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胃癌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智清 陶芳旭 +1 位作者 张其林 彭容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11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64例胃癌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多模态MRI技... 目的:观察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64例胃癌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多模态MRI技术诊断胃癌术前T分期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64例胃癌患者均接受磁共振(MR)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平扫时癌肿区胃壁均呈不均匀性增厚,厚度为7.70~38.4 mm。多模态MRI对胃癌T分期中T1与T2期合并(T1/T2)、T3和T4期胃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3.08%、82.61%和86.67%;特异度分别为86.8%、95.12%和97.96%;准确率分别为92.31%、90.62%和95.3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9.2%、90.48%和92.8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5%、90.69%和96.00%;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61、0.79和0.87。结论:多模态MR对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胃癌 T分期
下载PDF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师红莉 许秋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6期121-122,共2页
目的研究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探讨如何提高乳腺癌的确诊率、临床分期等以提高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最终达到降低乳腺癌的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63例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肿物患... 目的研究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探讨如何提高乳腺癌的确诊率、临床分期等以提高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最终达到降低乳腺癌的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63例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肿物患者分别行乳腺磁共振扫描成像(MRI)检查,其中经手术及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增强磁共振动态对比成像(DCE-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检查,记录检查结果以研究和探讨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存在的价值。观察乳腺癌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等。结果 63例患者中共发现病灶70个,乳腺癌36例。其中良性病灶30个,恶性病灶40个,肿块最小直径5 mm,恶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分叶、不规则以及边缘毛刺征等,良性病灶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类圆形以及边缘较光滑的肿块。恶性病灶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原位癌;良性病灶包括纤维囊性乳腺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增生结节。患者良性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值为(1.43±0.32)mm^2/s,恶性病灶的平均扩散系数值为(0.75±0.16)mm^2/s,良性病灶的平均相对扩散系数值为(0.71±0.19)mm^2/s,而恶性病灶的平均相对扩散系数值为(0.49±0.15)mm^2/s。乳腺病变病灶的良恶性在扩散系数与相对扩散系数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发现乳腺肿瘤病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能更准确的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增强磁共振动态对比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分析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3
作者 黄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75-0078,共4页
探究乳腺病变诊断中实施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效果。方法 纳入乳腺病变患者观察,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入院患者,共有90例患者,金标准为病理活检,均实施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记录检查效能。结果 对比超声、多模态模拟成像... 探究乳腺病变诊断中实施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效果。方法 纳入乳腺病变患者观察,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入院患者,共有90例患者,金标准为病理活检,均实施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记录检查效能。结果 对比超声、多模态模拟成像患者在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良性病变患者诊断例数、误诊情况、特异度、准确度、漏诊情况差异显著,不同类型患者经多模态超声模拟成像患者对比信号、病灶分布情况、强化方式、曲线类型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多模态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临床效果更理想,此种检测模式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更高,可及时展现不同病灶的血流状态、形态、毛刺征等特征,便于临床医师做好疾病评估以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超声扫描 乳腺疾病 活检穿刺病理学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爽 尹昳丽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经病理学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62例(66个病灶)和多形性腺瘤47例(49个病灶)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扩散...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经病理学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62例(66个病灶)和多形性腺瘤47例(49个病灶)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DCE)检查。比较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患者临床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DCE-MRI参数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值和DCE-MRI参数值在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中的鉴别价值。结果: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病灶最大截面积、部位、形状、边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女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腮腺Warthin瘤病灶囊变数明显少于多形性腺瘤患者(P<0.001);腮腺Warthin瘤病灶ADC值明显低于多形性腺瘤(P<0.001)。两组患者速率常数(Kep)、对比剂浓度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Warthin瘤容量转移常数(Ktrans)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01),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明显低于多形性腺瘤(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DC、Ktrans、Ve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00×10-3 mm2/s,0.19 min-1,0.42,灵敏度分别为81.82%,83.33%,84.85%,特异度分别为73.47%,77.55%,69.39%,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741,0.760,三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AUC分别为95.92%和0.866。结论:多模态MRI技术用于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腮腺 WARTHIN瘤 形性腺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模态MRI提示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与认知障碍的关系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驰 贺朝 +3 位作者 孙婧婷 杨冠 崔光彬 王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0-144,170,共6页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ACS)并不是真正的“无症状”,它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甚至可能导致认知障碍。为了防止向痴呆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研究ACS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ACS)并不是真正的“无症状”,它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甚至可能导致认知障碍。为了防止向痴呆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研究ACS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方式相比,多模态MRI可以在大脑结构改变前,更早提示大脑功能改变,在探索认知功能中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发现,AC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连接和脑体积改变,且多为静态分析。将来研究应更加关注动态分析,并通过功能和结构结合更全面分析ACS导致认知障碍的机制。本文从多模态MRI角度分析了ACS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以期待为ACS的评估和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脑结构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脑性瘫痪不同临床类型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军委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4期95-96,共2页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性瘫痪不同临床类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59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所有患儿均接受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结果:59例脑瘫患儿中,痉挛型、混合型...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性瘫痪不同临床类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59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所有患儿均接受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结果:59例脑瘫患儿中,痉挛型、混合型、手足徐动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分别有20例、6例、9例、3例、6例、7例和8例;经M R I检查,影像学表现异常者52例,占比为88.14%;其中,25例脑白质发育不良,27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者.结论:脑性瘫痪不同类型诊断期间,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可以清楚的显示受损组织及结构等,以便更好的进行临床诊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分型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先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超声对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超声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与超声对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超声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超声检查及二者联合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比较乳腺病变磁共振征象。结果:病理学检查显示,60例乳腺病变患者中,良性40例,恶性20例;超声扫描显示,良性38例,恶性22例,误诊6例,漏诊4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良性39例,恶性21例,误诊1例,漏诊0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准确率98.33%、灵敏度100.00%、阳性预测值95.24%、阴性预测值100.00%均高于超声扫描的83.33%、80.00%、72.73%、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患者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下T2WI信号、分布特征、强化方式及TIC曲线类型与乳腺良性病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超声检查用于乳腺病变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效能,且不同病灶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下影像学特征存在差异,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超声扫描 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活检穿刺病理学
下载PDF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冬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8期105-106,共2页
目的对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69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对患者分别进行钼靶X线和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 目的对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69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对患者分别进行钼靶X线和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于乳腺钼靶检查(91.30%vs.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十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乳腺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博 郎兆会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8期136-137,共2页
目的研究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肿物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后续予以病理性诊断显示乳腺癌患者42例,良性肿瘤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开展多模态核... 目的研究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肿物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后续予以病理性诊断显示乳腺癌患者42例,良性肿瘤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开展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乳腺磁共振扫描成像、增强磁共振动态对比成像、磁共振波普分析以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验,同步记录检验结果,观察乳腺癌病变的主要影像学表现。结果在62例患者中共发现78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64个,良性病灶14个,肿块直径最小5 mm;良性病灶以类圆形、边界清晰及边缘光滑为主要表现,恶性病灶以不规则边缘毛刺、边界不清、分叶等为主要表现;良性病灶以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及增生结节为主,恶性病灶以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以及浸润性小叶癌为主。结论将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乳腺癌临床诊断中效果理想,在诊断乳腺癌肿瘤病灶时敏感性较高,可为保障乳腺癌诊断精准性,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乳腺癌 乳腺磁共振扫描成像 磁共振波普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增强磁共振动态对比成像
下载PDF
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瘫儿童诊治的应用指导及作用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昕 杨凯华 李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3期86-87,共2页
目的:探究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瘫儿童诊治的应用指导及作用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脑性瘫痪患儿为本次的研究,其中痉挛型的患儿有25例,肌张力问题的有13例,强直型的有12例,混合型的有10例,通过... 目的:探究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瘫儿童诊治的应用指导及作用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脑性瘫痪患儿为本次的研究,其中痉挛型的患儿有25例,肌张力问题的有13例,强直型的有12例,混合型的有10例,通过运用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患儿的颅脑进行详细检查,同时再根据临床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60例脑瘫患儿中有22例患儿为脑白质发育不良,有15例为小脑发育不全型,有14例为脑回形成异常者,有9例为脑联合障碍患儿。结论: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对脑瘫患儿的脑结构以及脑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检测出脑瘫患儿脑内中的异常信号,为小儿脑瘫分型、脑功能检查提供影像学判断依据,同时能够有效的弥补常规磁共振检查中的不足之处,在诊断脑瘫患儿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脑瘫儿童 诊治
下载PDF
对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11
作者 刘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第16期175-175,198,共2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应用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3例乳腺肿物患者,对患者进行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53例乳腺肿物患者中,发现病灶6... 目的:探究乳腺癌应用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53例乳腺肿物患者,对患者进行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53例乳腺肿物患者中,发现病灶69个,病理诊断显示13例良性,40例乳腺癌。其中14个良性病灶、55个恶性病灶,最小肿块直径为5mm。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显示12例良性、39例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96.23%,对比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应用多模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能够显著提升病灶检验敏感性,进而增加诊断准确率,有利于后期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 乳腺癌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