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3篇文章
< 1 2 1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50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604
1
作者 左洪超 吕世华 胡隐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8-244,共7页
通过对我国385个站的观测资料序列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我国气候变化的一些特征。近25年全国平均温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极少数测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华北及东北的广大地区是增温最快、范围最大的地区。全国平均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 通过对我国385个站的观测资料序列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我国气候变化的一些特征。近25年全国平均温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极少数测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华北及东北的广大地区是增温最快、范围最大的地区。全国平均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逐站分析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后发现,我国降水量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特征,新疆地区是降水量增加最快的地区;华中—华北地区的降水则存在明显的减少趋势;这两个地区的平均降水量都与全球海表温度距平有很好的相关性。文中还利用同期大气再分析资料(NCEP/NCAR)尝试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特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变化趋势 区域特征 大气环流
下载PDF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81
2
作者 李吉均 方小敏 +2 位作者 潘保田 赵志军 宋友桂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1-391,共11页
青藏高原主夷平面形成的上限年龄为 3.6MaB .P .,临夏盆地新生代湖相沉积同时结束 ,青藏运动开始 ,分为A( 3.6MaB .P .) ,B( 2 .6MaB .P .)和C( 1 .7MaB .P .) 3幕 ,A幕现代亚洲季风形成 ,B幕黄土开始堆积 ,C幕黄河出现 ;昆黄运动 ( 1 .... 青藏高原主夷平面形成的上限年龄为 3.6MaB .P .,临夏盆地新生代湖相沉积同时结束 ,青藏运动开始 ,分为A( 3.6MaB .P .) ,B( 2 .6MaB .P .)和C( 1 .7MaB .P .) 3幕 ,A幕现代亚洲季风形成 ,B幕黄土开始堆积 ,C幕黄河出现 ;昆黄运动 ( 1 .2~ 0 .6MaB .P .)使黄河干流切入青藏高原 ,大面积山地进入冰冻圈 ,可能导致中更新世之气候转型 ;共和运动造成黄河切穿龙羊峡 ,青海湖孤立 ,高原达到现代高度。中国三大自然区是高原隆升驱动大气环流改变而导致的中国最高层次的景观分异。本文讨论了 8MaB .P .的有限高度隆升及亚洲干旱化的问题 ,亚洲夏季风 2 2MaB .P .已经开始 ,是高原隆升及其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亚洲古季风阶段。 3.6MaB .P .才是现代亚洲季风真正开始的时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晚期 青藏高原 构造隆升 环境变化 大气环流 黄土堆积
下载PDF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被引量:334
3
作者 李栋梁 魏丽 +5 位作者 蔡英 张存杰 冯建英 杨青 袁玉江 董安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利用西北地区建站至 2 0 0 0年常规气象观测站资料及美国NCEP/NCAR再分析全球网格点资料 ,分析了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揭示了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转向暖湿的事实 .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初步估计 .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 西北地区 气象观测站 大气降水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 被引量:246
4
作者 张庆云 陶诗言 陈烈庭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9-568,共10页
文中从夏季东亚热带、副热带环流系统特点出发 ,定义了能较好表征东亚夏季风环流年际变化的特征指数 ,并分析了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及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文中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既反映了夏季东亚大气环流风... 文中从夏季东亚热带、副热带环流系统特点出发 ,定义了能较好表征东亚夏季风环流年际变化的特征指数 ,并分析了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及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文中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既反映了夏季东亚大气环流风场的变化特征 ,也较好地反映了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指数 年际变化 大气环流 汛期降水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积雪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诊断及数值研究 被引量:180
5
作者 张顺利 陶诗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2-390,共19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多、少雪年的合成分析及数值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积雪对亚洲夏季风和我国东部气候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造成亚洲大气环流较大的年际变化。高原积雪改变了高原陆面春、夏季的热状况,使亚洲夏季风爆发推迟... 通过对青藏高原多、少雪年的合成分析及数值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积雪对亚洲夏季风和我国东部气候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造成亚洲大气环流较大的年际变化。高原积雪改变了高原陆面春、夏季的热状况,使亚洲夏季风爆发推迟20天左右。高原积雪通过以下物理过程影响亚洲夏季风和我国东部气候:高原积雪多(少)→高原春、夏季的感热弱(强)→感热加热引起的上升运动弱(强),高原强(弱)环境风场→不利(有利)于高原感热通量向上输送→高原上空对流层加热弱(强)→高原对流层温度低(高)→高原南侧温度对比弱(强)→造成亚洲夏季风弱(强)→我国长江流域易涝(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温度场 亚洲夏季风 气候异常 大气环流 季节变化 数值试验
下载PDF
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及其气候影响 被引量:162
6
作者 李崇银 穆明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3-443,共11页
对近百年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SST)确实存在着偶极子型振荡的变化特征,它在9~11月最强,而在1~4月最弱;年际变化(4~5年周期)和年代际变化(主要为20~25年周期)也十分清楚。这个偶极子主要有正位... 对近百年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SST)确实存在着偶极子型振荡的变化特征,它在9~11月最强,而在1~4月最弱;年际变化(4~5年周期)和年代际变化(主要为20~25年周期)也十分清楚。这个偶极子主要有正位相型(海温西高东低)和负位相型(海温东高西低);一般正位相型的振幅强于负位相型。尽管在极个别年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似乎与太平洋ENSO无关,但总体而论,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偶极子(类似ENSO)有很好负相关。它们的联系主要是赤道大气纬向(Walker)环流。资料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亚洲南部流场、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都有明显关系,表明它对亚洲季风活动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海表水温异常 偶极子型振荡 气候影响 季风活动 亚洲 大气环流 西太平洋副高
下载PDF
东北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东亚大型环流系统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78
7
作者 孙力 郑秀雅 王琪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7-303,共7页
文章用35年(1956-1990)资料,对东北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东亚大型环流系统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发现东北冷涡的出现不仅在时间上有相对的集中期,在地理分布上有着明显的密集性,并且东亚地区阻塞高压的异常发展及... 文章用35年(1956-1990)资料,对东北冷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东亚大型环流系统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发现东北冷涡的出现不仅在时间上有相对的集中期,在地理分布上有着明显的密集性,并且东亚地区阻塞高压的异常发展及位置变化、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及位置变化等对东北冷涡的形成和发展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大气环流 冷涡 东北冷涡
下载PDF
El Nio和La Nia事件对东亚冬、夏季风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75
8
作者 陈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5-610,共16页
通过合成的El Nino和La Nina的分析发现,一般一个El Nino或La Nina事件大致可以分成爆发前的冬季、发展期的夏季、盛期时的冬季和衰亡期的夏季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利用NCEP再分析环流资料和中国降水资料分析了东亚冬、夏季风对El Nino... 通过合成的El Nino和La Nina的分析发现,一般一个El Nino或La Nina事件大致可以分成爆发前的冬季、发展期的夏季、盛期时的冬季和衰亡期的夏季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利用NCEP再分析环流资料和中国降水资料分析了东亚冬、夏季风对El Nino和LaNina的响应,结果发现,El Nino和 La Nina事件显著地影响了东亚冬、夏季风的循环。ElNino爆发前的冬季在东亚地区往往有异常强的北风;El Nino发展期的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同时影响我国的西南气流偏弱,从而江淮地区和南方沿海地区多雨,长江中游和华北地区少雨;El Nino盛期的冬季东亚地区则出现异常的南风;而El Nino衰亡期的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同时影响我国的西南气流偏强,从而江淮地区少雨,华北、东北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多雨。La Nina对东亚冬、夏季风循环的影响则与El Nino大致相反,但它的影响不如El Nino的影响显著。对强、弱东亚冬季风后的夏季中国降水异常的分析则表明,正是由于与El Nino或La Nina事件有关的海温异常对东亚冬、夏季风循环的影响才导致了东亚冬季风与随后的夏季风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冬季风异常不是由与ElNino或La Nina事件有关的海温异常所引起时,两者之间就缺少显著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 Nino LA NINA 东亚冬季风 东亚夏季风 季风循环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遥相关的长期变化及其与我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53
9
作者 施能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75-683,共9页
研究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的长期变化发现:WA,PNA型有明显趋势变化及年代际变化。WA型有明显负趋势,PNA型有正趋势,它们的强度突变分别发生于1980年代初(WA型1983年由强转弱)及1970年代中(PNA... 研究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的长期变化发现:WA,PNA型有明显趋势变化及年代际变化。WA型有明显负趋势,PNA型有正趋势,它们的强度突变分别发生于1980年代初(WA型1983年由强转弱)及1970年代中(PNA型1976年由弱转强)。与此同时,亚洲地区、亚欧地区的经向环流强度于1983年突然减弱。大气环流及遥相关型强度的这种年代际变化是中国冬季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遥相关 长期变化 北半球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活动与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北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7
10
作者 李崇银 王作台 +1 位作者 林士哲 禚汉如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1-658,共18页
利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 ( 1 980~ 1 999年 )探讨了东亚夏季风活动的两个重要事件 ,即南海夏季风爆发和江淮流域梅雨起始 ,与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北跳的关系。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 ,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在由冬向夏的转变过程中一般... 利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 ( 1 980~ 1 999年 )探讨了东亚夏季风活动的两个重要事件 ,即南海夏季风爆发和江淮流域梅雨起始 ,与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北跳的关系。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 ,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在由冬向夏的转变过程中一般存在着两次向北突跳现象 ,并与东亚夏季风活动有密切关系。第一次东亚高空急流的北跳 (由 2 5~2 8°N跳到 30°N以北 )平均发生在 5月 8日左右 ,比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 (平均为 5月 1 5日 )早 7天左右 ;高空急流位置的北跳是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减弱北退的表现 ,它为热带环流和系统的向北推进提供了条件 ,从而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第二次东亚高空急流的北跳 (由 32°N左右北跳到 35°N以北 )平均发生在 6月 7日左右 ,先于江淮流域梅雨起始时间 (平均在 6月 1 8日左右 ) 1 0天左右 ,它是梅雨起始的前期征兆。高空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分别与亚洲大陆南部地区对流层中上层 ( 5 0 0~ 2 0 0hPa)经向温度梯度的两次逆转 (反向 )有关 ,在由冬到夏的季节转换中 ,由于大陆加热较快 ,导致对流层中上层大气在 5~ 2 5°N间的经向温度梯度发生反向 (逆转 ) ,通过地转适应使流场向气压场 (温度场 )调整 ,从而高空急流位置北跳。数据分析还发现 ,东亚高空急流位置的第一次北跳有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高空西风急流 北跳 大气环流
下载PDF
我国南方雷暴的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51
11
作者 徐桂玉 杨修群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9-307,共9页
本文根据我国南方 6 2个气象观测站 1971— 995年月雷暴日数资料 ,应用 EOF和小波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了雷暴的气候特征 ,包括它们的空间分布类型、季节变化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所得结论 。
关键词 雷暴 气候特征 EOF分析 小波分析 中国 大气环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近50年华北干旱的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及大气环流特征 被引量:140
12
作者 张庆云 卫捷 陶诗言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307-318,共12页
利用 1 948~ 2 0 0 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月平均位势高度、风、温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和中国气温、降水资料 ,分析近 50年中国华北地区干旱的年代际、年际变化及其环流特征 ,并探讨 1 999和 2 0 0 0年华北地区持续干旱环流型及其... 利用 1 948~ 2 0 0 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月平均位势高度、风、温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和中国气温、降水资料 ,分析近 50年中国华北地区干旱的年代际、年际变化及其环流特征 ,并探讨 1 999和 2 0 0 0年华北地区持续干旱环流型及其成因。研究指出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 ,干旱强度有所增加 ,这与夏季 2 0 0hPa矢量风距平场亚洲中纬度西风环流加强 ,850hPa风矢量距平场中国东部 1 1 0~ 1 2 0 oE范围内偏南气流比气候平均状况偏弱有关。夏季华北降水偏少的一种主要大气环流型是 :50 0hPa位势高度场上 40~ 50 oN的欧亚大陆位势高度偏高并叠加欧亚 (EU)遥相关型 ,华北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 1 999和 2 0 0 0年夏华北地区持续严重干旱的主要环流特征是 :亚洲大陆高压持续发展、长期维持并相当稳定 ,华北地区上空受闭合暖性高压控制 ,高空暖性高压气流强烈下沉 ,引起空气绝热增温 ,近地面感热增加使得干旱区气温升高 ,下垫面非绝热强迫作用与大陆暖高压加强形成正反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干旱 大陆高压 欧亚波列 大气环流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 被引量:136
13
作者 李永华 徐海明 刘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资料,分析了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其同期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少...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资料,分析了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其同期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少雨时段从6月中旬初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中后期,达80多天,其中7月下旬中期到9月上旬中期降水尤其稀少。西南地区东部区域6、7、8月及整个夏季(6—8月)降水都偏少,降水指数显示2006年是西南地区东部1959年以来夏季降水最少的年份。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特大干旱与大气环流异常有很大的关系,中高纬度环流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环流、南亚高压、低层流场、水汽输送以及垂直运动等都持续异常。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北且偏西和副高异常偏弱且偏东时,西南地区东部都可能出现严重干旱,2006年夏季属于副高控制性高温伏旱。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北偏西,同时伴随南亚高压偏强偏东,西南地区东部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同时也抑制了向该地的水汽输送,再加上西风带环流以及中高纬环流配置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因而2006夏季西南地区东部少雨干旱。青藏高原热源偏弱,菲律宾附近地区对流非常活跃,是引起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北偏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东部 特大干旱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东亚冬季风环流异常与中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天气的关系 被引量:111
14
作者 孙淑清 孙柏民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40-450,共11页
选取1951—1991年中的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涝各10年,对它们前期的中高纬大型环流形势,低纬环流特征,垂直环流强弱,热带海洋状况等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其结果如下: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年前冬(12—1—2月),欧亚中高... 选取1951—1991年中的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涝各10年,对它们前期的中高纬大型环流形势,低纬环流特征,垂直环流强弱,热带海洋状况等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其结果如下: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年前冬(12—1—2月),欧亚中高纬呈经向型环流,东亚大槽较常年强且南伸,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发展,寒潮活动频繁,东亚沿海中低纬冷涌活动强烈,至使该经度带上的跨赤道气流加强,而且使南海至菲律宾地区的对流活动趋于活跃。而涝年前冬则基本上为相反形势。本文的分析清晰地揭示了旱涝年前冬东亚冬季风环流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促使我们寻找冬夏季风活动的可能联系及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旱涝 季风 冬季 江淮流域
下载PDF
索马里急流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半球间水汽输送和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11
15
作者 王会军 薛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5,共8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气候资料以及Xie和Arkin分析的月平均降水资料 ( 196 8~ 1998年 ) ,针对索马里低空急流 (SMJ)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问题展开了分析研究 ....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气候资料以及Xie和Arkin分析的月平均降水资料 ( 196 8~ 1998年 ) ,针对索马里低空急流 (SMJ)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问题展开了分析研究 .结果揭示 ,SMJ作为最主要的越赤道气流 ,对两个半球间水汽输送起最关键的作用 ,它把水汽从冬半球输送到夏半球 .夏季SMJ的年际变化有全球范围内的环流异常与之相联系 ,特别是东亚沿岸的波列状异常分布、南亚高压以及澳大利亚以南的偶极型异常分布 ;它也同春季的北印度洋等海区的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 .研究还表明 ,春季SMJ的年际变化对东亚夏季降水和大气环流有显著影响 ,由于SMJ影响的超前性 ,因此它在东亚夏季气候预测上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 水汽输送 夏季 降水 索马里急流 大气环流
下载PDF
湿Q矢量表达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107
16
作者 张兴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3-7,共5页
考虑了大气中凝结潜热作用,提出湿Q矢量概念并推导出非地转的湿Q矢量表达式以及用湿Q矢量散度作强迫项的ω方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作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纬度地区湿Q矢量分析优于准地转Q矢量分析。
关键词 湿Q矢量 准地转Q矢量 凝结潜热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厄尔尼诺现象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03
17
作者 赵振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2-428,共7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厄尔尼诺现象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季凤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开始年的春夏季,对流层上部位势高度和副热带高压都处在由弱到强的转变状态,我国东部地区大范围少雨;秋季发生明显的趋势转折,秋季到次年夏... 本文主要讨论了厄尔尼诺现象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季凤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开始年的春夏季,对流层上部位势高度和副热带高压都处在由弱到强的转变状态,我国东部地区大范围少雨;秋季发生明显的趋势转折,秋季到次年夏季,对流层上部位势高度升高,副高增强西伸,除次年2、3月份全国大范围少雨外,其余月份大都为南多北少的分布型,这种分布形态在开始年秋季最典型。厄尔尼诺开始年、次年,长江中下游入梅期偏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大气环流 中国 降水
下载PDF
年代际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97
18
作者 李崇银 朱锦红 孙照渤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概括的介绍了中国科学家近几年在年代际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北太平洋涛动(NPO)与中国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关系,北太平洋海面温度(SST)年代际模及其影响,大气环流系统的年代际变化以... 概括的介绍了中国科学家近几年在年代际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北太平洋涛动(NPO)与中国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关系,北太平洋海面温度(SST)年代际模及其影响,大气环流系统的年代际变化以及气候突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际气候变化 北大西洋涛动 SST 大气环流 北太平洋涛动 海面温度
下载PDF
4~6月青藏高原热状况与盛夏东亚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异常 被引量:101
19
作者 段安民 刘屹岷 吴国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97-1004,共8页
基于月平均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测站降水资料,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分析了1958~1999年4~6月青藏高原区域感热加热与7月东亚降水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4~6月期间高原是一个单独的热源,其感热加热性质与周边... 基于月平均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测站降水资料,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分析了1958~1999年4~6月青藏高原区域感热加热与7月东亚降水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4~6月期间高原是一个单独的热源,其感热加热性质与周边地区完全不同.5月感热加热的第一旋转主成分(RPC1)与7月东亚地区降水场滞后相关的结果表明:当前期高原主体部分感热加热偏强时,7月高原及高原南侧、东南侧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及江淮地区降水明显偏多,高原北侧、东北侧和高原西侧降水明显偏少,而且降水场与流场、水汽通量场有很好的配置关系.进一步的分析指出,上述相关关系可用热力适应理论和大尺度准定常正压涡度方程予以解释.因此4~6月高原感热加热可以作为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江淮等地7月降水形势的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8~1999年4~6月 青藏高原 感热加热 盛夏 东亚降水 大气环流 降水预报
原文传递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全球大气环流变化 I.强弱冬季风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7
20
作者 陈隽 孙淑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利用ECMWF资料挑选出一个强冬季风年(1986年)和一个弱冬季风年(1980年),通过个例分析对各种气象要素场及中高纬度大尺度环流在强弱冬季风年的差异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是全球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组... 利用ECMWF资料挑选出一个强冬季风年(1986年)和一个弱冬季风年(1980年),通过个例分析对各种气象要素场及中高纬度大尺度环流在强弱冬季风年的差异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是全球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冬季风异常关联着全球环流的异常;这种异常不仅在中高纬度环流中表现出来,而且在热带地区大尺度流场上也尤为显著。强弱冬季风所对应的长波槽脊分布、低纬对流特征、三维流场结构都是截然不同的。冬季风异常不但造成了同期环流形势的差异,而且对后期环流和天气状况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风 全球 大气环流 持续异常 隔季相关 季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