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静滴)联合雾化吸入多黏菌素B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G-)菌所致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月至10月收治的45例多重耐药G-菌感染所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静滴)联合雾化吸入多黏菌素B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G-)菌所致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月至10月收治的45例多重耐药G-菌感染所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多黏菌素B使用方法不同,将2020年1月至4月接受单纯静滴治疗(首剂2.0 mg/kg,然后1.25 mg/kg、12 h 1次)的25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将2020年5月至10月依据多黏菌素优化应用国际共识指南接受静滴联合雾化吸入治疗(25 mg、12 h 1次,吸尽气道内痰液后进行喷射雾化)的20例患者纳入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多黏菌素B使用疗程结束后的总细菌清除率、总有效率、体温复常时间、细菌清除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痰培养结果显示为鲍曼不动杆菌13例,肺炎克雷伯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阴沟肠杆菌1例;联合组痰培养结果显示为鲍曼不动杆菌5例,肺炎克雷伯菌9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两组间痰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总细菌清除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总细菌清除率:70.0%比40.0%,总有效率:75.0%比40.0%,均P<0.05),体温复常时间和细菌清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体温复常时间(d):6.0±3.9比10.2±7.3,细菌清除时间(d):6.1±5.2比11.5±6.8,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g/L:0.85(0.44,2.87)比1.43(0.76,5.30),P>0.05〕;而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μg/L:0.27(0.10,0.70)比0.91(0.32,3.53),P<0.05〕,且显著低于常规组〔μg/L:0.27(0.10,0.70)比0.85(0.44,2.87),P<0.01〕。联合组患者治疗期间肾毒性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比4.0%,P>0.05)。结论治疗多重耐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静脉滴注(静滴)联合雾化吸入多黏菌素B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G-)菌所致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1月至10月收治的45例多重耐药G-菌感染所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多黏菌素B使用方法不同,将2020年1月至4月接受单纯静滴治疗(首剂2.0 mg/kg,然后1.25 mg/kg、12 h 1次)的25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将2020年5月至10月依据多黏菌素优化应用国际共识指南接受静滴联合雾化吸入治疗(25 mg、12 h 1次,吸尽气道内痰液后进行喷射雾化)的20例患者纳入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多黏菌素B使用疗程结束后的总细菌清除率、总有效率、体温复常时间、细菌清除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痰培养结果显示为鲍曼不动杆菌13例,肺炎克雷伯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阴沟肠杆菌1例;联合组痰培养结果显示为鲍曼不动杆菌5例,肺炎克雷伯菌9例,铜绿假单胞菌6例。两组间痰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总细菌清除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总细菌清除率:70.0%比40.0%,总有效率:75.0%比40.0%,均P<0.05),体温复常时间和细菌清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体温复常时间(d):6.0±3.9比10.2±7.3,细菌清除时间(d):6.1±5.2比11.5±6.8,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g/L:0.85(0.44,2.87)比1.43(0.76,5.30),P>0.05〕;而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μg/L:0.27(0.10,0.70)比0.91(0.32,3.53),P<0.05〕,且显著低于常规组〔μg/L:0.27(0.10,0.70)比0.85(0.44,2.87),P<0.01〕。联合组患者治疗期间肾毒性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比4.0%,P>0.05)。结论治疗多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