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晓平 孙宏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5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大动脉粥样性硬化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分析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大动脉粥样性硬化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RP与Chemerin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银丹心通软胶囊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韩薇 徐宇浩 于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浓...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浓溶液15 mL,静脉滴注,bi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簇(R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入组40例,治疗过程中无患者脱落;随访期间脱落8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38例/40例)和77.50%(31例/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GSH-Px分别为(40.06±8.12)和(35.32±5.68)U·L^(-1),ROS分别为(1.07±0.25)和(2.64±0.82)mol·L^(-1),TNF-α分别为(1.62±0.70)和(2.06±1.13)ng·L^(-1),IL^(-1)β分别为(11.43±1.62)和(25.85±2.37)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5.77±1.54)和(9.48±1.29)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1.82±0.27)和(1.97±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出血性脑梗死、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异常。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能抑制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过氧化反应,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T淋巴细胞亚群 氧化应激 因子
原文传递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对比 被引量:33
3
作者 周锦霞 李国珍 +1 位作者 程伟 潘春联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差异。方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普仁医院2013-2015年确诊为LAA型脑梗死患者70例和PAD型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PAD型和LAA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特...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差异。方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普仁医院2013-2015年确诊为LAA型脑梗死患者70例和PAD型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PAD型和LAA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特点、转归情况,统计发病早期出现进展性运动障碍(PMD)的病发率。结果 PAD组的吸烟率为25.71%,明显低于LAA组的吸烟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3,P<0.01);PAD组的饮酒率为10.00%,显著低于LAA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0,P<0.01);年龄、性别比例、高血压病、高血脂病、心脏病和糖尿病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组的入院NIHSS评分为(5.29±4.01)分,略低于LAA组的(5.80±7.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4,P=0.621);PAD组的出院NIHSS评分为(3.23±3.54)分,略低于LAA组的(3.40±4.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7,P=0.805);PAD组出现PMD的比例为48.21%,显著高于LAA组的2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6,P=0.004);PAD组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的比例为0,显著低于LAA组的1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16,P<0.001);PAD组脑干发病率为22.47%,高于LAA组的15.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4,P=0.202);PAD组基底节区发病率为26.34%,高于LAA组的2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P=0.744);PAD组侧脑室旁发病率为52.27%,显著高于LAA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D组的皮层、小脑和分水岭的发病率为0,显著低于L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D型脑梗死的病发部位较LAA型脑梗死更为深层,PAD型脑梗死中PMD占很大比例,有TIA史患者所占比例较少,且神经功能预后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运动障碍 缺血发作 短暂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牟振弘 李斌 +3 位作者 张玉香 王涛 郭筱菲 孙明昊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天津海滨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天津海滨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第1、2天每天用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以500 m L生理盐水稀释,24 h持续静脉滴注;其后5 d每天用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以250 m L生理盐水稀释,分早晚2次持续静脉滴注,每次3 h。治疗组其他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14 d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同时比较治疗前,治疗3、7 d时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5%、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 d时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两组患者炎症因子IL-8和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两个炎症因子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NIHSS评分和炎症因子TNF-α、IL-8,同时能提高患者的Barthel指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注射液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 IL-8 TNF-α
原文传递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方方 钱伟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1-905,共5页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抵抗(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分析AR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TOSAT分型,选择新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入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ASP)抗血小板聚集,1周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抵抗(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影响,并分析AR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TOSAT分型,选择新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入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ASP)抗血小板聚集,1周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AR组,跟踪至少6个月;根据有无脑梗死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最后统计分析。结果 (1)复发组AR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P<0.05);(2)AR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AS组(P<0.05);(3)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时,年龄、糖尿病、TC、Hcy、Apo-a在两组之间有差异(P<0.05);(4)复发组中AR和AS之间,糖尿病、LDL-C和Hs-CRP在两组间分布不同(P<0.05);(5)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Hs-CRP、TC是AR的危险因素。结论 A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有重要影响,尤其在伴有基础疾病等不良因素时AR更易发生,TEG能方便快速检测AR,这对及时预防脑梗死复发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复发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阿司匹林抵抗
下载PDF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亚武 王志辉 +1 位作者 李剑 欧先秦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发...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对照组患者未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 A-Ⅰ)、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TG、Apo A-Ⅰ水平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t=0.314、0.323,P>0.05);观察组患者的TC、LDL-C、Apo-B及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TC、HDL-C、LDL-C、Apo-B及Lp-a水平间有明显差异(t=0.046、3.315、2.141、2.752、66.817,P<0.05);将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作为因变量,TC、HDL-C、LDL-C、Apo-B、Lp-a均不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中,患者的TC、LDL-C、Apo-B及Lp-a水平均升高,但是HDL-C水平降低,且TC、HDL-C、LDL-C、Apo-B、Lp-a均不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 血脂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L、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晓敏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3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L(s 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 P-selectin)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24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39例(大动脉硬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轻型3... 目的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L(s 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 P-selectin)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24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39例(大动脉硬化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轻型38例、中型62例、重型39例)、非大动脉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01例(非大动脉硬化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大动脉硬化组及非大动脉硬化组入院时、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s CD40L、s P-selectin,分析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病变支数、神经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s CD40L、s P-selectin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大动脉硬化组、对照组比较,大动脉硬化组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升高(P均<0. 05);与对照组比较,非大动脉硬化组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升高(P均<0. 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以及多支病变患者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逐渐升高(P均<0. 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变轻、中、重型患者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逐渐升高(P均<0. 05)。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与病变支数、NIHSS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 556,0. 537; 0. 602,0. 518; P均<0. 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s CD40L水平与s P-selectin呈正相关(r=0. 745,P均<0. 05)。血浆s CD40L水平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灵敏度为82. 23%、特异度为90. 77%。血浆s P-selectin水平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灵敏度为86. 53%、特异度为89. 02%。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浆s CD40L、s P-selectin水平升高。血浆s CD40L、s P-selectin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血浆s CD40L、s P-selectin可能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CD40L 可溶P-选择素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贵祥 孙培丽 张爱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9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氯吡格雷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国兵 陈延 +1 位作者 郭珍立 黄敏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4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临床特征,并分析A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依照TOAST分型标准,选择发病7 d内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60例,统一给予拜阿司匹林(200 mg,1次/日)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7 d...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临床特征,并分析A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依照TOAST分型标准,选择发病7 d内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60例,统一给予拜阿司匹林(200 mg,1次/日)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7 d后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组和AR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水平,分析AR的危险因素。结果:TEG检测结果显示,AR者42例(26.3%),AS者118例;2组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分别为(42.6±18.9)%和(76.3±15.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R组吸烟、饮酒、糖尿病史患者比例及血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A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吸烟及高Hcy是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存在AR,糖尿病史、吸烟史及高Hcy水平是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阿司匹林抵抗 血小板抑制率
下载PDF
血清LP(a)、ApoE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凌启节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通过对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E(ApoE)的测定,探讨两者与LAA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67例LAA型脑梗死患者和67例健康体检者LP(a)、ApoE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对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E(ApoE)的测定,探讨两者与LAA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67例LAA型脑梗死患者和67例健康体检者LP(a)、ApoE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LP(a)、Apo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LP(a)水平与LAA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容积均呈正相关关系(r=0.756;P<0.001、r=0.800;P<0.001),而血清ApoE水平与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容积均无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示LP(a)、Apo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8、0.802,最佳阈值分别为101.350 mg/L、5.015 mg/d L时,灵敏度分别为0.940、0.657,特异度分别为0.925、0.910。结论:血清LP(a)、ApoE水平可作为LAA型脑梗死的风险评估及预测指标;血清LP(a)水平的高低对于判断脑梗死容积的大小及神经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脂蛋白A 载脂蛋白E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贾文辉 胡风云 +2 位作者 陈文军 杨晓文 来春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4期1664-1666,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病人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探讨SAA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病例组(30例)、对照组(54例)病人SAA水平,病例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 目的通过检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A)病人与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探讨SAA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病例组(30例)、对照组(54例)病人SAA水平,病例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结果病例组血清SA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A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 SAA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可反映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动脉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
下载PDF
替格瑞洛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灵芝 王庆广 +2 位作者 杜春艳 韩伯军 刘定华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7期761-764,共4页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抵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于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经基因检测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78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治疗氯吡格雷抵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于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并经基因检测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78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连续治疗1个月后两组均改为阿司匹林单一药物长期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有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d、1个月、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替格瑞洛可有效提高其血小板抑制率,改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抵抗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替格瑞洛 血栓弹力图 疗效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惠 马先军 +2 位作者 董万利 宁倩 朱孟慧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7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估患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检测患者的血浆...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估患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检测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Lp-PLA_2,并收集颅内外血管相关检查的结果。对LAA型进展性卒中的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浆Hcy和Lp-PLA_2水平与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相关,对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有预测作用。结论高水平的血浆Hcy和LpPLA_2是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进展卒中 预测因素
下载PDF
穿支动脉疾病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梗死部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缑元冲 霍会永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4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穿支动脉疾病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在梗死部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的差异。方法将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病因分型,分为穿支动脉疾病脑梗死组(49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64例),对其梗死部位及神... 目的研究穿支动脉疾病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在梗死部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上的差异。方法将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病因分型,分为穿支动脉疾病脑梗死组(49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64例),对其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2组前后循环梗死部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动脉疾病脑梗死和常见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在梗死部位与神经缺失程度上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疾病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梗死部位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增强 刘明玲 王雁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8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A组)、62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B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研究...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8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A组)、62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B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C组)进行研究,使用64排CT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态、性质特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SAA含量,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含量.结果 SAA、CRP含量在A、B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以软斑块(51.5%)为主,B组以钙化斑块(40.8%)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nman分析显示,SAA与CRP呈正相关.结论 SAA、CRP参与炎症反应是影响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原因,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清淀粉样蛋白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普罗布考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岳伟 张雅静 +2 位作者 刘淑玲 相蕾 纪勇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 LDL)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探讨普罗布考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 LDL)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探讨普罗布考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2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普罗布考、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维生素C,24周后测定2组血清ox LDL水平,利用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并行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实验组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ox LD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颈动脉IMT的进展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降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ox LDL水平,通过抗氧化应激改善神经功能,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具有积极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晶 闫永红 +1 位作者 练娜 王利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010-1012,共3页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LAAS)在临床中相当常见,其发生、发展原因较为复杂,其有着比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疾病的发生机制来看,主要为:大脑供血异常、脑组织缺氧缺血、形成血...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roke,LAAS)在临床中相当常见,其发生、发展原因较为复杂,其有着比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疾病的发生机制来看,主要为:大脑供血异常、脑组织缺氧缺血、形成血栓,引发患者大脑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大脑组织软化^([1])。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见,选择有效治疗方式对患者意义重大。有文献表明,针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应用阿加曲班+氯吡格雷治疗疾病能取得满意成效。为了验证上述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对以上命题开展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阿加曲班 组织缺氧 缺血坏死 氯吡格雷 ARTERY 有效治疗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惠 马先军 +2 位作者 卞光荣 朱孟慧 宁倩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173例。采用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估患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收集患者的...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173例。采用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估患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对LAA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LAA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为23.1%;入院时血压、H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颅内外动脉狭窄与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相关;入院时收缩压、H型高血压、HHcy、颅内动脉狭窄对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H型高血压、颅内动脉狭窄、入院时收缩压及HHcy是LAA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进展卒中 预测因素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英标 官常荣 +1 位作者 叶祖森 汤亚男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至我院就诊的8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至我院就诊的8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与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2周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周和第2周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8%与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实践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阿加曲班 氯吡格雷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玉兰 魏淑琦 +2 位作者 吕敬雷 孟心怡 赵仁亮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17-323,共7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生LAA型脑梗死患者512例。根据头...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生LAA型脑梗死患者512例。根据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无CMBs组,统计分析LAA型脑梗死急性期CMBs的检出率、危险因素及其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CMBs总检出率为39.3%;年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史、WMH、颅内动脉或颅内外动脉狭窄共存与CMBs独立相关;CMBs严重程度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年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史、WMH、单纯颅内动脉或颅内、外动脉狭窄共存为CMBs独立危险因素;CMBs严重程度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三酰甘油可能是CMBs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微出血 动脉狭窄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