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污染/环境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监测和研究
1
作者 佘军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3年第3期60-69,共10页
本文对黄海大海洋生态系(LME)的污染/环境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监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大系统的角度指出了已知的和未知的关键环节;提出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污染/环境及其生态效应的监测和研究方案,强调了应着重和优先研究的方面。
关键词 黄海 海洋 生态系 环境 污染
下载PDF
关于容纳量及其研究 被引量:61
2
作者 唐启升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1-6,共6页
容纳量概念来源于种群增长逻辑斯谛方程。80年代以来,作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对容纳量的研究明显加强,并在研究规模、应用范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九五”计划中,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容纳量研究,如养殖容量评估... 容纳量概念来源于种群增长逻辑斯谛方程。80年代以来,作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对容纳量的研究明显加强,并在研究规模、应用范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九五”计划中,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容纳量研究,如养殖容量评估、总允许渔获量评估和生态系统持续产量评估等。在进一步研究中,应该注重对容纳量动态特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纳量 生物资源 养殖容量 海洋生态系
下载PDF
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与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被引量:45
3
作者 唐启升 方建光 +2 位作者 张继红 蒋增杰 刘红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过度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包括全球变暖和自然波动)以及环境污染等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最具代表性。它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变化;生态系统产出...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过度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包括全球变暖和自然波动)以及环境污染等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最具代表性。它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变化;生态系统产出质量下降,如个体较大、营养层次较高、重要的底层经济种类被个体较小、营养层次较低、中上层及经济价值低的种类所替代。研究分析表明,在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及其变化受控于多因素作用的控制机制,导致生态系统变化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并难以甄别和管理。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是应对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系统显著变化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文内论述了发展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的科学基础,介绍了在黄海桑沟湾构建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及其效果,评估了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的碳收支与生态服务功能。最后,在结语中指出:展望未来,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的多样化发展需要特别予以关注,需要得到更多基础研究的支持。除了进一步加强养殖种类的生物学和区域生态学研究,还需要加强养殖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水动力学过程研究,关注海洋酸化对养殖生物的影响,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系统对海洋酸化的响应及其应采取的适应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生态系统 多重压力胁迫 黄海海洋生态系 适应性管理对策 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大海洋生态系管理 被引量:10
4
作者 初建松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64-2470,共7页
大海洋生态系是指海洋中具有独特海洋学和生态学特征的一个较大的区域,其自然特性要求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一系列的国际条约和章程均明确或间接支持采用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管理大海洋生态系,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 大海洋生态系是指海洋中具有独特海洋学和生态学特征的一个较大的区域,其自然特性要求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一系列的国际条约和章程均明确或间接支持采用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管理大海洋生态系,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践方面,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采用了基于生态系统方法对其海洋进行管理,全球环境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实施了一些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大海洋生态系项目,加勒比共同体等区域组织建立了旨在实现其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渔业机制.而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大海洋生态系管理能否最终成功实施,不仅是一个科学和法律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依赖于相关国家的政治意愿与相互合作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 海洋资源管理 生态系统方法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下西北太平洋大海洋生态系海表面温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雅萌 陈芃 陈新军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4-883,共10页
以西北太平洋5个大海洋生态系(large marine ecosystem, LME,包括西白令海、鄂霍茨克海、黑潮、亲潮以及日本海)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为研究对象,分析SST随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 以西北太平洋5个大海洋生态系(large marine ecosystem, LME,包括西白令海、鄂霍茨克海、黑潮、亲潮以及日本海)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为研究对象,分析SST随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和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关系。研究发现,除了西白令海外,其他4个大海洋生态系的SST都在1987年左右发生了急剧的上升,呈现出2个变化模态;将SST的长期变化趋势去除后可以发现,5个LME的SST随着时间上下波动,并没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存在,但是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有着密切联系。从空间分布上看,各区域的SST都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高的趋势,但是增温趋势不尽相同,整个西白令海区域的SST都在升高,降温区域则围绕在库页岛和日本的北海道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海洋生态系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气候变化 海表面温度
原文传递
世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及其国际计划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尚 朱明远 马艳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9年第4期103-109,共7页
本文讨论了大海洋生态系概念和内涵的变化,介绍了全球主要大海洋生态系的分布,展示目前正在开展的大海洋生态系研究计划,重点介绍了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特征及其研究计划的最新动态。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 黄海 生态系统管理 国际计划
下载PDF
我国“大海洋”战略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岸冰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由于“重陆轻海”意识与政府“禁海政策”的施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与近代百年,海洋事业陷入全面没落与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建构了自1949—1978年以“图存”为目的的防御型海洋战略,到1... 由于“重陆轻海”意识与政府“禁海政策”的施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与近代百年,海洋事业陷入全面没落与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建构了自1949—1978年以“图存”为目的的防御型海洋战略,到1978—2013年以“图富”为主线的开放型海洋战略,再到2013至今以“图强”为核心的外向型海洋战略体系,由此中国现代大海洋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恢复、发展和崛起的新历史时期。实践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记中华海殇,以一脉相承且不断发展创新的“大海洋”战略理论为根本遵循,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海洋强国崛起的支撑与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战略 海洋强国 海洋权益
下载PDF
区域性海洋治理机制:现状、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5
8
作者 于霄 全永波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82-92,共11页
区域海洋治理作为海洋治理的重要层次,发展至今已经在不同方向上形成各式治理机制。四种最重要的区域性海洋治理机制——依托区域一体化组织、区域海项目、区域渔业机构、大海洋生态系统,在地理范围、使命、参与方、制度架构及合作协调... 区域海洋治理作为海洋治理的重要层次,发展至今已经在不同方向上形成各式治理机制。四种最重要的区域性海洋治理机制——依托区域一体化组织、区域海项目、区域渔业机构、大海洋生态系统,在地理范围、使命、参与方、制度架构及合作协调机制等方面各具特色,在区域海洋治理中各自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整体而言,当前区域海洋治理存在个体机制脆弱、机制之间合作不足、分部门管理缺乏协调、区域之间差距巨大的问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重构区域性海洋治理机制指引了方向:在加强个体机制的基础上,尝试运用非正式的合作与协调,以大海洋生态系统作为突破口进行不同治理机制的整合。中国可以以此作为参与区域海洋治理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治理 区域一体化组织 区域海项目 区域渔业机构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南海渔业合作协定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6
9
作者 叶泉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9,79,共6页
由于南海岛礁主权和划界争端悬而未决,周边国家之间的渔业纠纷此起彼伏。加之过度捕捞和欠缺养护措施,南海渔业资源日趋衰竭,甚至有些鱼种已经绝迹。屡见不鲜的渔业纠纷和不断衰退的渔业资源使得南海渔业合作已势在必行。渔业合作协定... 由于南海岛礁主权和划界争端悬而未决,周边国家之间的渔业纠纷此起彼伏。加之过度捕捞和欠缺养护措施,南海渔业资源日趋衰竭,甚至有些鱼种已经绝迹。屡见不鲜的渔业纠纷和不断衰退的渔业资源使得南海渔业合作已势在必行。渔业合作协定的模式选择是达成协定时的关键问题,鉴于南海的实际情况,划定临时渔业边界难以实现,白色区域协定模式和轻灰色区域协定模式均非最优选择,而灰色区域协定模式是周边国家短期内应努力争取达成的。但从长远来看,以生态系统方法为导向的区域合作模式才是南海渔业合作的最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渔业合作协定 模式选择 海洋生态系统
下载PDF
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理论与现实反思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玉贵 初建松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8期65-72,共8页
面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衰退甚至枯竭,以及单一种类管理方式及多部门管理的失败,人类又相继提出了多种类管理及综合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又提出了大海洋生态系管理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框架,剖析... 面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衰退甚至枯竭,以及单一种类管理方式及多部门管理的失败,人类又相继提出了多种类管理及综合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又提出了大海洋生态系管理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大海洋生态系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框架,剖析其理论上的优越性、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实用价值及中国之创新应用。本文研究表明,尽管大海洋生态系管理实践上存在众多困难和问题,但并不能阻止其成为未来海洋管理尤其是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管理 基本原理 实施框架 现实反思
下载PDF
大海洋生态系管理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初建松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6-192,共7页
尽管当前大海洋生态系项目得以广泛实践,并采用以综合的、基于生态系统的五大模块法(生产力、渔业、生态系统健康、社会经济与治理)来管理与评估大海洋生态系,但尚未形成一套指标体系对其开展管理与评估。本文研究表明,有必要改进原有... 尽管当前大海洋生态系项目得以广泛实践,并采用以综合的、基于生态系统的五大模块法(生产力、渔业、生态系统健康、社会经济与治理)来管理与评估大海洋生态系,但尚未形成一套指标体系对其开展管理与评估。本文研究表明,有必要改进原有的大海洋生态系管理与评估模块,即将原有的五大模块法改进为四大模块法(生产力、生态系统健康、社会经济与治理),并在四大模块法的基础上研究构建大海洋生态系管理与评估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 海洋生态系管理 海洋生态系评估 模块法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数据库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天赟 刘海行 +2 位作者 刘保华 韩京云 杨凤丽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250,共8页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机构(UNDP/GEF)资助的"减少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环境压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关于黄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渔业、生态系统和污染等多种类别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针对这些多源异构的综合数据...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机构(UNDP/GEF)资助的"减少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环境压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关于黄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渔业、生态系统和污染等多种类别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针对这些多源异构的综合数据,设计和建设了适合于黄海大海洋生态系GIS信息共享系统的专业数据库,主要包括元数据库和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从而实现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综合数据的统一高效管理,更好地为信息共享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洋生态系 元数据 数据库
下载PDF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滨海湿地保护:进展与建议
13
作者 曲方圆 Jae-Won Yoo 王守强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4期272-280,共9页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YSLME)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地,对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候鸟至关重要。由于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和韩国都开垦了大量的滨海湿地,因此生境丧失被确定为是对YSLME的一个重大跨界...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YSLME)滨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地,对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候鸟至关重要。由于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和韩国都开垦了大量的滨海湿地,因此生境丧失被确定为是对YSLME的一个重大跨界威胁。为缓解这一跨界威胁,YSLME二期项目在其战略行动计划中提出数项管理行动计划,同时,旨在2030年前保护30%海洋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3030目标)也得到了通过。因此,重点介绍了中国和韩国在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滨海湿地保护地建设、公众意识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朝鲜的滨海湿地保护情况,为更好地解决滨海湿地丧失这一跨界威胁和实现3030目标提供了建议。YSLME滨海湿地保护主要进展为:中韩两国逐渐完善其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早期滨海湿地面积急剧丧失的趋势在近年来得到缓解、两国都建立了越来越多的滨海湿地保护地、提升公众意识已经体现在各级法律法规中、中韩之间有持续的滨海湿地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对于未来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扩大滨海湿地保护地面积、保护迁徙动物的生态廊道、加强YSLME滨海湿地保护地网络建设以及增强保护地信息的可获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洋生态系 滨海湿地 保护 进展 建议
下载PDF
基于WebGIS技术的黄海大海洋生态系信息共享系统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天赟 刘保华 +2 位作者 刘海行 韩京云 杨凤丽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1-408,共8页
主要基于WebGIS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一套适合于减少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环境压力(YSLME)项目应用需求的信息共享系统——YSLME GIS系统,系统能够通过Internet提供元数据查询、数据查询、基于电子底图的空间数据查询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从而... 主要基于WebGIS技术,设计和开发了一套适合于减少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环境压力(YSLME)项目应用需求的信息共享系统——YSLME GIS系统,系统能够通过Internet提供元数据查询、数据查询、基于电子底图的空间数据查询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从而实现对项目多源异构数据的有效管理,并且向科学家和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在线信息共享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洋生态糸 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库 WEBGIS
下载PDF
大海洋生态系的管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志杰 曲传宇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1-76,共6页
介绍了大海洋生态系与其管理的概念及意义,描述了影响大海洋生态系的因素,论述了大海洋生态的管理体系的构成原则及目标规划步骤,探讨了生态系管理上的投资-效益矛盾,尤其是国际海洋管理方面的协调问题,并对若干实例进行了简单剖析。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 管理 海洋生物
下载PDF
文本、经验与构造:南海渔业资源合作养护与管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嘉 杨翠柏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106,共16页
考虑到生态系统的自然法则属性,以及国家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和谐统一,周边国家不应一直固守传统国际法所依赖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囿于条约的模糊性,主体加入的选择性,调整对象的广泛性,实施机制的羸弱性,包... 考虑到生态系统的自然法则属性,以及国家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和谐统一,周边国家不应一直固守传统国际法所依赖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囿于条约的模糊性,主体加入的选择性,调整对象的广泛性,实施机制的羸弱性,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现有国际立法和区域合作文件并不能真实、充分回应南海海域所面临的渔业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风险。而现有渔业合作模式也并非为南海区域的最佳选择。基于大海洋生态系统的《南海渔业协定》,融合了中国的主导性,区域的特定性,主体的多边性以及协定的约束性,通过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和务实开放的姿态来探索区域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渔业合作 海洋生态系统 《南海渔业协定》 南海渔业委员会
原文传递
中国海洋入侵种的大海洋生态系空间分布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佳玉 马学广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7-353,共7页
通过对中国海洋入侵种在大海洋生态系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中国海洋入侵种的空间分布存在如下规律:(1)东海大海洋生态系海洋入侵种的种类最多,其次是南海和黄海;(2)植物性海洋入侵种种类最多,其次是动物和微生物;(3)多数海洋入侵种... 通过对中国海洋入侵种在大海洋生态系空间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中国海洋入侵种的空间分布存在如下规律:(1)东海大海洋生态系海洋入侵种的种类最多,其次是南海和黄海;(2)植物性海洋入侵种种类最多,其次是动物和微生物;(3)多数海洋入侵种存在跨大海洋生态系分布的特点,较少海洋入侵种存在单一的大海洋生态系中。本文认为,保持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大海洋生态系为重要坐标和参照,对中国海洋入侵种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海洋入侵种防治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入侵种 海洋生态系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大海洋法”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淮海工学院创建“江苏海洋大学”的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敏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36-140,共5页
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经过多年积累,淮海工学院法学专业海洋法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形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无法适应发挥工科院校法学专... 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经过多年积累,淮海工学院法学专业海洋法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形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无法适应发挥工科院校法学专业竞争优势、助力淮海工学院创建"江苏海洋大学"、服务连云港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和江苏海洋开发战略的需要。基于此,提出应拓宽海洋法研究的内容与研究视野,从多个方面构建和完善"大海洋法"课程体系,形成全方位海洋法人才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法” 淮海工学院 课程体系 科研平台 培养目标
下载PDF
中韩海洋科技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兆椿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1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海洋科技 中韩两国 洋矿产资源 海洋科学技术 海洋生态系 韩国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 黄海 领海
下载PDF
从联合国黄海大海洋生态系项目看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铭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1,共4页
黄海项目的实施加强了中、韩、朝三国在黄海区域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为建立黄海区域环境合作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是区域环境合作项目推进国际环境法发展的成功范例。项目运用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方法,明确了生态系统承载力和管理措施两... 黄海项目的实施加强了中、韩、朝三国在黄海区域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为建立黄海区域环境合作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是区域环境合作项目推进国际环境法发展的成功范例。项目运用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方法,明确了生态系统承载力和管理措施两者之间应有的关系,通过区域环境合作中的责任分担对国际环境法的义务本位给予了有力的说明。黄海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是沿黄海所有国家的共同的责任,项目通过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创造性适用,既照顾了国情,又化解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不仅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国际环境法中的适用提供了经验性支持,而且也反映了该原则在国际环境法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洋生态系 国际环境法 区域环境合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