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薛营杰 赵斌 +2 位作者 路坦 李爱国 董玉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649-653,共5页
目的 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收治的因多节段颈椎OPLL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 目的 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二科收治的因多节段颈椎OPLL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对照组(n=30)和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观察组(n=36)。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24个月时颈背部的轴性疼。影像学检查观测2组患者的颈椎曲度指数(CCI)、颈椎活动度(ROM)、颈椎矢状平衡指数(C2-7SVA),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CCI、C2~7SVA、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CCI低于术前,观察组患者CCI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CCI丢失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ROM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ROM丢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2组患者C2~7SVA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C2~7SV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2~7SVA增加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对照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例(6.7%),脑脊液漏3例(10.0%),轴性症状6例(20.0%),第5颈神经根麻痹7例(23.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18/30);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例(8.3%),脑脊液漏3例(8.3%),轴性症状1例(2.8%),第5颈神经根麻痹2例(5.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9/36);观察组患者轴性症状、第5颈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19、4.391、0.829,P<0.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颈椎韧带骨化 椎管成形术 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俊泽 王维 +3 位作者 徐凯 林淮 黄山东 郑小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11期1165-116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05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JOA...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5-05采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的68例多节段OPLL。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术前与术后6个月椎管前后径,观察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68例获得12~18(13.1±1.5)个月随访。仅出现5例C5神经根麻痹,4例轴性疼痛。术后3个月轴侧骨性融合率为67.7%,术后6个月轴侧骨性融合率为85.3%。术后12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椎管前后径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OPLL在有限扩大椎管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了脊髓压迫,术后轴性疼痛改善明显,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颈椎韧带骨化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Neulen钛板 内固定 轴性症状
原文传递
改良的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重度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大为 曹杨 毕郑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0期3219-322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度颈椎OPLL的优缺点。方法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科自2002年11月至今收治的颈椎OPLL患者中,抽取病变累及三个节段以上、脊髓压迫严重的opll患者224名按照手术方式不同...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前路联合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度颈椎OPLL的优缺点。方法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科自2002年11月至今收治的颈椎OPLL患者中,抽取病变累及三个节段以上、脊髓压迫严重的opll患者224名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应用JOA分级评分,并计算术后改善率[1],[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分-术前评分)×100%]、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用时等作为每名患者的观察指标。将各组间以上指标应用SAS9.0软件进行t检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随访时间3~78个月,平均34个月。C组术后改善率为72.43%,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各组中脑脊液漏、颈部疼痛、临近椎体退行性变、颈椎不稳及神经根病是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2]。A组脑脊液漏发生率为15.49%,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颈部疼痛和临近椎体退行性变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B组颈椎不稳发生率为55.4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C组神经根病发生率为18.99%,低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别,平均术中输血量三组比较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后前路联合手术方法治疗重度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具有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出血、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一系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多节颈椎韧带骨化 改良的前路联合手术 颈椎稳定性的重建 并发症发生率 长期随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