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鉴别·扬弃·求新——就婺剧青春版《穆桂英》说传统剧目改编 被引量:1
1
作者 康式昭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92,共4页
习近平同志在去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生2565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中着力强调"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同志在去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生2565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中着力强调"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桂英 青春版 经典传统 创造性转化 辕门斩子 改编本 天门 戏曲剧种 上海越剧院 戏曲学会
原文传递
走访鹿蹄涧村小记
2
作者 殷柱山 朗兰英 《文化产业》 2021年第14期6-8,共3页
我从小就爱听杨家将的故事,喜欢阅览杨家将的小人书。那一个个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故事,那一本本描绘精致、栩栩如生的小人书,都让我沉醉入迷。杨令公率领杨家将血战金沙滩,杨延昭元帅运筹帷幄镇守雁门关,佘太君百岁高龄老当益壮出征挂... 我从小就爱听杨家将的故事,喜欢阅览杨家将的小人书。那一个个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故事,那一本本描绘精致、栩栩如生的小人书,都让我沉醉入迷。杨令公率领杨家将血战金沙滩,杨延昭元帅运筹帷幄镇守雁门关,佘太君百岁高龄老当益壮出征挂帅,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奋不顾身西征凯旋……杨家满门为了宋代江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杀敌,精忠报国,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荡气回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忠报国 杨家将 杨延昭 穆桂英 天门 小人书 雁门关 金沙滩
下载PDF
穆桂英下山
3
作者 郝赫 《曲艺》 2017年第4期72-75,共4页
【小帽】 女 三三三月里,春回艳阳天, 男 大地复苏,细雨绵绵, 合 柳条发青,桃李花鲜。
关键词 穆桂英下山 天门 杨宗保 杨元 曲界 萨德 穆柯寨 焦赞 单雄信 老僧
原文传递
“降龙木”到底是何方神圣?
4
作者 任昭杰(文/图) 赖桂玉(文/图) 《生命世界》 2021年第7期78-79,共2页
"大爷,前面庄上那棵大树是什么树啊?""哎呀,小伙子,相传这棵树可厉害了!它叫降龙木,全世界就只有这么一棵了,当年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用的就是这种木头……"为了一睹"降龙木"的风采,我们特地驱车来到济南市... "大爷,前面庄上那棵大树是什么树啊?""哎呀,小伙子,相传这棵树可厉害了!它叫降龙木,全世界就只有这么一棵了,当年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用的就是这种木头……"为了一睹"降龙木"的风采,我们特地驱车来到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捎近村。为什么叫这个奇怪的名字呢?据说在古代,章丘百姓去泰山上香会经此处,因为这样比走大路会稍近些,也可以从这里捎带买一点东西。"稍"和"捎"同音,久而久之,村子便以"捎近"为名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历城区 穆桂英 天门 泰山
原文传递
身体存现的光辉——评青春版婺剧《穆桂英》
5
作者 织工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7年第1期21-25,2,共5页
在看《穆桂英》之前,我对婺剧的知识仅限于号称"天下第一桥"的《断桥》和陈美娟的蛇步。1954年她参加华东戏曲观摩大会演出,获演员一等奖,梅兰芳先生曾对她说:"你演的《断桥》比我演得好,这步子我不会走。"不过梅先生素来谦逊,我... 在看《穆桂英》之前,我对婺剧的知识仅限于号称"天下第一桥"的《断桥》和陈美娟的蛇步。1954年她参加华东戏曲观摩大会演出,获演员一等奖,梅兰芳先生曾对她说:"你演的《断桥》比我演得好,这步子我不会走。"不过梅先生素来谦逊,我以为这夸人的话也不能太当真。更重要的是,在我过去的观剧经验中,见过许多演员卖弄、观众叫好的所谓"绝活",印象十分恶劣,于是理所当然地认为,技术和艺术之间存在一种互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桂英 青春版 梅兰芳先生 梅先生 辕门斩子 中国传统戏剧 天门 杨延昭 互斥关系 陈美娟
原文传递
巴陵戏《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表演技巧与文化内涵探析
6
作者 吴青瑶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9期0007-0009,共3页
本文深入探析了巴陵戏经典剧目《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表演技巧与文化内涵。通过对剧情与人物塑造的详细分析,揭示了穆桂英等角色的鲜明形象与性格特征。进而,从唱、念、做、打等多方面探讨了该剧目的表演技巧,展示了巴陵戏独特的艺术... 本文深入探析了巴陵戏经典剧目《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表演技巧与文化内涵。通过对剧情与人物塑造的详细分析,揭示了穆桂英等角色的鲜明形象与性格特征。进而,从唱、念、做、打等多方面探讨了该剧目的表演技巧,展示了巴陵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本文还深入挖掘了剧目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价值观以及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后,针对该剧目的传承现状与挑战,提出了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以及创新发展的途径,以期为巴陵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陵戏 穆桂英天门 表演技巧 文化内涵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