的衣襟,与膝部相接,将石塔的重量传导到了菩萨脚下的莲台。再如,三圣的头部较大,身体向前倾,如同俯身降临人间,这样也避免了拜佛者仰视时透视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菩萨 走向世界 大足宝顶山 石塔
原文传递
大足石刻与宋史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昭曦 《四川文物》 1986年第S1期70-72,共3页
大足石刻是我国石窟艺术的宝库之一,它不仅在我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石窟艺术在长江流域的优秀代表。 始凿于晚唐的大足石刻,绵延了近四百年之久,它的极盛时期是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由于大足石刻反映了... 大足石刻是我国石窟艺术的宝库之一,它不仅在我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石窟艺术在长江流域的优秀代表。 始凿于晚唐的大足石刻,绵延了近四百年之久,它的极盛时期是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由于大足石刻反映了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由于大足石刻不仅只是造象,还留下了许多文字,可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因而它既是我国石窟艺术的宝库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社会史资料的宝库之一。它对于研究我国历史特别是宋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宋史研究 石窟艺术 石刻艺术 四川地区 大足宝顶山 社会史 川峡 生活气息 大足
下载PDF
大足石窟艺术座谈会讨论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德 刘长久 陈明光 《四川文物》 1986年第S1期115-118,共4页
大足石窟艺术在蓉展出期间,按照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秀熟同志意见,1985年11月28日至29日,由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大足石窟艺术博物馆共同发起,邀请在蓉的有关同志,举行了一次小... 大足石窟艺术在蓉展出期间,按照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秀熟同志意见,1985年11月28日至29日,由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大足石窟艺术博物馆共同发起,邀请在蓉的有关同志,举行了一次小型学术座谈会。张老临时因病未能莅会主持,但对座谈会的召开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出席这次座谈会的有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出版社、大足石窟艺术博物馆和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单位有关的专业研究人员和负责同志三十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窟 石窟艺术 讨论综述 座谈会 宝顶山石窟 四川省 大足宝顶山 石刻造像 管理委员会 密宗
下载PDF
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下限年代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灼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4-45,共2页
大足宝顶山石刻现留存下未刻完的“十大降魔明王像”,显然是猝然而止的雕凿痕迹,研究者均认为是遭蒙军入侵而终止的。但宋蒙在四川之战长达半个世纪,究竟是什么时候,史、碑均无明确记载,本文拟就宝顶山石刻造像的下限年代一作探索。 据... 大足宝顶山石刻现留存下未刻完的“十大降魔明王像”,显然是猝然而止的雕凿痕迹,研究者均认为是遭蒙军入侵而终止的。但宋蒙在四川之战长达半个世纪,究竟是什么时候,史、碑均无明确记载,本文拟就宝顶山石刻造像的下限年代一作探索。 据文献资料记载,1231年至1234年,蒙军只是骚扰蜀边。1234年后,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蒙军攻宋,四川成了宋蒙之间的主要战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宝顶山 石刻造像 年代考 大足石刻 下限 大足 顶石 40年 明王像 四川
下载PDF
文旅融合"资足常乐"
7
作者 别致 《四川党的建设》 2022年第14期56-57,共2页
被雪染白的树枝间,大足宝顶山摩崖石刻色彩明丽;布满星辰的夜空下,资阳安岳卧佛肃穆地守候了上千年……1月24日,重庆市大足区美术馆,"看见—巴蜀石窟"摄影展上,一张张展现石刻文化的照片让人应接不暇.开展的第一天,馆内熙熙... 被雪染白的树枝间,大足宝顶山摩崖石刻色彩明丽;布满星辰的夜空下,资阳安岳卧佛肃穆地守候了上千年……1月24日,重庆市大足区美术馆,"看见—巴蜀石窟"摄影展上,一张张展现石刻文化的照片让人应接不暇.开展的第一天,馆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游客在这里能够同时领略重庆大足和四川资阳、乐山的石刻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石刻 安岳卧佛 石刻文化 重庆市大足 巴蜀石窟 重庆大足 大足宝顶山 四川资阳
下载PDF
文旅融合“资足常乐”
8
作者 别致 《当代党员》 2022年第7期27-28,共2页
被雪染白的树枝间,大足宝顶山摩崖石刻色彩明丽;洒满星辰的夜空下,资阳安岳卧佛肃穆地守候了上千年……1月24日,重庆市大足区美术馆,“看见——巴蜀石窟”摄影展上,一张张展现着石刻文化的照片让人应接不暇。开展的第一天,馆内熙熙攘攘... 被雪染白的树枝间,大足宝顶山摩崖石刻色彩明丽;洒满星辰的夜空下,资阳安岳卧佛肃穆地守候了上千年……1月24日,重庆市大足区美术馆,“看见——巴蜀石窟”摄影展上,一张张展现着石刻文化的照片让人应接不暇。开展的第一天,馆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游客在这里能够同时领略重庆大足和四川资阳、乐山的石刻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石刻 安岳卧佛 石刻文化 重庆市大足 巴蜀石窟 重庆大足 大足宝顶山 四川资阳
原文传递
大足宝顶山与剑川石钟山十大、八大明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朗秋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1-59,共9页
本文针对大足宝顶山大小佛湾和剑川石钟寺十大、八大明玉造像,就其佛教经典的遵循与处理、图像及粉本的运用、地方形式的形成等问题作了比较性的探讨。
关键词 大足宝顶山 剑川石钟 明王像 比较
下载PDF
“圣寿甘霖·启”茶汤会
10
作者 迎新 东语 +1 位作者 乐亦(图) 盛夏雨(图) 《茶道》 2022年第4期52-55,共4页
始建于南宋孝宗淳熙年间的大足宝顶山圣寿寺,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足石刻艺术凝着人文和古蜀的法脉流传。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古蜀 圣寿寺 宋孝宗 大足宝顶山
原文传递
大足宝顶山并非佛教水陆道场——和侯冲教授商榷
11
作者 戴晓云 《石窟寺研究》 2015年第1期408-414,共7页
本文认为大足宝顶山不是专为举办水陆道场而设。其部分图像很可能是依据《新集竖宗立教兼济混融孝顺设供拔苦报恩道场仪》雕凿的。
关键词 大足宝顶山 水陆道场 瑜珈教道场
原文传递
千手观音造像主尊残损手型考证——以主尊4-7-S1、4-6-S1号手为主的初步考察
12
作者 李小强 彭柳升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3年第3期20-23,共4页
宝顶山千手观音主尊形象可谓是同题材中的奇葩。考察发现,在主尊形象中,以佛经为基础,在面数、手的数量、器物等方面较多遵循着佛典的要求。同时,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如在布局、细节处理等方面,特别是通过以第4-7-S1... 宝顶山千手观音主尊形象可谓是同题材中的奇葩。考察发现,在主尊形象中,以佛经为基础,在面数、手的数量、器物等方面较多遵循着佛典的要求。同时,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如在布局、细节处理等方面,特别是通过以第4-7-S1、4-6-S1号手为主的初步考察,可见千手观音造像在巴蜀地区,甚至于国内的同题材作品中,具有自身独特的创造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宝顶山 千手观音 主尊形象 第4-7-S1和4-6-S1号手
原文传递
宋代阿育王塔图像之演变——以南宋大足宝顶山“释迦舍利宝塔禁中应现之图”碑和雷峰塔塔砖藏“王承益塔图”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天跃 《美育学刊》 2020年第4期106-114,共9页
作为中国古代佛塔样式之一的“阿育王塔”,在宋代同时出现了两种衍生的平面图像形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一南宋大足宝顶山石刻之宝塔图碑,乃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即鄮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宝塔在南宋宁宗禁庭供奉时显灵之图,可... 作为中国古代佛塔样式之一的“阿育王塔”,在宋代同时出现了两种衍生的平面图像形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一南宋大足宝顶山石刻之宝塔图碑,乃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即鄮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宝塔在南宋宁宗禁庭供奉时显灵之图,可视为表现同时代鄮县阿育王塔形态的例证。宝塔图碑属于“四面开龛作佛像式”阿育王塔图像的复杂变体,反映了南宋皇室对鄮县阿育王塔的再次供养和利用,从而制作了神异感应图像,经由皇室颁赐给地方。其二是五代末宋初佛教徒王承益刻印的“阿育王塔图”,属于“四舍本生图式”阿育王塔图像,它开启了以塔图供养代替实物小塔的新模式。阿育王塔图像与政权意识形态和法舍利观念密切结合,作为“神圣图像”进一步符号化和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育王塔 大足宝顶山宝塔图碑 雷峰塔 王承益塔图 法舍利
下载PDF
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思想简论
14
作者 李红霞 《美成在久》 2022年第6期43-53,共11页
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素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以宝顶山石刻为代表的大足石刻群堪称中国乃至世界石窟艺术的最后一座丰碑,是中国唯一一处融汇儒、释、道三教而成一体的神来之作,见证了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
关键词 大足石刻 石窟艺术 造像思想 大足宝顶山石刻 艺术史 世俗化 中国化
原文传递
连环画式的设计意匠——论大足宝顶山石刻的宏观设计构筑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56,共7页
大足宝顶山石刻,是"凡释典所载无不备列,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的宏观设计构筑,从形式到内容都自成完备系统,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提高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善于选材;第二,精于提炼;第三,妙于改造;第四,巧于... 大足宝顶山石刻,是"凡释典所载无不备列,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的宏观设计构筑,从形式到内容都自成完备系统,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提高和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善于选材;第二,精于提炼;第三,妙于改造;第四,巧于安排。它充分展示了赵智凤创建的教相俗讲道场丰富多彩、援儒入佛、以显入密、显密圆融的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宝顶山石刻 连环画式 佛教石窟
下载PDF
苦乐分殊——大足宝顶山18至20号造像组合考察
16
作者 张建宇 《宗教研究》 2016年第2期26-39,共14页
本文选取唐宋佛教美术的两个著名实例,通过分析它们各自的图像内容和艺术表现特色,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旨在观察唐宋佛教是如何通过视觉创造的方式来向公众宣传佛教的因果观。第一个实例是吴道子在长安赵景公寺所绘的'地狱变相'... 本文选取唐宋佛教美术的两个著名实例,通过分析它们各自的图像内容和艺术表现特色,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旨在观察唐宋佛教是如何通过视觉创造的方式来向公众宣传佛教的因果观。第一个实例是吴道子在长安赵景公寺所绘的'地狱变相'主题壁画,第二个实例是重庆大足石窟宝顶山第18至20号造像。前者早已湮灭不存,只有通过文献进行研究,后面保存完好并向公众开放,可以说其宣教功能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景公寺 地狱变相 宝顶山 吴道玄 大足宝顶山石窟 吴道子
原文传递
南宋大足石刻的艺术特色——以大佛湾第15、20号造像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司开国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在中国雕塑发展史中,宋代雕塑与北魏、唐相比较而言风格上是现实性的,它有自身的美学范式。长期以来唐盛宋衰的言论或是宋代雕塑流俗的看法流于片面而有失公允,值得我们审视。以南宋大足宝顶山石刻为代表的佛教雕塑写实性强,情节丰富,... 在中国雕塑发展史中,宋代雕塑与北魏、唐相比较而言风格上是现实性的,它有自身的美学范式。长期以来唐盛宋衰的言论或是宋代雕塑流俗的看法流于片面而有失公允,值得我们审视。以南宋大足宝顶山石刻为代表的佛教雕塑写实性强,情节丰富,表现世俗伦理,展现了宋代社会生活,是现实美的典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然而宋代以后图像热点逐渐由雕塑向绘画的转型,水墨画大兴,大足宝顶山雕塑在占据现实性艺术高峰的同时遂成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美 大足宝顶山大佛湾 父母恩重经变相 地狱变相
原文传递
大足宝顶山石窟景观营构设计理念研究
18
作者 戚序 李稼祎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5年第3期93-95,共3页
大足宝顶山石窟由宋赵智凤主持规划修,其独特营构方式有别于其他石窟。文章以景观设计学角度分析,其景观规划布局、造像内容、施工技术方面,都体现出宣导人心向善和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理念。在"多元一体"历史阶段,明了其景观... 大足宝顶山石窟由宋赵智凤主持规划修,其独特营构方式有别于其他石窟。文章以景观设计学角度分析,其景观规划布局、造像内容、施工技术方面,都体现出宣导人心向善和以人为本的核心文化理念。在"多元一体"历史阶段,明了其景观营构理念的文化意义,利于进一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为后续建立具有民族个性的现代景观设计提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宝顶山石窟 景观设计 营构 设计理念
原文传递
论大足石刻艺术与环境的自然相生
19
作者 龙红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大足石刻中的经典巨作之一——宝顶山石刻,与印度阿旃陀石窟构筑状况基本一致。艺术与环境的自然相生是众石窟追求的创造目标,但是,大足宝顶山石刻于此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取境、借境和造境,将艺术之美自然发挥到了淋漓... 大足石刻中的经典巨作之一——宝顶山石刻,与印度阿旃陀石窟构筑状况基本一致。艺术与环境的自然相生是众石窟追求的创造目标,但是,大足宝顶山石刻于此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取境、借境和造境,将艺术之美自然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崇高境界,成为了石窟寺园林艺术杰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宝顶山石刻 取境 借境 造境
下载PDF
安岳、大足圆觉洞石刻
20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2,共1页
关键词 安岳 大足宝顶山 石刻 观音 经变相 阿弥陀佛 说法 石门 菩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