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孔子在我国编辑史上的开拓性地位和贡献
被引量:
4
1
作者
马鸿盛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8年第3期56-61,共6页
有关孔子的学术研究甚为丰富,但近年来才涉及他在编辑学方面建树的研究,然而还很不深入。其实,孔子在编辑学领域的成就与贡献也是异常卓著的:他不但以丰硕的编辑成果享誉于世,而且在编辑理论方面的见解和主张也甚为精辟深邃。
关键词
孔子
编辑史
“六经”
述而不作
隐寓褒贬
多闻阙疑
排斥虚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多闻阙疑”与口传文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建升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3,128,共8页
孔子认为"多闻"的口传文化知识是原生性、首要性和优等性的文化大传统,而"多见"的书写文化知识是派生性、次要性和次等性的文化小传统。他提倡用"多闻"的口传方式来"达"到生命的神秘力量,要求...
孔子认为"多闻"的口传文化知识是原生性、首要性和优等性的文化大传统,而"多见"的书写文化知识是派生性、次要性和次等性的文化小传统。他提倡用"多闻"的口传方式来"达"到生命的神秘力量,要求学生对口传文化知识深信不疑,以维护和发扬口传文化传统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同时对书写传统持有一种不信和警惕的态度。孔子的历史价值观是以口传文化知识价值观念或神话历史观念为基础的,他认为只有口传文化的历史知识才能永久和忠实地保留历史真貌和传递文化真谛,将"述而不作"和"书法不隐"放置到口传文化知识价值观念中,才能揭开它们之间由文字书写而造成的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多闻阙疑
口传文化
书写文化
神话历史
原文传递
周必大的史学贡献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惠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6-50,共5页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刻书家。他在中国史学史上的贡献是:刻印《文苑英华》、《欧阳文忠公集》等文献,保存了珍贵史料;创制了一套历史文献考证校勘方法;提出并践行"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的史学思想。他...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刻书家。他在中国史学史上的贡献是:刻印《文苑英华》、《欧阳文忠公集》等文献,保存了珍贵史料;创制了一套历史文献考证校勘方法;提出并践行"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的史学思想。他在我国古代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必大
刻印文献
考证校勘
“实事是正
多闻阙疑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博览勤闻,多闻阙疑——学习父亲郑天挺先生的治学精神
4
作者
郑克晟
《社会科学战线》
1982年第3期251-252,共2页
郑天挺先生不幸因病去世了,这不仅使史学界失去一位道德高尚、诲人不倦的师长,同时也使我们的家庭中失去了一位循循善诱、和蔼慈祥的父亲。自他老人家去世后,我思绪万千。
关键词
郑天挺
六十年代
精读
研究历史
学习
研究生
治学精神
父亲
多闻阙疑
成绩
原文传递
孔子——中国古代史学之祖
5
作者
耿天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53-55,共3页
中国古代史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孔子作《春秋》。孔子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开创者,是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奠基者。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孔子作《春秋》
司马迁著《史记》
《尚书》
优良传统
史学思想
奠基者
中国史学
《清代学术概论》
多闻阙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戴震的《诗》学思想及治《诗》特点
6
作者
蔺文龙
《沧桑》
2014年第3期224-226,233,共4页
戴震是清代研治《诗经》的大师,也是乾隆《诗经》考据学趋向繁荣的真正推动者。他主张实事求是,反对恪守汉儒之说;应用文字、音韵、训诂考定诗旨,使研究方法更加科学;他归纳文理,反对缘词生训,对理解诗旨有重要意义。他开创的以字音、...
戴震是清代研治《诗经》的大师,也是乾隆《诗经》考据学趋向繁荣的真正推动者。他主张实事求是,反对恪守汉儒之说;应用文字、音韵、训诂考定诗旨,使研究方法更加科学;他归纳文理,反对缘词生训,对理解诗旨有重要意义。他开创的以字音、转语、名物制度考察诗义的方法论原则,推动乾嘉考据学的良性发展,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诗学思想
转语
多闻阙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多隆阿《毛诗多识》的治经特点
7
作者
蔺文龙
《社科纵横》
2014年第9期124-127,共4页
多隆阿的《毛诗多识》是清代一部考证名物的总结性著作,他遵循治经"要期不戾于经"的评判标准,解诗重"繁芜"、重"俚俗"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他以其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援古证今与亲身目验相结的考据方法...
多隆阿的《毛诗多识》是清代一部考证名物的总结性著作,他遵循治经"要期不戾于经"的评判标准,解诗重"繁芜"、重"俚俗"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他以其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援古证今与亲身目验相结的考据方法以及以名物诠释考察诗旨的新探索,开拓了《诗经》名物研究的新领域,对清代乾嘉学术在辽沈地区的传播与拓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隆阿
毛诗多识
多闻阙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看王国维的治学方法
8
作者
文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1期89-93,共5页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是王国维运用"二重证据法"取地下之宝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研究古史的经典论著,运用新材料和新方法,由考证文字到阐释制度文化,将传统考据与逻辑论证相结合,多闻而阙疑,在治学方法上给予后学众...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是王国维运用"二重证据法"取地下之宝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研究古史的经典论著,运用新材料和新方法,由考证文字到阐释制度文化,将传统考据与逻辑论证相结合,多闻而阙疑,在治学方法上给予后学众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二重证据法
制度文化
逻辑论证
多闻阙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点滴:朴素的处世哲学
9
作者
徐洋
《管理@人》
2010年第7期71-71,共1页
《论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小片段:孔子的学生子张想到社会上去担任官职,因此请教孔子怎样才能做好。孔子给子张的建议是"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
关键词
处世哲学
论语
孔子
朴素
多闻阙疑
建议
学生
人与人
职场
基本原则
原文传递
学则须疑
10
作者
王正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153-153,共1页
古代学者都强调学习要善疑。如孔子主张“多闻阙疑”(《论语·为政》),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然而对此有更为详尽论述的,要推北宋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张载在《经学理窟》中反复强调“学则须疑”。...
古代学者都强调学习要善疑。如孔子主张“多闻阙疑”(《论语·为政》),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然而对此有更为详尽论述的,要推北宋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张载在《经学理窟》中反复强调“学则须疑”。首先,他认为提出疑问是学习的起点,“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其次,即使学有所得,张载认为仍须有疑,才能“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再次,他还认为人们在实际行动中碰到疑难是必然的,“不知疑者,只是不便实行,既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处,是疑也。”最后,他对“疑”与“不疑”的关系理解得很辩证。“不疑”、“不惑”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境界,它是经常疑虑,“积久自觉渐变”的结果。但是达到了“不疑”的地步,还须“有疑”才能进步。所以,“学者恶其自足,足则不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哲学家
多闻阙疑
孟子
孔子
北宋
论语
境界
疑问
张载
学习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沉默未必是“金”
11
作者
史一帆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09年第12期40-40,共1页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教材释义"沉默是金"是指"沉默"如同金子般宝贵,多指在人生纷乱的时刻,只有...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教材释义"沉默是金"是指"沉默"如同金子般宝贵,多指在人生纷乱的时刻,只有沉默静守才能保持自己的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闻阙疑
司马迁
子曰
布鲁诺
释义
教材
论语
真理
人生
为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在我国编辑史上的开拓性地位和贡献
被引量:
4
1
作者
马鸿盛
出处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8年第3期56-61,共6页
文摘
有关孔子的学术研究甚为丰富,但近年来才涉及他在编辑学方面建树的研究,然而还很不深入。其实,孔子在编辑学领域的成就与贡献也是异常卓著的:他不但以丰硕的编辑成果享誉于世,而且在编辑理论方面的见解和主张也甚为精辟深邃。
关键词
孔子
编辑史
“六经”
述而不作
隐寓褒贬
多闻阙疑
排斥虚妄
分类号
G239.29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多闻阙疑”与口传文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建升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3,128,共8页
文摘
孔子认为"多闻"的口传文化知识是原生性、首要性和优等性的文化大传统,而"多见"的书写文化知识是派生性、次要性和次等性的文化小传统。他提倡用"多闻"的口传方式来"达"到生命的神秘力量,要求学生对口传文化知识深信不疑,以维护和发扬口传文化传统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同时对书写传统持有一种不信和警惕的态度。孔子的历史价值观是以口传文化知识价值观念或神话历史观念为基础的,他认为只有口传文化的历史知识才能永久和忠实地保留历史真貌和传递文化真谛,将"述而不作"和"书法不隐"放置到口传文化知识价值观念中,才能揭开它们之间由文字书写而造成的遮蔽。
关键词
孔子
多闻阙疑
口传文化
书写文化
神话历史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周必大的史学贡献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惠运
机构
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6-50,共5页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招标项目<庐陵史学研究>(编号:JD1355)成果之一
文摘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刻书家。他在中国史学史上的贡献是:刻印《文苑英华》、《欧阳文忠公集》等文献,保存了珍贵史料;创制了一套历史文献考证校勘方法;提出并践行"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的史学思想。他在我国古代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
周必大
刻印文献
考证校勘
“实事是正
多闻阙疑
”
Keywords
Zhou Bida
Engraving Literature
Textual Research and Collation
"Seeking truth from theFact, Listening much and Being skeptical of What is Unknown"
分类号
K24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博览勤闻,多闻阙疑——学习父亲郑天挺先生的治学精神
4
作者
郑克晟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82年第3期251-252,共2页
文摘
郑天挺先生不幸因病去世了,这不仅使史学界失去一位道德高尚、诲人不倦的师长,同时也使我们的家庭中失去了一位循循善诱、和蔼慈祥的父亲。自他老人家去世后,我思绪万千。
关键词
郑天挺
六十年代
精读
研究历史
学习
研究生
治学精神
父亲
多闻阙疑
成绩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孔子——中国古代史学之祖
5
作者
耿天勤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53-55,共3页
文摘
中国古代史学的起源,可追溯到孔子作《春秋》。孔子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开创者,是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奠基者。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孔子作《春秋》
司马迁著《史记》
《尚书》
优良传统
史学思想
奠基者
中国史学
《清代学术概论》
多闻阙疑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戴震的《诗》学思想及治《诗》特点
6
作者
蔺文龙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沧桑》
2014年第3期224-226,233,共4页
文摘
戴震是清代研治《诗经》的大师,也是乾隆《诗经》考据学趋向繁荣的真正推动者。他主张实事求是,反对恪守汉儒之说;应用文字、音韵、训诂考定诗旨,使研究方法更加科学;他归纳文理,反对缘词生训,对理解诗旨有重要意义。他开创的以字音、转语、名物制度考察诗义的方法论原则,推动乾嘉考据学的良性发展,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戴震
诗学思想
转语
多闻阙疑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多隆阿《毛诗多识》的治经特点
7
作者
蔺文龙
机构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科纵横》
2014年第9期124-127,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日韩<诗经>百家汇注"(项目编号:10&ZD101)
文摘
多隆阿的《毛诗多识》是清代一部考证名物的总结性著作,他遵循治经"要期不戾于经"的评判标准,解诗重"繁芜"、重"俚俗"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他以其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援古证今与亲身目验相结的考据方法以及以名物诠释考察诗旨的新探索,开拓了《诗经》名物研究的新领域,对清代乾嘉学术在辽沈地区的传播与拓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多隆阿
毛诗多识
多闻阙疑
分类号
I22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看王国维的治学方法
8
作者
文爽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1期89-93,共5页
文摘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是王国维运用"二重证据法"取地下之宝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研究古史的经典论著,运用新材料和新方法,由考证文字到阐释制度文化,将传统考据与逻辑论证相结合,多闻而阙疑,在治学方法上给予后学众多启示。
关键词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二重证据法
制度文化
逻辑论证
多闻阙疑
Keywords
A Textual Study of Earlier Princes and Dukes through Oracle Bones Inscriptions
the double evi-dence act
the institutional culture
logical argumentation
well-informedness and suspension of judgments ondoubtful things
分类号
G79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点滴:朴素的处世哲学
9
作者
徐洋
出处
《管理@人》
2010年第7期71-71,共1页
文摘
《论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小片段:孔子的学生子张想到社会上去担任官职,因此请教孔子怎样才能做好。孔子给子张的建议是"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
关键词
处世哲学
论语
孔子
朴素
多闻阙疑
建议
学生
人与人
职场
基本原则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学则须疑
10
作者
王正平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153-153,共1页
文摘
古代学者都强调学习要善疑。如孔子主张“多闻阙疑”(《论语·为政》),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然而对此有更为详尽论述的,要推北宋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张载在《经学理窟》中反复强调“学则须疑”。首先,他认为提出疑问是学习的起点,“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其次,即使学有所得,张载认为仍须有疑,才能“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再次,他还认为人们在实际行动中碰到疑难是必然的,“不知疑者,只是不便实行,既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处,是疑也。”最后,他对“疑”与“不疑”的关系理解得很辩证。“不疑”、“不惑”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境界,它是经常疑虑,“积久自觉渐变”的结果。但是达到了“不疑”的地步,还须“有疑”才能进步。所以,“学者恶其自足,足则不复进”。
关键词
唯物主义哲学家
多闻阙疑
孟子
孔子
北宋
论语
境界
疑问
张载
学习过程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沉默未必是“金”
11
作者
史一帆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
出处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09年第12期40-40,共1页
文摘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教材释义"沉默是金"是指"沉默"如同金子般宝贵,多指在人生纷乱的时刻,只有沉默静守才能保持自己的清醒。
关键词
多闻阙疑
司马迁
子曰
布鲁诺
释义
教材
论语
真理
人生
为政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孔子在我国编辑史上的开拓性地位和贡献
马鸿盛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孔子“多闻阙疑”与口传文化
胡建升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原文传递
3
周必大的史学贡献
黄惠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博览勤闻,多闻阙疑——学习父亲郑天挺先生的治学精神
郑克晟
《社会科学战线》
1982
0
原文传递
5
孔子——中国古代史学之祖
耿天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戴震的《诗》学思想及治《诗》特点
蔺文龙
《沧桑》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多隆阿《毛诗多识》的治经特点
蔺文龙
《社科纵横》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从《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看王国维的治学方法
文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语》点滴:朴素的处世哲学
徐洋
《管理@人》
2010
0
原文传递
10
学则须疑
王正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沉默未必是“金”
史一帆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