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0GHz微波电离大气产生等离子体过程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前红 董志伟 陈京元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9-360,共12页
将描述电磁波的Maxwell方程组和简化的等离子体流体方程组耦合数值求解,对110GHz微波电离大气产生等离子体的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发现:在高气压下等离子体成丝状;中等气压下等离子体先成丝状,在向微波源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向连续的等... 将描述电磁波的Maxwell方程组和简化的等离子体流体方程组耦合数值求解,对110GHz微波电离大气产生等离子体的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发现:在高气压下等离子体成丝状;中等气压下等离子体先成丝状,在向微波源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向连续的等离子体区域过渡;低气压下电离产生连续的等离子体区域.不同气压下等离子体区域都向微波源方向移动.初始电子数密度分布只影响放电初始阶段的等离子体区域形状,不会影响成丝与否.等离子体区域在垂直于电场方向和平行于电场方向的移动规律不同.当电场平行于计算平面时,由于沿着电场方向等离子体两端存在强场区,等离子体区域被拉长,在较低的气压下会出现等离子体丝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GHz微波 大气电离 等离子体丝阵
原文传递
高空核爆炸瞬发辐射电离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
作者 陶应龙 王建国 +2 位作者 牛胜利 朱金辉 范如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14-5920,共7页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高空核爆炸瞬发辐射中子、γ射线、X射线电离大气的过程,给出了几种爆炸场景下瞬发辐射产生的附加电离电子密度空间分布.针对大气密度随高度非均匀连续变化的特性,采用质量距离抽样方法取代常用的步长抽样方法,...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高空核爆炸瞬发辐射中子、γ射线、X射线电离大气的过程,给出了几种爆炸场景下瞬发辐射产生的附加电离电子密度空间分布.针对大气密度随高度非均匀连续变化的特性,采用质量距离抽样方法取代常用的步长抽样方法,无需根据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变化进行分层处理,提高了计算效率.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爆高,瞬发辐射电离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随着爆高的增加,瞬发辐射附加电离区范围增大,但电子密度的峰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核爆炸 瞬发辐射 大气电离 蒙特卡罗方法
原文传递
天外信使宇宙线
3
作者 石召南 朱石明 《中学科技》 2024年第6期2-9,共8页
1912年8月7日,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Victor F.Hess)与助手搭乘热气球升到了海拔5350米的高空,发现海拔2000米以上的大气电离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1913—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科尔霍斯特(Werner Kolhorster)又进行了五次高空气球飞行实... 1912年8月7日,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Victor F.Hess)与助手搭乘热气球升到了海拔5350米的高空,发现海拔2000米以上的大气电离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1913—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科尔霍斯特(Werner Kolhorster)又进行了五次高空气球飞行实验,最后一次甚至升到了海拔9300米的高度,他测量的大气电离率有力地证实了赫斯的发现。这种电离现象是由来自地球外(外层空间)的具有非常强的穿透能力的辐射造成的。当时人们已经知道天然的放射性元素能产生伽马射线(粒子),因此认为这些辐射是很硬(具有很高能量)的伽马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能力 伽马射线 高空气球 德国物理学家 飞行实验 放射性元素 热气球 大气电离
原文传递
等离子体低目标特征技术原理(Ⅱ)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龙 张海峰 邵福球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关键词 等离子体物理 低目标特征技术 碰撞频率 能量弛豫时间 大气化学过程 大气电离
原文传递
用电偶极子模型研究电离层电波反射 被引量:1
5
作者 曹跃祖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7-48,共2页
借助普通物理学的方法,以电偶极子作为弱电离等离子体模型,通过分析电子密度与电磁波入射角频率的关系,阐述了大气电离层对电磁波的反射原理。
关键词 电离 电波反射 大气电离 电磁波 电偶极子 教学研究
下载PDF
电离层TEC中长期微观异常与宜宾地震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洪月 朱林 唐好丛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8期181-182,共2页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中位于(28.34°N,104.9°E),震后发生多次强余震,截止6月22日,其中发生5.0级以上余震3次。研究发现,震前宜宾及周邻地区上空大气电离TEC活跃性存在中长期低值异常。我们研...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中位于(28.34°N,104.9°E),震后发生多次强余震,截止6月22日,其中发生5.0级以上余震3次。研究发现,震前宜宾及周邻地区上空大气电离TEC活跃性存在中长期低值异常。我们研究的数据是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官方网站公开发布的全球1998年8月以来JPLG格式网格化TEC数据,其密度为5°×2.5°,采样周为2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TEC 宜宾 地震 异常 中长 美国航空航天局 微观 大气电离
下载PDF
从3791羽信鸽失踪说起
7
作者 黄汉平 《初中生之友(快乐号)(上)》 2006年第3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活动高峰 归巢 大气电离 紫金山天文台 旋涡状 河平 正出现 树木生长 无线电通讯 地磁扰动
原文传递
汶川M_s8.0和雅安M_s7.0地震震前VTEC中长期突变现象
8
作者 廖洪月 《国际地震动态》 2017年第8期21-22,共2页
越来越多的观测数据表明,地震前大气电离会受到扰动.但目前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于震前较短时间内电离特征分析,从事震前电离长期影响的研究较少.利用NASA官网发布的1999-2014年IONEX格式电离资料,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Ms8.0、... 越来越多的观测数据表明,地震前大气电离会受到扰动.但目前学者研究主要集中于震前较短时间内电离特征分析,从事震前电离长期影响的研究较少.利用NASA官网发布的1999-2014年IONEX格式电离资料,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Ms8.0、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Ms7.0地震分析,发现地震区域上空大气VTEC突变存在中长期趋势异常,且在发震前后出现加速变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现象 VTEC 地震前 中长 雅安 汶川 大气电离 NASA
下载PDF
N_2O^+离子A^2Σ^+电子态的光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徐海峰 李奇峰 +3 位作者 周晓国 戴静华 刘世林 马兴孝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59-1765,共7页
用一束波长为 36 0 5 5nm的激光 ,通过N2 O分子的 (3+1 )共振多光子电离 (REMPI)过程制备纯净且布居完全处于X2 Π(0 0 0 )态的母体离子N2 O+ ,然后用另一束波长在 2 75— 32 8nm范围内的可调谐激光将制备的N2 O+ 离子激发至预解离电子... 用一束波长为 36 0 5 5nm的激光 ,通过N2 O分子的 (3+1 )共振多光子电离 (REMPI)过程制备纯净且布居完全处于X2 Π(0 0 0 )态的母体离子N2 O+ ,然后用另一束波长在 2 75— 32 8nm范围内的可调谐激光将制备的N2 O+ 离子激发至预解离电子态A2 Σ+ .实验发现 ,由于解离碎片NO+ 所具有的一定的反冲速度 ,其TOF质谱峰明显比N2 O+ 母体宽 .通过分析NO+ 碎片TOF质谱峰形状 ,得到了解离产物的总平均平动能〈ET〉 ;通过考察〈ET〉随光解能量的变化 ,发现光解能量在 32 0 0 0cm- 1 附近约 2 5 0cm- 1 的变化范围内 ,〈ET〉值由约 80 0 0cm- 1 突然减小至约 1 6 0 0cm- 1 .通过分析 ,在光解能量小于 32 0 0 0cm- 1 的区域 ,解离通道为NO+ (X1 Σ+ ) +N(4 S) ;而在光解能量大于 32 0 0 0cm- 1 的区域 ,另一个具有较高解离限的解离通道 ,NO+ (X1 Σ+ ) +N(2 D) ,开启并完全取代N(4 S)通道成为解离的惟一通道 .根据实验结果 ,对在所研究的光解能量范围内的N2 O+ 离子A2 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离子 A^2∑^+电子态 光解动力学 共振多光子电离 TOF质谱峰 大气电离
原文传递
N_2O^+离子A^2Σ^+电子态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海峰 郭颖 +5 位作者 李奇峰 戴静华 刘世林 马兴孝 梁军 李海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27-1033,共7页
用一束波长为 3 60 55nm的激光 ,通过N2 O分子的 (3 + 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过程制备纯净的母体离子N2 O+X2 Π3 2 ,1 2 (0 0 0 ) .用另一束可调谐激光将N2 O+ 离子激发至预解离态A2 Σ+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解离碎片NO+ 离子强度随... 用一束波长为 3 60 55nm的激光 ,通过N2 O分子的 (3 + 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过程制备纯净的母体离子N2 O+X2 Π3 2 ,1 2 (0 0 0 ) .用另一束可调谐激光将N2 O+ 离子激发至预解离态A2 Σ+ ,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解离碎片NO+ 离子强度随光解光波长的变化 ,在 2 78— 3 2 8nm波长范围内获得了光解碎片的激发 (PHOFEX)谱 .观测到了N2 O+ 离子A2 Σ+ ←X2 Π电子跃迁较丰富的振动谱带 .通过对PHOFEX光谱的标识 ,获得了A2 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态 分子离子 分子物理学 光碎片激发谱 FERMI共振 光谱常数 大气电离 光解波长
原文传递
Ionospheric absorption and planetary wave activity in East Asia sector 被引量:4
11
作者 HAO YongQiang ZHANG DongH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264-1272,共9页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ionospheric absorption in the East Asia sector, and look for manifestations of atmospheric influences in this area. First, a 4-year historical record of absorption measurement at Beijing is ...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ionospheric absorption in the East Asia sector, and look for manifestations of atmospheric influences in this area. First, a 4-year historical record of absorption measurement at Beijing is presented. This record was obtained by a sweep frequency technique, in which 27-days periodic variation of the absorption level was found to be dominant, appearing in most seasons except winters. Instead, unusual enhancements of the absorption level appeared in winters (winter anomaly), at the meantime the level varied with periods mainly in the range of 8-12 days. Comparing to 27-days period from the Sun, the shorter period oscillations should be related to planetary wave activities in lower atmosphere. Second, fmin data from 5 mid-latitude ionosondes in Japan were used as an indirect but long-term measurement. With the fmin data covering two solar cycles, disturbances with various periods were found to be active around solar maximum years, but the 8-12 days oscillations always existed in winter, showing seasonal dependence instead of connection to solar activity. These results given in this paper demonstrate seasonal and solar cycle-dependent features of the ionospheric absorption in East Asia sector, and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influence from 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in this area,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onospheric winter anomaly and planetary wave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ic absorption winter anomaly 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原文传递
静电场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3
12
作者 仝宇欣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5年第11期44-46,共3页
作为大气电流的重要通路之一,植物受到大气电场的影响是必然的。植物的许多生命活动如养分运输、能量的转换、信息传递等都需要电荷的运动辅助来完成。因此,环境电场的改变必然会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研究表明,用接地金属网... 作为大气电流的重要通路之一,植物受到大气电场的影响是必然的。植物的许多生命活动如养分运输、能量的转换、信息传递等都需要电荷的运动辅助来完成。因此,环境电场的改变必然会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研究表明,用接地金属网屏蔽植物后,发现被屏蔽的植物的生长速度变得缓慢,新陈代谢受到抑制且抗病能力大大下降,由此证明,大气电场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技术 设施农业 应用 大气电离 大气电场 地球表面 静电场 电势
下载PDF
静电场促进保护地黄瓜生长与增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阎立 李永树 孟宪财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8-51,共4页
绿色植物亘古以来就生活在地球的巨大静电场中,晴天时大气电离层相对地面约有360kV 的正电位,其漫长的进化史造就了它对环境的适应和利用环境因素促进自身发展的遗传特性。因而,自然界静电场的存在已成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不可缺少的... 绿色植物亘古以来就生活在地球的巨大静电场中,晴天时大气电离层相对地面约有360kV 的正电位,其漫长的进化史造就了它对环境的适应和利用环境因素促进自身发展的遗传特性。因而,自然界静电场的存在已成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若把植物用接地的细金属网罩起来,屏蔽大气静电场、离子对植物的影响,植株的生长速度便明显减慢,抗病抗逆能力下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Ca、Mg 等离子的吸收不平衡,正常代谢受到抑制。反之,如果给植物外加一适宜的静电场,就可促进植物生长。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静电场 叶绿素含量 促进植物生长 光合作用 光补偿点 自身发展 抗逆能力 大气电离 植株生长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等离子体防御武器:弹道导弹的克星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培康 薛梦麟 黄玉敏 《现代军事》 2006年第10期20-22,共3页
等离子体(plasm)作为物质的第四种状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军事方面的隐身等应用被人们逐渐熟悉。但是等离子体作为防御武器却是一种新的概念,目前还少为人知。本文通过对等离子体防御武器的工作原理、作战过... 等离子体(plasm)作为物质的第四种状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军事方面的隐身等应用被人们逐渐熟悉。但是等离子体作为防御武器却是一种新的概念,目前还少为人知。本文通过对等离子体防御武器的工作原理、作战过程和关键技术的介绍,使人们对这种防御武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云 防御武器 弹道导弹 导弹弹头 地球物理 大气电离 作战过程 电磁波束 导弹目标 等离子区
原文传递
卫星导航差分系统和增强系统(二)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天雄 《卫星与网络》 2018年第3期58-61,共4页
卫星导航系统误差源分为三类,一是所有用户共同面临的误差,包括卫星钟差、星历误差、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二是不能由用户测量或由校正模型来计算的传播误差,包括大气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误差;三是接收机固有的误差,包括电子线... 卫星导航系统误差源分为三类,一是所有用户共同面临的误差,包括卫星钟差、星历误差、卫星信号发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二是不能由用户测量或由校正模型来计算的传播误差,包括大气电离层和对流层延迟误差;三是接收机固有的误差,包括电子线路中的内部热噪声、通道延迟、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以及不确定性的多路径误差,如图1所示。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的如图2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系统 差分系统 中心偏差 发射天线 延迟误差 误差源 大气电离 多路径误差
下载PDF
冬季为什么很少有雷电现象
16
作者 杨继梅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1995年第11期45-45,共1页
雷电,是在云与地面之间、云层之间或云的不同部分之间产生的强烈的火花放电现象。 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等受到大气电场的影响,在重力作用和上升气流的猛烈冲击下,发生互相碰撞、摩擦、破碎等过程中会带上电,因而在云中聚集着大量的电荷... 雷电,是在云与地面之间、云层之间或云的不同部分之间产生的强烈的火花放电现象。 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等受到大气电场的影响,在重力作用和上升气流的猛烈冲击下,发生互相碰撞、摩擦、破碎等过程中会带上电,因而在云中聚集着大量的电荷,当这些云接近地面时,地面会感应出大量的异种电荷。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现象 大气电场 上升气流 火花放电 接近地面 不同部分 电荷 小冰晶 小水滴 大气电离
原文传递
大青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闫峻 顾娟 +3 位作者 冯硕 姬瑞芳 全庆华 刘永刚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1-390,I0004,共11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法(HPLC-APCI/MS)和直接进样的电喷雾串联质谱法(ESI-MS^2)分析大青叶乙酸乙酯、正丁醇和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Kromasil 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以0.15%乙酸/水-甲醇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法(HPLC-APCI/MS)和直接进样的电喷雾串联质谱法(ESI-MS^2)分析大青叶乙酸乙酯、正丁醇和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Kromasil 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以0.15%乙酸/水-甲醇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25℃;采用全波长扫描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分别为254 nm和265 nm;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和电喷雾电离源,在正、负两种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大青叶乙酸乙酯、正丁醇和95%乙醇提取物中共鉴别出39种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有机酸类、核苷嘌呤类、氨基酸类、黄酮类、糖类、卟啉类以及含硫类成分化合物。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法(FRAP)对大青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并用自由基清除能力法验证FRAP法的测试结果。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大青叶抗氧化活性部位主要集中在极性较低的化学组分中,吲哚类、奎唑酮类和有机酸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有效成分。该方法快捷、灵敏,适用于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和抗氧化活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 化学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法(HPLC-APCI/MS) 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2)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HPLC/APCI/MS法测定水果中6-苄基腺嘌呤 被引量:24
18
作者 金米聪 陈晓红 +1 位作者 李小平 姚浔平 《分析仪器》 CAS 2005年第3期29-31,共3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果中6苄基腺嘌呤残留的方法。样品用酸化甲醇提取,以ZorbaxSBC18柱(150mm×4.6mm×5μm)分离,以甲醇+0.1%醋酸(75+25)为流动相。质谱检测采用了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离子化技术和选择离子检测...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果中6苄基腺嘌呤残留的方法。样品用酸化甲醇提取,以ZorbaxSBC18柱(150mm×4.6mm×5μm)分离,以甲醇+0.1%醋酸(75+25)为流动相。质谱检测采用了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离子化技术和选择离子检测(SIM)模式,定量检测离子m/z226[M+H]+,线性范围为0.05~2.0mg/L,检测下限为0.0025mg/kg,平均回收率为94.0%,RSD小于10%。LC/MS法不仅快速方便,而且比LC/UV法灵敏度高近20倍。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苄基腺嘌呤 MS法 APCI HPLC 水果 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大气压化学电离 选择离子检测 平均回收率 C18柱 质谱检测 定量检测 线性范围 检测下限 6mm 流动相 离子化 RSD 灵敏度 UV法 甲醇 样品
下载PDF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离中药复方葛根芩连汤中的有效成分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郭菲 王彦 +1 位作者 王刃锋 阎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共7页
建立了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离中药复方葛根芩连汤的成分。以CN柱作第一维色谱柱,水和甲醇梯度洗脱分离;以ODS柱作第二维色谱柱,20mmol/L乙酸铵缓冲液和乙腈梯度洗脱分离;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电离/大气压化学电离(ESI/APCI)复合... 建立了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离中药复方葛根芩连汤的成分。以CN柱作第一维色谱柱,水和甲醇梯度洗脱分离;以ODS柱作第二维色谱柱,20mmol/L乙酸铵缓冲液和乙腈梯度洗脱分离;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电离/大气压化学电离(ESI/APCI)复合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实验结果表明搭建的二维液相色谱的峰容量显著高于一维色谱,分离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以第一维色谱的第3个流分为例,对其二维分离进行仔细分析,发现质谱比紫外光谱检测到的组分多,质谱中采用负离子模式比正离子模式检测到的组分多。表明搭建的二维液相色谱-质谱分离平台分离效果好,提高了液相色谱的峰容量和分离效率。该方法操作简便,可作为中药等复杂体系分离分析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喷雾电离/大气压化学电离复合离子源 活性成分 葛根芩连汤
下载PDF
电离层对台风响应的全过程的特例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肖赛冠 郝永强 +1 位作者 张东和 肖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23-628,共6页
作为特例研究,本文对1988年和1990年两次强台风影响期间的电离层多普勒记录及相应的台风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相关分析,目的是利用多普勒记录的连续性优点来了解电离层对登陆(或近海)强台风通过声重波响应的演化全过程.分析表明,在这两次台... 作为特例研究,本文对1988年和1990年两次强台风影响期间的电离层多普勒记录及相应的台风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相关分析,目的是利用多普勒记录的连续性优点来了解电离层对登陆(或近海)强台风通过声重波响应的演化全过程.分析表明,在这两次台风影响期间,电离层形态中除有明显的波状扰动(中尺度声重波)出现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波动的时间演化表现出明显的幅度逐渐增加以及频率由高频向低频转变,在振幅很大的情况下日落后同时出现扩展F(Spread-F)现象,显示了声重波在激发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方面的种子作用.这一演化过程与电离层中TIDs的线性传播理论一致,文中开展了对这一现象的非线性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基本上也与上述观测现象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大气-电离层耦合 电离层声重波 电离层扰动 电离层不规则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