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原线虫对桔小实蝇种群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林进添 曾玲 +2 位作者 梁广文 陆永跃 宾淑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6-741,共6页
通过室内和田间实验研究了昆虫病原线虫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Hendel)的控制作用。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线虫的4个品系(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All品系与A24品系,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felti... 通过室内和田间实验研究了昆虫病原线虫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Hendel)的控制作用。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线虫的4个品系(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All品系与A24品系,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feltiaeSN品系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bacteriophoraH06品系),以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对桔小实蝇的侵染力最强,其3天的LD50和LD95分别为35.0和257.1条/cm2土壤。按300条/cm2土壤的量施用,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对当代桔小实蝇的控制效果为86.3%。用以虫期作用因子组建的生命表方法评价了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对田间桔小实蝇下代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按300条/cm2土壤的量施用线虫,对照杨桃园的桔小实蝇种群趋势指数为105.9,而处理杨桃园的桔小实蝇种群趋势指数下降为15.5;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对桔小实蝇的干扰控制指数为0.146,即线虫处理果园的下代种群密度仅为对照果园的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卷蛾线虫 夜蛾线虫 嗜菌异小杆线虫 桔小实蝇 侵染力 控制效果 生命表
下载PDF
夜蛾斯氏线虫对菜青虫几种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姬国红 钱秀娟 +1 位作者 刘长仲 邢玉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69,共4页
为探索昆虫病原线虫对菜青虫保护酶活力的影响,分别用10、50、100头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侵染4龄菜青虫(Piemsrapae),对侵染后菜青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变化进... 为探索昆虫病原线虫对菜青虫保护酶活力的影响,分别用10、50、100头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侵染4龄菜青虫(Piemsrapae),对侵染后菜青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入线虫后,菜青虫的SOD活力显著上升。16h时各处理的SOD活力均达到最大值,10、50、100头线虫处理的菜青虫SOD活力分别为44.2667、49.8667、68.0333U/g,均显著高于对照的35.0333U/g(P〈0.01或p〈0.05),3种线虫剂量处理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POD的活性在接虫后8h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酶活性随侵染线虫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到24h以后酶的活性开始显著下降,线虫剂量越大下降越快。CAT活力在处理后均显著上升,16~32h各处理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32h以后开始显著下降。这反映出菜青虫在昆虫病原线虫侵染初期防御能力增强,16-32h以后防御能力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青虫 昆虫病原线虫 夜蛾线虫 病理 保护酶
下载PDF
夜蛾斯氏线虫对黄粉虫三种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芸 钱秀娟 +1 位作者 姬国红 刘长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91,95,共5页
研究了夜蛾斯氏线虫侵染黄粉虫后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接入线虫后,黄粉虫体内的SOD活力显著上升,其中侵染时间为16h时,3种线虫剂量处理的黄粉虫体内SOD活力达到最大值,均... 研究了夜蛾斯氏线虫侵染黄粉虫后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接入线虫后,黄粉虫体内的SOD活力显著上升,其中侵染时间为16h时,3种线虫剂量处理的黄粉虫体内SOD活力达到最大值,均显著高于对照,之后开始下降,且线虫剂量越大,下降越快.接种线虫后,各处理黄粉虫体内POD活力侵染时间为8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24h以后的黄粉虫体内POD的活力开始显著下降,对照仍保持上升趋势.接种线虫后,各处理黄粉虫体内CAT活力先上升后下降,接线虫后8~32h,100头线虫剂量处理组的虫体内CAT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侵染时间为40h后,虫体内CAT活力反而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表明黄粉虫在昆虫病原线虫侵染的初期具较强的防御能力,16~32h以后防御能力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昆虫病原线虫 夜蛾线虫 保护酶
下载PDF
低温诱导培养对夜蛾斯氏线虫A54品系适低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秀芬 杨怀文 +1 位作者 简恒 陈松笔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10,共3页
用低温诱导培养的方法对夜蛾斯氏线虫A54的适低温特性进行了选育。结果表明,A54品系依序经过25、20、15、10℃4个温度梯度,每个温度连续培养3个侵染循环后,在10℃下的侵染力有显著提高,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速度加... 用低温诱导培养的方法对夜蛾斯氏线虫A54的适低温特性进行了选育。结果表明,A54品系依序经过25、20、15、10℃4个温度梯度,每个温度连续培养3个侵染循环后,在10℃下的侵染力有显著提高,对大蜡螟幼虫的致死速度加快,侵染周期缩短。与在25℃下培养相比,侵入率提高了1019%,LT50和侵染周期分别缩短了748h和5d。但返回在25℃下培养2个侵染循环后,其适低温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侵入率比在10℃培养下降低了283%,LT50和侵染周期延长了35h和14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线虫 低温适应 低温活力
下载PDF
夜蛾斯氏线虫对松树上松墨天牛的毒力测定和室内防治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学难 陈小帆 +3 位作者 阮乐秋 荣晓东 吴佳教 梁帆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室内测定了夜蛾斯氏线虫对松枝中松墨天牛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时。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72h后松墨天牛老龄幼虫的LD50为1.2767条/头,LB50为1.6716d;蛹的LD50为1.4417条/头,LB0为1.2627d。结果表明:随着时问的延长... 在室内测定了夜蛾斯氏线虫对松枝中松墨天牛的致死中量和致死中时。将TDM模型引入试验结果的分析中,72h后松墨天牛老龄幼虫的LD50为1.2767条/头,LB50为1.6716d;蛹的LD50为1.4417条/头,LB0为1.2627d。结果表明:随着时问的延长,LD50逐渐减少;随着线虫剂量的增加,LT50逐渐缩短。通过线虫寻向移动速度试验得出:夜蛾斯氏线虫与松墨天牛幼虫相距4—10cm情况下的效果较好。通过不同防治方法试验得出:施入夜蛾斯氏线虫防治松墨天牛,12d后,浸泡法的效果最好,海绵法次之,注射法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线虫 松墨天牛 致死中量 致死中时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夜蛾斯氏线虫对亚洲玉米螟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军辉 钱海涛 +2 位作者 董辉 丛斌 王志春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共2页
应用液体发酵培养的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防治亚洲玉米螟,当时间在36~54h,线虫悬浮液浓度在60~80IJs/ml时,杀虫效果最好,可达到93.30%。在其他时间和浓度下,死亡率虽然会有所增加,但综合效益会下降。
关键词 夜蛾线虫 亚洲玉米螟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不同卵密度与培养条件对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秀花 马娟 +1 位作者 林英杰 陈书龙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8-332,共5页
利用24孔培养板研究不同营养水平、pH值、温度和卵密度对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inger溶液中,无论卵密度高低,卵或初孵幼虫均很快死亡;在10%基本培养液营养水平条件下线虫的发育停滞在二龄阶段;20%-100%的基... 利用24孔培养板研究不同营养水平、pH值、温度和卵密度对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inger溶液中,无论卵密度高低,卵或初孵幼虫均很快死亡;在10%基本培养液营养水平条件下线虫的发育停滞在二龄阶段;20%-100%的基本培养液营养水平下,侵染期幼虫的形成比率同营养水平呈负相关,与线虫卵密度呈正相关;适宜线虫向发育期三龄幼虫发育的pH值为7-8,温度为20-25℃,高于或低于此pH值或温度范围均可促使侵染期幼虫的形成;夜蛾斯氏线虫在pH值小于5或温度高于30℃条件下会很快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线虫 侵染期幼虫 温度 PH值 营养 密度
下载PDF
夜蛾斯氏线虫液体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8
作者 王军辉 王欢 +1 位作者 王志春 丛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2-436,共5页
为寻找一种廉价的夜蛾斯氏线虫液体培养基,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对一种新的夜蛾斯氏线虫液体培养基的组分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培养基6个组分的最佳水平编码值分别为:0,2,0,-2,-1,2,即6种培养基的组分分别为:1.0g,95:5,0... 为寻找一种廉价的夜蛾斯氏线虫液体培养基,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对一种新的夜蛾斯氏线虫液体培养基的组分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培养基6个组分的最佳水平编码值分别为:0,2,0,-2,-1,2,即6种培养基的组分分别为:1.0g,95:5,0.9g,0.2mL,0.2mL和40mL。应用筛选出的培养基对夜蛾斯氏线虫进行液体发酵培养,20d后夜蛾斯氏线虫的产量达到最大值51.33×103 IJs.mL-1,比在同样条件下用生化培养基培养的夜蛾斯氏线虫的产量(29.33×103 IJs.mL-1)高出4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线虫 液体培养基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和噻虫嗪混用对韭蛆的杀虫效果及其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武海斌 宫庆涛 +4 位作者 陈珍珍 姜莉莉 公义 许永玉 孙瑞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51-859,共9页
【目的】害虫受到病原生物、化学农药作用后,会引起其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本研究旨在阐明昆虫病原线虫和噻虫嗪联合作用下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韭蛆)的杀虫效果及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皿... 【目的】害虫受到病原生物、化学农药作用后,会引起其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本研究旨在阐明昆虫病原线虫和噻虫嗪联合作用下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韭蛆)的杀虫效果及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了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SF-SN(Sf)(60头/幼虫)与噻虫嗪(15 mg/L)混用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LT_(50);采用生化分析法比较分析不同时间下两者混用对其幼虫体内酶液蛋白质含量和体内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Sf与噻虫嗪混用处理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其LT_(50)值为41.05 h,比单独使用Sf(LT_(50):167.93 h)和噻虫嗪(LT_(50):72.82 h)时分别缩短了126.88 h和31.77 h;处理后24-72 h,两者混用时对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两者单用,且在处理72 h时,校正死亡率达到96.61%。与对照组相比,两者混用处理后12,24和36 h时,韭蛆体内酶液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3.88%,46.87%和57.9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f处理组和噻虫嗪处理组。处理24 h时,两者混用组SOD,CAT,AChE和GTSs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7.48%,28.73%,71.04%和29.97%;处理36 h时,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6.34%,42.22%,58.37%和11.8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f处理组和噻虫嗪组,比单剂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结论】Sf和噻虫嗪联合作用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后,其LT_(50)值比两者单用时显著缩短,且对幼虫体内SOD,CAT,AChE和GSTs活性均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昆虫病原线虫 芫菁夜蛾线虫SF-SN 噻虫嗪 酶活性
下载PDF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稻水象甲成虫的室内测定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晶津 钱海涛 +1 位作者 董辉 丛斌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夜蛾线虫Otio品系 嗜菌异小杆线虫 稻水象甲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三种斯氏线虫与其共生细菌之间的专化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军鸽 漆永红 +2 位作者 马娟 刘长仲 陈书龙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在自然条件下,芜菁夜蛾斯氏线虫、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体内携带的共生细菌分别为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 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在一种线虫的生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3种致病杆菌,测试对线虫的恢复发育、性比、后代产量... 在自然条件下,芜菁夜蛾斯氏线虫、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体内携带的共生细菌分别为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 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在一种线虫的生长培养基上分别接种3种致病杆菌,测试对线虫的恢复发育、性比、后代产量及形态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与致病杆菌的专化性低于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在3种致病杆菌上均可发育,但在伯氏致病杆菌上的发育率显著高于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长尾斯氏线虫和拟双角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仅在其各自共生细菌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上发育。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在伯氏致病杆菌上发育后的雌雄比为1.77,而在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上仅为0.77和0.74;在伯氏致病杆菌上的产量高于X.ehlersii和X.budapestensis;在伯氏致病杆菌和X.ehlersii上产生的侵染期幼虫长度显著大于X.budapesten-sis。对3种致病杆菌上培养产生的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体内携带的细菌进行分离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芜菁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除可携带其共生细菌伯氏致病杆菌外,还可携带X.budapestensis,但不能携带X.ehlers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夜蛾线虫 长尾线虫 拟双角线虫 共生菌 专化性
下载PDF
噻虫嗪处理的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F-SN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杀虫效果和搜寻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海斌 宫庆涛 +4 位作者 陈珍珍 范昆 公义 许永玉 孙瑞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目的】昆虫病原线虫受到化学农药作用后,其对害虫的杀虫效果和搜寻效应可能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噻虫嗪处理的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韭蛆)的杀虫效果及搜寻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 【目的】昆虫病原线虫受到化学农药作用后,其对害虫的杀虫效果和搜寻效应可能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噻虫嗪处理的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韭蛆)的杀虫效果及搜寻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通过功能反应试验测定了噻虫嗪(15 mg/L)处理的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SF-SN (Sf)对韭蛆3龄幼虫的致死率和搜寻效应,比较噻虫嗪处理的Sf和未处理的Sf致死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的差异。【结果】噻虫嗪处理的Sf引起的韭蛆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高于未处理的Sf引起的校正死亡率,处理6 h时,较未处理的Sf引起的校正死亡率提高了2.13倍。当Sf浓度固定在6 400 IJs/皿时,噻虫嗪处理的和未处理的Sf对该试虫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Ⅱ和Ⅲ型方程,与未处理的Sf相比,噻虫嗪处理的Sf对该试虫的攻击率(a′=0.5592)提高了42.46%,线虫寻找、寄生及致死该试虫所花费的总时间即处理时间(T_h=0.0081 d)则降低了44.90%,消耗率(a′/T_h)提高了2.59倍,日最大致死量(Na_(max))则分别提高了1.81倍(HollingⅡ)和1.41倍(HollingШ)。而噻虫嗪处理的和未处理的Sf对该试虫的搜寻效应均随韭蛆密度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当韭蛆密度固定在40头/皿时,噻虫嗪处理的和未处理的Sf对该试虫的致死效果均随着韭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则均先上升后下降,且噻虫嗪处理的Sf的寻找参数和相互干扰参数均高于未处理Sf的。【结论】噻虫嗪处理的Sf对韭蛆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瞬时攻击率、消耗率、日最大致死量和搜寻效应均高于未处理Sf的,而处理时间则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菁夜蛾线虫SF-SN 噻虫嗪 韭菜迟眼蕈蚊 杀虫效果 搜寻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