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多环芳烃的干湿沉降 被引量:17
1
作者 孔祥胜 祁士华 +2 位作者 黄保健 张原 李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6-753,共8页
为研究大气多环芳烃(PAH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1 a(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6种PAHs... 为研究大气多环芳烃(PAH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1 a(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6种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32.36~1 655.27 ng.(m2.d)-1,平均值为855.00 ng.(m2.d)-1,大石围天坑的PAHs沉降量为51.98 g.a-1;PAHs的组成以苯并[b]荧蒽、、苯并[a]芘、苯并[k]荧蒽、蒽、菲、萘7种为主,占总量PAHs的78.5%;大气PAHs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为东垭口>南垭口>西峰>北垭口;不同季节的沉降通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春、夏季PAHs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4.6倍,春、夏季以4~6环PAHs为主,而秋、冬季以2~3环PAHs为主;研究区大气PAHs沉降通量与降雨量、风向、风速、温度气象因子及污染源的方位密切相关;大石围天坑群大气PAHs沉降通量在春季、夏季呈季节性增高可能来源于高气温、低海拔的广西工业发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喀斯特 大石围天坑 大气干湿沉降 广西乐业
原文传递
广西大石围天坑中多环芳烃的大气传输与分异 被引量:11
2
作者 孔祥胜 祁士华 +1 位作者 孙骞 黄保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12-4219,共8页
选择典型的岩溶地区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为研究对象,利用聚氨酯泡沫被动采样器(PUF-PAS)采集大石围天坑口部至地下河剖面空气样品,并进行了气象参数的观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 选择典型的岩溶地区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为研究对象,利用聚氨酯泡沫被动采样器(PUF-PAS)采集大石围天坑口部至地下河剖面空气样品,并进行了气象参数的观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16种多环芳烃(PAHs)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至地下河空气中ΣPAHs浓度范围为33.76~150.86 ng·d-1,平均值80.36 ng·d-1,其中绝壁、底部和地下河浓度分别为67.17、85.36和101.67 ng·d-1;空气中PAHs以2~3环的菲、蒽、萘、芴4种为主,占87.97%.PHAs的源来自于大气传输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大石围天坑空气中PAHs的富集与传输过程为:地表-绝壁-底部-地下河,且浓度随深度/长度的增加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在西峰脚、天坑底部和地下河处,低分子量的PAHs菲、蒽、芴和荧蒽发生了分异作用.温度是影响天坑中PAHs大气传输、富集的主要因子,其次为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和温度都是PAHs分异作用的主要因子,风速和风向为次要因子.总体上,天坑明显地展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冷陷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石围天坑 传输 分异作用 气象参数
原文传递
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洞穴第三纪堆积的孢粉组成特征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金荣 张继淹 +1 位作者 梁耀成 伍乃东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39-246,共8页
介绍了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中蚂蜂洞、里郎洞新第三纪堆积孢粉组合特征,并由此探讨了大石围天坑四层不同高程上的洞穴的发育时代。蚂蜂洞和里郎洞新第三纪堆积是迄今广西所发现的海拔高程最高的第三纪地质剖面,其孢粉主要以被子类桤... 介绍了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中蚂蜂洞、里郎洞新第三纪堆积孢粉组合特征,并由此探讨了大石围天坑四层不同高程上的洞穴的发育时代。蚂蜂洞和里郎洞新第三纪堆积是迄今广西所发现的海拔高程最高的第三纪地质剖面,其孢粉主要以被子类桤木粉属(Alnipollenites)、栎粉属(Quercoidites)、桦粉属(Betulaepollenites)、栗粉属(Cupuliteroipollenites),裸子类双束松粉属(Pinuspollenites),蕨类水龙骨单缝孢属(Polypodiaceaaesporites)、桫椤孢属(Cyathidites)为主,反映当时主要为亚热带温暖、阴湿的森林气候环境。根据与蚂蜂洞的相对位置,推测较之高的南东支洞、最高层洞形成时代应早于新第三纪,比之低的中洞应形成于早—中更新世,而地下河则在全新世时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孢粉 地质年代 大石围天坑 蚂蜂洞 里郎洞 广西乐业
下载PDF
大石围天坑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苏仕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376-5380,共5页
为掌握大石围天坑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现状,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及标本鉴定等方法,对该地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区共有蕨类植物40科84属224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蕨类植物有37科63属13... 为掌握大石围天坑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现状,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及标本鉴定等方法,对该地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区共有蕨类植物40科84属224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蕨类植物有37科63属139种。对药用蕨类植物生境及其药用状况进行了介绍,并为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蕨类植物 资源调查 大石围天坑 广西乐业
下载PDF
典型岩溶区多介质中多环芳烃的环境存在特征——以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孔祥胜 祁士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82-188,共7页
选择典型岩溶地区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08年同期采集的大气干湿沉降、空气、土壤、地下河水和沉积物样品测试数据,运用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成分谱、分布特征和特征比值,结合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研究... 选择典型岩溶地区广西大石围天坑群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08年同期采集的大气干湿沉降、空气、土壤、地下河水和沉积物样品测试数据,运用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成分谱、分布特征和特征比值,结合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大气干湿物/土壤/地下河沉积物均以屈(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4种4~6环PAHs为主;同期天坑空气/秋冬季干湿沉降物/地下河水以萘(Nap)、芴(Flu)、菲(Phe)和蒽(Ant)4种2~3环PAHs为主;各组介质中的PAHs存在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利用这种方法初步解释了岩溶地区土壤、地下河水和沉积物中PAHs污染的来源(或输入);同时证明了大气干湿沉降物是偏远岩溶地区土壤和地下河中PAHs的主要来源。因此建议在污染源调查过程中应把大气干湿沉降物列为PAHs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成分谱 环境介质 大石围天坑 岩溶地区
下载PDF
大石围天坑群区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苏仕林 张婷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1-1184,共4页
为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区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资源情况,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及标本鉴定等方法,对该地区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进行了调查,并对药用蕨类植物的生境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为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区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资源情况,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及标本鉴定等方法,对该地区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进行了调查,并对药用蕨类植物的生境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区共有水龙骨科蕨类植物13属37种,其中具备药用价值的蕨类植物有8属13种。如石韦属有5种,分别为石韦、柔软石韦、相似石韦、光石韦、贴生石韦;瓦韦属有大瓦韦和瓦韦2种;伏石蕨属有伏石蕨;抱树莲属有抱树莲;骨牌蕨属有抱石莲;星蕨属有江南星蕨;水龙骨属有水龙骨;盾蕨属有盾蕨。调查结果显示,大石围天坑群区适合蕨类植物的生长,水龙骨科蕨类植物的资源比较丰富,并且药用蕨类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龙骨科 药用蕨类植物 调查研究 大石围天坑 乐业县
下载PDF
广西苔藓植物新纪录 被引量:6
7
作者 唐启明 薛跃规 +1 位作者 党桂兰 莫佛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本文对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和岩溶洞穴进行苔藓植物研究,报道了广西苔藓植物新纪录7种,分别为大明叶羽苔Plagiochila bischleriana、异瓣裂叶苔Lophozia diversiloba、拟毛灯藓Rhizomnium pseudopunctatum、鞭枝拟蕨藓Pterobryopsis foulke... 本文对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和岩溶洞穴进行苔藓植物研究,报道了广西苔藓植物新纪录7种,分别为大明叶羽苔Plagiochila bischleriana、异瓣裂叶苔Lophozia diversiloba、拟毛灯藓Rhizomnium pseudopunctatum、鞭枝拟蕨藓Pterobryopsis foulkesiana、美绿锯藓Duthiella speciosissima、尖叶疣鳞苔Cololejeunea pseudocristallina、阔叶蓑藓Macromitrium holomitri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新分布种 广西 大石围天坑
下载PDF
大石围天坑群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6
8
作者 苏仕林 张婷婷 马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558-18560,共3页
[目的]掌握大石围天坑群区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现状。[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及标本鉴定,对大石围天坑群区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地理分布及其药用价值进行了介绍。[结... [目的]掌握大石围天坑群区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现状。[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及标本鉴定,对大石围天坑群区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地理分布及其药用价值进行了介绍。[结果]大石围天坑群区具有药用价值的鳞毛蕨科蕨类植物共有4属,分别为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 Blume)、贯众属(Cyrtomium Presl)、鳞毛蕨属(Dryopteris Adanson)和耳蕨属(Polystichum Roth);共15种,其中,复叶耳蕨属有1种,为西南复叶耳蕨[Arachiodes assamica(Kuhn)Ohwi];贯众属共有5种,分别为贯众(C.fortunei J.Sm)、尖羽贯众[C.hookerianum(Presl)C.Chr]、尖耳贯众[C.caryotideum(Wall.exHook.et Grev.)Presl]、镰羽贯众[C.balansae(Chrit)C.Chr.]和山地贯众(C.forunei J.Sm);鳞毛蕨属共有5种,分别为黑色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 C.Chr)、奇数鳞毛蕨[D.sieboldii(van Houtte)O.Ktze.]、变异鳞毛蕨[D.ryopteris varia(L.)O.Ktze]、狭鳞鳞毛蕨[D.dickinsii(Baker)C.Chr.]和齿头鳞毛蕨[D.labordei(Christ)Ching];耳蕨属共有4种,分别为黑鳞大耳蕨[Polystichum makinoi(Tagawa)Tagawa]、革叶耳蕨(P.neolobatum Nakai)、乌鳞耳蕨(P.piceo-paleaceum Tagawa)和对马耳蕨[P.m tsus-simense(Hook.)J.Sm]。大石围天坑群区蕨类植物根据药物功效可以归为清热止痛类、平喘化痰类、解毒利尿类、止血收敛类、驱寄生虫类、治骨伤类、抗病毒和抗肿瘤类及镇惊、平肝、降压、安神类。[结论]大石围天坑群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蕨类植物的生长繁衍,蕨类植物资源分布数量与繁殖程度上较为丰富,是桂西重要的植物资源,且该地蕨类植物中的植物活性成分相对较高,保护这一重要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及实现其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鳞毛蕨科植物的药用及开发利用价值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毛蕨科 药用植物 药用价值 大石围天坑
下载PDF
大石围天坑形成时代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继淹 刘金荣 《南方国土资源》 2008年第2期32-34,共3页
文章依据实际资料,指出"岩溶天坑"一词早有文献记载,不属于首创命名;并对大石围天坑形成时代及演化历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塌陷型天坑不是最年轻的岩溶地貌形态,现代溶蚀速率不能作为推断天坑地质时代的主要依据,强调... 文章依据实际资料,指出"岩溶天坑"一词早有文献记载,不属于首创命名;并对大石围天坑形成时代及演化历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塌陷型天坑不是最年轻的岩溶地貌形态,现代溶蚀速率不能作为推断天坑地质时代的主要依据,强调大石围天坑形成初始地质时代为古近纪,最终定型于第四纪,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坑命名 大石围天坑 地质时代 广西 形成时代 现代溶蚀速率 第四纪
下载PDF
复杂岩溶及峡谷区铁路选线地质比选研究
10
作者 张礼 张旭 杨文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5期38-41,共4页
黄百铁路望谟至乐业段上跨红水河峡谷区,该段线路站位、红水河桥位及岩溶为方案控制性因素。乐业地区岩溶发育典型,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施工易塌陷、涌水突泥,施工及运营风险较高。以黄百铁路望谟至乐业段选线为背景,... 黄百铁路望谟至乐业段上跨红水河峡谷区,该段线路站位、红水河桥位及岩溶为方案控制性因素。乐业地区岩溶发育典型,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施工易塌陷、涌水突泥,施工及运营风险较高。以黄百铁路望谟至乐业段选线为背景,结合桥位及站位综合分析该段线路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本段线路的比选决策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百朗暗河 大石围天坑 突水涌泥
下载PDF
大石围天坑森林植物关键种的确定
11
作者 刘昕宇 黄林娟 薛跃规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3年第8期34-36,共3页
关键种的主要作用是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环境变化起指示作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方面尤为重要。通过筛选并监测关键种的变化,能够对其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制定更有效的保护策略。基于重要值划分的植... 关键种的主要作用是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环境变化起指示作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完整性方面尤为重要。通过筛选并监测关键种的变化,能够对其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制定更有效的保护策略。基于重要值划分的植物群落进行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重要值划分的五大功能群中,功能组GP1的关键种为川钓樟,功能组GP2的关键种为贵州鹅掌柴,功能组GP3的关键种为豺皮樟,功能组GP4的关键种为白楠,功能组GP5的关键种为山胡椒。天坑森林物种之间表现出较高的群落间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石围天坑 植物群落 关键种 网络分析
下载PDF
大石围天坑群区蕨类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珂 苏仕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9期74-80,共7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大石围天坑群区蕨类植物的资源,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等方法,对大石围天坑群区内现有的蕨类植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区有蕨类植物227种,隶属40科84属,其中优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大石围天坑群区蕨类植物的资源,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等方法,对大石围天坑群区内现有的蕨类植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区有蕨类植物227种,隶属40科84属,其中优势科有鳞毛蕨科(33种)、水龙骨科(32种)、蹄盖蕨科(22种)、铁角蕨科(16种)、风尾蕨科(15种)和金星蕨科(14种);优势属有凤尾蕨属(15种)、铁角蕨属(13种)、鳞毛蕨属(12种);小科和单种属较多,区内蕨类植物有明显的热带性质,蕨类植物资源丰富。本研究可以为区域经济开发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资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资源调查 开发应用 大石围天坑
下载PDF
植物野外实习与天坑景区生态保护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珂 李秋琦 《百色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5-77,共3页
大石围天坑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都具有世界级规模,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天坑内特有的动、植物及非生物因子构成独特的天坑生态系统;植物野外实习是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工作,在实习过程中采取多种方... 大石围天坑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都具有世界级规模,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天坑内特有的动、植物及非生物因子构成独特的天坑生态系统;植物野外实习是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工作,在实习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使植物野外实习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石围天坑 生态系统 植物野外实习 生态保护
下载PDF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有机氯农药的大气干湿沉降 被引量:3
14
作者 孔祥胜 祁士华 +1 位作者 黄保健 张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9,共8页
为研究大气有机氯农药(OCP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一年(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22种有... 为研究大气有机氯农药(OCP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一年(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22种有机氯农药。结果表明,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0.236~88.728 ng(/m.2d),平均值为48.974 ng(/m.2d),研究期间大石围天坑的OCPs沉降量为2.986 g;OCPs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为东垭口>南垭口>北哑口>西峰,与风的进出口密切相关;不同季节的沉降通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春、夏季OCPs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1.0倍,且春季以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为主,夏季以β-硫丹和HCB为主,秋季以HCHs和顺式-氯丹为主,冬季以HCHs为主。研究区大气OCPs沉降通量与季风、地理位置、降雨量和温度等因子密切相关;OCPs来源分析显示大石围天坑群春、夏季大气中OCPs主要来源于高气温、低海拔的水稻、水果主产区百色、南宁盆地的远距离传输,秋、冬季则来源于北部相邻的贵州省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岩溶 大石围天坑 大气干湿沉降 广西乐业
下载PDF
百朗地下河沉积柱芯有机氯农药的高分辨记录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祥胜 祁士华 +3 位作者 Oram ah IT 何师意 张原 黄保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测定了广西百朗地下河大石围天坑河段沉积柱芯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质量分数,探讨了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210Pb定年研究了百朗地下河流域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历史。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柱中总有机氯农药含量为0.42~10.63 ng/g,平... 测定了广西百朗地下河大石围天坑河段沉积柱芯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质量分数,探讨了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210Pb定年研究了百朗地下河流域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历史。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柱中总有机氯农药含量为0.42~10.63 ng/g,平均值为2.74 ng/g。百朗河流域历史上主要使用的有机氯农药有六氯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狄氏剂和艾氏剂5种表层沉积物分析显示近年地下河流域仍有新的γ-HCH(林丹)和DDTs输入。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表征百朗地下河流域在1955-1960年间六氯苯被最先使用,1961年替换为六六六,同时使用的有狄氏剂、艾氏剂农药,而滴滴涕使用可能稍晚,与我国有机氯农药的生产使用历史基本一致。研究提出了大石围天坑河段沉积柱芯中有机氯农药污的染峰值滞后于使用高峰期,与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颗粒在地下河中的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OCPs) 百朗地下河 大石围天坑 沉积柱芯 污染历史 喀斯特
下载PDF
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乐业天坑群
16
《中文信息(行游数码)》 2008年第12期80-85,共6页
薄荷片推荐:乐业天坑群在方圆不到2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里,分布着24个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目前已开发的有大石围天坑.白洞天坑.穿洞天坑等.其中大石围天坑为乐业天坑群中的代表。大石围天坑群位于乐业县同乐镇刷把村百岩... 薄荷片推荐:乐业天坑群在方圆不到2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里,分布着24个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目前已开发的有大石围天坑.白洞天坑.穿洞天坑等.其中大石围天坑为乐业天坑群中的代表。大石围天坑群位于乐业县同乐镇刷把村百岩脚屯。形成于大约6500万年以前,被称为”天坑博物馆”,“世界岩溶胜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业天坑 世界 大石围天坑 博物馆 白洞 岩溶
原文传递
序一
17
作者 朱学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小寨天坑 世界自然遗产 考察活动 地质研究所 大石围天坑 喀斯特 人民政府 学术交流 中国南方
下载PDF
神秘的宇宙地质奇观——乐业大石围天坑群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丽雪 黄圭成 +4 位作者 汤朝阳 李堃 程顺波 刘飞 刘阿睢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8年第2期174-179,共6页
在广袤的大地上,有这样一些被称作天坑的巨大坑洞,它们斧砍刀削一般的绝壁深不见底,宛如一只深藏秘密的巨大石桶。天坑是喀斯特地区中一种十分特殊的地质现象。严格来讲,天坑是指有着巨大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桶状... 在广袤的大地上,有这样一些被称作天坑的巨大坑洞,它们斧砍刀削一般的绝壁深不见底,宛如一只深藏秘密的巨大石桶。天坑是喀斯特地区中一种十分特殊的地质现象。严格来讲,天坑是指有着巨大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桶状轮廓,宽度和深度大于100m至数百米,且底部与地下河相连的一种特大型岩溶负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石围天坑 地质奇观 宇宙 喀斯特地区 地质现象 大容积 特大型 圈闭
下载PDF
乐业大石围天坑洞穴堆积物孢粉组成特征及天坑形成时代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振柏 黄宜燕 《科技与企业》 2013年第14期155-156,共2页
大石围天坑蚂蜂洞内河流—湖沼相堆积物含丰富的植物孢粉化石,主要有被子植物的桦粉属Betulaepollenites、栎粉属Quercoidites、桤木粉属Alnipollenites、栗粉属Cupuliferoipollenites等,裸子植物双束松粉属Pinuspollenites、蕨类的水... 大石围天坑蚂蜂洞内河流—湖沼相堆积物含丰富的植物孢粉化石,主要有被子植物的桦粉属Betulaepollenites、栎粉属Quercoidites、桤木粉属Alnipollenites、栗粉属Cupuliferoipollenites等,裸子植物双束松粉属Pinuspollenites、蕨类的水龙骨单缝孢属Polypodiaceaaesporites、桫椤孢属Cyathidites等。是至今广西所发现海拔最高的新近纪地层剖面。推测蚂蜂洞应当是大石围天坑早期的一条地下河,形成于始新世,在渐新世后期遭受强烈改造并接受河流—湖沼相堆积。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对比,认为大石围形成过程应始于古新世早期,经始新世的溶蚀溶解作用,于渐新世初出现雏形,在中新世和上新世时期快速崩塌抬升,定型于更新世末期,天坑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大石围天坑 蚂蜂洞 形成时代
下载PDF
“地心”森林一瞥(上)
20
作者 陆汉魁 《广西林业》 2011年第11期12-14,共3页
一位大学地理系的教师提问全班学生:“全球最大的热带原始森林在哪里?”很多学生都回答:拉丁美洲亚马逊平原上的热带雨林区。教师又问:“目前全球最大的岩溶天坑原始森林在哪里?”结果,全班没有一个学生能答上。这位教师只好自问... 一位大学地理系的教师提问全班学生:“全球最大的热带原始森林在哪里?”很多学生都回答:拉丁美洲亚马逊平原上的热带雨林区。教师又问:“目前全球最大的岩溶天坑原始森林在哪里?”结果,全班没有一个学生能答上。这位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就是广西百色市乐业县大石围天坑底部的准原始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森林 大石围天坑 地心 亚马逊平原 拉丁美洲 学生 教师 地理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