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种群数量动态 被引量:52
1
作者 杨小林 王秋菊 +1 位作者 兰小中 李春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42-1247,共6页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研究了西藏特有的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种群数量动态过程。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存活曲线反映出大花黄牡丹在树龄10a之前和20~25a之间分别经历了强烈的环境筛和竞争自疏,20a左右为其...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研究了西藏特有的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种群数量动态过程。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存活曲线反映出大花黄牡丹在树龄10a之前和20~25a之间分别经历了强烈的环境筛和竞争自疏,20a左右为其生理寿命,35a左右为极限寿命;大花黄牡丹种群的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低,表现为衰退型种群;Leslie矩阵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在20a内种群幼苗数量和总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下降了大约30%;大花黄牡丹种群存活表现为Deevey-Ⅰ型,早期个体死亡极高,幼龄苗木严重不足;现行种群数量主要是靠自身的萌蘖繁殖来维持。导致大花黄牡丹濒危的可能原因是大花黄牡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花黄牡丹 种群动态 Leslie模型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分类学地位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嘉珏 陈德忠 +2 位作者 于玲 何丽霞 陈学林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2-155,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引种试验,对大花黄牡丹与黄牡丹的形态特征、生长和繁殖特性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在植株高度、心皮数目、花色、花瓣基部有无棕红斑及繁殖特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染色体组型、带型及蛋白亚基... 通过野外调查、引种试验,对大花黄牡丹与黄牡丹的形态特征、生长和繁殖特性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在植株高度、心皮数目、花色、花瓣基部有无棕红斑及繁殖特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染色体组型、带型及蛋白亚基构成分析也表明二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大花黄牡丹应上升为种的等级:Paeonialudlowi(SternetTaylor)J.J.LietD.Z.Chen,stat.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分类地位 新等级
下载PDF
西藏大花黄牡丹生境概况初步调查 被引量:27
3
作者 邢震 张启翔 次仁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0-253,共4页
通过对西藏林芝、米林两县的大花黄牡丹调查发现,大花黄牡丹通过长期的进化,对高海拔、半干旱半湿润生境有了很强的适应能力。它是一种抗旱能力较弱的植物,对环境中的水分依赖性较大;在原生境下大花黄牡丹的天然更新能力强,但在人为破... 通过对西藏林芝、米林两县的大花黄牡丹调查发现,大花黄牡丹通过长期的进化,对高海拔、半干旱半湿润生境有了很强的适应能力。它是一种抗旱能力较弱的植物,对环境中的水分依赖性较大;在原生境下大花黄牡丹的天然更新能力强,但在人为破坏的生境中,天然更新明显受到抑制;人为砍伐不会导致大花黄牡丹致濒,相反,砍伐可以促进新芽萌发生长。大花黄牡丹为喜光植物,种子在半湿润半遮阴的条件下萌发生长良好;大花黄牡丹盛花期有侧方遮阴时开花效果更好。大花黄牡丹的萼片数3~5片不等,苞片数5~6片不等,有中间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生境 调查
下载PDF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小林 罗健 鲍隆友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6-9,共4页
大花黄牡丹是西藏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区狭窄,分布区面积不足10 km2;数量少,仅有6 000~7 000丛(株).在大花黄牡丹自然分布的3个区域共设置17个样地,进行野外数据调查和种群统计,获得3×17的原始矩阵,应用聚集强度指数和点格局... 大花黄牡丹是西藏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分布区狭窄,分布区面积不足10 km2;数量少,仅有6 000~7 000丛(株).在大花黄牡丹自然分布的3个区域共设置17个样地,进行野外数据调查和种群统计,获得3×17的原始矩阵,应用聚集强度指数和点格局分析进行个体分布格局的判定分析.结果表明:大花黄牡丹表现为集群分布类型,个体往往在林缘、林窗才能正常生长,其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导致大花黄牡丹仅在河谷地带林分林窗或林缘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濒危植物 种群 点格局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唐琴 曾秀丽 +4 位作者 廖明安 潘光堂 扎西 龚君华 次仁卓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6,共7页
应用SRAP标记对西藏特有植物大花黄牡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用16对引物从5个自然居群79个单株中共检测到396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7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0.15%,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Ηsp)平均为0.2521;... 应用SRAP标记对西藏特有植物大花黄牡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用16对引物从5个自然居群79个单株中共检测到396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7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0.15%,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Ηsp)平均为0.2521;居群水平上的Ppl为31.82%,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o)为0.0694~0.3428,平均值(Ηpop)为0.1307。上述遗传参数表明,大花黄牡丹具有丰富的物种遗传多样性,5个居群中自然居群C的遗传多样性最高(Ppl=82.32%,Ho=0.3428)。据AMOVA分析结果,总的变异中有41.58%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8.42%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居群分化较显著(ΦST=0.4158,P<0.001),由POPGENE1.32得到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4309)和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计算的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所占比例(0.4816)也表明了类似的遗传结构。Mantel检测表明地理距离和Nei's遗传距离间相关不显著(P>0.05)。利用NTSYSPC(2.1)软件构建大花黄牡丹5个居群79个个体的UPGMA聚类图,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47~0.99,大多数居群内的个体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如居群B,D,E),但也有一些居群的个体未聚在一起(如居群C)。依据大花黄牡丹居群遗传变异特点,初步探讨其保护和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SRAP 居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种子休眠的解除 被引量:21
6
作者 马宏 李正红 +3 位作者 张艳丽 王雁 刘秀贤 万友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2-67,共6页
以9月采收于西藏林芝县、米林县并经自然晾干、室内储存3个月的大花黄牡丹种子为材料,研究温度、GAs、乙烯利等处理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结果表明:1)经7天常温清水浸泡后直接播种于露地苗床,种子于第140天发根,第288天发芽,至发芽结束... 以9月采收于西藏林芝县、米林县并经自然晾干、室内储存3个月的大花黄牡丹种子为材料,研究温度、GAs、乙烯利等处理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结果表明:1)经7天常温清水浸泡后直接播种于露地苗床,种子于第140天发根,第288天发芽,至发芽结束共490天,发芽率35%左右。2)温度对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具显著影响,低于10℃及高于25℃培养的种子均不能发根,15℃对下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佳;15℃及20℃对上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理想。3)各处理与对照的发根率均可达96%以上。4)GA3处理大花黄牡丹生根种子可起到显著的上胚轴休眠解除效果,其中以300mg·L-1处理效果最佳。5)综合考虑上胚轴及下胚轴休眠解除,理想的种子萌发条件为:播种前常温清水浸泡7天,于15℃恒温培养;待根生长至3cm以上时,以300mg·L-1GA3浸泡2h,置于15℃恒温培养。按此处理,发芽历期约120天,发芽率达95%以上,分别较常规播种缩短370天和提高171.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种子 下胚轴 上胚轴 休眠
下载PDF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8
7
作者 苏建荣 刘万德 +3 位作者 郎学东 张炜银 罗建 汪书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7-492,共6页
在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划分生境地群落类型,分析生境地群落特征,探讨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将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划分为乔木群落和灌木群落。乔木群落中大花黄牡丹多... 在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划分生境地群落类型,分析生境地群落特征,探讨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将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划分为乔木群落和灌木群落。乔木群落中大花黄牡丹多度显著低于灌木群落,但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则与灌木群落无显著差异。群落特征与大花黄牡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花黄牡丹多度及平均胸径与群落总多度、灌木多度及乔木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大花黄牡丹多度与乔木多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与群落平均高也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及平均高与藤本物种丰富度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具有相关性的变量之间可用不同的回归方程较好的表述。此外,大花黄牡丹冠幅面积、高度、丛数及幼苗数量均与灌丛的冠幅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大花黄牡丹幼苗数量在两种群落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花黄牡丹 生境 群落特征
下载PDF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的野生资源现状与栽培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生军 鲍隆友 《中国林副特产》 2009年第2期93-94,共2页
大花黄牡丹为西藏二级濒危植物。由于其结籽率、种子自然萌发率、种子幼苗转化率都很低,致使大花黄牡丹种群数量极度濒危,同时加之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加深了大花黄牡丹的濒危程度。因此对这一濒危物种的野生资源... 大花黄牡丹为西藏二级濒危植物。由于其结籽率、种子自然萌发率、种子幼苗转化率都很低,致使大花黄牡丹种群数量极度濒危,同时加之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加深了大花黄牡丹的濒危程度。因此对这一濒危物种的野生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就其种植和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对于保护这一物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野生资源 种植栽培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6
9
作者 何建清 张格杰 +1 位作者 陈芝兰 岳海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39-2544,共6页
采用研磨法从健康大花黄牡丹的根、茎、叶柄、叶和种子中进行菌种分离,依据其形态、培养特征及其他生物学特性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的内生菌进行拮抗试验研究,并对强活性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鉴定,以明确大花黄牡丹... 采用研磨法从健康大花黄牡丹的根、茎、叶柄、叶和种子中进行菌种分离,依据其形态、培养特征及其他生物学特性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的内生菌进行拮抗试验研究,并对强活性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鉴定,以明确大花黄牡丹内生菌的种类,筛选对农作物病害有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表明:(1)获得内生真菌188株,鉴定为10个属,以短蠕孢属(50%)、青霉孢属(18.6%)和曲霉孢属(12.3%)为优势种群。获得内生放线菌145株,以链霉菌属(98.6%)为优势种群。表明大花黄牡丹内生菌在数量和种类上存在极丰富的多样性,同时在不同组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抑菌试验结果显示,21.6%真菌对指示菌有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0mm;27.8%放线菌对指示菌有抑菌作用,其中菌株PND31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谱较广。(3)16SrDNA序列鉴定显示,菌株PND31与链霉菌属聚在一起,初步归为链霉菌属一个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内生菌 分离鉴定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 被引量:14
10
作者 唐英 袁涛 陈庭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2-794,共13页
2019-2020年观察河南省栾川县引种栽培的西藏特有植物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开花过程和访花昆虫,计算花粉-胚珠比(P/O)和杂交指数(OCI),检测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并结合人工控制授粉试验,探究其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 2019-2020年观察河南省栾川县引种栽培的西藏特有植物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开花过程和访花昆虫,计算花粉-胚珠比(P/O)和杂交指数(OCI),检测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并结合人工控制授粉试验,探究其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1)大花黄牡丹花朵昼开夜合,花朵随花冠展开下垂,伴花冠闭合回升。(2)花淡香,有花内蜜腺,花瓣与雌蕊子房之间是主要泌蜜部位。(3)2019年群体花期为5月17日~6月19日,持续34 d,为集中开花模式;单花花期(8.95±1.28)d。(4)大花黄牡丹从开花第2天至第6天皆具有较高的花粉活力;开花前1天柱头即具有可授性,持续12 d;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最强时期高度重合,共2 d。(5)P/O为119356.31~731238.07,OCI为4,繁育系统类型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6)大花黄牡丹可能有无融合生殖,但不稳定,去雄严重影响结实。(7)河南省栾川县大花黄牡丹主要访花昆虫为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芦蜂(Ceratina sp.)和隧蜂(Halictus sp.)、灰带管蚜蝇(Eristalis cerealis)和黑带食蚜蝇(Episyphus balteatus),其中意大利蜜蜂访花次数最多。(8)大花黄牡丹侧花比顶花结实稳定,杂交育种时建议在侧花开放第3、4天授粉以获得较高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开花特性 繁育系统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西藏2种牡丹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征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雨 赵玉文 +1 位作者 费文群 郑维列 《高原农业》 2018年第5期453-461,557,共10页
通过对比干旱胁迫不同时间段0 d(CK)、15 d、30 d对2种高原牡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征的差异变化,为培育高原牡丹耐旱品种以及高产栽培、资源保育提供科学依据。以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和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一年生实生苗... 通过对比干旱胁迫不同时间段0 d(CK)、15 d、30 d对2种高原牡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征的差异变化,为培育高原牡丹耐旱品种以及高产栽培、资源保育提供科学依据。以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和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一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在正常生境下0 d(CK),滇牡丹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达到7.99 mg/L、2.81 mg/L和1.90 mg/L,显著高于大花黄牡丹(P<0.05),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大花黄牡丹的叶绿素a、b含量呈降低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增加趋势,而滇牡丹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2)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2种牡丹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都呈降低趋势,胞间CO_2浓度(Ci)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滇牡丹的Pn、Gs、Tr出现较大波动,与气孔限制值(Ls)有关。(3)干旱胁迫30 d,土壤含水量达到35.17%左右,大花黄牡丹的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6.38μmol·m^(-2)·s^(-1),显著高于滇牡丹(P<0.05),初步说明,大花黄牡丹适应干旱逆境的调节能力较强。(4)经相关性分析,大花黄牡丹Pn与叶绿素a、叶绿素a+b和蒸腾速率(Tr)呈显著正相关(P<0.05);滇牡丹Pn与类胡萝卜素和气孔导度(Gs)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绿素b与蒸腾速率(T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光合特征 花黄牡丹 牡丹
下载PDF
西藏大花黄牡丹花朵氨基酸组成和矿质元素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杰 旦真次仁 +2 位作者 许晓嘉 徐晔春 王再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8-1063,共6页
【目的】为开发西藏大花黄牡丹资源,分析其花朵的氨基酸组成与矿质元素等营养价值。【方法】以西藏米林县彩米村、扎贡沟、邦仲村和雪卡沟4个居群的花朵为材料,利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其氨基酸进行检测,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营养价... 【目的】为开发西藏大花黄牡丹资源,分析其花朵的氨基酸组成与矿质元素等营养价值。【方法】以西藏米林县彩米村、扎贡沟、邦仲村和雪卡沟4个居群的花朵为材料,利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其氨基酸进行检测,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并测定了花中K、Ca、Mg、Mn、Zn、Fe、Cu、Se和B等9种营养元素和Cd、Pb 2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4个居群均含有17种氨基酸(含7种必需氨基酸)和上述矿质元素,氨基酸总量为94.36~128.97g/kg,扎贡沟居群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居群,其K、Ca、Mg、Mn、Fe和B含量在4个居群中均处于较高含量水平。大花黄牡丹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2.47%~35.08%,接近WHO/FAO推荐的必需氨基酸模式。药效氨基酸含量达到氨基酸总量的63.69%~65.62%,而鲜味氨基酸含量则达到氨基酸总量的27.77%~30.09%。4个居群花朵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分别为67.21、67.15、66.85和66.61,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Cd和Pb两种重金属元素也符合相关标准。【结论】大花黄牡丹花朵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氨基酸 矿质元素 重金属 营养价值
下载PDF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光合特性及日进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权红 兰小中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32,38,共5页
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i-cor-6400测定珍稀、濒危物种大花黄牡丹的光合作用特性和日进程,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大花黄牡丹光合速率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在11:30时达到最高峰[12.560μmol/(m2.s)],其光合作用不存在"午休&qu... 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光合作用测定系统Li-cor-6400测定珍稀、濒危物种大花黄牡丹的光合作用特性和日进程,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大花黄牡丹光合速率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在11:30时达到最高峰[12.560μmol/(m2.s)],其光合作用不存在"午休"现象。在12:30时,大花黄牡丹的气孔限制值(0.410)和水分饱和亏缺(2.960 kPa)分别达到最大值,此时的水分利用效率并不高(1.821μmol/mmol),在10:30时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8.339μmol/mmol)。在10:30时,大花黄牡丹获得1 d中最大的表观量子效率(0.050),其蒸腾速率在12:30时最大[5.135 mmol/(m2.s)],这个时间并不与光合速率最大值同步,这说明在西藏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很多。在大花黄牡丹的光合速率日进程中,维持高光合速率值[大于4.00μmol/(m2.s)]的时间很长,大约9 h,这使得大花黄牡丹能有效的积累光合作用产物,这也说明大花黄牡丹是一种喜光植物。通过对大花黄牡丹的光合作用特征及日进程研究,为以后的毛茛科芍药属药用(或观赏)植物驯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光合特性 光合有效辐射 水分利用效率 日进程
下载PDF
西藏不同居群大花黄牡丹的种子油脂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曾秀丽 张姗姗 +5 位作者 杨勇 邓岚 薛璟祺 王亮生 李珊珊 张秀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对不同居群大花黄牡丹油脂成分进行评价,揭示该种是否适合作为油用牡丹开发的新材料。【方法】使用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对采自西藏林芝和山南地区5个居群的混合种子以及2个居群的单株进行了油脂成分分析。【结果】大花黄牡丹... 【目的】对不同居群大花黄牡丹油脂成分进行评价,揭示该种是否适合作为油用牡丹开发的新材料。【方法】使用气质联用色谱法(GC-MS)对采自西藏林芝和山南地区5个居群的混合种子以及2个居群的单株进行了油脂成分分析。【结果】大花黄牡丹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86.32%),油酸>α-亚麻酸>亚油酸;林芝地区4个居群油脂成分接近,各脂肪酸成分显著高于山南居群;居群内单株油脂成分林芝1号居群内部无差异,山南居群内部差异明显。【结论】野生大花黄牡丹油脂成分和组成与其他栽培种油用牡丹差异较大,油酸含量较高,亚麻酸含量较低,更有利于保存,大花黄牡丹可以作为油用牡丹开发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牡丹 脂肪酸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西藏大花黄牡丹繁殖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仕虎 秦临喜 +1 位作者 王琳 周生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7年第11期43-44,共2页
通过对西藏大花黄牡丹种子的不同处理,分析研究其出苗率、出苗期、一年生苗地上部分生长、一年生苗地下部分生长影响,提出西藏大花黄牡丹繁育最佳种子处理方法。
关键词 繁殖系数 种群资源 花黄牡丹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翔宇 邓岚 +3 位作者 张夕恒 雷霞 陈相宇 刘光立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86,91,共5页
以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山南居群和林芝居群的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种皮、胚乳水浸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大花黄牡丹种子休眠的原因。结果表明,大花黄牡丹的种皮、胚乳中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 以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山南居群和林芝居群的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种皮、胚乳水浸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大花黄牡丹种子休眠的原因。结果表明,大花黄牡丹的种皮、胚乳中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且抑制作用随着大花黄牡丹种子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相同浓度条件下,胚乳浸提液的抑制作用均高于种皮浸提液;测试时间不同,白菜幼苗酶活性的实验数据变化基本一致。山南居群的胚乳浸提液能直接抑制白菜幼苗POD酶活性,间接影响SOD和CAT酶活性;林芝居群的胚乳浸提液能直接抑制白菜幼苗POD和CAT酶活性,间接影响SOD酶活性。本研究认为,大花黄牡丹种子中抑制物质的存在是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内源抑制物主要存在于胚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种子休眠 萌发 白菜 保护酶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花粉萌发及贮存特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贾文庆 王艳丽 +5 位作者 郭英姿 王政 齐庆 闫三妮 刘会超 何松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2-92,共11页
【目的】明确大花黄牡丹花粉萌发准确测定的方案,比较不同贮存条件和处理温度对花粉寿命的影响,确定花粉短期、中期、长期贮存的适宜温度,阐明不同温度下花粉程序性死亡的生理原因,为杂交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提供试验及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明确大花黄牡丹花粉萌发准确测定的方案,比较不同贮存条件和处理温度对花粉寿命的影响,确定花粉短期、中期、长期贮存的适宜温度,阐明不同温度下花粉程序性死亡的生理原因,为杂交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提供试验及理论依据。【方法】以西藏特有的大花黄牡丹花粉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花粉的形态,利用离体培养法研究花粉的萌发特性,并探讨不同贮存温度对花粉寿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和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影响。【结果】大花黄牡丹自然环境下花粉饱满率高,畸形率仅为5.6%,具有较强的有性生殖能力;影响大花黄牡丹花粉萌发的因子依次为蔗糖>硼酸>CaCl_(2)>GA_(3);室温下贮存花粉寿命仅为24天,4℃下花粉寿命80天左右,-20℃花粉寿命为120~184天,-80℃下花粉的寿命超过1年,-196℃花粉贮存1年后萌发率无显著变化;花粉保护酶、丙二醛含量、AsA含量剧烈变化前后花粉萌发率出现快速下降,-196℃贮存期间,SOD、CAT、POD、AsA含量保持稳定,清除活性氧能力较强,无细胞凋亡现象发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OD活性是贮存期间影响大花黄牡丹花粉寿命的最主要生理因子,膜质过氧化是导致花粉死亡的主要生理因素;室温下POD为敏感性保护酶,4℃下SOD、CAT是敏感性保护酶,-20℃、-80℃下,SOD为敏感性保护酶;3种保护酶活性及AsA含量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次序为SOD>CAT>AsA含量>POD。【结论】大花黄牡丹花粉饱满率与萌发率具有相关性;适宜大花黄牡丹花粉萌发率检测的培养基为120 g·L^(-1)蔗糖+45 mg·L^(-1)硼酸+55 mg·L^(-1) GA_(3)+30 mg·L^(-1) CaCl_(2),花粉萌发率达92.10%;室温适合大花黄牡丹花粉24天以内的短期贮存,4℃、-20℃适合杂交时间间隔在80~120天花粉的中期贮存,-80℃适合花粉的跨年贮存,-196℃适宜花粉的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花粉萌发率 花粉寿命 花粉贮存 保护酶 丙二醛 抗坏血酸
下载PDF
3种牡丹花器官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慧 姚霞珍 +2 位作者 佟珂珂 邢震 李垚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9,共7页
【目的】对3种野生牡丹花器官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与分析,明确关键挥发性成分及释香部位,为指导牡丹花香育种、探索花香遗传规律等后续研究和开发相关产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对大花黄牡丹(Paeo... 【目的】对3种野生牡丹花器官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与分析,明确关键挥发性成分及释香部位,为指导牡丹花香育种、探索花香遗传规律等后续研究和开发相关产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对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黄牡丹(P.lutea)、杨山牡丹(P.ostii)花器官不同部位(整花、花瓣、雄蕊)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对3种牡丹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在3种牡丹花器官中共检测出147种挥发性物质。大花黄牡丹花器官中的化合物主要为酮类、醇类、烯烃类和醛类,整花中的挥发性成分以苯乙酮、6,6-二甲基双环[3.1.1]庚烷-2-甲醛和芳樟醇为主;花瓣中的挥发性成分以β-古巴烯、苯乙酮和芳樟醇为主;雄蕊中的挥发性成分以苯乙酮和芳樟醇为主。黄牡丹花器官中的化合物主要为烯烃、烷烃和醇类,整花和花瓣部位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α-蒎烯、β-古巴烯、芳樟醇;雄蕊部位以辛烷、β-古巴烯和α-蒎烯为主。杨山牡丹花器官中的挥发性物质以烯烃和烷烃类为主,整花部位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α-蒎烯、罗勒烯、十五烷;花瓣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罗勒烯,相对含量高达81.58%;雄蕊中的挥发性成分以罗勒烯、十五烷为主。依据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构建的PCA和PLS-DA模型,可实现将3种牡丹有效分类,并筛选出了15种差异性成分,变量投影重要性(VVIP)>1(P<0.05)。【结论】3种牡丹之间以及同种牡丹不同部位之间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大花黄牡丹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苯乙酮和芳樟醇,黄牡丹的主要香气成分为α-蒎烯、β-古巴烯和芳樟醇,杨山牡丹的主要香气成分为罗勒烯、α-蒎烯、十五烷。3种牡丹雄蕊中烷烃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均远高于整花与花瓣,雄蕊可能是烷烃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牡丹 杨山牡丹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引种栽培条件下大花黄牡丹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丹蕾 吴璐瑶 +1 位作者 孟凡志 袁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29,共11页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河南省栾川县引种栽培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植株地下0~10 cm与10~20 cm土层根际细菌、根际真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us,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根际微生物群落...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河南省栾川县引种栽培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植株地下0~10 cm与10~20 cm土层根际细菌、根际真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us,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根际微生物群落相关性。结果表明,引种栽植地大花黄牡丹根际微生物资源丰富,根际细菌与真菌分别得到9 989与2 212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根际细菌分属于26门67纲512属,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最高;根际真菌分属于15门58纲712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类群。根系与根际土中共提取到116个AMF OTUs,分属于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球囊菌纲(Glomeromycetes)4目7科10属,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与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为优势类群;基于Bray-Curtis距离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根系和根际土AMF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根据α多样性指数和NMDS分析结果,3类根际微生物群落在不同深度差异均不显著。Mantel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和pH对根际微生物群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黄牡丹 根际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丛枝菌根真菌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物候观测及其主要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薛丽姗 罗大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47,共5页
以分布于西藏林芝地区的大花黄牡丹为研究对象,通过2012—2013年连续两年对其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3月上旬(或中旬)鳞芽开始萌动,植株进入生长期;(2)3月底(或4月初)花芽开始膨大,5月上旬(或中旬)始... 以分布于西藏林芝地区的大花黄牡丹为研究对象,通过2012—2013年连续两年对其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3月上旬(或中旬)鳞芽开始萌动,植株进入生长期;(2)3月底(或4月初)花芽开始膨大,5月上旬(或中旬)始花,5月中(或下旬)进入开花盛期,随后进入果实生长期;(3)6月中旬、下旬至9月中旬为果实成熟盛期,之后果实开始脱落。两年的观测发现,年际间物候期存在一定差异。各物候期与温度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萌动前的候平均气温在4.1℃时可视为萌动期开始的温度指标;候平均气温在10℃时进入开花期,花期≥5℃的有效积温不低于325℃,开花期前的累计日照时数不少于470 h;幼果出现期的平均气温在15℃以上,果实成熟期的平均气温在17℃以上,果实脱落期日平均气温为13℃;11月日平均温度低于6℃时,大花黄牡丹进入休眠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 花黄牡丹 物候期 气象因子 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