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杜娟 杨树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22,共3页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是通过监测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波,可以确定出水驱前缘位置、优势注水方向、注水波及面积等资料;在水力压裂时,进而还可确定出裂缝分布的方位、长度、高度及地应力方向等地层参数。为油藏工程师进行方案...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是通过监测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波,可以确定出水驱前缘位置、优势注水方向、注水波及面积等资料;在水力压裂时,进而还可确定出裂缝分布的方位、长度、高度及地应力方向等地层参数。为油藏工程师进行方案优化、提高整体开发效果和采收率等提供依据。在简要介绍了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动、静态资料,对微地震法在水驱前缘测试及压裂裂缝监测两方面在大庆油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场应用证明,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动态分析及压裂效果评价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水驱前缘 压裂裂缝监测 大庆长垣北部
下载PDF
大庆长垣北部萨Ⅱ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2
作者 刘伟 许延秋 +3 位作者 满建刚 王文红 王磊 李玉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52-55,共4页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利用8口井的岩心资料和5953口井测井曲线资料,对大庆长垣北部萨Ⅱ油层组各级基准面旋回界面的类型标志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将萨Ⅱ油层组划分为1个中期旋回、5个短期旋回、18个超短期旋回,建立了以中期...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利用8口井的岩心资料和5953口井测井曲线资料,对大庆长垣北部萨Ⅱ油层组各级基准面旋回界面的类型标志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将萨Ⅱ油层组划分为1个中期旋回、5个短期旋回、18个超短期旋回,建立了以中期旋回层序为整体控制、短期旋回层序为框架、超短期旋回层序为最小对比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提出了大庆长垣北部萨Ⅱ油层组地层自北向南逐渐减薄的地层模式。层序地层分析表明,基准面的变化影响着萨Ⅱ油层组垂向沉积层序演化和砂体的分布特征,萨Ⅱ油层组下部为基准面下降期的复合型水退进积地层序列,上部为基准面上升期的复合型水进退积地层序列,中部为基准面下降到上升的转换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大庆长垣北部 萨Ⅱ油层组 基准面旋回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大庆长垣北部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变流线方式的井网优化
3
作者 焦天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08,共7页
针对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驱后剩余油储量大、原井网聚驱后提高采收率幅度低的难题,以长垣油田北部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变流线方式的井网优化方式。在深刻剖析原井网原流线化学驱效果差原因的基础上,利用流线含油饱... 针对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驱后剩余油储量大、原井网聚驱后提高采收率幅度低的难题,以长垣油田北部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变流线方式的井网优化方式。在深刻剖析原井网原流线化学驱效果差原因的基础上,利用流线含油饱和度数学模型优化设计流线转变方式,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现场试验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聚驱后原井网原流线二次化学驱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是主流线部位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理论上确定最佳布井方式应在原井网滞留区处,即原井网原流线旋转一次45°处加密或重构布井,室内物理模拟及现场试验表明流线转变后滞留区处剩余油得到了有效动用,提高采收率幅度为8.3百分点。为此,大庆长垣北部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井网优化应重点考虑原井网原流线旋转一次45°加密或重构布井的流线转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北部 聚驱后化学驱 变流线 原井网旋转45°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