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西方不亮,东方亮——季羡林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的演讲 |
季羡林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
1995 |
30
|
|
2
|
晚生代:“集体失明”的“性状态”与可疑话语的寻证人 |
丁帆
王彬彬
费振钟
|
《文艺争鸣》
CSSCI
|
1997 |
14
|
|
3
|
从大江键三郎眼中的村上春树说开去 |
许金龙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4
|
我的文学之路——大江健三郎访谈录 |
于进江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4
|
|
5
|
暧昧的选择——大江健三郎早期创作中对萨特存在主义影响的消化 |
胡志明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2
|
|
6
|
大江健三郎创作意识论 |
何乃英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9
|
|
7
|
残疾儿主题:大江健三郎文学出发的“原点” |
胡志明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8
|
|
8
|
论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 |
刘立善
|
《日本研究》
CSSCI
|
1995 |
9
|
|
9
|
中日作家鼎谈 |
铁凝
大江健三郎
莫言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10
|
边缘人生存境遇及形态表现──大江文学边缘化姿态扫描 |
罗帆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11
|
20世纪日本文学回顾与思考 |
叶渭渠
|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9
|
|
12
|
莫言文学在日本的接受与传播——兼论其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关系 |
林敏洁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13
|
面向灵魂的说话声 |
王彪
|
《文艺争鸣》
CSSCI
|
1997 |
8
|
|
14
|
俗人的诗歌权利 |
徐江
|
《诗探索》
|
1999 |
6
|
|
15
|
大江健三郎的森林情结 |
杨月枝
|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
2007 |
6
|
|
16
|
大江健三郎的文学与性 |
孙菲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6
|
|
17
|
“始自于绝望的希望”——大江健三郎文学中的鲁迅影响之初探 |
许金龙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8
|
大江健三郎文学的传统与现代 |
叶渭渠
|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19
|
大江健三郎的森林意识 |
朱红素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5
|
|
20
|
在东西方文学的探索中把握自我——探寻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的文学之路 |
张晓宁
|
《日本研究》
|
2002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