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2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被引量:118
1
作者 严庆 平维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8,共5页
"大一统"具有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等多维意涵,其中的政治思想维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相关,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态和"文化心理结构"。从中国古代的"华夷一统观",到近代以来的"... "大一统"具有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实践等多维意涵,其中的政治思想维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相关,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态和"文化心理结构"。从中国古代的"华夷一统观",到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观",再到当下予以弘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一以贯之着"大一统"的脉动。"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兴衰 被引量:61
2
作者 蓝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5,共12页
本文支持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唐代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复种指数提高,产出的多样性更明显;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也提高;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 本文支持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唐代农牧业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线北移,复种指数提高,产出的多样性更明显;农作物单产量提高,粮食总产量也提高;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由于国力强盛,使南方地区的开发有了保证。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本文赞同8世纪中叶气候有一个由暖转冷过程的观点,认为8世纪中叶的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南宋12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安史之乱 唐代 中原 大一统 兴衰 农耕 保证 扩大 条件
原文传递
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 被引量:65
3
作者 孙隆基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8-79,共12页
历史是一个共同回忆 ,其组成有一个系谱学之线索可寻。有关现代国家起源的民族史系谱 ,往往是近代的发明。中国人好称“黄帝子孙” ,此种概念在中国自称“天下”的大一统时代是不可能形成的。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提倡严夷夏之防 ,曾奉黄帝... 历史是一个共同回忆 ,其组成有一个系谱学之线索可寻。有关现代国家起源的民族史系谱 ,往往是近代的发明。中国人好称“黄帝子孙” ,此种概念在中国自称“天下”的大一统时代是不可能形成的。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提倡严夷夏之防 ,曾奉黄帝为华夏域之奠立者 ,清季的汉民族主义分子遂将黄帝转化为民族始祖。黄帝崇拜的叙事 ,由古代、现代、本土、外来的因素编织而成 ,表面上首尾一贯 ,其实是一个混合语 ,而且一首一尾都是舶来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清季 民族史 始祖 崇拜 大一统 华夏 叙事 明清之际 本土
原文传递
金融改革发展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47
4
作者 周小川 《中国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1-17,共7页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 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改革 内在逻辑 20世纪80年代 市场经济转轨 金融体系 人民银行 大一统 国民经济
原文传递
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被引量:44
5
作者 段超 高元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传统“夷夏”观的演变密不可分。经过不同历史阶段,“夷夏”观念从“夷夏之辨”演进到“华夷”一体。“夷夏”观演进的主要原因包括:“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建设“大一统”王朝经略四海的推动、边疆与内地交...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传统“夷夏”观的演变密不可分。经过不同历史阶段,“夷夏”观念从“夷夏之辨”演进到“华夷”一体。“夷夏”观演进的主要原因包括:“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建设“大一统”王朝经略四海的推动、边疆与内地交流日益加强的影响等。传统“夷夏”观的演变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夷夏之辨 华夷一体 夷夏观 大一统
下载PDF
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汉“独立陵园制”的演化轨迹 被引量:41
6
作者 赵化成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1-48,共8页
关键词 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君主集权 大一统 墓地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羁縻政策略论 被引量:29
7
作者 彭建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中国古代传统羁縻政策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民族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相始终。是中国历代中原王朝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现和维护大一统王朝理想的重要策略。从这个角度而言,传统羁縻政策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周... 中国古代传统羁縻政策的发展演变,与中国古代民族史乃至中国古代史相始终。是中国历代中原王朝边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实现和维护大一统王朝理想的重要策略。从这个角度而言,传统羁縻政策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治理方式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由松到紧、由间接治理逐渐向直接统治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縻政策 因俗而治 夷夏一体 大一统 中国 古代
下载PDF
“大一统”中国发展史与中国边疆民族发展的“多元一统” 被引量:32
8
作者 王文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30,179,共8页
作者认为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大一统"理论是为了天下统一于周天子,消除诸侯割据,是保证国家"大一统"的意识形态;秦汉以后"大一统"思想发展成为维护多民族"大一统"中国发展的主题,经过几千年的实... 作者认为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大一统"理论是为了天下统一于周天子,消除诸侯割据,是保证国家"大一统"的意识形态;秦汉以后"大一统"思想发展成为维护多民族"大一统"中国发展的主题,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成为中国人崇尚国家统一的文化遗产和鲜明的政治价值取向;从中国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多民族"大一统"的思想与中国民族发展的"多元一统"格局互为表里,中国民族发展"多元一统"的格局是历史上无数政治家、历史学家在政治实践和历史文本书写中不断维护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的"大一统"与中国民族发展的"多元一统"格局就成了中国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发展史 大一统 中国民族 多元一统
原文传递
“大一统”与“中国”“天下”观比较论纲 被引量:31
9
作者 杨念群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87,158-159,共17页
"大一统""中国""天下"是中国史学界持续瞩目的研究课题,三者之间既有联系亦有区别。通过比较与分析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在具体历史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可知"中国"概念比较强调华夏文明起源及... "大一统""中国""天下"是中国史学界持续瞩目的研究课题,三者之间既有联系亦有区别。通过比较与分析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在具体历史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可知"中国"概念比较强调华夏文明起源及其作为中心对周边民族的辐射与涵化意义,"天下"观更偏重中心与边缘之间的整体政治治理关系,"大一统"则兼顾一个王朝如何在思想与实践两个方面确立其正统性的过程。因此,只有把三个概念配合起来加以观察与辨析,才能全面把握中国历史的整体走向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中国 天下 诸夏 夷狄
原文传递
“同文之治”:清朝多语文政治文化的构拟与实践 被引量:31
10
作者 马子木 乌云毕力格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94,共13页
清朝如何维持对广袤疆域、多元族群的有效治理,学界已有诸多不无启发的考察。回归清人的语境中,与大一统相表里的"同文"成为清代君臣描述盛治时最常使用的语汇。事实上,"同文"在清代政治文化的构建中具有基础性的作... 清朝如何维持对广袤疆域、多元族群的有效治理,学界已有诸多不无启发的考察。回归清人的语境中,与大一统相表里的"同文"成为清代君臣描述盛治时最常使用的语汇。事实上,"同文"在清代政治文化的构建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其政治意义的解读也形成两条交互为用的线索。一方面,经由清高宗对经义的发挥与新解,以多语文为表征的多元族群与文化共存于同一统治框架之中,共奉大清声教。较之前代,各族群及其文化得到相对平等地承认与对待。另一方面,清帝发挥同文的教化意义,通过纂修书籍、规范语言等举措整齐文教、尊儒重道,实现治道合一。同文的两种解释路向共同交汇于清代皇权,使同文之治得以跨越语言与族群的界域而具有超轶前代的治理效力,也为清代统治正统性的论说提供了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文 大一统 多语文 政治文化 清朝
原文传递
大一统源于西周封建说 被引量:30
11
作者 马卫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8-129,167,共12页
《公羊传》的大一统理论是对西周、春秋以来大一统思想的理论总结,其基本内涵是"重一统",具体内容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周代... 《公羊传》的大一统理论是对西周、春秋以来大一统思想的理论总结,其基本内涵是"重一统",具体内容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周代的大一统思想,是西周封建和分封制度的产物,它源于西周分封诸侯的历史实际及西周封建所造成的三大认同观念: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华夷之辨的民族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和思想观念由西周封建所开创,是西周王朝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大一统 封建 王权认同 民族认同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再诠释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杨念群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46,199,共27页
清朝入关后面临着如何重建"正统观"这个重要问题,清帝首先强调清朝对广大疆域占有远迈前代,以突出"正统观"因素中"大一统"的重要性,以"统一"中国的业绩消解和克服宋明"夷夏之辨"歧... 清朝入关后面临着如何重建"正统观"这个重要问题,清帝首先强调清朝对广大疆域占有远迈前代,以突出"正统观"因素中"大一统"的重要性,以"统一"中国的业绩消解和克服宋明"夷夏之辨"歧视北方异族的思想倾向。同时,清帝又通过改造理学"五伦"次序,把"君臣之义"列于"父子关系"之前,修正了宋明"正统观"的道德人伦秩序,建立起了君权至上的独特思想体系。清朝皇帝通过组织编纂《春秋》注释读本,参与阐释其微言大义,并亲自评鉴《资治通鉴》所记史事之成败得失,完全掌控了儒家经典论著的解释权,建立起了一套有别于士林思想的"帝王经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统论 大一统 五伦 今文经学
原文传递
“五帝”世系与秦汉时期“华夷共祖”思想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文光 翟国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共8页
文章考察了“五帝”世系和“华夷共祖”思想的具体内容,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影响、意义。认为,《史记》构拟的“五帝”世系和所反映的“华夷共祖”观念,是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与实践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和确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文章考察了“五帝”世系和“华夷共祖”思想的具体内容,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影响、意义。认为,《史记》构拟的“五帝”世系和所反映的“华夷共祖”观念,是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与实践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和确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我国群雄割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思想也不曾动摇;它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帝 秦汉 华夷共祖 大一统 秦汉时期 世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华民族凝聚力 大一统思想 形成和发展
原文传递
国家礼乐制度与民间仪式音乐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振涛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2-92,共11页
京畿地区民间音乐会的建立与传播何以如此广泛 ,仅靠僧道传法与民间自发难以达到如此规模。了解明清时代的里社制度暨国家颁定的祭祀仪式 ,才能解开这个死结。各乡各社 ,祭祀五土五谷 ,是明代朝廷颁发的典令 ,没有政府行为的强大贯彻力... 京畿地区民间音乐会的建立与传播何以如此广泛 ,仅靠僧道传法与民间自发难以达到如此规模。了解明清时代的里社制度暨国家颁定的祭祀仪式 ,才能解开这个死结。各乡各社 ,祭祀五土五谷 ,是明代朝廷颁发的典令 ,没有政府行为的强大贯彻力以及这种政策所起的倡导作用 ,民间结社 ,断难成立。上行下效 ,上令下达 ,是大一统政治制度的基本传导方式。国家礼仪 ,为乡民参予仪式和接触音乐 ,起了指导和参照作用。先立社坛、后建大寺的体制与演变过程 ,是国家意识与民间信仰结合的过程。执行社祭派生出的祭祀组织 ,结社建会 ,竖起自家的旗幡。并非艺术的普及 ,而是国家礼仪的推广 ,把礼乐输进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社 朝廷 祭祀仪式 大一统 自发 倡导 礼仪 仪式音乐 民间音乐 非艺术
原文传递
中国政府原理的集权之维:历史与现代化 被引量:24
15
作者 陈明明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0,共15页
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有集权或分权的因素,当分权或集权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的特征时,分权或集权便超越了工具性的含义,具有制度安排的性质,或被称为分权政府,或被称为集权政府。西方的封建主义产生的分权体制,后经资产阶级革命用自由主义和... 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有集权或分权的因素,当分权或集权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的特征时,分权或集权便超越了工具性的含义,具有制度安排的性质,或被称为分权政府,或被称为集权政府。西方的封建主义产生的分权体制,后经资产阶级革命用自由主义和代议制原则改造和创建了现代分权制衡的政府结构,分权的学说和分权政府由此被视为"永恒的规律"。中国的郡县主义产生了大一统的集权体制,大一统的集权基因经过遗传和变异的相互作用和反复选择,成为一种稳定的传统,对后世中国人的政治行为和制度选择具有深刻影响。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以人民主权为口号刷新了大一统的政治含义,中国共产党在大一统的框架下重建中国,把人民主权作为现代国家和代表制政府的基石,集中统一的原则延续了大一统国家集权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是中国现代化全方位动员的迫切需要,也是代表制政府原理的逻辑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权 集权 大一统 代表制政府
原文传递
“大一统”含义流变的历史阐释 被引量:22
16
作者 晁天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67,共20页
“大一统”的本义与引申义虽有联系但内涵不同,前者是指“尊崇一个以时间开端为标志的统绪”,后者则是指“大规模(或大范围)的统一”。在公羊学经典中,“大一统”与“通三统”是儒家“三统说”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辩证统一、互... “大一统”的本义与引申义虽有联系但内涵不同,前者是指“尊崇一个以时间开端为标志的统绪”,后者则是指“大规模(或大范围)的统一”。在公羊学经典中,“大一统”与“通三统”是儒家“三统说”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辩证统一、互为补充。秦汉时期,由于“三统说”不能合理解释东周以来的历史发展,也不能适应政治体制变化的现实需要,同时在逻辑上方枘圆凿、迂曲难通,因此被更具解释力的“五德终始说”取代。儒家公羊学意义上的“大一统”理论随之流于纸面、沉寂千余年,成为一些政治家、思想家的空洞理想。元代尤其是晚清以来,在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大一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国家统一悠久传统和历史依据的标识性概念。每一种历史认知都是理解者处境与文本处境之间视域交融的结果,它既不可能是绝对的真理,也不可能毫无可取之处。“大一统”的引申义不能被简单理解为“语义层面的错误”,而是与本义一样具有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统一 公羊学 历史阐释
下载PDF
论清代边疆问题与国家“大一统”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治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11,共11页
由边疆问题而引发的"边患",自秦以来,一直是历代中央王朝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几无一个王朝无"边患"。至清代,清王朝所面临的边疆问题,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与之前的历代王朝有所不同,更复杂、更尖锐、更严重,也更... 由边疆问题而引发的"边患",自秦以来,一直是历代中央王朝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几无一个王朝无"边患"。至清代,清王朝所面临的边疆问题,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与之前的历代王朝有所不同,更复杂、更尖锐、更严重,也更难解决。概而言之,既有民族问题,又有统一与割据甚或分裂的问题,更有列强的觊觎与侵略。如何应对或解决这些复杂的边疆问题,不仅关系清王朝的存亡,也关系到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清朝以民族"大一统"观念取代了以往的华夷之辨,以这种新型民族观念为指导,通过各种措施,推进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较成功地解决了之前历代王朝难以解决的一些复杂的边疆问题,其做法值得总结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民族 边疆问题 大一统 一体化
下载PDF
大一统冲动与地方文化意识的觉醒——明代贵州方志成就探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新民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3,共9页
由于权力中心的支配和行政理性了解地方性知识的需要 ,明代贵州各地志书修纂活动明显表现出普遍化或经常化的趋势。与此同时 ,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已以反思的形式受到了学者的广泛质疑 ,边地知识作为国史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由于权力中心的支配和行政理性了解地方性知识的需要 ,明代贵州各地志书修纂活动明显表现出普遍化或经常化的趋势。与此同时 ,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已以反思的形式受到了学者的广泛质疑 ,边地知识作为国史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引起了他们的重视。本土学者渴望进入中心的边缘性焦虑和大一统冲动 ,更直接构成了地方人士积极参与修志活动的内在精神动因。明代贵州志书的叙事倾向中已清楚反映出文化觉醒的意识 ,其体例也逐渐趋于完善并大体定型 ,不仅代表了有明一代地方学术文化成就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且也为清代修志活动的空前兴盛准备了思想资源和典籍依据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 中心 积极参与 意识 学术文化 典籍 成就 修志 志书 大一统
原文传递
论“大一统”观的近代形态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31,共15页
"大一统"是古代经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内容主要指一个王朝的建立不仅需要拥有广大领土,还需具有正统地位和道德基础。在近代西方思潮的冲击下,这些传统原则受到了挑战,晚清学人一方面根据古典经义坚持一统之局是中国自立的基... "大一统"是古代经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内容主要指一个王朝的建立不仅需要拥有广大领土,还需具有正统地位和道德基础。在近代西方思潮的冲击下,这些传统原则受到了挑战,晚清学人一方面根据古典经义坚持一统之局是中国自立的基础,以免被外国瓜分;另一方面又批判一统局面会压抑思想竞争,导致专制统治的延续。梳理和研读晚清以来的思想文本,可以看到当时变革思潮与传统"大一统"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揭示出"大一统"观与近代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思潮之间的冲突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地缘政治 专制制度
原文传递
论政治大一统:内涵、本质和演进 被引量:16
20
作者 汪仕凯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1,共11页
大一统的根本性质在于政治,并且正是政治创造了大一统,政治大一统是大一统的根本内容。政治大一统是指一种国家体制或者说政治制度体系,它以皇权为中心,以政治集中为本质,由郡县制、官僚制、选官制、儒家意识形态等政治程序与皇权高度... 大一统的根本性质在于政治,并且正是政治创造了大一统,政治大一统是大一统的根本内容。政治大一统是指一种国家体制或者说政治制度体系,它以皇权为中心,以政治集中为本质,由郡县制、官僚制、选官制、儒家意识形态等政治程序与皇权高度耦合在一起组成。政治大一统是同王朝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王朝国家实际上依靠政治大一统作为内在支撑,政治大一统构成了王朝国家的深层结构,而王朝国家则是政治大一统的外在表现形态。发端于西周、极盛于清朝的政治大一统在近代中国遭遇到了“世界历史时刻”,寻找到一种新的能够同现代国家融合在一起的政治大一统,就成为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政治大一统 世界历史时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