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PM_(2.5)污染状况和污染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21
1
作者 王玮 汤大钢 +3 位作者 刘红杰 岳欣 潘志 丁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近10 余年来在中国的城市地区和清洁地区进行了PM2-5 的采集和分析,其中包括PM2-5 的质量浓度、离子和元素成分、酸度和酸化缓冲能力以及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PM2-5 的污染较重,不论是质量浓度,... 近10 余年来在中国的城市地区和清洁地区进行了PM2-5 的采集和分析,其中包括PM2-5 的质量浓度、离子和元素成分、酸度和酸化缓冲能力以及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PM2-5 的污染较重,不论是质量浓度,还是各种主要成分浓度,在TSP 和PM10 中都占有很高的比重,而PM2-5 的酸度也远远高于TSP 和PM10 ,特别是近年来PM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大气 气溶胶 PM2.5 酸性降水 污染特征
下载PDF
中国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研究 被引量:264
2
作者 张远航 邵可声 +1 位作者 唐孝炎 李金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92-400,共9页
根据在兰州西固石油化工区、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区、北京地区和广州地区开展的光化学烟雾研究,讨论我国城市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探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并预测城市光化学烟雾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上述地区存在严重... 根据在兰州西固石油化工区、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区、北京地区和广州地区开展的光化学烟雾研究,讨论我国城市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探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并预测城市光化学烟雾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上述地区存在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控制我国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有效途径是降低NOx排放;北京中关村大气O3最大小时浓度不仅逐年递增,而且出现O3最大值的时间也提前,说明大气光化学活性增强;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一些大城市的大气污染已逐渐由煤烟型转向机动车尾气污染型,或成为具有二者综合的污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烟雾 中国 城市 大气污染
下载PDF
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250
3
作者 高歌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61-768,共8页
利用1961-2005年中国霾日统计资料,对中国霾的时空气候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霾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其与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45年来,中国年和四季霾日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分... 利用1961-2005年中国霾日统计资料,对中国霾的时空气候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霾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其与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45年来,中国年和四季霾日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态势,东部地区集中在三个多发区,分别为长江中下游、华北和华南;季节变化,除东北地区、青藏高原、西北西部四季霾日均很少且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均呈现为冬季多,夏季少,春秋季居中的特点。近45年,全国平均年霾日数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2004年为最高值。我国东部大部地区主要呈现增加趋势,尤其霾多发地区,如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及河南西部等地,霾日增加幅度大,趋势显著,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增加及天气气候变化是这些地区霾日呈现增加趋势的可能原因,我国西部地区和东北大部地区则以减少趋势为主。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霾日变化趋势与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反,霾的增加是造成太阳总辐射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青藏高原霾日变化和日照时数变化均呈现不明显的减少趋势,但由于这些地区霾日发生少,其变化不会对日照时数和太阳总辐射变化造成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气污染 日照时数 太阳总辐射
下载PDF
大气PM_(2.5)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1
4
作者 郭新彪 魏红英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171-1177,共7页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模式的转变,大气PM2.5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目前,国内外对大气颗粒物健康影响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以粒径较小且毒性较大的PM2.5为主.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大气PM2.5的健康影响进行概述,以加深公众对大气PM2.5健康...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模式的转变,大气PM2.5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首要污染物.目前,国内外对大气颗粒物健康影响的研究重点也逐渐以粒径较小且毒性较大的PM2.5为主.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大气PM2.5的健康影响进行概述,以加深公众对大气PM2.5健康危害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大气污染 健康影响 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 被引量:160
5
作者 陆虹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3-59,共7页
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 ,也从客观上影响环境的改善。本文介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状况及特点 ,以大气污染为例 ,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的特性 ,发现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 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 ,也从客观上影响环境的改善。本文介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状况及特点 ,以大气污染为例 ,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的特性 ,发现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并用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和验证这种关系 ,从数量上具体描绘出两者互为影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空间状态模型 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中国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解析 被引量:208
6
作者 刘海猛 方创琳 +4 位作者 黄解军 朱向东 周艺 王振波 张蔷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7-191,共15页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区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探究该地区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种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京津冀202个区县PM_(2.5)的时空分异特征,创新性地对自然与人文影响...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区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探究该地区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种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京津冀202个区县PM_(2.5)的时空分异特征,创新性地对自然与人文影响因素贡献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系统地甄别和量化。结果表明:2000-2014年来京津冀城市群PM_(2.5)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季节上呈秋冬高、春夏低,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且城市建成区PM_(2.5)浓度比周围郊区和农村平均高10~20μg/m^3;2014年仅有13.9%的区县空气质量达标,PM_(2.5)浓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与扩散性,城市间交互影响距离平均为200 km,邻近地区的PM_(2.5)每升高1%,将导致本地PM_(2.5)至少升高0.5%;社会经济内因对PM_(2.5)主要是正向影响,自然外因主要是负向影响;影响因素中对本地大气污染的直接效应贡献强度依次是:年均风速>年均气温>人口密度>地形起伏度>第二产业占比>能源消费>植被覆盖度,人均GDP、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本地PM_(2.5)没有显著影响;对邻近地区大气污染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的因素排序是:植被覆盖度>地形起伏度>能源消费>人口密度;对于自然和人文影响因素应分别采取针对性的适应策略和调控策略,加强区域间联防联控与合作治理,在城市群规划中注重环保规划与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雾霾 PM_(2.5) 时空演变 联防联控 空间杜宾模型 京津冀城市群
原文传递
南京地区霾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203
7
作者 童尧青 银燕 +1 位作者 钱凌 安俊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4-588,共5页
利用南京气象站和江浦、六合、溧水、江宁、高淳等5个南京郊区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南京地区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6站霾天气均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 利用南京气象站和江浦、六合、溧水、江宁、高淳等5个南京郊区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南京地区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6站霾天气均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季节特征;南京站45年来年霾日数呈明显上升趋势.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霾天气受气象要素的影响,静小风、较高相对湿度有利于霾天气出现.霾天气的增加可能是由总悬浮颗粒物(TSP),尤其是细颗粒物的增加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气候特征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城市绿地的滞尘效应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151
8
作者 赵勇 李树人 阎志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2-586,共5页
对河南省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量进行了测定 ,通过建立相关模型研究了郑州市绿地系统净化大气的效应 ,并采用相关指标和评价分级方法 ,将植物的滞尘能力划分为 5级。郑州市城市绿化植物对空气滞尘总量为 984 6 .38t,其中乔木树种占... 对河南省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量进行了测定 ,通过建立相关模型研究了郑州市绿地系统净化大气的效应 ,并采用相关指标和评价分级方法 ,将植物的滞尘能力划分为 5级。郑州市城市绿化植物对空气滞尘总量为 984 6 .38t,其中乔木树种占滞尘总量的 87.0 % ,灌木占 11.3% ,草坪占 1.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滞尘效应 评价方法 大气污染 植物净化
下载PDF
北京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_(10)、TSP的关系 被引量:161
9
作者 杨复沫 贺克斌 +2 位作者 马永亮 张强 余学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6-510,共5页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μg/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μg/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个采样点PM2.5浓度的周变化与季节变化均相似.PM2.5与PM10、TSP的比值均在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反映采暖燃烧源对细颗粒物的贡献较大,而沙尘天气对粗颗粒物的贡献较大;其年均值分别为55%和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2.5浓度 PM10 TSP 细颗粒物 质量浓度 时间变化 可吸入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 大气污染
下载PDF
环境中氟化物的迁移和转化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159
10
作者 谢正苗 吴卫红 徐建民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2期40-53,共14页
本文对环境中氟化物的迁移和转化及其对人体、动物、植物的污染生态效应作一简要的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环境中氟化物的来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2.土-水-气-食物链中氟化物的迁移和积累与地方性氟流行病;3.土-水-气... 本文对环境中氟化物的迁移和转化及其对人体、动物、植物的污染生态效应作一简要的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环境中氟化物的来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2.土-水-气-食物链中氟化物的迁移和积累与地方性氟流行病;3.土-水-气中氟的迁移和积累与植物氟毒效应;4.土-水-气中氟的迁移和积累与蚕桑氟化物污染;5.环境中氟污染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地氟病 大气污染 转化 迁移
原文传递
2000-2011年中国PM_(2.5)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 被引量:165
11
作者 周亮 周成虎 +2 位作者 杨帆 王波 孙东琪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79-2092,共14页
高浓度PM_(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识别PM_(2.5)浓度的空间异质性与驱动因素对区域大气联动治理意义重大。研究采用2000-2011年NASA大气遥感影像反演的PM_(2.5)数据,结合地统计、地理探测器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中... 高浓度PM_(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识别PM_(2.5)浓度的空间异质性与驱动因素对区域大气联动治理意义重大。研究采用2000-2011年NASA大气遥感影像反演的PM_(2.5)数据,结合地统计、地理探测器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2000-2011年PM_(2.5)浓度时空演化格局特征与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1年中国PM_(2.5)污染平均浓度一直保持在22.47~28.26μg/m3区间,总体呈现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的演化态势,2006年是PM_(2.5)浓度值变化的拐点(峰值)。(2)空间上PM_(2.5)浓度整体呈现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趋势,污染浓度高值区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三角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大区域,其中京津冀地区污染最为严重。(3)污染浓度重心研究表明PM_(2.5)重心总体呈现快速东移趋势,污染高值区持续向东移动,低值区向西移动,两者重心背向而行,表明东部雾霾污染程度在进一步加剧。(4)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PM_(2.5)年均浓度呈现强烈的局部空间正自相关特性,PM_(2.5)"高—高"集聚区连片分布在黄淮海平原、汾渭盆地、四川盆地及江汉平原地区,PM_(2.5)"低—低"集聚区分布在长城以北的内蒙古、黑龙江、青藏高原、以及台湾、海南与福建等东南沿海及岛屿地区。(5)地理探测分析表明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对PM_(2.5)浓度空间变化产生巨大影响,其中自然地理区位、人口密度、汽车数量、工业烟尘、秸秆燃烧等因子是中国PM_(2.5)浓度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大气污染 空间演化 地理探测器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113个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健康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162
12
作者 陈仁杰 陈秉衡 阚海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0-415,共6页
搜集2006年我国113个主要城市的PM10年均浓度和当年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资料,评价大气PM10污染对我国113个主要城市的居民健康影响,并粗略估算了相关的健康经济损失.结果表明,2006年大气PM10污染对我国113个城市的居民造成了较大的健康损... 搜集2006年我国113个主要城市的PM10年均浓度和当年我国城市居民的健康资料,评价大气PM10污染对我国113个主要城市的居民健康影响,并粗略估算了相关的健康经济损失.结果表明,2006年大气PM10污染对我国113个城市的居民造成了较大的健康损失,可引起29.97万例过早死亡,9.26万例慢性支气管炎,762.51万例内科门诊,16.59万例心血管疾病住院和8.90万例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折算成货币,总归因健康经济损失为3414.03亿元,其中由过早死亡造成的损失占87.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 健康影响 经济学评价
下载PDF
利用MODIS研究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43
13
作者 李成才 毛节泰 +5 位作者 刘启汉 陈介中 袁自冰 刘晓阳 朱爱华 刘桂青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2094-2100,共7页
通过与太阳光度计观测结果的对比,确认了NASA Terra卫星的MODIS气溶胶产品的精度。利用2000年8月至2003年4月MODIS气溶胶产品统计了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光学特征和季节变化特点,认为人类活动是中国东部气溶胶的主要来源,所有的大值区都... 通过与太阳光度计观测结果的对比,确认了NASA Terra卫星的MODIS气溶胶产品的精度。利用2000年8月至2003年4月MODIS气溶胶产品统计了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光学特征和季节变化特点,认为人类活动是中国东部气溶胶的主要来源,所有的大值区都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经济迅速发展的地区。Angstrom指数的分布显示中国东部气溶胶以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为主,但在春季、秋季、冬季受到来自北方沙尘的影响显著。人口密集城市地区气溶胶Angstrom指数低于其周边地区,显示城市地区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扬尘、煤烟等大粒子占有相当比例,与发达国家城市地区不同。这些结果为气候研究和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地区 气溶胶 光学厚度 分布特性 季节变化特征 MODIS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大气污染
原文传递
利用MODIS光学厚度遥感产品研究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 被引量:145
14
作者 李成才 毛节泰 +3 位作者 刘启汉 刘晓阳 刘桂青 朱爱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69-880,共12页
对 2 0 0 1年在北京地区利用太阳光度计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和NASA发布的MODIS气溶胶产品进行了比较 ,验证了这一卫星遥感产品的可靠性 ;比较了 2 0 0 1年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 (AOD)产品和由空气污染指数 (API)计算的每日平均可吸入颗... 对 2 0 0 1年在北京地区利用太阳光度计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和NASA发布的MODIS气溶胶产品进行了比较 ,验证了这一卫星遥感产品的可靠性 ;比较了 2 0 0 1年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 (AOD)产品和由空气污染指数 (API)计算的每日平均可吸入颗粒物 (PM1 0 )浓度 ,得到了比较高的相关系数 ,证实该气溶胶产品可用于污染分析。将北京地区AOD与气象能见度观测资料进行比较 ,得到了不同季节的气溶胶“标高”。利用统计的不同季节的气溶胶标高 ,从光学厚度的季节分布得到了能见度 (能见距离 )的季节分布。气溶胶光学厚度图像的个例分析表明 ,除局地排放外 ,周边区域 (主要为西南和南向 )的输送对北京市区的空气污染贡献份额较大。卫星遥感气溶胶可以比较直观地再现污染物的区域分布和输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大气污染 气溶胶光学厚度 能见度 卫星遥感气溶胶
下载PDF
我国大气颗粒物暴露与人群健康效应的关系 被引量:133
15
作者 阚海东 陈秉衡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综合分析我国大气颗粒物暴露与人群健康效应的流行病学资料 ,以获取我国颗粒物_健康效应的暴露_反应关系。方法在联机检索文献的基础上 ,确定各健康效应终点的定量暴露_反应关系 ,多篇文献的综合评价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结果... 目的综合分析我国大气颗粒物暴露与人群健康效应的流行病学资料 ,以获取我国颗粒物_健康效应的暴露_反应关系。方法在联机检索文献的基础上 ,确定各健康效应终点的定量暴露_反应关系 ,多篇文献的综合评价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结果建立了从发病到死亡各个健康效应终点上 ,大气颗粒物浓度每升高一定单位 ,人群不良健康效应发生的相对危险度。结论该文建立的暴露_反应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人群健康效应 大气污染 环境危险评价
下载PDF
北京大气细粒子PM_(2.5)的化学组成 被引量:117
16
作者 杨复沫 贺克斌 +6 位作者 马永亮 张强 姚小红 Chak K. Chan Steven Cadle Tai Chan Patricia Mulawa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605-1608,共4页
为了解北京大气细粒子(PM2.5)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在车公庄和清华园进行了连续1年、每周1次同步采样和全样品分析。2个采样点PM2.5的化学组成相似。含碳组分和水溶性离子是主要的组分,其质量浓度之和超过PM2.5的50%。有机碳、元素碳... 为了解北京大气细粒子(PM2.5)的污染水平和污染特征,在车公庄和清华园进行了连续1年、每周1次同步采样和全样品分析。2个采样点PM2.5的化学组成相似。含碳组分和水溶性离子是主要的组分,其质量浓度之和超过PM2.5的50%。有机碳、元素碳和细粒子PM2.5的季节变化一致,即冬季质量浓度最高,夏季最低。夏季NO-3的质量浓度最低且在采样过程中从特氟隆滤膜上有近50%的挥发。SO2-4不同于PM2.5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SO2的转化率。地壳元素的质量浓度从冬季到春季大幅度上升,春季沙尘天气频是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2.5 城市大气细粒子 化学组成 含碳组分 水溶性离子 季节变化 大气污染
原文传递
大气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09
17
作者 肖辉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因大气污染而不断增加的大气氮沉降量 ,在许多地区超过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氮需求。氮在土壤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对H+ 离子的产生与消耗有重要影响。NH+4和NO-3输入与输出的平衡状态影响着土壤 -土壤溶液系统的酸化速率。过剩的氮沉降... 因大气污染而不断增加的大气氮沉降量 ,在许多地区超过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氮需求。氮在土壤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对H+ 离子的产生与消耗有重要影响。NH+4和NO-3输入与输出的平衡状态影响着土壤 -土壤溶液系统的酸化速率。过剩的氮沉降将增加NH+4的硝化和NO-3的淋失 ,加速土壤的酸化。土壤酸化对森林有危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氮沉降 森林土壤酸化 迁移 转化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历程、成就与经验 被引量:129
18
作者 王文兴 柴发合 +8 位作者 任阵海 王新锋 王淑兰 李红 高锐 薛丽坤 彭良 张鑫 张庆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21-1635,共15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同时,及时缓解了各类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有效避免了欧美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严重大气污染灾害.然而,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大气污染尤其是二次污染的严峻挑战.为此,非常有必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同时,及时缓解了各类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有效避免了欧美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严重大气污染灾害.然而,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大气污染尤其是二次污染的严峻挑战.为此,非常有必要全面梳理与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历程、成就与经验.结果表明:我国在各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就与较为丰富的污染防控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气污染防治理论与管理模式,构建了系统科学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控体系.今后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继续调整优化四大结构,统筹兼顾,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强化科技能力建设,注重大气环境问题预测,加强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历程 成就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脱硫石膏性能及其综合利用 被引量:116
19
作者 王方群 原永涛 齐立强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对湿式石灰石 石膏法脱硫工艺副产物脱硫石膏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对国外脱硫石膏排放和综合利用状况、国内研究现状及综合利用做了介绍 。
关键词 脱硫石膏 湿式石灰石-石膏法 大气污染 真空脱水 燃煤电厂
下载PDF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我国居民呼吸速率暴露参数研究 被引量:126
20
作者 王宗爽 武婷 +4 位作者 段小丽 王晟 张文杰 武雪芳 于云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71-1175,共5页
呼吸速率是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关键性暴露参数之一,然而迄今为止鲜见我国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以及公开发布能够代表我国居民的呼吸速率参数的报道,而通常是以引用美国发布的参数为主,导致评价结果的误差并增加了不确... 呼吸速率是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关键性暴露参数之一,然而迄今为止鲜见我国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以及公开发布能够代表我国居民的呼吸速率参数的报道,而通常是以引用美国发布的参数为主,导致评价结果的误差并增加了不确定性.采用呼吸速率的能量估算方法,根据我国2004年大规模的膳食能量调查数据,计算了各类人群的呼吸速率参数.结果表明:我国男、女性居民长期暴露的呼吸速率为4.7-13.9 m3/d;20-45岁男、女性居民轻、中、重3种活动强度下的呼吸速率为13.5-16.7 m3/d;2-5和6-17岁的城市居民呼吸速率分别比农村居民高15.8%和12.4%,而18-45和45岁以上的农村居民的呼吸速率分别比城市居民高3.9%和7.6%,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呼吸速率存在差异;各年龄段长期暴露的日均呼吸速率是静息通气量的1.1-1.3倍,与相关文献的报道相符;如果直接引用美国的呼吸速率参数,将会造成2.6%-30.9%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健康 大气污染 呼吸速率 暴露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