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民族共生文化进校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生态化路径探索——基于对贵州省中小学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娟玲 《大学(思政教研)》 2023年第12期193-196,共4页
教育资源的亲和力与匹配契合度是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多民族共生文化作为多个民族长期交流、交往、交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相关资源融入多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的学校教育,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民族团结价值和共同体文化的认同... 教育资源的亲和力与匹配契合度是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多民族共生文化作为多个民族长期交流、交往、交融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相关资源融入多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的学校教育,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民族团结价值和共同体文化的认同,也有助于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州省多民族共生文化进行学校传承极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价值,基于贵州省中小学的调查发现,依托多民族共生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需要坚持生态化的理念,探索生态化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共生文化 民族团结 生态化路径
下载PDF
文化结构视野下贵州省多民族共生文化的形成渊源与固化机制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娟玲 孙杜娟 万七顺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10,14,共7页
基于文化结构的视野,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层面,探析了贵州省多民族共生文化的形成渊源与固化形态。其中,喀斯特地貌下的物质相互信赖、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是物质文化共生的先决条件和推动因素;谚语互谅、乡规民约互守,... 基于文化结构的视野,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层面,探析了贵州省多民族共生文化的形成渊源与固化形态。其中,喀斯特地貌下的物质相互信赖、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是物质文化共生的先决条件和推动因素;谚语互谅、乡规民约互守,是制度文化共生的内蕴因素与外在规约;信仰互通、禁忌共信是精神文化共生的核心要素与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共生文化 文化结构 形成渊源与固化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