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九八四》的伪现象学叙事
1
作者 王永全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32-135,共4页
《一九八四》的双重思想不仅是极权主义的核心而且披着现象学的外衣,因为现象学是构造本真或真理的,然而双重思想则相反。伪现象学不仅彻底剥夺了主人公温斯顿的真理意识,而且使其最终被双重思想化。作为叙事者,温斯顿多重聚焦自己的受... 《一九八四》的双重思想不仅是极权主义的核心而且披着现象学的外衣,因为现象学是构造本真或真理的,然而双重思想则相反。伪现象学不仅彻底剥夺了主人公温斯顿的真理意识,而且使其最终被双重思想化。作为叙事者,温斯顿多重聚焦自己的受害过程和认知变化。通过分析小说中双重思想的本质,揭示了主人公悲剧的哲学源泉,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了小说中的特殊叙事形式,认为小说的叙事是伪现象学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双重思想 多重聚焦 伪现象学叙事
下载PDF
多重塑写:贡达尔叙事诗的视点选择与身份话语分析
2
作者 刘富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3-29,共7页
在贡达尔叙事诗中,艾米莉·勃朗特巧妙利用第一人称多重内聚焦塑写女主角奥古斯塔。在多个贡达尔人物从不同视点评述女王形成的杂语中,奥古斯塔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逐渐变得立体丰满;同时,不同的身份话语凸显了个性观念,使第一人... 在贡达尔叙事诗中,艾米莉·勃朗特巧妙利用第一人称多重内聚焦塑写女主角奥古斯塔。在多个贡达尔人物从不同视点评述女王形成的杂语中,奥古斯塔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逐渐变得立体丰满;同时,不同的身份话语凸显了个性观念,使第一人称多重内聚焦成为各种道德意识交汇、冲突与融合的手段。这种众声喧哗在多重内聚焦形成的叠合式空间里完成了对奥古斯塔立体、全面的道德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勃朗特 叙事诗 多重聚焦 身份话语
下载PDF
高斯·范·桑特的拼图游戏:《大象》叙事结构详解
3
作者 燕俊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2期42-43,共2页
《大象》所采用的叙事结构犹如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魔方,它综合了顺叙、倒叙、插叙、重叙等各种各样的叙事方法,表面来略显混乱和无序。然而,在"混乱"和"无序"的背后,隐藏着范·桑特对叙事结构的颠覆性实验精神,... 《大象》所采用的叙事结构犹如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魔方,它综合了顺叙、倒叙、插叙、重叙等各种各样的叙事方法,表面来略显混乱和无序。然而,在"混乱"和"无序"的背后,隐藏着范·桑特对叙事结构的颠覆性实验精神,以及他对于美国年轻一代危机重重的心理现实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结构 多向性 板块式 多重聚焦 隐喻
下载PDF
寓教于“情”——评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的叙事视角
4
作者 李恒田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5X期88-89,共2页
本文首先对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的叙事视角的特殊方式——多重内聚焦方式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特殊叙事视角带来的电影的对话性:儿子和母亲的想像性对话实际上是今天和历史的对话,观众是在对话中,而不是在独语引导下理解... 本文首先对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的叙事视角的特殊方式——多重内聚焦方式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特殊叙事视角带来的电影的对话性:儿子和母亲的想像性对话实际上是今天和历史的对话,观众是在对话中,而不是在独语引导下理解烈士和历史的;最后,文章分析了电影这种特殊叙事视角产生的文化土壤和所蕴涵的当下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母亲赵一曼》 视角 多重聚焦 寓教于“情”
下载PDF
《莽丛中》的叙事学分析
5
作者 陈维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93-95,共3页
《莽丛中》是一篇十分特立独行的短篇小说,它打破了许多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莽丛中》淡化了情节,讲述案件的目的不在于指出真正的凶手是谁,而是把注意点集中在七个人叙述的矛盾中,利用不同人在不同角度叙述同一件事时产生的不一致,... 《莽丛中》是一篇十分特立独行的短篇小说,它打破了许多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莽丛中》淡化了情节,讲述案件的目的不在于指出真正的凶手是谁,而是把注意点集中在七个人叙述的矛盾中,利用不同人在不同角度叙述同一件事时产生的不一致,使得案情扑朔迷离,同时也打破了叙述者的权威性。芥川龙之介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灵活地运用了许多叙事技巧,本文就旨在挖掘出该小说的叙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型 情节结构开放 非客观的叙述者 多重聚焦 叙述者的权威性
下载PDF
多重内聚焦视角下浅探沈从文小说《生》的丰富意蕴
6
作者 邱晟 《雨露风》 2021年第10期28-29,共2页
沈从文笔下的美固然让人迷醉,但与美相映照的苦难与丑恶也不容忽视。他的短篇《生》显示出不同于湘西世界世外桃源的纯美风格,而是采用多重内聚焦的叙述方式,谱写了一曲关于生存的悲歌,并对不公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批判,对现代文明和人性... 沈从文笔下的美固然让人迷醉,但与美相映照的苦难与丑恶也不容忽视。他的短篇《生》显示出不同于湘西世界世外桃源的纯美风格,而是采用多重内聚焦的叙述方式,谱写了一曲关于生存的悲歌,并对不公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批判,对现代文明和人性进行了拷问和思考。运用多重内聚焦的理论,对小说《生》进行分析,探究其内在的丰富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多重聚焦 悲剧命运 看客心态 现代文明反思
下载PDF
视觉里的声音:《洪堡的礼物》中“内聚焦”叙事模式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喆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139,共6页
索尔·贝娄的小说视角常采用独白的形式,叙述者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独特叙事视角在其代表作之一《洪堡的礼物》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作者索尔·贝娄将叙述中心置于故事叙述者查理·西特林的意识中,全力刻画聚焦主体,充分运用&qu... 索尔·贝娄的小说视角常采用独白的形式,叙述者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独特叙事视角在其代表作之一《洪堡的礼物》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作者索尔·贝娄将叙述中心置于故事叙述者查理·西特林的意识中,全力刻画聚焦主体,充分运用"内聚焦"的叙事手法——固定式内聚焦、不定式内聚焦和多重式内聚焦,让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内,关注着自己的过去,追问着生存的意义。贝娄通过不断变换聚焦者的时空位置来感知叙述声音,进而妥善处理叙述者西特林的视野,客观分析叙述者的思想和感受。借用叙事视角变化的互补关系排除各种不可靠因素,减少读者认识上的偏差,彰显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从而赋予小说极强的互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堡的礼物》 固定式聚焦 不定式聚焦 多重聚焦
下载PDF
从“事实”到“真实”的迷宫叙事——以罗伟章《太阳底下》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毅 陶晶雯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1,共4页
罗伟章的新作《太阳底下》以重庆大轰炸为题材,颠覆了传统战争文学纪实文本惯例,采用互文言说的文体,有意识地编织多重交织的叙述层次,对时空进行倒错切割、重叠并置的处理。同时,以迷宫叙事的形式本身暗喻了战争中"真实"存... 罗伟章的新作《太阳底下》以重庆大轰炸为题材,颠覆了传统战争文学纪实文本惯例,采用互文言说的文体,有意识地编织多重交织的叙述层次,对时空进行倒错切割、重叠并置的处理。同时,以迷宫叙事的形式本身暗喻了战争中"真实"存在的不确定状态,使"真实"的人性和世界的复杂、幽暗、含混得以穷形尽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伟章 《太阳底下》 迷宫叙事 互文性 多重聚焦 叙述层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