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油层组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25
1
作者 葛云锦 任来义 +4 位作者 贺永红 马芳侠 王全 杜克锋 李红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0-1200,共11页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与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试油、试采等动态数据,多角度深入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富县-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第7油层组(简称长7油层组)致密油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显示,广泛发育的长7油层组优质烃源岩厚度...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与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试油、试采等动态数据,多角度深入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富县-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第7油层组(简称长7油层组)致密油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显示,广泛发育的长7油层组优质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富,类型优越,成熟度适宜,为致密油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控制了长7油层组致密油含油边界。长71与长72亚油组与下部烃源岩构成下源上储、源储紧邻的成藏组合。储层优质成岩相控制着致密油富集的区带。致密储层内存在多期原油充注,早期原油充注使储层岩石颗粒润湿性由亲水变为混合润湿,形成原油运移聚集的优势通道,控制了主力成藏期原油运聚的路径和范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长7致密油成藏范围。不同尺度隔夹层将储层分隔为"网状"结构,结构非均质性强,导致了砂岩中差异化的流体流动以及复杂的油水关系。同时,致密层遮挡也对致密油富集成藏起到了一定控制作用。上述因素共同造成了致密油成藏范围局限,油藏内油水关系复杂,油井与水井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非均质性 多期 致密油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千米桥古潜山凝析气藏成因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何炳振 王振升 苏俊青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通过对千米桥古潜山研究认为,该古潜山奥陶系凝析气藏的凝析油气来源于古潜山北临的板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主要为偏腐殖型生烃母质成熟晚期演化阶段的产物;气藏具有多期充注、晚期成藏的特点,是现今中南部远源高部位分布密度相对高的... 通过对千米桥古潜山研究认为,该古潜山奥陶系凝析气藏的凝析油气来源于古潜山北临的板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主要为偏腐殖型生烃母质成熟晚期演化阶段的产物;气藏具有多期充注、晚期成藏的特点,是现今中南部远源高部位分布密度相对高的成熟凝析油气、北部近源围斜部位为密度相对低的高熟气的主要原因;运移方向从北向南,通道有东西两条,西自板深701井区注入,凝析油气在板深7、8井区大量聚集,东在板深4井区附近,油气注入后聚集成藏,受板深4井西断层遮挡,不再向南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古潜山凝析气田 油气藏 成因 多期 大港油田 地质 流体分析
下载PDF
川中龙王庙组气藏多期充注特征及对寒武纪早期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涛 宋世骏 +3 位作者 周国晓 高建文 靖文强 马腾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44-1554,共11页
为了研究古老超深层天然气藏的充注模式,探讨寒武纪早期海相烃源岩的质量、规模和寿命,笔者等选取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气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生烃史,应用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储集层埋藏史温度对比的方法,... 为了研究古老超深层天然气藏的充注模式,探讨寒武纪早期海相烃源岩的质量、规模和寿命,笔者等选取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气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生烃史,应用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储集层埋藏史温度对比的方法,建立了充注模式,并追踪其烃源岩层位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从寒武纪早期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物等的角度,分析了该时期形成海相烃源岩的有机生产力和保存条件。研究显示,四川盆地超深层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古油藏、古裂解气藏和晚期干气的多期充注阶段,气藏充注来源于古油藏裂解气和超晚期源岩释放的天然气。这一事实指示了,早寒武纪的全球背景为高质量、大规模和长寿命的优质烃源岩发育提供了基础,对于四川盆地超级气盆地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多期 寒武纪早期 海相烃源岩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阳洋 陈践发 +4 位作者 庞雄奇 沈卫兵 张宝收 张国强 陈泽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4-68,共15页
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对于确认塔中地区奥陶系有利富集区至关重要。通过现有油气勘探成果、断裂体系特征等资料,利用常规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多期... 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对于确认塔中地区奥陶系有利富集区至关重要。通过现有油气勘探成果、断裂体系特征等资料,利用常规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多期充注的原油与天然气均通过11个油气充注点注入奥陶系储层,进而沿NW—SE向发生局部运移,11个油气充注点均位于NW向逆冲断裂与NE向走滑断裂纵切形成的断裂交汇部位。油气点状充注特征及NW—SE向局部运移控制了原油与天然气相关参数的分布:靠近油气充注点,油气性质出现异常分布,自NW—SE向异常逐渐减弱,表现为随着距油气充注点距离的增大,油气充注强度变小,原油密度逐渐增大,原油Ts/(Ts+Tm)指数、金刚烷指数(MDI)、TMNr指数、TeMNr指数逐渐减小,天然气干燥系数、气油比、油气产能逐渐减小,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逐渐变轻。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特征及运移方向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下一步油气勘探应更多聚焦于北部斜坡带西部,尤其是断裂交汇部位的上倾构造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多期 断裂交汇部位 油气 油气运移 奥陶系 塔中地区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沙四段油气多期充注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14
5
作者 林红梅 程付启 +1 位作者 王永诗 宋国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为了确定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的油气充注历史,对该层段24口井26块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包括显微鉴定、微束荧光光谱分析和均一温度测定,并结合取样井沉积埋藏史及热演化史分析,明确了油气充注幕次和时间。流体包裹... 为了确定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的油气充注历史,对该层段24口井26块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包括显微鉴定、微束荧光光谱分析和均一温度测定,并结合取样井沉积埋藏史及热演化史分析,明确了油气充注幕次和时间。流体包裹体分析发现,该层段主要发育盐水、油和含烃盐水3类包裹体,并见沥青包裹体及裂缝/孔隙充填沥青。油包裹体以发黄-黄绿色和蓝白色荧光为主,少量发橙色荧光;橙、黄-黄绿和蓝白色荧光光谱主峰波长λmax分别为555.76~576.88,513.25~555.76和491.13~497.93 nm。红绿熵Q_(650/500)分布在0.21~0.39,0.43~0.96和0.95~1.17,Qt 535值分布在2.25~2.71,0.99~2.45和0.60~1.13,它们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92.6~112.2,106.4~143.7(120~140为主)和143.2~162.7℃。由此推测,渤南洼陷沙四段至少发生过早、中、晚3期油气充注过程。通过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在沉积埋藏史和热史图上的投影,得到3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30.7~27.7,18~5和3.8~0 Ma。目前发现的油气主要是第二和第三期充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束荧光光谱 均一温度 流体包裹体 油气多期 沙河街组四段 渤南洼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须二段气藏成藏过程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世华 田军 +4 位作者 叶素娟 伍玲 何秀彬 卓俊驰 付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7-22,共6页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成藏过程,在对气藏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储层致密化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新场构造带须二段关键时期的埋深图,明确了其成藏... 为了厘清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成藏过程,在对气藏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生排烃特征及储层致密化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新场构造带须二段关键时期的埋深图,明确了其成藏过程。结果表明:①三叠纪晚期,下伏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开始生烃,此时储层尚未致密化,生成的油气通过广覆式的面状供烃,围绕构造形成了大面积低丰度油藏,在构造位置相对较高的地区形成了相对高丰度的常规油藏;②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早期,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期,此时储层致密化,天然气主要聚集在断层附近,首先通过断裂向上运移至须二段砂体中,然后通过砂体和层间小断层进行横向、纵向的再运移;③喜马拉雅期,新形成的断层及大量未充填的有效缝使油气聚集发生了调整和改造,油气主要聚集在构造高部位及断裂带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新场构造带 晚三叠世 致密砂岩气藏 储层致密化 油气多期 成藏过程
下载PDF
中国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志留系多期石油充注:流体包裹体和有机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2
7
作者 潘立银 倪培 +1 位作者 欧光习 李林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136,共6页
Well S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petroleum filling history in Tazhong North Slope.Petrographic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bitumen,oil,and petroleum inclusions coexist in Silurian sandstones from ... Well S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petroleum filling history in Tazhong North Slope.Petrographic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bitumen,oil,and petroleum inclusions coexist in Silurian sandstones from well S,reflecting a complicated reservoir filling history in the study area.Integration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and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ilurian reservoir has experienced three episodes of petroleum charge,that is from the late Silurian to the early Devonian,the early-middle Triassic and the Paleogene,respectively.The present-day reservoir fluids in the Silurian are the mixtures generated in multiple (at least two)episodes of petroleum charge.The oil charging into Silurian resevior in the early period had experienced considerable degradation,and was mixed with later non-degraded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塔里木盆地 塔中北坡 志留系 多期石油 流体包裹体 有机地球化学 证据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Ⅲ区奥陶系多相态油气藏成因及富集模式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星星 李斌 +3 位作者 邬光辉 韩剑发 关宝珠 沈春光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8,共13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Ⅲ区奥陶系多相态油气藏共存的现象,通过对原油物理性质、天然气组分特征及油藏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的研究发现:塔中Ⅲ区奥陶系存在凝析气藏、挥发性油藏、轻质油藏3种油气藏,原油为成熟—高成熟油,天然气为寒武系盐下...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Ⅲ区奥陶系多相态油气藏共存的现象,通过对原油物理性质、天然气组分特征及油藏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的研究发现:塔中Ⅲ区奥陶系存在凝析气藏、挥发性油藏、轻质油藏3种油气藏,原油为成熟—高成熟油,天然气为寒武系盐下古油藏裂解气与奥陶系原油溶解气的混合气。原油物理性质、天然气干燥系数、碳同位素、气油比、硫化氢含量等参数自东北至西南方向具有减小趋势。奥陶系多相态油气藏流体来源相似,轻质原油及挥发油成熟度与油藏埋深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揭示该区存在侧向和垂向油气充注的方式。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恢复了塔中Ⅲ区不同时期奥陶系油气藏的形成及其演化过程,认为底部烃源岩的热演化差异、油气的多源多期混合充注和走滑断裂的垂向疏导是造成塔中Ⅲ区多相态油气藏共存的重要原因。塔中Ⅲ区超深层勘探仍具有巨大潜力,其中塔中Ⅰ号断裂带附近及北部坳陷强气侵地区深层气藏大规模存在,中部弱气侵区深部存在挥发性油藏及气藏;西南部未气侵区深层仍可发育轻质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Ⅲ区 多相态油气藏 多期油气 走滑断裂 成藏模式
原文传递
单体油气包裹体激光剥蚀在线成分分析技术——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施伟军 席斌斌 +1 位作者 秦建中 蒋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单个油气包裹体成分分析是获得单期次油气充注成分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石油地质地球化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利用193nm准分子激光可以有效剥蚀单个油气包裹体,释放未变化的成分,且富集后高效传输实现了色谱-质谱成分分析。该方法能... 单个油气包裹体成分分析是获得单期次油气充注成分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石油地质地球化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利用193nm准分子激光可以有效剥蚀单个油气包裹体,释放未变化的成分,且富集后高效传输实现了色谱-质谱成分分析。该方法能够检测出单体油气包裹体的分子成分,其化合物种类包括从气态烃类到重质烷烃类组分(C4—C30+),从饱和烃组分到单环、双环和三环芳烃化合物,从分子尺度直观反映了单体包裹体烃的来源及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利用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综合手段分析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不同荧光油气包裹体,确定其分别捕获了不同来源的早期中质原油及晚期轻质原油。通过计算包裹体古压力并结合埋藏史研究判断研究区发生2期主要的油气充注: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单体油气包裹体成分分析技术的重要突破为复杂叠合盆地油气溯源及成藏期次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包裹体 激光剥蚀一色谱一质谱在线分析 古压力模拟 塔河油田 多期次油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