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正式语境下的多重话语共存与文化认同——《非正式会谈》对谈话类节目的创新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景义新 韩雨坤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54,共5页
文化交流类谈话节目《非正式会谈》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青年代表,以辩论形式探讨青年人普遍关心的社会话题。该节目在非正式语境下,通过建立非正式谈话场,使场内多重话语和谐共存,将主持人角色隐匿及构建理... 文化交流类谈话节目《非正式会谈》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青年代表,以辩论形式探讨青年人普遍关心的社会话题。该节目在非正式语境下,通过建立非正式谈话场,使场内多重话语和谐共存,将主持人角色隐匿及构建理性对话,以仪式化场景促进角色认同,以社会性话题引发情感认同,以多维互动塑造群体认同,成为国内谈话类节目创新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语境 《非正式会谈》 谈话节目 多重话语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多重话语博弈下政务微博的传播策略 被引量:6
2
作者 冀芳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1-33,共3页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机构对社会履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官方微博平台,同时也是普通公众自由表达思想、追逐话语权利的场域。政务微博成为多重话语博弈的舆论场,在这种语境下,如何进行政务微博的传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话语的多维... 政务微博作为政府机构对社会履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官方微博平台,同时也是普通公众自由表达思想、追逐话语权利的场域。政务微博成为多重话语博弈的舆论场,在这种语境下,如何进行政务微博的传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话语的多维度分析为基础,阐述如何在多重语境中实践政务微博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话语 政务微博 传播
下载PDF
异地高考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多重话语互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华安 丁晓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异地高考政策制定是政府、专家学者、媒体、户籍家庭与非户籍家庭围绕该政策议题在公共话语空间运用各自策略进行话语宣称和话语竞争的过程。在公共话语空间中,政策话语、学术话语、媒体话语和公众话语拥有不同的资源(资金、权利、信息... 异地高考政策制定是政府、专家学者、媒体、户籍家庭与非户籍家庭围绕该政策议题在公共话语空间运用各自策略进行话语宣称和话语竞争的过程。在公共话语空间中,政策话语、学术话语、媒体话语和公众话语拥有不同的资源(资金、权利、信息与机会等),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对异地高考方案施加影响,共同对异地高考政策议题产生交互影响力,形塑着异地高考政策方案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地高考决策 多重话语 话语互动
下载PDF
“多重英格兰”和共同体:《荒凉山庄》的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殷企平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125,共16页
热尔韦指出过《荒凉山庄》中的"多重英格兰"现象。然而,对于以下问题,热尔韦却语焉不详:狄更斯是怎样描述这"多重英格兰"的?其背后的共同体情结是怎样体现的?狄更斯又是如何引导他的同胞们重新想象英格兰的?本文认... 热尔韦指出过《荒凉山庄》中的"多重英格兰"现象。然而,对于以下问题,热尔韦却语焉不详:狄更斯是怎样描述这"多重英格兰"的?其背后的共同体情结是怎样体现的?狄更斯又是如何引导他的同胞们重新想象英格兰的?本文认为:"多重英格兰"的存在隐含于小说的题目,反映在《荒凉山庄》中彼此各异的多重话语里。针对"伪共同体"话语,狄更斯通过埃丝特和伍德考特等人物之口,展现了一种旨在憧憬真正共同体的话语,并通过重塑"绅士"形象,对共同体重新进行了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英格兰 共同体 荒凉山庄 多重话语 绅士 文化
原文传递
在“流动”中“回溯”--论“90后”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
5
作者 牛金霞 钟世华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208,共7页
当下,在本土、民族、殖民、全球化等多重话语冲突中,已经成熟起来的“90后”少数民族诗人,站立在“文化共同体”与“民族个性”的中间地带,观察着文化“流动”①带来的种种影响。他们的特殊之处在于,由于现代化动态更迭中的强效流动。
关键词 90后 少数民族诗人 文化共同体 民族个性 中间地带 多重话语 全球化 现代化
原文传递
民间戏曲与多重话语的影像构建——以赵冬苓《北方有佳人》为例
6
作者 董艳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5-99,107,共6页
电视剧《北方有佳人》出自“主旋律”大户金牌编剧赵冬苓之手。此剧不仅用镜头艺术将具有独特魅力的民间戏曲艺术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展示出来,而且将主流话语所倡导的意识形态、精英文化所探求的人类灵魂与生存意义的哲学思考,连... 电视剧《北方有佳人》出自“主旋律”大户金牌编剧赵冬苓之手。此剧不仅用镜头艺术将具有独特魅力的民间戏曲艺术的多元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展示出来,而且将主流话语所倡导的意识形态、精英文化所探求的人类灵魂与生存意义的哲学思考,连同遵循大众话语的快乐叙事原则有机融合,努力实现一种和谐的叙事平衡,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的品牌,为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冬苓 《北方有佳人》 民间戏曲 多重话语
下载PDF
民俗文化与多重话语的构建——以电视剧《血色湘西》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27-128,共2页
民俗事象具有特殊的符号指称功能。电视剧《血色湘西》以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叙事符码具有能指的单一与所指的多重意蕴的叙事特点,用镜头艺术充分展示其多重话语功能,既张扬了主流话语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又蕴涵精英文化所探求的历史深度与... 民俗事象具有特殊的符号指称功能。电视剧《血色湘西》以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叙事符码具有能指的单一与所指的多重意蕴的叙事特点,用镜头艺术充分展示其多重话语功能,既张扬了主流话语所倡导的意识形态,又蕴涵精英文化所探求的历史深度与文化思考,并实现了快乐叙事的大众话语品格。使之与《闯关东》《大染坊》等当代优秀电视剧一起成为成功地将三种话语声音杂糅在一起表达叙事者的主观倾向的电视艺术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色湘西》 民俗文化 多重话语 构建
下载PDF
电影改编论争与“十七年”文学生成的复杂性——以《无情的情人》《达吉和她的父亲》为视点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杰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28,共6页
小说的电影改编是"十七年"时期"人民文艺"传播中的一种典型文艺现象。文艺界出于教育、吸引观众等因素的考虑,不断地强化小说向电影艺术改编作品的思想性和理想性,压缩、修改有可能影响意识形态权威性和统一性的内... 小说的电影改编是"十七年"时期"人民文艺"传播中的一种典型文艺现象。文艺界出于教育、吸引观众等因素的考虑,不断地强化小说向电影艺术改编作品的思想性和理想性,压缩、修改有可能影响意识形态权威性和统一性的内容,改编时及上映后历经了多重话语力量博弈,论争情形常常成为文艺政策调整及文艺创作转向的风向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政策 文艺现象 文艺创作 电影改编 多重话语 文学生成 理想性 十七年
原文传递
纤夫与神女:多重话语空间中的影像“三峡”
9
作者 王冰冰 《艺术广角》 2020年第5期22-29,共8页
公元1994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启动,此后,三峡工程成为"当惊世界殊"的现代科技奇观,是可以从外太空俯瞰到的屈指可数的地球景观之一。从三峡工程被提上日程始,出于用影像记录、保存完整的三峡之美的迫切目的,大... 公元1994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启动,此后,三峡工程成为"当惊世界殊"的现代科技奇观,是可以从外太空俯瞰到的屈指可数的地球景观之一。从三峡工程被提上日程始,出于用影像记录、保存完整的三峡之美的迫切目的,大量的自然风光纪录片开始涌现,如长达80集的《永远的三峡》(2003),立意便是为三峡山水尤其是那些即将消失的风景"存档"。同时期的故事片也表达了对于"逝去"的惋惜与焦虑,如章明的《巫山云雨》(1996)与贾樟柯的《三峡好人》(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影像记录 外太空 多重话语 自然风光 贾樟柯 现代科技 纪录片
下载PDF
网络文学的乌托邦情结
10
作者 黄海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80-82,共3页
网络为文学提供了自治开放的传播环境、即时交互的交流方式、客观公正的评判机制、虚拟真实并存的写作乐趣,因而引发了写手的乌托邦情怀,表现为作品中多重话语的异质共存、权威削弱的审美狂欢。但是,这样众声喧哗的狂欢反而湮没了各自... 网络为文学提供了自治开放的传播环境、即时交互的交流方式、客观公正的评判机制、虚拟真实并存的写作乐趣,因而引发了写手的乌托邦情怀,表现为作品中多重话语的异质共存、权威削弱的审美狂欢。但是,这样众声喧哗的狂欢反而湮没了各自的声音。对网络文学的环境进行规范,对受众加以引导,才有可能把这种基于现实社会的追求和期待加以实现,才有可能接近这样的社会理想状态,为文学的终极理想的不断接近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乌托邦情结 多重话语 消解中心
下载PDF
多重话语纠结下的叙事分裂——从丁玲《在医院中》看延安文艺运动
11
作者 李炎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丁玲的《在医院中》体现出受五四传统影响的作家在延安文艺运动中的错位感和失语状态,表现了从城市进入延安的作家在当时的意识形态语境中多重话语纠结下的叙事分裂,透过《在医院中》的话语矛盾可以看到延安文艺运动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丁玲的《在医院中》体现出受五四传统影响的作家在延安文艺运动中的错位感和失语状态,表现了从城市进入延安的作家在当时的意识形态语境中多重话语纠结下的叙事分裂,透过《在医院中》的话语矛盾可以看到延安文艺运动的多重性和复杂性。通过解读《在医院中》的多重话语纠结,在方法论上进一步对延安文学进行具体、细致的个案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医院中》 多重话语 叙事分裂 延安文艺运动
下载PDF
现代性阵痛之后——解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多重话语
12
作者 张春梅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5-78,共4页
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关系角度分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意义产生的偶然性与意义的繁杂和多元共存 ,以及这部作品形式上的后现代文化策略对现代性特征的不断消解 ,说明现代性的建构与后现代性的解构是同时进行的 ,... 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关系角度分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意义产生的偶然性与意义的繁杂和多元共存 ,以及这部作品形式上的后现代文化策略对现代性特征的不断消解 ,说明现代性的建构与后现代性的解构是同时进行的 ,现代性中孕育着后现代性的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后现代主义 多重话语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捷克 米兰·昆德拉
下载PDF
史学视阈下贵州电影生产的多重话语权探究
13
作者 肖艳华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11-18,共8页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形式,其具化生产实践必然受到电影场域内外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与影响。通过考察贵州电影的历史发展,对其主要的生产阶段进行深入研析,发现影响贵州电影生产的话语权主要有以下三种:精英话语权、政治话语权、商业...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形式,其具化生产实践必然受到电影场域内外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与影响。通过考察贵州电影的历史发展,对其主要的生产阶段进行深入研析,发现影响贵州电影生产的话语权主要有以下三种:精英话语权、政治话语权、商业话语权。这几种话语权在不同阶段的贵州电影生产中各有凸显,并直接或间接推动了贵州电影的生产与其独特风格形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视阈 贵州电影生产 多重话语
下载PDF
网约车新政制定过程中的多重话语互动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正波 蒋建敏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3,共7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资源从电脑端转移到手机端,网约车服务也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约车的多重标签引发了巨大争论,经过一番商讨后政府出台政策宣布网约车的合法性。网约车新政的制定过程是多方社会群体共同话语构建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资源从电脑端转移到手机端,网约车服务也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约车的多重标签引发了巨大争论,经过一番商讨后政府出台政策宣布网约车的合法性。网约车新政的制定过程是多方社会群体共同话语构建的过程,分析多重话语的互动能更好地理解我国特色的政策制定方式。在自由的话语场域中,乘客、行业、网约车拥护者、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分别从安全、利益、共享经济、资源利用等角度表达了对网约车的政策诉求,并结成"管制联盟"和"市场联盟",随后就网约车进行了"零和一"的博弈和监管模式的争论。研究发现,"管制联盟"和"市场联盟"的话语霸权会随着联盟的制度地位、权力资源以及政府立场的改变而发生转变,多重话语在政策制定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约车新政 多重话语互动 话语联盟
下载PDF
媒体语言多重话语形式并存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梅 矣琴 《云南电大学报》 2007年第4期43-46,共4页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媒体和媒体语言一方面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改变也反映到媒体语言中。媒体的发展带动了媒体语言的丰富,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体语言不再只是单纯地运用语言,而是出现了以字母词、...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媒体和媒体语言一方面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改变也反映到媒体语言中。媒体的发展带动了媒体语言的丰富,进入新媒体时代,媒体语言不再只是单纯地运用语言,而是出现了以字母词、缩略语、方言、新词新语、模仿港台腔等多重话语形式并存的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及文化语言学角度对媒体语言中多重话语形式进行文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语言 多重话语形式 文化转型 文化焦虑
下载PDF
电视“成就报道”的回归与创新——以成都电视台《中国改革地理(成都篇)》系列节目报道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俊 朱天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35-37,共3页
电视成就报道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新闻节目样态之一,如何避免受众的"误读",达到信息传播和政策宣传的有效传递?本文以成都电视台《中国改革地理(成都篇)》系列节目报道为例,以当下电视媒介表达话语的多元化发展为... 电视成就报道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新闻节目样态之一,如何避免受众的"误读",达到信息传播和政策宣传的有效传递?本文以成都电视台《中国改革地理(成都篇)》系列节目报道为例,以当下电视媒介表达话语的多元化发展为背景,进行了相关探讨,提出只有达到媒介特性的本质回归以及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电视成就报道才能真正焕发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成就报道 多重话语形态 本质回归 创新探索
下载PDF
天安门形象的多重话语分析:基于纪录片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忠波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5期31-36,共6页
在官方话语体系中,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阅兵和节日庆典本身是证明新中国合法性和先进性的纪念仪式,能够实现传播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的政治功能,同时,也是中国形象自我塑造的形式。随着中国当代纪录片话语方式和价值诉求的不断变化... 在官方话语体系中,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阅兵和节日庆典本身是证明新中国合法性和先进性的纪念仪式,能够实现传播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的政治功能,同时,也是中国形象自我塑造的形式。随着中国当代纪录片话语方式和价值诉求的不断变化,单一主体性的天安门形象发生了变动和分化,天安门形象的内涵和意义在不同纪录片中获得了更新和重新阐释的机会。作为官方意识形态隐喻的天安门,是权力符号和政治象征,很多关于中国的域外纪录片都会拍摄天安门,这一中国象征物的镜头,往往并不遵循官方权力话语的美学方式。本文试图考察官方、民间和西方多重话语空间中的天安门形象的生产过程以及传播状况,并分析不同的权力话语对天安门形象不断争夺与重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天安门形象 多重话语空间
下载PDF
谈《米德尔马契》中多重话语与眼光结构共存与相互作用
18
作者 张建华 《学周刊》 2019年第23期184-184,共1页
《米德尔马契》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一经出版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并引起评论界的研究和探讨。文章主要探讨了《米德尔马契》中多重话语与眼光结构共存,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米德尔马契 多重话语 眼光结构
下载PDF
网络多重冲突性话语的语用特征及触发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捷 朝曦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9,共8页
本文以知乎、微博、快手、哔哩哔哩等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多重冲突性话语为语料,从网络语用学的视角研究了其语用特征及触发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多重冲突性话语主要有互动交叉性、交际平等性、身份建构动态性、面子损伤性四大语用特征,以... 本文以知乎、微博、快手、哔哩哔哩等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多重冲突性话语为语料,从网络语用学的视角研究了其语用特征及触发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多重冲突性话语主要有互动交叉性、交际平等性、身份建构动态性、面子损伤性四大语用特征,以及立场冲突、情感冲突、信息冲突三种触发机制。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建议个体在网络交际中掌握相关语用策略、网络社交礼仪等知识,以有效进行网络交流;建议政府网络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监管,以确保网民之间和谐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用学 触发机制 多重冲突性话语 网络社交礼仪 语用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