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 被引量:188
1
作者 欧阳志云 刘建国 +2 位作者 肖寒 谭迎春 张和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69-1874,共6页
生物的生境是指生物生活繁衍的场所 ,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近几个世纪以来 ,物种绝灭的速度加快 ,生物多样性丧失最重要的原因是生物生境的人为破坏。对保护生物的生境评价 ,是分析这些物种种群减少、濒危原因的重要手段 ,还能为制... 生物的生境是指生物生活繁衍的场所 ,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构成。近几个世纪以来 ,物种绝灭的速度加快 ,生物多样性丧失最重要的原因是生物生境的人为破坏。对保护生物的生境评价 ,是分析这些物种种群减少、濒危原因的重要手段 ,还能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对策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生境分布特点提出了大熊猫生境结构理论模型 ,将影响卧龙大熊猫生境质量的因素分为物理环境因素、生物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探讨了生境评价的程序与卧龙大熊猫生境评价准则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空间模拟方法分析了卧龙大熊猫生境质量。在人类活动影响下 ,卧龙自然保护区内适宜大熊猫生存的生境面积有 5 75 97.3 hm2 ,其中最适生境面积为 62 5 6.1 hm2 ,主要分布在海拔 2 3 0 0~ 2 8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评价 大熊猫 地理信息系统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破碎化研究 被引量:128
2
作者 陈利顶 刘雪华 傅伯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1-297,共7页
生境破碎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形态(景观结构)上的破碎化;二是生态功能上的破碎化。将景观连接度的概念引入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生境评价研究中,通过选择影响大熊猫生存的3种典型景观因子:地形高度、地形坡度和食物来源,从... 生境破碎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形态(景观结构)上的破碎化;二是生态功能上的破碎化。将景观连接度的概念引入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生境评价研究中,通过选择影响大熊猫生存的3种典型景观因子:地形高度、地形坡度和食物来源,从生态功能上研究3种景观因子由于空间组合的不匹配而形成的生境破碎化现状。在分析各景观因子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连接度模糊相对赋值,并建立景观连接度评价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针对大熊猫的景观连接度水平和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在2000多km2的面积中,仅有90.36km2,约4.47%的面积属于最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地区,适宜面积为226.42km2(11.19%),中等适宜地区面积为286.09km2(14.13%),勉强适宜的地区为177.91km2(8.8%),而完全不适宜的面积占了一半以上,1236.5km2(61.11%)。同时表明:最适宜和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处于极度破碎状态,十分不利于大熊猫的生存和保护。该研究结果为制订合理的大熊猫保护措施和有目的地改善其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连接度 生境破碎化 大熊猫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大熊猫微卫星DNA的筛选及其应用 被引量:71
3
作者 张亚平 王文 +4 位作者 宿兵 范志勇 张和民 何廷美 Oliver A.Ryder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经DpnⅡ限制酶消化大熊猫基因组DNA后,选取150-500bp大小的片段构建了DNA文库。用合成的(CA)(15)探针从这一文库中克隆筛选了10个大熊猫特异的微卫星DNA座位。在测定DNA序列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1... 经DpnⅡ限制酶消化大熊猫基因组DNA后,选取150-500bp大小的片段构建了DNA文库。用合成的(CA)(15)探针从这一文库中克隆筛选了10个大熊猫特异的微卫星DNA座位。在测定DNA序列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10个座位特异的引物,以PCR技术扩增了7份抽提自组织细胞和6份抽提自毛发的大熊猫DNA样品。发现除座位g(007)外,其余9个座位均呈多态性,而且所有座位均为偶数碱基的长度变异。对有准确谱系记录的家系的研究结果证明,这10个微卫星DNA座位严格按孟德尔方式遗传。因而这些座位能有效地应用于大熊猫的亲子鉴定,从而为建立各地大熊猫谱系和制定有效的繁殖计划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遗传学手段。根据这10个微卫星座位的分析,我们澄清了两组未知的父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微卫星DNA 亲子鉴定 筛选
下载PDF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被引量:88
4
作者 魏辅文 周昂 +2 位作者 胡锦矗 王维 杨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1-245,共5页
作者通过设置167个20×2m的样方,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喜欢选择在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东、南坡向,坡度平缓(... 作者通过设置167个20×2m的样方,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喜欢选择在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东、南坡向,坡度平缓(小于10°),上层乔木郁闭度较大(大于50%)的大叶筇竹林中觅食,并且对于基径较粗(大于10mm)、幼竹比例较高(大于5%)、密度适中(10~30株/m2)的大叶筇竹林更加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山系 大熊猫 生境选择 微生境
下载PDF
大熊猫供核体细胞在兔卵胞质中可去分化而支持早期重构胚发育 被引量:50
5
作者 陈大元 孙青原 +10 位作者 刘冀珑 李光鹏 廉莉 王敏康 韩之明 宋祥芬 李劲松 孙强 陈玉村 张亚平 丁波 《中国科学(C辑)》 CSCD 1999年第3期324-330,共7页
体外培养的成年大熊猫骨骼肌细胞、子宫上皮细胞和乳腺细胞 ,分别作为供核细胞移植进入去核兔卵母细胞中以构建异种重构胚 .3种组织来源的体细胞在去核兔卵质中均可去分化、恢复全能性和替代合子核进行卵裂 ,并支持早期重构胚发育 .其... 体外培养的成年大熊猫骨骼肌细胞、子宫上皮细胞和乳腺细胞 ,分别作为供核细胞移植进入去核兔卵母细胞中以构建异种重构胚 .3种组织来源的体细胞在去核兔卵质中均可去分化、恢复全能性和替代合子核进行卵裂 ,并支持早期重构胚发育 .其中以乳腺细胞效果最好 ,子官上皮细胞次之 ,骨骼肌细胞最差 .对比实验表明 ,胞质直接注射法结合重构卵在体培养可比电融合法加体外培养方案获得更大比例的囊胚率 .染色体分析表明异种重构胚的核遗传物质来自大熊猫供体体细胞核 .线粒体DNA分析表明重构囊胚中存在有大熊猫线粒体 .这些结果初步说明 :( 1 )卵胞质使体细胞核去分化不具种特异性 ;( 2 )哺乳动物异种重构胚早期发育中 ,异种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是相容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异种克隆 去分化 卵胞质 体细胞
原文传递
汶川大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4
6
作者 欧阳志云 徐卫华 +7 位作者 王学志 王文杰 董仁才 郑华 李迪华 李智琦 张宏锋 庄长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01-5809,共9页
汶川大地震的主要影响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坡陡,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同时该地区还是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巨大人员... 汶川大地震的主要影响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坡陡,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同时该地区还是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对区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研究运用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评估了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大地震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导致生态系统丧失面积为122136hm2,并形成了包括汶川县、彭州市、绵竹市等10县市的地震生态破坏重灾区。(2)地震导致65,584hm2大熊猫生境丧失,损失比例5.92%。(3)94.64%的受损生态系统分布在地震烈度IX以上区域,53.82%的受损生态系统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下的区域,66.09%的受损生态系统分布在坡度30~50°之间。地震导致的生态破坏将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在恢复重建中要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生态影响 生态系统 大熊猫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被引量:77
7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7-1094,共8页
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案例地,针对旅游者网络评论中文文本,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 6和NVivo 8软件,使用内容分析和质性主题分析二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旅游者在访问圈养环境中的大熊猫研究基地时的旅游体验。研究结果... 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案例地,针对旅游者网络评论中文文本,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 6和NVivo 8软件,使用内容分析和质性主题分析二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旅游者在访问圈养环境中的大熊猫研究基地时的旅游体验。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旅游体验的核心主题是旅游者、目的地和大熊猫;旅游者动机主要为熊猫迷、教育和目的地品牌;旅游者的行为主要体现在3个环节"参观"、"拍照"和"接触";旅游者的满意度与熊猫接触的程度密切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大熊猫的行为状态、参观游览的时间季节、游客的秩序、价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分析 主题分析 野生动物旅游 大熊猫 旅游体验
下载PDF
岷山地区大熊猫生境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67
8
作者 肖燚 欧阳志云 +3 位作者 朱春全 赵景柱 何国金 王效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73-1379,i004,共8页
综合运用大熊猫生物学与行为生态学研究成果、遥感数据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在系统研究岷山地区大熊猫生境分布、生境质量与空间格局的基础上 ,明确岷山地区保护大熊猫的关键区域 ,分析岷山地区大熊猫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对策 ,... 综合运用大熊猫生物学与行为生态学研究成果、遥感数据分析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在系统研究岷山地区大熊猫生境分布、生境质量与空间格局的基础上 ,明确岷山地区保护大熊猫的关键区域 ,分析岷山地区大熊猫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对策 ,以期为岷山地区大熊猫保护及其与岷山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的协调提供依据。遥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岷山地区以森林为主 ,各类森林面积 1 91 790 3.4 4 hm2 ,占 5 5 .4 2 % ,将与大熊猫生境密切相关的森林植被分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等 ,其中亚高山针叶林面积 5 380 4 9.6 4 hm2 ,占全部森林的占 2 8.0 5 % ,落叶阔叶林面积 4 6 1 35 5 .6 7hm2 ,占2 4 .0 6 % ,针阔混交林面积 4 0 30 36 .2 6 hm2 ,占 2 1 .0 1 %。结果表明岷山地区有大熊猫潜在生境 1 32 3789.1 5 hm2 ,由于森林资源利用、交通、农业活动影响、居民薪柴砍伐 ,以及生境破碎化与生境隔离等导致的生境丧失 5 5 341 3.4 5 hm2 ,目前尚存的大熊猫适宜生境 770 375 .7hm2 ,由于交通等隔离而成为至少 5个相互分隔的生境单元 ,大熊猫种群交流受到严重阻碍。为了有效地保护岷山大熊猫 ,首先应充分注意到各种人类活动 ,尤其交通的建设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 ;其次要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生境评价 岷山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载PDF
大熊猫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型的研究 被引量:61
9
作者 杨贵波 陈茂生 +1 位作者 邓泽沛 王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10,共7页
本文用PAP法对3只大熊猫胃底、幽门腺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五羟色胺、生长抑素、胃素、胆囊收缩素、神经降压素、胃动素、抑胃多肽、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和内啡肽的IR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胃... 本文用PAP法对3只大熊猫胃底、幽门腺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五羟色胺、生长抑素、胃素、胆囊收缩素、神经降压素、胃动素、抑胃多肽、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和内啡肽的IR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胃肠道粘膜上皮中具有前八种IR细胞。对7年龄个体胃肠各段相对数量的比较和各段内分布情况的现实结果表明,除五羟色胺IR细胞在空肠分布较多外,大多数种类的IR细胞集中分布于幽门区和十二指肠;幽门区的IR细胞主要集中在腺颈部附近。与已有的研究比较,大熊猫胃肠道中五羟色胺、胆囊收缩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IR细胞的分布型较为特殊,可能与其特殊的食性和分类地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胃肠道 内分泌细胞 分布
下载PDF
大熊猫栖息环境的森林凋落物动态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马志贵 王金锡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5-163,共9页
本文以王朗自然保护区冷杉、云杉暗针叶林为对象,在定位测定森林凋落量及其动态和枯枝落叶贮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地表枯枝落叶总贮量变化在30.0—91.8t/ha,其中未分解层4.9—17.8,... 本文以王朗自然保护区冷杉、云杉暗针叶林为对象,在定位测定森林凋落量及其动态和枯枝落叶贮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地表枯枝落叶总贮量变化在30.0—91.8t/ha,其中未分解层4.9—17.8,半分解层11.5—19.7,腐殖质层13.6—57.3t/ha。(2)森林凋落的枯枝落叶量因林型不同而略有差异,平均为2.8t/ha·yr,其凋落高峰期分别在生长季开始的5月和生长季末的10月。(3)每年以凋落物形式返回林地的养分,氮为35.5kg/ha、磷为5.7kg/ha、钾为7.0kg/ha、镁为6.8kg/ha、钙为62.9kg/ha。(4)森林各种凋落物的混合物年分解率为0.3041g/g。95%的凋落物被分解需时约10年,在分解一段时间后,凋落物中的氮、钙、镁含量略有上升,钾明显减少,而磷含量变化不大。(5)森林凋落物的混合物腐解过程中,养分释放速率大小的顺序为:K>P>Mg>Ca>N,大熊猫主食竹的凋落叶则为:K>N>Ca>Mg>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动态 大熊猫 栖息 森林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恢复过程研究 被引量:54
11
作者 欧阳志云 李振新 +4 位作者 刘建国 安力 张和民 谭迎春 周世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40-1849,共10页
保护与恢复生境是有效保护大熊猫的重要途径 ,通过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 (Ailuropodamelanoleuca)恢复生境的群落结构特征 ,共调查了原始生境、2 0世纪 2 0~ 3 0年代砍伐后自然恢复生境、40~ 5 0年代砍伐后自然恢复... 保护与恢复生境是有效保护大熊猫的重要途径 ,通过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 (Ailuropodamelanoleuca)恢复生境的群落结构特征 ,共调查了原始生境、2 0世纪 2 0~ 3 0年代砍伐后自然恢复生境、40~ 5 0年代砍伐后自然恢复生境、70年代以后自然恢复生境以及 60~ 70年代人工林等 5个生境类型 ,2 1个样方。研究结果表明 :各生境类型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植株数 (高度 >5 m)、乔木层的平均胸径和最大平均胸径 ,以及大熊猫的生境成熟度都存在显著差异 ,竹子的生物量及更新能力也有一定差异。人工林与原始生境的群落相似性低于其他自然恢复生境与原始生境的群落相似性。研究发现 ,大熊猫生境恢复包括大熊猫可食竹类资源的恢复以及生境群落结构的恢复。可食竹类资源恢复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仅需约 2 0~ 3 0 a;生境的植物群落结构的恢复则要长的多 ,一般恢复时间 5 0 a左右才能成为大熊猫的适宜生境 ,恢复时间为 70~ 80 a的生境与原始生境的群落结构已十分接近。通过人工造林恢复生境 ,无论从竹子资源的恢复 ,还是从植物群落结构的恢复方面 ,均不是一种有效地恢复大熊猫生境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生境恢复过程 群落结构特征 样方调查
下载PDF
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 被引量:51
12
作者 张泽钧 胡锦矗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8-21,共4页
回顾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的历史 ,对不同山系大熊猫生境选择特点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 ,并在物种水平上对大熊猫生境选择特点进行了归纳 .
关键词 大熊猫 生境选择 微生境 保护 管理
下载PDF
我国犬瘟热病毒的生态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51
13
作者 李金中 夏咸柱 +6 位作者 胡桂学 范志强 邹啸环 武银莲 黄耕 袁书智 乔贵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5-379,共5页
本研究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检查了17种毛皮动物和野生动物的676份材料,从犬、貂、貉、狐、熊、小熊猫、大熊猫、狼、狮、虎、猞猁、金猫等12种动物病料中,检出含有CDV材料487份。应用间接ELISA、免疫荧光和中和试验... 本研究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检查了17种毛皮动物和野生动物的676份材料,从犬、貂、貉、狐、熊、小熊猫、大熊猫、狼、狮、虎、猞猁、金猫等12种动物病料中,检出含有CDV材料487份。应用间接ELISA、免疫荧光和中和试验等技术检测了8种动物158份血清,其中从犬、狐、小熊猫、虎、金猫,狼等6种动物的106份血清中检出了抗CDV抗体。应用RT-PCR和基因探针检查了4种动物的37份材料,其中有29份阳性。本研究证实的大熊猫、虎、狮、小熊猫、金猫、猞猁、熊、狼等动物对犬瘟热病毒的感染,丰富了犬瘟热病毒生态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生态学 大熊猫 熊猫 调查
下载PDF
邛崃山系大熊猫和小熊猫生境选择的比较 被引量:48
14
作者 张泽钧 胡锦矗 吴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168,共8页
采用随机样方法 ,对邛崃山系同域分布的大熊猫与小熊猫的生境选择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在 1 3个生境因子 48个项目中 ,植被、食物、水源、外界干扰、地形等概括了两种熊猫生境的主要特征。在对生境的利用上 ,两种熊猫均喜欢选择离水源... 采用随机样方法 ,对邛崃山系同域分布的大熊猫与小熊猫的生境选择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在 1 3个生境因子 48个项目中 ,植被、食物、水源、外界干扰、地形等概括了两种熊猫生境的主要特征。在对生境的利用上 ,两种熊猫均喜欢选择离水源较近、兽类和人为干扰程度较小、竹子生长发育较好的位于山体中、上部的原生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中的生境 ;大熊猫更喜好选择东南坡向、坡度相对较小、郁闭度相对较大、林中倒木和树桩等较少的竹林 ,小熊猫则更喜好选择南坡或西坡、坡度相对较大、郁闭度相对较小、林中倒木和树桩等较多的竹林。两种熊猫在生境利用上的差异可能是其同域分布长期共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崃山系 大熊猫 熊猫 生境选择 比较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大熊猫生境适宜度评价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58
15
作者 廖颖 王心源 周俊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7-778,共12页
动物生境适宜度评价对于野生动物生境保护十分重要。基于物种活动点来建模的生态位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动物生境评价方法,但该方法不能直接表达生境适宜度与环境因子间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数量关系。本文以雅安地区为例,提出一种新的大... 动物生境适宜度评价对于野生动物生境保护十分重要。基于物种活动点来建模的生态位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动物生境评价方法,但该方法不能直接表达生境适宜度与环境因子间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数量关系。本文以雅安地区为例,提出一种新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适宜度评价方法,选取海拔、坡度、坡向、地形指数、距水源距离、植被类型、主食竹及距公路距离8个环境因子,引入地理探测器,在分别基于MAXENT模型和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所构建生境适宜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4个地理探测器(风险探测器、因子探测器、生态探测器和交互作用探测器)探寻大熊猫生境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因子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机理,并将其预测结果与单一MAXENT模型和AHP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AHP、AHP-Geogdetector、MAXENT和MAXENT-Geogdetector模型总体评价精度分别为85.6%、86.5%、91.3%和94.2%,kappa系数分别为0.699、0.718、0.821和0.882,AUC值分别为0.902、0.928、0.949和0.966,模型所预测的适宜和较适宜区与实际分布区重叠比分别为63.66%、61.30%、76.70%和90.10%,说明AHP-Geogdetector和MAXENT-Geogdetector模型精度均比相应的单一模型有所提高,且MAXENT-Geogdetector模型精度最高;(2)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大熊猫生境适宜度评价模型能以"生境适宜度和环境因子间具有生态学意义的数量关系"的形式直接体现环境因子对动物生境利用的生态学作用,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可解释性。因此,用地理探测器进行大熊猫生境适宜度评价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地理探测器 层次分析法 MAXENT 生境适宜度评价
原文传递
应用微卫星分型方法进行大熊猫父亲鉴定 被引量:36
16
作者 张志和 沈富军 +3 位作者 孙姗 Victor A.David 张安居 Stephen J.O'Brien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4-510,共7页
选用18对大熊猫特异的微卫星引物对成都动物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幼子及其母亲和可疑父亲DNA作了PCR扩增。扩增产物在ABI373测序仪上做基因扫描。应用Genotyper672软件处理分型数据,经Cervus2.0软件对亲子关系进行分析。... 选用18对大熊猫特异的微卫星引物对成都动物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幼子及其母亲和可疑父亲DNA作了PCR扩增。扩增产物在ABI373测序仪上做基因扫描。应用Genotyper672软件处理分型数据,经Cervus2.0软件对亲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母子关系确实的情况下,18个基因座联合的父亲鉴定排除概率E为0.999921,置信度为95%。而在母子关系不清的条件下,E=0.994109,但置信度低于80%。由于圈养大熊猫的母子关系都是确实的。因此,基因型分析的结果能有效确认出这些大熊猫之间的父子关系。但要准确鉴定出野生大熊猫的亲缘关系,我们还需更多的微卫星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基因分型 大熊猫 亲子鉴定
下载PDF
一种从大熊猫粪便中提取DNA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41
17
作者 钟华 赖旭龙 +1 位作者 魏荣平 刘中来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0-674,共5页
本研究描述一个改进的方法 ,使从大熊猫粪便中提取DNA用于PCR扩增变得更加容易。在粪便DNA的提取过程中采用一个新的预处理方法 ,将粪便用预冷的丙酮洗 2~ 3次 ,除去粪便中含有的大量PCR抑制物 ,然后用蛋白酶K裂解、酚 -氯仿抽提 ,能... 本研究描述一个改进的方法 ,使从大熊猫粪便中提取DNA用于PCR扩增变得更加容易。在粪便DNA的提取过程中采用一个新的预处理方法 ,将粪便用预冷的丙酮洗 2~ 3次 ,除去粪便中含有的大量PCR抑制物 ,然后用蛋白酶K裂解、酚 -氯仿抽提 ,能提取到纯度很高的DNA供PCR扩增。本实验PCR扩增了大熊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 ,并进行测序分析 ,证实了提取的可靠性。对比本方法和未经丙酮预处理的方法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粪便DNA 丙酮 DNA抽提 非损伤性取样
下载PDF
ERIC-PCR分子杂交技术分析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 被引量:37
18
作者 鲁海峰 魏桂芳 +6 位作者 李仲逵 李红 王爱善 顾建萍 金会宇 孙强 赵立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了解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的相似性和稳定性,并找出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上海动物园及上海野生动物园所饲养的3只大熊猫2次采集的粪便样品进行微生物群落总DNA的抽提,并以此为模板获得... 目的 了解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的相似性和稳定性,并找出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上海动物园及上海野生动物园所饲养的3只大熊猫2次采集的粪便样品进行微生物群落总DNA的抽提,并以此为模板获得反映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ERIC- PCR和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比较各DNA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指数。结果 除国庆(大熊猫)的第1次采集的样品(当时处于腹泻状态) ,其他各DNA样品的ERIC- PCR及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的相似性都达到85 %~10 0 % ;佳斯及川川(大熊猫) 2个个体2次采集的样品之间ERIC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分别为93%和87% ,而国庆腹泻时的样品与健康时的样品之间则为71%。结论 大熊猫不同个体之间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相似,而且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比较高的稳定性,但当个体的健康出现问题时肠道优势菌菌群结构有一定波动。所采用的DNA提取方法、ERIC- PCR和Southern杂交指纹图谱的高度重复性证明了之一分子生态学技术在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区系动态监测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群结构 SOUTHERN杂交 技术分析 分子杂交 肠道菌 ERIC-PCR 微生物群落结构 DNA提取方法 肠道微生物区系 指纹图谱 DNA样品 群落结构特征 野生动物园 相似性指数 生态学技术 区系结构 健康状况 总DNA 结构比较 不同时期
下载PDF
大熊猫和小熊猫粪便DNA提取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41
19
作者 张保卫 魏辅文 +1 位作者 李明 吕晓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2-458,共7页
采集了大熊猫和小熊猫的新鲜粪便样品 ,使用 1 0 0 %乙醇保存。通过重复离心富集研究动物的肠道脱落细胞 ,并使用乙醇和双蒸水洗涤以除去抑制物。用 1 %的SDS快速裂解细胞 ,离心除去残渣后 ,向裂解液中加入蛋白酶进行消化。消化结束后... 采集了大熊猫和小熊猫的新鲜粪便样品 ,使用 1 0 0 %乙醇保存。通过重复离心富集研究动物的肠道脱落细胞 ,并使用乙醇和双蒸水洗涤以除去抑制物。用 1 %的SDS快速裂解细胞 ,离心除去残渣后 ,向裂解液中加入蛋白酶进行消化。消化结束后使用等体积的酚 /氯仿抽提 ,乙醇沉淀DNA。用双蒸水溶解粪便DNA后 ,使用PCR产物纯化试剂盒对粪便DNA进行纯化。电泳检测结果显示 ,从乙醇保存的大、小熊猫粪便样品中抽提到高质量的粪便DNA。对线粒体控制区、细胞色素b基因、 1 2SrRNA基因的PCR扩增反应以及测序结果也证实了样品保存方法和DNA抽提方法可靠而高效。此方法使用实验室内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试剂 ,不仅克服了分子粪便学研究中常见的抑制物粪便DNA微量降解严重等障碍 ,与商业化的粪便抽提试剂盒 (QIAampDNAStoolMiniKit,Qiagen)相比还是一种经济的试验方法 (抽提反应成本为试剂盒的 1 / 5 )。文中还对粪便DNA内细菌基因组等背景DNA可能对分子粪便学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基于PCR技术的遗传学研究中 ,对于植食性动物而言 ,粪便内的背景DNA对目标动物DNA片断的扩增和序列测定未见影响 ;但对于肉食性动物 ,则必须考虑被捕食者基因组对试验可能产生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熊猫 粪便 DNA PCR技术 抽提方法
下载PDF
佛坪大熊猫的移动习性 被引量:45
20
作者 雍严格 王宽武 汪铁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4,共6页
1991年4月至1992年4月,在佛坪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方法,对大熊猫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佛坪大熊猫有季节性垂直移动习性。海拔2200米以上的松花竹林为夏居地,1300-1900米的巴山木竹林为冬居地。每... 1991年4月至1992年4月,在佛坪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方法,对大熊猫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佛坪大熊猫有季节性垂直移动习性。海拔2200米以上的松花竹林为夏居地,1300-1900米的巴山木竹林为冬居地。每年6-9月熊猫向上移动至夏居地,10月至次年5月在冬居地活动。熊猫的移动与气候和食物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无线电遥测 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