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与控制 被引量:91
1
作者 邵敏 董东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28,共4页
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和二次有机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在大气化学反应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部分挥发性有机物危害人体健康。一直以来,我国对挥发性有机物的约束和控制略显不足,2012年底出台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 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和二次有机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在大气化学反应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部分挥发性有机物危害人体健康。一直以来,我国对挥发性有机物的约束和控制略显不足,2012年底出台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控制挥发性有机物,为挥发性有机物的全面控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条件。2013年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 控制 化学反应过程 中东部地区 人体健康 前体物 颗粒物
下载PDF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变迁与解释框架构建——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62
2
作者 冯贵霞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20,80,共6页
从1973年大气环境保护正式启动至今,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走过了四十余年的历程,防治政策历经各种改革、调整与完善。如何认识这一政策变迁背后的过程逻辑,如何辨识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成为下一步有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关键所在。借鉴... 从1973年大气环境保护正式启动至今,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走过了四十余年的历程,防治政策历经各种改革、调整与完善。如何认识这一政策变迁背后的过程逻辑,如何辨识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成为下一步有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关键所在。借鉴政策网络分析框架发现,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变迁与政策网络结构的变化相关,其中变化的自变量因素主要涉及政策权力主体地位及话语、政策对象的政策响应、公众利益认知及行为、政策工具选择等方面,这些因素的变化引起了政策网络之间不同程度的策略互动,从而影响着政策运行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变迁 政策网络 大气污染防治 政策工具
原文传递
软锰矿浆脱除烟气中SO_2的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黄妍 王治军 童志权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46,共4页
在筛板塔内用软锰矿浆脱除烟气中SO2,研究各种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以及所设计的双塔循环吸收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脱硫工艺能有效脱除SO2,并以MnSO4形式回收硫资源,可应用于中小型烧煤电厂烟气脱硫。
关键词 烟气 脱硫 软锰矿浆 大气污染防治
下载PDF
大气污染与防治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被引量:46
4
作者 黄顺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95-919,共25页
大气污染危害性本质上是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文章将大气污染与防治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阐述了如何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描述和计算这3个过程,对其发展历程及相互关联进行了系统评述.综合论述了... 大气污染危害性本质上是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文章将大气污染与防治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阐述了如何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描述和计算这3个过程,对其发展历程及相互关联进行了系统评述.综合论述了大气物理、大气化学、源排放清单、大气环境监测、气象场预报、空气质量预报、源解析与溯源、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发展沿革、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由于大气污染与防治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及其数学描述方法和计算原理等极为复杂又交错影响制约,文章提出了大气污染危害性识别与控制的理论框架及核心科学问题,指出动态排放源清单反演与生成、颗粒物毒性识别、化学过程数据同化、健康风险预报预警、应急来源解析、动态优化控制等方面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标准还不成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另外,文章指出将大气污染物毒性与健康风险直接关联,可为大气污染应急优化控制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与重污染源布局的优化问题提供更加直接和有效的科技支撑.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及核心科学问题的实现,将为找准污染源头、实现靶向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发挥基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毒性识别 大气污染防治 环境与健康
原文传递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与展望 被引量:44
5
作者 郝吉明 李欢欢 沈海滨(图) 《世界环境》 2014年第1期58-61,共4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进展,大气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大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给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带来不利影响,各国政府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对于环境空气质量问题也非常重视,...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进展,大气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大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给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带来不利影响,各国政府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对于环境空气质量问题也非常重视,防治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本文对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并对今后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展望,以此助力于我国的空气污染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展望 中国 环境空气质量 污染防治工作 污染治理工作 空气污染防治 人体健康
原文传递
北京市2014~2020年PM_(2.5)和O_(3)时空分布与健康效应评估 被引量:39
6
作者 陈菁 彭金龙 徐彦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071-4082,共12页
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是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北京市自2013年以来大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现已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分析2014~2020年北京市34个大气环境监测站的PM_(2.5)和O_(3)浓度变化特征并评估大气污... 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是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北京市自2013年以来大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现已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分析2014~2020年北京市34个大气环境监测站的PM_(2.5)和O_(3)浓度变化特征并评估大气污染防治的健康效应,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PM_(2.5)年均值和4~9月平均O_(3)日最大小时(O_(3)max)值分别为92.0μg·m^(-3)和81.9 nmol·mol^(-1).2014~2020年PM_(2.5)平均每年降低7.5μg·m^(-3),但是O_(3)max持续偏高.在季节尺度,冬季的12月和1月PM_(2.5)浓度最高,夏季的8月浓度最低.相反地,O_(3)max在每年6月浓度最高.PM_(2.5)浓度日变化规律为,夜间22:00至次日00:00最高,14:00~16:00最低.而O_(3)浓度在07:00最低,随后逐步升高并在午后达到最高.在空间分布上,PM_(2.5)在2014和2019年都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O_(3)max在全市范围内均较高,仅在道路区域偏低.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与PM_(2.5)相关的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超额死亡人数分别为1580人和821人,与O_(3)相关的呼吸道疾病超额死亡人数为2180人.2019年与PM_(2.5)相关的超额死亡人数仅为2014年的50%,而与O_(3)相关的超额死亡人数与2014年持平.北京市细颗粒物治理成效显著,但是O_(3)污染问题凸显,O_(3)已经成为危害北京市居民健康的首要大气污染物.未来需要加强PM_(2.5)和O_(3)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细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大气污染防治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实施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金南 宁淼 +1 位作者 严刚 杨金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8-36,111,共10页
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要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相互协调,不能彼此冲突;第二,要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与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的优化组合,以最小成本实现控制大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 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要与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相互协调,不能彼此冲突;第二,要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与常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的优化组合,以最小成本实现控制大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本文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气候友好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重点为:着力抓好黑碳、N2O、CO2与常规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在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排放统计、协同控制政策制定与技术研发等领域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友好 大气污染防治 温室气体 协同控制 战略
下载PDF
我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环境监管模式的战略转型 被引量:33
8
作者 柴发合 李艳萍 +1 位作者 乔琦 王淑兰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4,共3页
随着我国大气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特征日益明显,光化学烟雾、区域性大气灰霾频繁发生,区域整体环境质量恶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影响环境安全。2010年环保部等九大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随着我国大气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特征日益明显,光化学烟雾、区域性大气灰霾频繁发生,区域整体环境质量恶化,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影响环境安全。2010年环保部等九大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到2015年,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2012年制定实施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这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管模式的战略转型提出了重大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联防联控 环境质量 监管模式 光化学烟雾 污染特征 大气灰霾 群众健康
下载PDF
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工作的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冯银厂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21期17-20,共4页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能够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关键的污染来源组成信息,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技术支撑。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源解析技术分析结果的特点和功能、应用现状、存在问...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能够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关键的污染来源组成信息,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技术支撑。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源解析技术分析结果的特点和功能、应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给出了未来源解析技术的发展的三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颗粒物 源解析 排放清单 受体模型
下载PDF
中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何以奏效?来自长三角的经验 被引量:26
10
作者 吴建南 刘仟仟 +1 位作者 陈子韬 秦朝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39,共8页
本文以"结构—过程"模型为基础,展现了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的全貌,并以制度性集体行动为理论视角,解释机制发挥作用的制度逻辑。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以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大气污染防治协... 本文以"结构—过程"模型为基础,展现了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的全貌,并以制度性集体行动为理论视角,解释机制发挥作用的制度逻辑。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以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等组织机构为核心,形成包含"决策层、执行层、保障层"多层次的结构性机制和涉及"确定议程、制定方案、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多阶段的过程性机制。在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实践中,结构性机制和过程性机制互为依托,两者奏效的关键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合作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机制 大气污染防治 长三角 城市治理
原文传递
我国共享交通的现状、问题分析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宝路 冯相昭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24期49-52,共4页
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公民绿色出行意识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共享交通发展迅速。共享交通以市场方式提供绿色出行服务,可提高非机动交通与公共交通占比,推广新能源汽车,同时可以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优... 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公民绿色出行意识逐渐增强的背景下,共享交通发展迅速。共享交通以市场方式提供绿色出行服务,可提高非机动交通与公共交通占比,推广新能源汽车,同时可以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职住平衡,缓解交通拥堵等。但目前,我国共享交通发展还面临法规政策不健全与管理模式滞后、缺乏鼓励共享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共享交通配套服务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政府应探索与共享交通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模式,推进以"公共交通+共享交通"为主体的绿色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交通 绿色出行 互联网 大气污染防治 共享单车 新能源汽车
下载PDF
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困境与消解——关系网络、行动策略、治理结构 被引量:23
12
作者 胡一凡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6,共9页
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当下仍存在主动参与意愿不足、机会主义行为、合作缺乏稳定协调等困境。通过比照协同治理理论意涵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现实,从关系网络、行动策略、治理结构3个层面解释了困境的成因:央地政府间的压力型关系、... 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当下仍存在主动参与意愿不足、机会主义行为、合作缺乏稳定协调等困境。通过比照协同治理理论意涵和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现实,从关系网络、行动策略、治理结构3个层面解释了困境的成因:央地政府间的压力型关系、地方政府间“强-中-弱”的发展格局、政企间不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导致地方政府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足;行动主体基于“收益-风险”分析所采取的行动策略难以达成一致,致使地方政府和企业容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不能有效参与治理;央地政府间“金字塔形”的治理结构、地方政府间沟通协调不足的治理结构、政企间缺乏激励的治理结构影响了协同治理中合作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未来需要通过央地政府间清晰的权限划分、协作小组的有效沟通协调、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的完善、选择性激励机制的构建等,消解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困境,推动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协同治理 关系网络 行动策略 治理结构
下载PDF
我国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书肖 邱雄辉 +2 位作者 张强 贺克斌 郝吉明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21期21-26,共6页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大气污染预报预警的重要基础,也是制定污染防治政策的根本依据,建立完善、精准的动态源清单已经成为空气质量管理决策的首要环节。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年来在排放清单技术方面的进展,包括排放参数库本地化、排放清单...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大气污染预报预警的重要基础,也是制定污染防治政策的根本依据,建立完善、精准的动态源清单已经成为空气质量管理决策的首要环节。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年来在排放清单技术方面的进展,包括排放参数库本地化、排放清单编制方法、时空和物种分配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大气复合污染防治需求,提出了目前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面临的挑战,并对排放清单的编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源 大气污染 排放清单 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防治
下载PDF
评析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联防联控制度 被引量:21
14
作者 高桂林 陈云俊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15年第18期42-46,共5页
2015年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新增了重点区域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一般规则。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规定存在基本原则缺失、可实施性不强、地方利益失衡、法律责任模糊等问题,建议今后的相关立法明确... 2015年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新增了重点区域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一般规则。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规定存在基本原则缺失、可实施性不强、地方利益失衡、法律责任模糊等问题,建议今后的相关立法明确基本原则、提高可实施性、协调地方利益、细化法律责任、借鉴环保约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防联控 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环境质量 立法完善 环保约谈
下载PDF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二氧化碳协同减排效果评估 被引量:21
15
作者 贾璐宇 王艳华 +1 位作者 王克 邹骥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19-26,43,共9页
文章通过梳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政策措施,运用排放因子法针对各个省市统一筛选并评估了11项(31个省市共计341项)政策措施在不同部门、不同省市的CO2减排效果。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和锅炉改造治理两项措施的CO2减排效果... 文章通过梳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政策措施,运用排放因子法针对各个省市统一筛选并评估了11项(31个省市共计341项)政策措施在不同部门、不同省市的CO2减排效果。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和锅炉改造治理两项措施的CO2减排效果最为明显,分别来带73674.73和54453.57万t的CO2减排量;工业部门和建筑部门对全国CO2减排贡献度高达98%,在各省市CO2减排总量的占比大多在90%以上;CO2减排效果最好的3个省分别为:河北、山东和天津(39041、10123和9670万t),占全国CO2减排总量的43%。最后从措施、部门和省市层面提出了实现CO2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CO2减排 排放因子法 政策措施
下载PDF
国内外近地面臭氧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赵秋月 李荔 李慧鹏 《环境科技》 2018年第5期72-76,共5页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大气十条"方案,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随着PM2.5浓度大幅下降,近地面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率的关键因素。从近地面臭氧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大气十条"方案,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随着PM2.5浓度大幅下降,近地面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率的关键因素。从近地面臭氧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臭氧污染的主控因子、前体物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排放来源、臭氧暴露对人群的健康效应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近地面臭氧污染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进展,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面臭氧 大气污染防治 污染特征 健康效应
下载PDF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被引量:19
17
《中国环保产业》 2013年第1期4-18,共15页
近日,国务院通过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国务院批复要求,重点区域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治理项目分解落实... 近日,国务院通过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国务院批复要求,重点区域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治理项目分解落实到市、县级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责任考核;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预计通过实施《规划》,到2015年,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2%、13%、10%,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10%、7%、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开展,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酸雨污染有所减轻;建立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区域大气环境管理能力明显提高。《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规划 珠三角地区 目标责任考核 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防治工作 挥发性有机物 区域大气环境
下载PDF
论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防治的若干问题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8
18
作者 孙亚梅 郑伟 +1 位作者 宁淼 雷宇 《中国环境管理》 2018年第1期75-80,共6页
长江经济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中国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一,积极、有效地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从识别突出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入手,深入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驱... 长江经济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河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中国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一,积极、有效地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从识别突出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入手,深入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驱动力产业与能源结构,以问题为靶向,提出长江经济带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研究结果发现,占国土面积21%的长江经济带排放了全国34%的二氧化硫、32%的氮氧化物、28%的烟粉尘、44%的挥发性有机物、43%的氨,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2.1倍,污染物排放远超环境容量。长江经济带126个城市中,6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全部达标的城市比例不到1/3。颗粒物是影响城市达标的主要污染物。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偏重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是造成大气污染排放量的主要源头,是大气污染的主要驱动力。以解决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为核心,将环境质量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底线,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改善,重点措施上,从大气污染驱动力着手,提出优化产业与能源结构、深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推进区域联防联控等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大气污染防治 空气质量改善 驱动力 对策
下载PDF
自贸区设立改善了大气环境状况吗? 被引量:17
19
作者 胡宗义 周积琨 李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50,共14页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在此过程中污染防治是必须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文章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考虑其政策辐射效应,创新性利用空间双重差分法一般分...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在此过程中污染防治是必须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文章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考虑其政策辐射效应,创新性利用空间双重差分法一般分析范式,选取2008—2017年中国环保重点城市数据为样本,系统考察中国自贸区设立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空间维度的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浓度,在使用空间双重差分法考虑自由贸易区设立的政策辐射效应后,其有效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12%~17%,而传统双重差分法估计结果仅为7%;自由贸易区设立对邻近非试点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在考虑自由贸易区中心辐射影响范围后,发现随着研究半径的增加,其平均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倒“U”型曲线,最佳政策溢出效应半径约为200 km,而试点城市之间的政策溢出效果不佳;自由贸易区设立不仅能够通过推动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式改善本地大气环境状况,还能通过推动邻近非试点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方式产生溢出效应,助力非试点城市的大气环境状况改善。上述结论在空间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文章对自贸区政策是否能够真正服务于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问题给出了直接回答,并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建设 大气污染防治 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双重差分法 政策溢出 政策评估
下载PDF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取暖补贴政策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8
20
作者 罗宏 张保留 +2 位作者 王健 张志麒 吕连宏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0年第2期34-41,共8页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燃煤为主的农户冬季采暖方式是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规模推进清洁取暖改造是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为重点,全面...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燃煤为主的农户冬季采暖方式是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规模推进清洁取暖改造是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为重点,全面梳理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取暖政策特别是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和主要问题,对近期区域清洁取暖改造补贴投资进行测算,提出未来农村清洁取暖补贴政策的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在现行补贴标准下,补贴资金投入额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清洁取暖技术路径及农居建筑节能性能的差异,使用热泵类设备并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对降低补贴资金投入有积极影响;中央财政的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奖补资金只能覆盖2019年改造补贴所需投资总额的20%左右,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未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农村清洁取暖补贴政策应继续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支持作用,充分利用市场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已大规模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并已制定清洁取暖补贴政策的地区应继续制定新的补贴政策,尚未大规模改造的地区建议通过试点补贴方式逐步引导推广,清洁取暖补贴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应在农户可接受、政府可承担的前提下逐步实现退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 清洁取暖 双替代 补贴政策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