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大足大佛湾彩绘绿色和蓝绿色颜料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崔强 张亚旭 +5 位作者 水碧纹 于宗仁 樊再轩 善忠伟 成小林 苏伯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94,共8页
为了确定重庆大足大佛湾彩绘含铜、砷元素的绿色及蓝绿色颜料显色成分,应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便携式显微镜等无损调查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X)、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显微拉曼光谱... 为了确定重庆大足大佛湾彩绘含铜、砷元素的绿色及蓝绿色颜料显色成分,应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便携式显微镜等无损调查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X)、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显微拉曼光谱仪(RM)等分析方法,对取自大佛湾塑像的绿色及蓝绿色颜料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颜料显色成分为为巴黎绿[Cu(CH3COO)2·3Cu(AsO2)2],蓝绿色颜料显色成分为氯砷钠铜石[NaCaCu5(AsO4)4Cl·5H2O]。根据研究结论推断,氯砷钠铜石可能为巴黎绿的变色产物。该结果为探讨近代人工合成颜料变色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佛湾 绿色颜料 巴黎绿 氯砷钠铜石
下载PDF
重庆大足石刻大佛湾渗水病害初探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兵峰 蒋思维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6年第1期68-71,共4页
大佛湾摩崖造像是大足石刻宝顶山主要摩崖造像集中区域,其造像与题刻长期受水害侵蚀破坏,表面风化严重。本文首先对大佛湾历年的治水情况进行了总结,然后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对大佛湾渗水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并对渗水引起的造像破坏方式进行... 大佛湾摩崖造像是大足石刻宝顶山主要摩崖造像集中区域,其造像与题刻长期受水害侵蚀破坏,表面风化严重。本文首先对大佛湾历年的治水情况进行了总结,然后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对大佛湾渗水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并对渗水引起的造像破坏方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佛湾 渗水 病害 分析
原文传递
飞龙在天
3
作者 洛卡奇(摄影) 《中华遗产》 2024年第9期132-135,共4页
是配角却也不能忽视图片拍摄于大足南山三清古洞,柱身上盘绕一龙,怒目圆静,鳞甲森然,腾云驾雾,是宋龙的佳作。与之类似,大足宝顶山大佛湾14号窟毗卢道场内,也有蟠龙绕柱、昂扬欲飞。龙作为传说生物,早在先秦时就成为先民信仰,集合自然... 是配角却也不能忽视图片拍摄于大足南山三清古洞,柱身上盘绕一龙,怒目圆静,鳞甲森然,腾云驾雾,是宋龙的佳作。与之类似,大足宝顶山大佛湾14号窟毗卢道场内,也有蟠龙绕柱、昂扬欲飞。龙作为传说生物,早在先秦时就成为先民信仰,集合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神仙方术等。外来的佛教、本土的道教,均与传统的龙文化相融合,在石窟艺术中,龙成为难以忽略的装饰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动物崇拜 自然崇拜 神仙方术 装饰元素 大足宝顶山 大佛湾 相融合
原文传递
牧牛图颂:禅风吹拂至大足
4
作者 圆白 《中华遗产》 2024年第9期60-67,共8页
宝顶山大佛湾的南崖壁上,有一幅长达29米的石刻组图。虽经风霜洗刷,依然能辩认出水牯牛、牧人等形象,这便是雕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一1252年)的“牧牛证觉道场”,也称“牧牛图颂”,一共由12组图像和颂词组成。由于图像之间没有... 宝顶山大佛湾的南崖壁上,有一幅长达29米的石刻组图。虽经风霜洗刷,依然能辩认出水牯牛、牧人等形象,这便是雕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1174一1252年)的“牧牛证觉道场”,也称“牧牛图颂”,一共由12组图像和颂词组成。由于图像之间没有明确分界,当你沿着崖壁边走边读,便会发现,它是一幅关于牧人与牧牛的故事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画 宝顶山 牧牛图 大佛湾
原文传递
千手观音:巴蜀人的大悲菩萨
5
作者 吴风 《中华遗产》 2024年第9期94-103,共10页
“真正”的天手宝顶山上的浩荡工程这是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8号,雕凿于南宋时期。在中国境内的千手观音造像中,像这样的大规模立体石刻十分罕见。观音头戴花冠,呈端坐式,830只手在88平方米的岩壁上有序展开,纵横交错如孔雀开屏,手的... “真正”的天手宝顶山上的浩荡工程这是重庆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8号,雕凿于南宋时期。在中国境内的千手观音造像中,像这样的大规模立体石刻十分罕见。观音头戴花冠,呈端坐式,830只手在88平方米的岩壁上有序展开,纵横交错如孔雀开屏,手的姿势千变万化,无一雷同,执有各式各样的法器。整妆金,显得金碧辉煌。这种集雕塑、彩绘和妆金于一体,圆雕与浮雕手法并用的造像,体现了古代工匠令入惊叹的精湛手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手观音造像 大足宝顶山 南宋时期 大佛湾
原文传递
宝顶山石窟十大明王像考
6
作者 侯慧明 《法音》 2024年第2期49-54,I0001-I0004,共10页
宝顶山大佛湾北岩以柳本尊为中心的造像总体上是按照金刚界曼荼罗的形式雕凿,但其带有浓厚的民间化倾向,即在利用密教经典以及仪轨的同时,又培植柳本尊的祖师信仰,从而使其具有浓厚民间宗教色彩,但其宗教底色仍然是密教金刚界法。
关键词 柳本尊 宝顶山 金刚界 民间化 祖师信仰 宗教色彩 大佛湾 十大明王
原文传递
集先代石窟艺术之大成 大佛湾:气势恢弘的历史长卷画
7
作者 李思达 《国家人文历史》 2024年第17期44-51,共8页
说到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历代论者多认同“唐盛宋衰”说,典型如清代著名金石学家王昶,他在巨著《金石萃编》中《北朝造像诸碑总论》公开提出:“造像始于北魏,迄于唐之中叶。”
关键词 《金石萃编》 石窟艺术 艺术发展史 金石学家 北魏 造像 大佛湾
原文传递
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宝顶山千手观音:从斑驳残缺到再塑金身
8
作者 王静 《国家人文历史》 2024年第17期116-125,共10页
宝顶山第8号内的干手观音,堪称大足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今人游览宝顶山大佛湾,想要寻到这尊千手观音,需经历一番“跋涉”。走过佛缘桥,首先看见的,是一整面崖壁上望不到尽头的石刻长卷。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千手观音 宝顶山 石质文物保护 大佛湾
原文传递
大足大佛湾石刻岩石微观与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鑫鑫 任伟中 +2 位作者 吴习文 刘海康 符贵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4-320,共7页
为了给大佛湾石刻造像的病害治理提供依据,采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等对该区域内岩样的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刻区域内岩石的矿物成分以石英、钠长石、方解石、黏土矿物为主... 为了给大佛湾石刻造像的病害治理提供依据,采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岩石力学试验系统等对该区域内岩样的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刻区域内岩石的矿物成分以石英、钠长石、方解石、黏土矿物为主,且由于黏土矿物和方解石的含量与分布不同,造成了砂岩外观颜色的差异;区域内岩层没有变形改造,砂岩内部存在较多微孔隙而泥质砂岩、泥岩的结构较为致密,且水对岩石的结构有溶蚀、淋滤等破坏;区域内岩石的力学性质受黏土矿物的影响较大,通过力学试验得出的基本力学参数显示,与天然状态相比,岩样在饱水状态下的强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大佛湾 岩石 矿物成分 微观结构 力学性质 黏土矿物
下载PDF
大佛湾《睒子行孝图》识读
10
作者 李翎 《法音》 2022年第2期50-52,共3页
大足宝顶大佛湾北岩中部第17龛为所谓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经变表现了几段孝亲故事,且都有铭文说明雕刻内容。其中《释迦佛因地为睒子行孝图》的识读,因周边图像与文字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到确认。但是通过观察,这里没有出现《睒子本生... 大足宝顶大佛湾北岩中部第17龛为所谓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经变表现了几段孝亲故事,且都有铭文说明雕刻内容。其中《释迦佛因地为睒子行孝图》的识读,因周边图像与文字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到确认。但是通过观察,这里没有出现《睒子本生》的典型图像--睒子取水,与大家熟知的新疆、敦煌壁画系统下的《睒子本生》完全不同(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宝顶 经变 大方便佛报恩经 识读 大佛湾 睒子 行孝
原文传递
大足佛教孝经经变的佛教源流
11
作者 古正美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2012年第1期375-422,共48页
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15、17号石刻造像及小佛湾第3号石刻造像都刻有佛教孝经经变图,由于小佛湾的孝经经变内容都见于大佛湾,因此过去研究大足佛教孝经经变图的学者都以谈论大佛湾第15号的《父母恩重经变图》及第17号的《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15、17号石刻造像及小佛湾第3号石刻造像都刻有佛教孝经经变图,由于小佛湾的孝经经变内容都见于大佛湾,因此过去研究大足佛教孝经经变图的学者都以谈论大佛湾第15号的《父母恩重经变图》及第17号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图》为主。过去研究此二佛教孝经经变图的学者,大都是从宋代儒学发展的角度或中国儒家思想注重孝道的角度去谈论此二佛教孝经石刻出现的背景及原因。臂如,李正心在《大足石刻中的儒教造像及其产生根源》一处说:'这些孝行故事经变完全是为了迎合儒家思想、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而雕刻的。'在另一处李氏又说:'中国的封建帝王声称以‘患孝’治天下。不孝意味着不忠。孝是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有的僧人已感到要在东土立住脚,必须对儒学作出让步,把儒家的‘孝’纳进佛学之中,弘孝于梵业。'陈明光对大足宝顶山孝经经变的看法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变 佛湾 角度 孝经 大佛湾 学者 儒家思想 石刻
原文传递
浅析地形地质特征对大足石刻大佛湾造像开凿的利弊
12
作者 刘小雨 童邦华 《华北自然资源》 2021年第5期34-35,共2页
大足石刻大佛湾造像区位于深切沟谷的陡壁上,大佛湾区域地层可分为12层,造像主要位于第(7)、(8)、(10)层,岩性为石英砂岩。该区域发育NEE和NNE两组较大的构造裂隙。通过分析,在开凿石刻造像时,地形地质特征是限定石刻造像选区、制约石... 大足石刻大佛湾造像区位于深切沟谷的陡壁上,大佛湾区域地层可分为12层,造像主要位于第(7)、(8)、(10)层,岩性为石英砂岩。该区域发育NEE和NNE两组较大的构造裂隙。通过分析,在开凿石刻造像时,地形地质特征是限定石刻造像选区、制约石刻造像的开凿规模及局部特征的重要因素,会致使造像完成后出现岩体失稳及水害等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大佛湾 地形地质特征 开凿利弊
下载PDF
大足宝顶山石窟景观设计特色研究
13
作者 戚序 李稼祎 《大舞台》 2015年第7期64-65,共2页
大足宝顶山石窟是由宋赵智凤主持规划修建的现存较为完整的密宗道场景观,作为具有宗教性质与功能的景观场地,它是既有寺庙园林性质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独特石窟寺园林景观。本文通过对其景观特色成因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其极具世俗化的... 大足宝顶山石窟是由宋赵智凤主持规划修建的现存较为完整的密宗道场景观,作为具有宗教性质与功能的景观场地,它是既有寺庙园林性质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独特石窟寺园林景观。本文通过对其景观特色成因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其极具世俗化的景观表现形式、传承性的景观设计内涵、整体性的景观规划、场景式的景观内容、科学性的技法表现五个景观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宝顶山石窟 大佛湾 特色
原文传递
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景观意象研究
14
作者 李稼祎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4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大足宝顶石刻是现存较为完整的密宗道场景观,作为具有宗教性质与功能的景观场地,"意象"是其重要的营构目的之一:为宗教意义而造景——以"意象"造景反应宗教思想。对其"意象"的分析包括2层次:大足宝顶石... 大足宝顶石刻是现存较为完整的密宗道场景观,作为具有宗教性质与功能的景观场地,"意象"是其重要的营构目的之一:为宗教意义而造景——以"意象"造景反应宗教思想。对其"意象"的分析包括2层次:大足宝顶石刻意象元素分析;大足宝顶石刻景观意象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宝顶石刻 大佛湾 景观意象
原文传递
试论大足石刻大佛湾中曲水与造像组合的关系
15
作者 谢慧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9年第7期75-77,共3页
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的摩崖造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石刻艺术,其中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出彩.居于整个宝顶山大佛湾的中央区域,有一尊右侧而卧的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像,正前方有一蜿蜒九曲的水渠与大佛头部方向的九龙浴太... 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的摩崖造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石刻艺术,其中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出彩.居于整个宝顶山大佛湾的中央区域,有一尊右侧而卧的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像,正前方有一蜿蜒九曲的水渠与大佛头部方向的九龙浴太子造像相连接呼应.曲水与佛教造像的组合呈现形式,是大足地区特有的造像方式.通过考古学中的类型学分析法、图片与文献结合的方式分析出这种造像组合与南宋时期匠人凿刻时的因地循势有关,也是对文学艺术中"曲水流觞"形式的运用与演变,同时也体现了佛经教义中的特殊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大佛湾 曲水 造像组合
下载PDF
宝顶山大佛湾石窟明清修缮史料的整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长清 姚淇琳 《石窟寺研究》 2019年第1期237-248,共12页
宝顶山大佛湾石窟自南宋建成后,历经元代兵燹,明清修缮而保存至今。文章通过实地遗迹考察,结合散见于碑刻、题记中的修缮史料,对明清时期大佛湾石窟修缮情况略作整理、研究,认为这些修缮史料,对于今天开展石窟科学保护工作提供了极大的... 宝顶山大佛湾石窟自南宋建成后,历经元代兵燹,明清修缮而保存至今。文章通过实地遗迹考察,结合散见于碑刻、题记中的修缮史料,对明清时期大佛湾石窟修缮情况略作整理、研究,认为这些修缮史料,对于今天开展石窟科学保护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大佛湾石窟 修缮史料 整理
原文传递
南宋大足石刻的艺术特色——以大佛湾第15、20号造像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司开国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在中国雕塑发展史中,宋代雕塑与北魏、唐相比较而言风格上是现实性的,它有自身的美学范式。长期以来唐盛宋衰的言论或是宋代雕塑流俗的看法流于片面而有失公允,值得我们审视。以南宋大足宝顶山石刻为代表的佛教雕塑写实性强,情节丰富,... 在中国雕塑发展史中,宋代雕塑与北魏、唐相比较而言风格上是现实性的,它有自身的美学范式。长期以来唐盛宋衰的言论或是宋代雕塑流俗的看法流于片面而有失公允,值得我们审视。以南宋大足宝顶山石刻为代表的佛教雕塑写实性强,情节丰富,表现世俗伦理,展现了宋代社会生活,是现实美的典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然而宋代以后图像热点逐渐由雕塑向绘画的转型,水墨画大兴,大足宝顶山雕塑在占据现实性艺术高峰的同时遂成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美 大足宝顶山大佛湾 父母恩重经变相 地狱变相
原文传递
含贝周遭见化城——《法华经·化城喻品》与宝顶山大佛湾造像之关系
18
作者 李小强 《长江文明》 2021年第3期22-38,共17页
文中以大足宝顶山大佛湾摩崖造像中出现的几例《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为依据的题材和碑刻为主,结合其与周边造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题材的造像,不局限于一龛一窟,而是分散在多处,它们在其间既与周边造像有着密切的联系,又... 文中以大足宝顶山大佛湾摩崖造像中出现的几例《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为依据的题材和碑刻为主,结合其与周边造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题材的造像,不局限于一龛一窟,而是分散在多处,它们在其间既与周边造像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暗示宝顶山对信众而言具有"化城"性质。并认为大佛湾出现的多例鬈发人像以及誓词,与"化城喻品"中导师形象具有契合之处,其目的既体现出营建者的艰苦卓绝之志,也体现出对信众的谆谆教诲之意。从此角度来看,大佛湾具有较为浓厚的向世俗信众说教意味的性质。其目的不但表现赵智凤自身修行佛教的经历和观念,还表现出引导信众信仰佛法的弘法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顶山大佛湾 化城喻品 大通智胜佛 十六王子佛像 导师
原文传递
宝顶山摩岩造像的空间艺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美艳 赖守亮 《装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15,共1页
四川大足宝顶山大佛湾是一个布局整体、构思严密、三教合一的雕像群,以“释迦涅图”、“九龙浴太子图”等为其代表性雕塑,匠师们因地制宜,运用留白等各种手法,在空间表现上达到形式和意境的高度融合。
关键词 大佛湾 摩岩造像 构图 留白
原文传递
也谈《牧牛道场》--走进大足石刻
20
作者 孙闯 《当代美术家》 1999年第1期39-39,共1页
大足县宝顶山大佛湾的《牧牛道场》摩崖石刻,因为直接描写社会生活,而为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多侧面的探索天地,笔者本文主要就雕塑本身的一些艺术处理及由此引出的相关问题谈谈一管之见。
关键词 摩崖石刻 大足石刻 宝顶山 一管之见 牧牛 道场 大佛湾 大足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