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双向演化过程及工程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光明 李长安 +2 位作者 余芝华 赵举兴 林淑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88-97,共10页
为探讨大湖岩溶盆地的岩溶特征及地貌演化过程,通过详细的地质测绘、收集到的各类岩溶钻探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地下水样品的水质分析,对区内的岩溶地貌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地下水水质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 为探讨大湖岩溶盆地的岩溶特征及地貌演化过程,通过详细的地质测绘、收集到的各类岩溶钻探资料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地下水样品的水质分析,对区内的岩溶地貌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地下水水质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岩溶塌陷的调查结果,对研究区岩溶发育的强弱程度进行了分区,并初步提出岩溶塌陷防治方向。研究表明,现今大湖盆地是在海拔340~360 m的高程基础上,经历上覆地层风化剥蚀、下部灰岩溶蚀塌陷的双向地貌演化过程,逐步形成了溶蚀残丘-溶蚀洼地、岩溶管道-暗河式的岩溶发育形态,二者叠置作用共同塑造了区内的地形地貌,并向岩溶准平原方向发展;区域地壳抬升与水文动力条件是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形成演化的两大主控因素;灰岩裸露区和覆盖区为岩溶强烈区,特别是洼地处及断裂带100 m范围内,极易发生岩溶塌陷灾害,埋藏型灰岩区岩溶发育为中等-弱发育区,其对区内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弱。在研究区内开展城市建设、工程活动时,应将岩溶洼地、断裂构造发育处等岩溶发育强烈的地区列为岩溶塌陷防治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貌 双向地貌演化 岩溶发育程度 岩溶塌陷 大湖盆地
下载PDF
福建永安大湖岩溶塌陷形成机制与塌陷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光明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年第3期404-407,447,共5页
为探讨大湖岩溶盆地岩溶塌陷形成机制及塌陷模式,通过实地调查和实测地质剖面,采用野外钻探、取样、室内试验分析,对研究区的岩溶塌陷成因及机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区内岩溶塌陷机制模型。研究表明,大湖镇坑源村塌陷主要是因区内矿坑涌排... 为探讨大湖岩溶盆地岩溶塌陷形成机制及塌陷模式,通过实地调查和实测地质剖面,采用野外钻探、取样、室内试验分析,对研究区的岩溶塌陷成因及机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区内岩溶塌陷机制模型。研究表明,大湖镇坑源村塌陷主要是因区内矿坑涌排水,使塌陷区的地下水水位降低和改变流向,地下水原有的浮托作用减弱直至产生失托,并产生冲蚀及土体流变,在有地下溶洞发育且上覆土层较薄处发生地面岩溶塌陷。在对大湖镇坑源村发生的多起地面塌陷成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失托—土体流变效应”的致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塌陷模式 失托—土体流变效应 大湖盆地
下载PDF
蒙古国大湖盆地地貌形成演化
3
作者 Ulambadrakh Kh 白雪梅 斯琴毕力格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49-52,共4页
通过大范围的野外考察,结合大尺度的航片资料,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冰川作用是大湖盆地地貌形成的首要要素。在末次盛冰期的巨大冰川的机械侵蚀和磨蚀作用下形成现有巨大盆地。随着气温的上升,冰川侵蚀和移动,导致盆地内留... 通过大范围的野外考察,结合大尺度的航片资料,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冰川作用是大湖盆地地貌形成的首要要素。在末次盛冰期的巨大冰川的机械侵蚀和磨蚀作用下形成现有巨大盆地。随着气温的上升,冰川侵蚀和移动,导致盆地内留下鼓丘、冰碛台地、蛇形丘、冰碛丘陵等冰川地貌。同时冰雪融水,使诸多小自盆地积水成湖,构成串珠状的湖泊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大湖盆地 更新世 冰川作用 内陆湖泊
下载PDF
基于Google Earth的蒙古西部现代湖盆扇体研究
4
作者 虞莉红 姜超 王彤达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3-15,共3页
基于"将今论古"的原理,利用Google Earth平台图像清晰,且具有长度和面积的计算功能的特点,对蒙古西部乌布苏湖等10个湖盆的扇体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断陷湖盆中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的长宽比平均值分别为1.2和1.3... 基于"将今论古"的原理,利用Google Earth平台图像清晰,且具有长度和面积的计算功能的特点,对蒙古西部乌布苏湖等10个湖盆的扇体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断陷湖盆中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的长宽比平均值分别为1.2和1.3,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的长宽比平均值均为1.9;扇体类型主要受坡度控制,冲积扇和扇三角洲坡度平均值分别为1.78°和1.91°,而辫状河三角洲的坡度平均值为0.65°,曲流河三角洲的坡度最小,平均值为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湖盆 沉积特征 GOOGLE EARTH 大湖盆地
下载PDF
岩溶区地下溶洞综合物探探测试验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大湖盆地为例 被引量:37
5
作者 黄光明 赵举兴 +1 位作者 李长安 林淑珍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84-1191,共8页
基于隐伏岩溶区地下溶洞的发育特征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影响,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开展灰岩区地下溶洞探测试验研究,获得地下溶洞探测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包括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内两处岩溶国家地下水监测井钻... 基于隐伏岩溶区地下溶洞的发育特征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影响,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开展灰岩区地下溶洞探测试验研究,获得地下溶洞探测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对包括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内两处岩溶国家地下水监测井钻孔旁在内的三条综合物探剖面选用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和微动探测法进行试验,并与钻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种方法的岩溶物性特征,为探测地下溶洞提供物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溶洞在电测深和高密度电法勘探结果上主要表现为低阻异常,在微动探测成果上表现为S波速度低速异常;视S波速度为300~850 m/s及视电阻率小于100Ω·m的半圈闭低阻异常,可作为研究区判断地下溶洞的地球物理依据.上述三种地面物探方法探测地下溶洞的有效性依次是: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微动探测法.对隐伏岩溶大范围进行地面探测时应结合测区的实际条件(如地质构造、地下水、溶洞充填物等情况)选用综合物探方法,并进行对比映证,从而揭示研究区的隐伏溶洞的分布发育规律,以此来指导岩溶区工程勘察,为钻探孔布置提供地球物理依据,减少钻探工程量和缩短探测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 微动 视S波速度 地下溶洞 永安大湖盆地
原文传递
覆盖区岩溶溶洞的微动探测试验研究——以福建永安大湖盆地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光明 徐佩芬 +6 位作者 李长安 凌甦群 赵举兴 杜亚楠 游志伟 江秋明 李传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6-544,共9页
基于岩溶发育位置及程度等规律对现代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利用二维微动剖面探测方法开展灰岩岩溶区地层结构探测,获得关于隐伏岩溶洞穴发育规律的新认识。二维微动探测方法利用天然源面波的优势,不受人文居住环境干扰限制,在浅层地... 基于岩溶发育位置及程度等规律对现代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利用二维微动剖面探测方法开展灰岩岩溶区地层结构探测,获得关于隐伏岩溶洞穴发育规律的新认识。二维微动探测方法利用天然源面波的优势,不受人文居住环境干扰限制,在浅层地质结构探测方面凸显出优势。利用该方法研究覆盖区岩溶发育规律,在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内两处岩溶国家地下水监测井钻孔旁,通过钻孔孔内S波速度波速测试结果分析总结地层速度规律,同时二维微动剖面探测结果与钻探结果对比揭示,灰岩岩溶发育、不发育段的视S波速度分别为1 000~1 600 m/s,1 700 m/s以上,灰岩中溶洞的视S波速度为300~850 m/s,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微动视S波速度剖面,进一步揭示坑边和霞鹤地区地下岩溶洞穴虽整体发育形态表现为层状,但其发育形式主要为岩溶管道型;区内岩溶深度达160 m,发育深度与地形起伏有一定相关性。基于2处试验区的总结性规律,分析了大湖盆地内另一微动测线处的岩溶发育规律并得到验证。由此可见,通过微动剖面结果与钻孔对比分析规律,可利用该规律以微动剖面结果为基础推测该区域其他无钻孔区域的岩溶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微动探测能较直观地探测覆盖型岩溶区地下灰岩溶洞的发育及空间分布情况,并可追踪分析岩溶的横向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探测 视S波速度 覆盖型岩溶 永安大湖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