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七十年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大先 《东吴学术》 CSSCI 2019年第5期21-42,共22页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密切联系着政治身份、社会转型与时代变迁——它在缘起之初就具有国家文化普查与普及、文学组织与建设、文学教育与提高的内涵,对于"文学"的认知也带有"泛文学"或者说"大文学观"的意味...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密切联系着政治身份、社会转型与时代变迁——它在缘起之初就具有国家文化普查与普及、文学组织与建设、文学教育与提高的内涵,对于"文学"的认知也带有"泛文学"或者说"大文学观"的意味。七十年来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发展,经历了最初的"一体化"规划,到八十年代以降的多元共生,再到新世纪头一个十年之后又出现了分化重组后的"合"的趋势。从族别文学史、文学概况的书写,到作家作品论与多种思想与方法的引入,再到"多元一体"论的奠基和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兴起,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日益走出单向度的研究范式,突破学科框架和观念束缚,呈现出区域联合、横向学科互补、多媒体介质与跨文化交流的态势。就学科生产性和可能性而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尝试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的理论话语体系构建,提供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多个视角与维度,对于整个人文社科研究方法与观念的更新,对于认识中国各民族文化彼此交流融合的历史与现实,对于想象与筹划文化复兴的远景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生动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史 民族文学关系 民族文学史 学术
原文传递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晓峰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5-11,共7页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是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属性,认识中国文学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性质及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基本原则和观点。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是研究中国文学史的逻辑起点。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下的...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是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属性,认识中国文学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性质及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基本原则和观点。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是研究中国文学史的逻辑起点。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下的文学史研究范畴,包括中国古今各个民族创造的全部文学成果。民族、地域、国家等要素、民族文学间的关系、民族口头文学、母语文学创作和双语创作现象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关注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元一体格局 民族文学史 口头文学 母语创作
原文传递
民族审美文化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还原 被引量:8
3
作者 何圣伦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10,共5页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的个性逐渐被人们重视。东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争取话语权的同时,中国许多学者注意到了中国本身文化多样性的问题,就文学领域内提出了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概念。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立已是文学界共识,但在具...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的个性逐渐被人们重视。东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争取话语权的同时,中国许多学者注意到了中国本身文化多样性的问题,就文学领域内提出了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概念。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立已是文学界共识,但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审美文化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 民族文学史 民族 还原 全球化时代 文化样性
原文传递
“多元一体”还是“华夏中心”——关于中国高校推进多民族文学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曹顺庆 罗安平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17,共4页
检视当前我国综合性高校多民族文学教学开展情况,反思多民族文学教学的缺失与偏颇,可以发现,要继续深化对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讨论、力促重点高校带头、重写中国文学史教材、加强师资培养,才能推进综合性高校中华多民族文学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 高校教育 民族文学教学 民族文学史
下载PDF
汇集·扩展·宽容——第五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的观察和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新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8-31,共4页
题记:第5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于2008年9月22—24日在新疆召开。论坛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和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来自京、津、川、滇、湘、桂及喀什、厦门和延边等地的数十位学者、研究生参加。与会者从文学、民族学... 题记:第5届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于2008年9月22—24日在新疆召开。论坛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和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来自京、津、川、滇、湘、桂及喀什、厦门和延边等地的数十位学者、研究生参加。与会者从文学、民族学、人类学及民间文学和文艺学等多学科角度展开讨论,在坦承、热烈的气氛中发表了各自见解,亦为推进“多民族文学史观”之事项提出了诸多良好意见。本文系笔者在论坛做的总结发言整理而成,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史 中国社科院 论坛 展望 宽容 汇集 民族文学研究 新疆大学
下载PDF
多民族文学史观:怎样的“多民族”与如何“文学”? 被引量:3
6
作者 苟强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5-190,共6页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文学"与"怎样的多民族"。文学的"多民族"是基于不同的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人文与社会因素中生长起来的族群差异性,在民族自身文学的书写与语演、形式...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文学"与"怎样的多民族"。文学的"多民族"是基于不同的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人文与社会因素中生长起来的族群差异性,在民族自身文学的书写与语演、形式与表达、审美与体验等一系列较之"他群"的"异质性"呈现。其实质是文学的多种民族语言行为的表达与书写。"多民族性"又造就了中华文化文学形式的多样性。在关注文字文学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各民族语演文学的挖掘、鉴赏与研究。抵达多民族文学的存在方式,领悟多民族文学的语言艺术并与之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有赖于一种创造性的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史 民族 文学 语言 阅读
下载PDF
大文学观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谱系——评黄晓娟等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投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116,共3页
黄晓娟等学者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是一部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著作,不仅对中国当代各个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书写的图景与发展状况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梳理、描绘和归纳,而且联结着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在... 黄晓娟等学者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是一部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著作,不仅对中国当代各个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书写的图景与发展状况进行了非常清晰的梳理、描绘和归纳,而且联结着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在大文学观视野下呈现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内在流变规律和清晰而又具有丰富侧面的谱系结构。该书体现出了学术视野的丰富性,也具有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同时也对接了学术前沿的热点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视野 少数民族女性文学 民族文学史 谱系
下载PDF
从“多民族文学史观”看“花儿”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安少龙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宏观视阈,结合有论者指出的"花儿"研究的困境,考察"花儿"进入中国文学史的过程,重新思考"花儿是什么",进而重新审视"花儿"研究应该具备的文学史观及学术视野。
关键词 民族文学史 “花儿”研究 西北“花儿” 中国 文学史 学术视野 西北民歌
原文传递
残缺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被引量:2
9
作者 曹顺庆 翟鹿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中国是文学大国,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和教材从寥寥著述到逐步建立起现代学术研究体系,论著颇多,蔚为大观。本文梳理已有的中国古代文学通史类著作,在肯定先... 中国是文学大国,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和教材从寥寥著述到逐步建立起现代学术研究体系,论著颇多,蔚为大观。本文梳理已有的中国古代文学通史类著作,在肯定先学成就的同时,亦反思了现有中国古代文学史撰写的三处“残缺”:其一,缺少中国话语;其二,缺少横向发展;其三,缺乏多民族文学史观。接下来,如何更新与完善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话语 横向发展 民族文学史
下载PDF
2008年民族文学研究总目 被引量:2
10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173-176,共4页
关键词 民族文学史 民族文学研究 图腾诗 总目
原文传递
论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与当代台湾文学史的书写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志彬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5-94,共10页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崛起对当代台湾文学格局和汉语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文学史也赋予其一定的论述空间。但台湾文学史在处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时,存在着论述简化、定位不清或将其视作某些理论的注脚等问题。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深受...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崛起对当代台湾文学格局和汉语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台湾文学史也赋予其一定的论述空间。但台湾文学史在处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时,存在着论述简化、定位不清或将其视作某些理论的注脚等问题。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深受民族口传文学传统和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经历了从启蒙救亡到自觉审美追求的转型,它的汉语和族语文学创作都是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台湾文学史应在多民族文学史观指导下,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经典化纳入论述之中,如此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才能真正获得文学史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少数民族文学 台湾文学史 民族文学史 经典化
原文传递
后多元文化主义时代中国多民族文学批评理论刍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钱余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157,共7页
后多元文化主义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在21世纪渐成高潮。它强调文化的共通性、交融性、层次性、复杂性,质疑多元文化理念加大了差异、固化了族群、强化了文化冲突、僵化了社会流动。在此视角下,发现了当前多民族文学批评对“民族”的... 后多元文化主义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在21世纪渐成高潮。它强调文化的共通性、交融性、层次性、复杂性,质疑多元文化理念加大了差异、固化了族群、强化了文化冲突、僵化了社会流动。在此视角下,发现了当前多民族文学批评对“民族”的单一化理解、对“差异”和“民族”的过度强调。因此,有必要转换立足点,探索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应该具备更切实的理论观、更宏阔的视野、更准确的定位、更可行的方法、更多维的问题意识以及更多元动态的价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文化主义 元文化主义 民族文学理论 民族文学史
下载PDF
《民族文学研究》与“多民族文学史观”:倡导、建构及阐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贵云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7,共13页
《民族文学研究》三十三年的办刊历程是不断恢复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文学这一历史事实的过程。其具体运作路径是:以文学史编纂为凭借,以举办论坛、开设专栏为具体措施,倡导"充分研究各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各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研究》三十三年的办刊历程是不断恢复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文学这一历史事实的过程。其具体运作路径是:以文学史编纂为凭借,以举办论坛、开设专栏为具体措施,倡导"充分研究各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各民族文学关系及其贡献""建设并推广‘多民族文学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研究》 民族文学史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2007年民族文学研究总目 被引量:1
14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174-176,共3页
关键词 民族文学研究 民族文学史 维吾尔文学 小说创作 文学创作 洪水神话 《福乐智慧》 沈从文 总目
原文传递
以“世界文学”为出发点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下,我们重读《歌德谈话录》和《共产党宣言》,重温歌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文学"的论述,他们对于"世界文学"的远见和对民族文学特色的重视,在文化多样性愈来愈得到有识之士认可的今天,对于置... 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下,我们重读《歌德谈话录》和《共产党宣言》,重温歌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文学"的论述,他们对于"世界文学"的远见和对民族文学特色的重视,在文化多样性愈来愈得到有识之士认可的今天,对于置身于多民族的中华大家庭的我们当下进行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确立和建构有着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歌德 马克思恩格斯 文化样性 民族文学史
原文传递
满族书面文学谫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关纪新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8-152,共5页
任何成功的族别文学,都是"流"和"变"的完美结合。满族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是与中华主体民族汉族之间存在近距离社会交流与文化互动的民族。对它的文化、它的文学的全部认知和诠释,都不应离开这一基本看法。满族... 任何成功的族别文学,都是"流"和"变"的完美结合。满族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是与中华主体民族汉族之间存在近距离社会交流与文化互动的民族。对它的文化、它的文学的全部认知和诠释,都不应离开这一基本看法。满族文学是满族历史及文化的依托与载体。满语满文与满族间的彼此乖违,是该民族的莫大损失。面对文化上可能出现的"灭顶之灾",满族人使出浑身解数顽强自救,在围困当中趟出生路。他们在相当程度上拜别自身的原生态传统,创造出气象独具的次生态传统。"后母语阶段"的满族文学,借海扬帆,取得许多不可思议的成就。民族文学界常用满族及东西方其他民族的鲜明例子来证实,一个民族的文学未必一定得全靠母语书写来打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书面文学 母语书写 非母语书写 民族文学史
原文传递
一个人和他的民族——读关纪新的新作《老舍与满族文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晓彤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37,共2页
《老舍与满族文化》从满族社会变迁、语言艺术、文艺传统等方面,剖析满族背景对老舍心理、性格和命运的影响,指出作家风格特点的形成与满族文化息息相关。有必要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理解老舍。
关键词 老舍 满族文化 民族文学史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文学的公共性与“多民族文学史观”之检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长中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128,共7页
作为多民族一体国家内的文学创作,少数民族文学无疑具有公共性身份特质。这种公共性主要体现为:(1)民族文学表述着现代文化观念(意识),这些观念(意识)对构建社会公共文化体系价值具有价值参与或引导功能;(2)民族文学具有现代性审美价值... 作为多民族一体国家内的文学创作,少数民族文学无疑具有公共性身份特质。这种公共性主要体现为:(1)民族文学表述着现代文化观念(意识),这些观念(意识)对构建社会公共文化体系价值具有价值参与或引导功能;(2)民族文学具有现代性审美价值,这些艺术或审美价值对中国文学史书写具有充实或完善功能。出于"多民族文学""入史"的焦虑,"多民族文学史观"在一定程度上为争取民族文学自身的合法性叙述贡献良多。不过,学界多关注民族文学自身的独特性问题,对民族文学的公共性缺乏应有的重视,制约了民族文学批评及文学史书写现代性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民族文学史 问题
下载PDF
论西部高校古代文学课程中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海涛 赵欣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2-66,共5页
多民族文学史观在西部高校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关系到西部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面对西部地区高校独特的教学环境与培养目标,我们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全程,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地域背景与民族心理进行有针对性... 多民族文学史观在西部高校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关系到西部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面对西部地区高校独特的教学环境与培养目标,我们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全程,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地域背景与民族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兼容并包的学习态度和理论方法,同时还要善于运用比较教学法,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方能将多民族文学史观在当前文学教育中的贯彻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高校 古代文学课程 民族文学史 实践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的变迁——从《“多民族文学史观”简略》谈起
20
作者 刘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6-97,共2页
从历时性分析发现,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从突出作品到有个人的观点,从按照地理分布编排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分类,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的基本变迁线索;相应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也逐渐被关注,被重视,从过去的引起注意,到现在... 从历时性分析发现,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从突出作品到有个人的观点,从按照地理分布编排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分类,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的基本变迁线索;相应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也逐渐被关注,被重视,从过去的引起注意,到现在的自成体系,不断成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多民族文学史观"书写者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史 书写 变迁 民族文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