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4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 被引量:638
1
作者 吴国雄 蔡雅萍 唐晓菁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7-405,共19页
从完整的原始方程出发,在导出精确形式的湿位涡方程的基础上,证得绝热无摩擦的饱和湿空气具有湿位涡守恒的特性。并由此去研究湿斜压过程中涡旋垂直涡度的发展。结果表明,在湿等熵坐标中,涡旋的发展与对流稳定度的减少,等熵面上的... 从完整的原始方程出发,在导出精确形式的湿位涡方程的基础上,证得绝热无摩擦的饱和湿空气具有湿位涡守恒的特性。并由此去研究湿斜压过程中涡旋垂直涡度的发展。结果表明,在湿等熵坐标中,涡旋的发展与对流稳定度的减少,等熵面上的辐合和潜热的释放有关。由于等熵位涡分析的应用受等熵面倾斜的限制,又进而发展了Z坐标及P坐标中的倾斜涡度发展理论。指出无论是湿对称不稳定或对流不稳定大气,还是湿对称稳定或对流稳定大气,除对流稳定度的影响外,风的垂直切变的增加或水平湿斜压的增加均能因湿等熵面的倾斜而引起垂直涡度的增长。湿等熵面的倾斜越大,这种由干湿斜压性加强所引起的涡旋发展更激烈。在梅雨锋附近及其南侧暖湿区的北端,湿等熵面十分陡立,是涡旋发展及暴雨发生的重要地区。对1991年6月12—15日江淮流域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分析表明,湿位涡分析,尤其是等压面上湿位涡量MPV1和MPV2的分析不仅在中高纬有效,在低纬度及低对流层也十分有效,是暴雨诊断和预报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涡 倾斜涡度 大气 对流层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直接影响——国外十余年来模拟实验研究之主要手段及基本结论 被引量:141
2
作者 蒋高明 韩兴国 林光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89-502,共14页
本文针对国外近十几年来在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直接影响方面所开展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动态、基本结论、存在问题等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大气CO2浓度在过去200年内已增加了80μmol·mol-1,生长在高CO2环... 本文针对国外近十几年来在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直接影响方面所开展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动态、基本结论、存在问题等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大气CO2浓度在过去200年内已增加了80μmol·mol-1,生长在高CO2环境下的植物,其生理生态、形态及化学成分等方面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表现在光合作用速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呼吸作用受抑制;气孔密度减少,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生物量及产量增加;一些关键蛋白质及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组织中的氮、硫等元素含量降低;根系及花的发育也随CO2浓度的升高而提前等。不同光合途径(C3、C4及CAM)及不同植被类型(自然植被、栽培植被)的植物随CO2浓度发生的上述指标的变化在长期反应与短期反应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另外,实验控制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甚至实验装置(如花盆)的大小对预测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反应 气孔反应 大气 二氧化碳 植物生态学
下载PDF
杭州市大气PM_(2.5)和PM_(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99
3
作者 包贞 冯银厂 +2 位作者 焦荔 洪盛茂 刘文高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8,共5页
2006年在杭州市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无机元素、5种无机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等,并据此构建了杭州市PM2.5和PM10的源与... 2006年在杭州市两个环境受体点位采集不同季节大气中PM2.5和PM10样品,同时采集了多种颗粒物源类样品,分析了其质量浓度和多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无机元素、5种无机水溶性离子以及有机碳和元素碳等,并据此构建了杭州市PM2.5和PM10的源与受体化学成分谱;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PM2.5和PM10污染较严重,其年均浓度分别为77.5μg/m3和111.0μg/m3;各主要源类对PM2.5的贡献率依次为机动车尾气尘21.6%、硫酸盐18.8%、煤烟尘16.7%、燃油尘10.2%、硝酸盐9.9%、土壤尘8.2%、建筑水泥尘4.0%、海盐粒子1.5%。各主要源类对PM10贡献率依次为土壤尘17.0%、机动车尾气尘16.9%、硫酸盐14.3%、煤烟尘13.9%、硝酸盐粒8.2%、建筑水泥尘8.0%、燃油尘5.5%、海盐粒子3.4%、冶金尘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PM2.5 PM10 化学质量模型(CMB) 来源解析 杭州
下载PDF
用地面湿度参量计算我国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及有效水汽含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5
4
作者 杨景梅 邱金桓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2,共14页
根据 1993年我国 28个台站地面及高空气象要素资料,拟合出这 28个台站所在 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同地面湿度参量(地面水汽压、地面露点)关系的经验表达式,并且 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地理纬度 和海拔高度H两个参量,将经... 根据 1993年我国 28个台站地面及高空气象要素资料,拟合出这 28个台站所在 地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同地面湿度参量(地面水汽压、地面露点)关系的经验表达式,并且 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地理纬度 和海拔高度H两个参量,将经验系数参数化,建立起由 地面湿度参量计算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经验计算模式。另外还拟合出这些地区整层大气有效 水汽含量同可降水量关系的经验表达式,提出一个先由地面湿度参量计算整层大气可降水 量,再由此计算出整层大气有效水汽含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水量 有效水汽含量 地面湿度参量 地面水汽压 地面露点 大气
下载PDF
环境汞污染 被引量:190
5
作者 冯新斌 仇广乐 +3 位作者 付学吾 何天容 李平 王少锋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6-457,共22页
由于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强的毒性,汞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污染物。本文对目前大气汞的来源、汞在大气中的形态分布及在全球大气分布的特点和汞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提出了大气汞研究的展望。评述了近年来水生... 由于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强的毒性,汞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污染物。本文对目前大气汞的来源、汞在大气中的形态分布及在全球大气分布的特点和汞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提出了大气汞研究的展望。评述了近年来水生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对汞甲基化机理认识的研究要进一步加强的观点。对汞矿开采和混汞法炼金区环境汞污染及对居民健康的危害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地评述,指出矿区居民汞暴露的主要途径。最后,本文还总结了目前人体暴露不同形态汞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 大气 水生生态系统 矿山 人体暴露
原文传递
土壤呼吸作用和全球碳循环 被引量:131
6
作者 李玉宁 王关玉 李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51-357,共7页
土壤呼吸作用是全球碳循环中一个主要的流通途径 ,导致土壤碳以CO2 形式流向大气圈。全球土壤中碳贮存量的增加有助于缓和人为CO2 的进一步释放 ,而土壤CO2 的流失则显著地加剧大气CO2 的升高和增强温室效应。文章简单评述了土壤呼吸作... 土壤呼吸作用是全球碳循环中一个主要的流通途径 ,导致土壤碳以CO2 形式流向大气圈。全球土壤中碳贮存量的增加有助于缓和人为CO2 的进一步释放 ,而土壤CO2 的流失则显著地加剧大气CO2 的升高和增强温室效应。文章简单评述了土壤呼吸作用、大气CO2 升高、全球温度升高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 :改进的管理实践能减少农业土壤中CO2 净流失 ,增加有机碳贮存。减缓土壤呼吸作用的一项简单措施是减少土壤耕作。土壤扰动最小的耕作实践称为免耕作。实践证明 ,当实施免耕作时 ,土壤有机质的流失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作用 碳循环 碳截留 免耕作 二氧化碳 大气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全球变暖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9
7
作者 傅国斌 李克让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化 ,从而对气候系统形成反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大气 二氧化碳 湿地生态系统 甲烷
下载PDF
西风带与季风对中国西北地区的水汽输送 被引量:140
8
作者 王可丽 江灏 赵红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2-438,共7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气候资料,分析了西风带与季风对我国西北地区水汽输送的作用。分析表明,大气水汽输送在西北地区的3个分区特征非常明显:高原切变线以南,主要是来自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高...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气候资料,分析了西风带与季风对我国西北地区水汽输送的作用。分析表明,大气水汽输送在西北地区的3个分区特征非常明显:高原切变线以南,主要是来自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高原切变线以北,主要是来自西风带的水汽输送;高原切变线向东北方向的延长部位是一鞍型区,为西风带与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区。青藏高原东部的西南季风气流有绕行和向北翻越青藏高原的水汽输送;而在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由青藏高原周边向主体的水汽输送,没有明显的翻越青藏高原的水汽输送。在青藏高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对流层中层的水汽输送为主;在青藏高原南部以低层水汽输送为主。在青藏高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水汽输送为辐散,即输入的水汽又被扩散出去了;在青藏高原主体和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为水汽输送的辐合区。西风带的水汽输送为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基本的水汽来源,西风变化对其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年际变化有直接的作用;南亚夏季风通过西南季风气流水汽输送直接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南部和东部,并且,其变化通过环流结构调整影响西风带的波动,进而影响西风带对西北地区的水汽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水汽输送 西风带 季风 中国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 水资源
下载PDF
引起我国夏季旱涝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遥相关及其物理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0
9
作者 黄荣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本文综述了引起我国夏季旱涝的东亚大范围、持续性大气环流异常遥相关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本文特别强调了关于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异常遥相关物理机制的研究,其中不少研究是作者多年努力的成果。本文还指出在这方面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旱涝 大气 环流 异常 遥相关
下载PDF
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 被引量:119
10
作者 吴兑 《广东气象》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霾与雾的区分是目前一个非常现实 ,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过去东南沿海各省不成文规定的用相对湿度区分的标准普遍偏低 ,区分霾和雾 ,应该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 ,结合各种判据来确定。考虑到近几年对气溶胶研究的新成果 ,大气中 0... 霾与雾的区分是目前一个非常现实 ,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过去东南沿海各省不成文规定的用相对湿度区分的标准普遍偏低 ,区分霾和雾 ,应该根据影响天气系统的变化 ,结合各种判据来确定。考虑到近几年对气溶胶研究的新成果 ,大气中 0 .1μm以下的水溶性粒子主要是 (NH4) 2 SO4等组成的 ,>1μm的粒子主要是NaCl等组成的。这些物质的相变湿度大都在 80 %左右。建议将相对湿度<80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的天气现象确定为霾 ,相对湿度 >90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确定为雾 ,相对湿度介于 80~ 90 %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 ,但其主要成分应该是霾。建议尽快制定灰霾指数和预警办法 ,开展灰霾天气预测预报预警方法的研究和业务平台建设 ,拓展气象服务领域 ,使环境气象产品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为政府实行动态调控的环保措施的决策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能见度 相对湿度 天气系统 天气现象 气象服务 天气预测 视野 恶化 混浊
下载PDF
城市环境大气重污染过程周边源影响域 被引量:110
11
作者 徐祥德 周丽 +7 位作者 周秀骥 颜鹏 翁永辉 陶树旺 毛节泰 丁国安 卞林根 J.Chan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58-966,共9页
北京城市周边污染源影响问题是北京环境污染治理决策亟待解决的关键环节之一.综合分析2001年1-3月份BECAPEX(Beijing City Atmospheric Pollution Experiment),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与TOMS(Total Ozon... 北京城市周边污染源影响问题是北京环境污染治理决策亟待解决的关键环节之一.综合分析2001年1-3月份BECAPEX(Beijing City Atmospheric Pollution Experiment),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与TOMS(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卫星遥感资料,提出追踪污染源"上游"风场合成矢量法.通过统计分析北京及周边地区TOMS与MODIS卫星遥感气溶胶区域性特征,发现北京城市重污染过程与南部周边城市群落排放源影响相关显著,北京周边向南开口的类似"马蹄型"地形可能导致周边源远距离输送的污染物"滞留"效应,形成北京与南部周边排放源近似南.北向带状影响域.综合分析北京地区重污染过程轨迹特征,并选取2001年1-3月份重污染过程与空气质量良好时段作为分析样本,采用HYSPLIT(Hybrid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轨迹模式进行模拟试验,揭示了北京城区重污染过程河北、山东和天津等地城市群落污染排放源扩散轨迹.选取北京城区异常重污染过程个例,并用RAMS(Regional Atmosphere Model System)模式模拟试验,亦揭示了北京城区异常污染过程周边外源贡献率,进一步证实了北京城市重污染过程加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南部周边城市污染物外源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 排放源 污染源 污染物 污染排放 环境污染治理 大气 北京城区 过程 周边城市
原文传递
南北两半球大气的相互作用和季风的本质 被引量:106
12
作者 曾庆存 李建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3-448,共16页
理性分析和利用NCEP/NCAR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越赤道气流即两半球的相互作用首先是由于赤道面与黄道面有交角而使太阳辐射有年变化所致,行星热对流环流是热带季风的“第一推动力”,而地表面特性差异(海陆热力特... 理性分析和利用NCEP/NCAR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越赤道气流即两半球的相互作用首先是由于赤道面与黄道面有交角而使太阳辐射有年变化所致,行星热对流环流是热带季风的“第一推动力”,而地表面特性差异(海陆热力特性差异以及地形高度等)所导致的准定常行星波为“第二推动力”。如以推动大气质量跨纬圈传输的效力来看,平均来说二推动力的功效之比为2:1。第二推动力在亚澳季风区与第一推动力合拍,使热带季风在亚澳区内最明显,而各经圈环流圈的上下及南北关联及与中高纬准定常行星波的配置则使全球范围内从低纬到高纬、从低空到高空有地域性的明显季节变化区,从而构成三度空间的全球季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两半球 大气 相互作用 季风 大气环境
下载PDF
大气作用下膨胀土边坡的现场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15
13
作者 孔令伟 陈建斌 +2 位作者 郭爱国 赵艳林 吕海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65-1073,共9页
在广西南宁地区建立了缓坡、陡坡与坡面种草3种类型膨胀土边坡的原位监测系统。采用小型气象站、土壤含水率TDR系统、烘干法、温度传感器、测斜管和沉降板跟踪测试了边坡含水率、温度、变形等随气候变化的演化规律。认为降雨是膨胀土边... 在广西南宁地区建立了缓坡、陡坡与坡面种草3种类型膨胀土边坡的原位监测系统。采用小型气象站、土壤含水率TDR系统、烘干法、温度传感器、测斜管和沉降板跟踪测试了边坡含水率、温度、变形等随气候变化的演化规律。认为降雨是膨胀土边坡发生灾变的最直接的外在因素,蒸发效应是边坡灾变的重要前提条件,而风速、净辐射量、气温和相对湿度是间接影响因素;土温变化可间接反映边坡不同位置的含水率变化性状;边坡变形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体,坡中变形最大,其次是坡顶,坡脚处变形最小,陡坡在大气作用下发生了渐进性破坏;草皮覆盖有利于保持边坡表层土体水分、降低坡面冲刷和径流量、抑制边坡变形,且对土温有很好的削峰填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大气 现场响应试验 气象站 蒸发量
下载PDF
植被指数的抗大气影响探讨 被引量:107
14
作者 张仁华 饶农新 廖国男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1期53-62,共10页
提出一个应用方便的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的大气纠正方法。在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的基础上,运用大气下向光谱的同步实例值以及大气辐射传输方程,得到纠正NDVI的关键参数γ↑。改进了ARVI的γ↑始终等于1... 提出一个应用方便的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的大气纠正方法。在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的基础上,运用大气下向光谱的同步实例值以及大气辐射传输方程,得到纠正NDVI的关键参数γ↑。改进了ARVI的γ↑始终等于1 的计算方法。同时也不必采用5s模型进行预处理。所得新的抗大气影响植被指数(IAVI)为:ρnir- 〔ρr- γ↑(ρb- ρr)〕ρnir+ 〔ρr+ γ↑(ρb- ρr)〕。式中的γ↑值的变化范围可从0.65 到1.21 之间。对于混浊大气γ↑值随观测角变化更大。还提供了一组根据气象资料计算γ↑值的近似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植被指数 大气 阻抗
下载PDF
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与东亚大气低频振荡 被引量:102
15
作者 陆尔 丁一汇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30-736,共7页
本文分析了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期间东亚大气低频振荡活动。从低频振荡特征看,江淮雨量和东亚风场中低频振荡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风场的振荡周期具有显著的地域和频域分布特征。从低频波的传播看,这一梅雨过程的两个异常阶段(5月... 本文分析了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期间东亚大气低频振荡活动。从低频振荡特征看,江淮雨量和东亚风场中低频振荡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风场的振荡周期具有显著的地域和频域分布特征。从低频波的传播看,这一梅雨过程的两个异常阶段(5月下半月和7月上半月),东亚风场低频波的水平传播方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分析指出,低纬地区低频波虽有不同传播方向,但都将暖湿空气以低频形式输送到江淮以南,它与北侧的低频冷空气在江淮地区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该地区以低频形式出现的3场特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梅雨 江淮流域 大气 低频振荡
下载PDF
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对大气CO_2沉降的贡献 被引量:103
16
作者 刘再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3-300,共8页
精确预测大气 CO2 的未来变化对于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为此 ,需要确定大气 CO2 的源和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本文作者利用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资料对一些实例进行了分析 :首先讨论了碳酸盐岩岩溶作用 (包括碳酸盐溶解及再沉积的... 精确预测大气 CO2 的未来变化对于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为此 ,需要确定大气 CO2 的源和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本文作者利用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资料对一些实例进行了分析 :首先讨论了碳酸盐岩岩溶作用 (包括碳酸盐溶解及再沉积的共同影响 )对土壤 CO2和径流变化的敏感性 ;接着利用水化学 -流量方法和碳酸盐岩石片试验方法得出了我国和世界碳酸盐岩地区因碳酸盐岩岩溶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的净 CO2 总量 ,即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对大气 CO2 沉降的贡献。它们分别是 :中国每年 180 0万 t C,整个世界岩溶地区 1.1亿 t C;最后 ,文章据 DBL理论模型计算得出世界碳酸盐岩地区碳酸盐岩溶解吸收CO2 一项产生的大气 CO2 沉降量为每年 4 .1亿 t C,继而得出全世界碳酸盐岩地区因碳酸盐再沉积而释放 CO2 产生的大气 CO2 源项为每年 3亿 t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岩溶 土壤 沉降 大气 二氧化碳 模型
下载PDF
煤及其灰渣中的汞 被引量:85
17
作者 王起超 马如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6-79,共4页
研究了东北、内蒙古东部煤炭中汞的含量分布以及煤中汞向燃烧产物中迁移的规律。煤中汞含量高于土壤,并和煤中全硫分及灰分呈显著正相关。煤中汞在锅炉飞灰中被富集,在底灰中被分散。飞灰粒径越小汞含量越高,显示表面富集特征;飞灰... 研究了东北、内蒙古东部煤炭中汞的含量分布以及煤中汞向燃烧产物中迁移的规律。煤中汞含量高于土壤,并和煤中全硫分及灰分呈显著正相关。煤中汞在锅炉飞灰中被富集,在底灰中被分散。飞灰粒径越小汞含量越高,显示表面富集特征;飞灰中90%以上的汞存在于<0.125mm粒子上。飞灰中汞占煤中汞总量23.1%~26.9%,从烟囱排出的汞占56.3%~6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灰渣 大气 煤燃烧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6
18
作者 王伯光 张远航 邵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7-15,共9页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8个大气功能区观测点、5个主导风向加强观测点和 3个不同高度监测点进行了为期 1年以上的观测 ,采用美国环保局TO15方法定性并定量分析了 5 5种臭氧前体物 (NMHCs)和 6 2种有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xicVOCs) ,系统...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8个大气功能区观测点、5个主导风向加强观测点和 3个不同高度监测点进行了为期 1年以上的观测 ,采用美国环保局TO15方法定性并定量分析了 5 5种臭氧前体物 (NMHCs)和 6 2种有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xicVOCs) ,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大气VOC的组成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结果发现 ,各大气功能区VOC的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差别明显 ,珠江三角洲大气VOCs呈现区域性污染特征 ;广州市区始终具有最高的VOC浓度水平 ,夏季、冬季其下风向地区的VOC浓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 ;夏季的NMHC及单环芳香烃的浓度均为全年最高 ,VOC各组分表现出并不相同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城市近地面VOC主要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 ,而越往高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大气 挥发性有机物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温室气体的源与汇 被引量:76
19
作者 王明星 张仁健 郑循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75-79,共5页
介绍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概念 ,阐述了当前 6种主要温室气体 (CO2 、CH4、N2 O、HFCs、PFCs、SF6)及其源和汇。尽管目前后 3种气体特别是PFCs和SF6在大气中的浓度很低 ,但它们有很高的增温潜势 ,在大气中寿命相当长 ,来自人类活动的... 介绍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概念 ,阐述了当前 6种主要温室气体 (CO2 、CH4、N2 O、HFCs、PFCs、SF6)及其源和汇。尽管目前后 3种气体特别是PFCs和SF6在大气中的浓度很低 ,但它们有很高的增温潜势 ,在大气中寿命相当长 ,来自人类活动的排放必将造成它们在大气中不可逆的增长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大气 温室效应 SF6 排放 人类活动 CH4 增温 CO2
全文增补中
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区域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1
20
作者 周秀骥 李维亮 罗云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8-427,共10页
利用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和日照时数等多年观测资料,反演了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075μm光学厚度的年、月平均值,分析了我国大气气溶胶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据此,在中国区域气候模式中考虑气溶胶的辐射影响,模拟中国地区气溶胶直... 利用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和日照时数等多年观测资料,反演了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075μm光学厚度的年、月平均值,分析了我国大气气溶胶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据此,在中国区域气候模式中考虑气溶胶的辐射影响,模拟中国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大小及气候响应的季节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多年平均分布状况是以四川盆地为大值中心向四周减少;长江中下游武汉附近和南疆盆地为另两个大值中心;青藏高原为气溶胶低值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春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值最大,各地气溶胶光学厚度最小值出现的季节则有所不同。气溶胶辐射强迫介于-53~-13W/m2之间;辐射强迫具有春、夏季大,秋、冬季小,冬季南方偏大,夏季北方偏大的特征。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分布与其光学厚度的分布基本一致。由于气溶胶的影响,中国大陆地区地面气温均有所下降,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北侧到河套地区降温最为明显,分别可达-04oC和-05oC。气候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地面气温的变化除与辐射强迫的大小有关外,还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气溶胶 辐射强迫 气候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