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的应用 被引量:160
1
作者 段丽芬 徐虹 +1 位作者 何萍 单丽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6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45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回顾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6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45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回顾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穿刺注药治疗及其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根据声像图特征分为孕囊型19例,团块型23例,混合型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穿刺注药治疗16例,超声引导下清宫术3例,药物保守治疗6例,宫腔镜或腹腔镜下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加清宫术12例,子宫动脉栓塞化疗7例,经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证实,诊断准确率为86.7%,误诊6例,术后诊断2例为宫内妊娠先兆流产,1例为难免流产,1例为稽留流产,1例为宫内妊娠不全流产,1例为宫颈妊娠。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早期诊断子宫瘢痕妊娠的可靠方法,同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穿刺注药治疗也是治疗该病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瘢痕 子宫 剖宫产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4
2
作者 张力 李萍 +4 位作者 何国琳 刘兴会 杨太珠 罗红 田雨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99-802,共4页
目的评估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彩超)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14例前置胎盘患者,产前行经腹彩超检查预测是否并发胎盘植入,可进行前瞻性跟踪及相关临床因素调查;以分娩时发现胎盘... 目的评估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彩超)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14例前置胎盘患者,产前行经腹彩超检查预测是否并发胎盘植入,可进行前瞻性跟踪及相关临床因素调查;以分娩时发现胎盘植入以及产后胎盘病理检查而明确诊断。彩超诊断胎盘植入的图像标准主要是:胎盘后间隙消失和(或)胎盘后或胎盘实质内有丰富的血流和血窦,并探及动脉血流;血流紊乱湍急,甚至累及子宫肌层。结果(1)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为10·3%(22/214),并发胎盘植入者产时、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494ml,明显多于未并发胎盘植入者的505ml;并发胎盘植入者的子宫切除率为40·9%(9/22),而未并发胎盘植入者无一例子宫切除。(2)经腹彩超产前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敏感性为77·3%(17/22),特异性为98·4%(189/192),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17/20)和97·4%(189/194)。结论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发生率高,在终止妊娠时对母儿的生命安全威胁巨大;经腹彩超产前诊断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极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前置 胎盘 侵人性 超声检查 产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原文传递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5
3
作者 尹玲 陶霞 +3 位作者 朱毓纯 于晓兰 邹英华 杨慧霞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2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CSP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CSP距前次剖宫产术的时间、盆腔彩色多...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2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CSP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CSP距前次剖宫产术的时间、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的诊断价值、子宫动脉栓塞术及甲氨蝶呤辅助治疗后行清宫术的疗效、月经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再次妊娠结局等。结果42例CSP患者中,24例(57%)有阴道出血,3例(7%)有下腹痛;发生CSP距前次剖宫产术的时间为0.5—18.0年,诊断时停经时间为(60±18)d。14例(33%)外院误诊为宫内早孕而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失败后转本院经彩超确诊,1例(2%)术前彩超疑诊葡萄胎清官术中大出血而行子宫全切除术时诊断、1例(2%)彩超后再行MRI确诊、1例(2%)黑白B超诊断,余25例(60%)均于治疗前经彩超确诊。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行清官术(17例)、子宫动脉栓塞术+甲氨蝶呤治疗后行清官术(13例)、甲氨蝶呤治疗后行清宫术(4例)、单纯行清宫术(4例)及其他方法(4例),其中前两者在停经时间、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百分比及清官手术时问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行清宫术者于术后(32±10)d(10~60d)月经复潮,其中5例主诉月经量减少;3例再次妊娠,其中1例患者1年后因妊娠39周再次行剖宫产术分娩,无合并症及再次CSP发生。结论CSP较少见,临床上易误诊、误治,彩超在早期诊断方面起重要作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及甲氨蝶呤辅助治疗后行清宫术,不失为治疗CSP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手术后并发症 妊娠 异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合成孔径雷达的有源欺骗干扰方法研究 被引量:118
4
作者 王盛利 于立 +1 位作者 倪晋鳞 张光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900-1902,共3页
本文根据SAR成像原理和地面回波信号模型 ,提出了对SAR进行有源欺骗干扰的方法 .文中详细地讨论了有源干扰的基本原理 ,分析了干扰信号模型 ,并用实际SAR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 ,欺骗图像成功加到了真实SAR图像中 .
关键词 SAR 有源欺骗干扰 多普勒 合成孔径雷达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治疗子宫瘢痕妊娠 被引量:130
5
作者 白洁 黄丹萍 李姣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4例子宫瘢痕妊娠的声像图特点,比较保守治疗前后声像图及血流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并参考血β-hCG变化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经腹部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4例子宫瘢痕妊娠的声像图特点,比较保守治疗前后声像图及血流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并参考血β-hCG变化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经腹部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点,将子宫瘢痕妊娠分为三型:①胚囊型16例;②不均质团块型14例;③混合型(不规则孕囊+团块型)4例。治疗前子宫瘢痕妊娠孕囊周围肌层或团块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可探及低阻力指数血流信号,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血流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孕囊周围肌层或病灶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阻力指数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瘢痕妊娠有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能做出较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在制定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及随访中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妊娠 阻力指数 瘢痕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6
6
作者 申丽红 梁小乐 高旭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微栓子监测,探讨微栓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3例,根据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44例,无斑块组29例。采集静脉血检测TC、TG、LDL-C、HDL-C...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微栓子监测,探讨微栓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3例,根据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44例,无斑块组29例。采集静脉血检测TC、TG、LDL-C、HDL-C,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2组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比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微栓子阳性率较无斑块组明显增高(43.2%vs 6.9%,P<0.05);不稳定性斑块微栓子阳性率较稳定性斑块明显增高(57.1%vs 36.4%,P<0.05);微栓子与颈动脉斑块的个数无显著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多数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斑块是微栓子的主要来源,微栓子的存在极易导致脑梗死发生或复发,稳定性斑块是防治动脉至动脉栓塞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乳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2
7
作者 石健 王彬 刘荫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双侧乳腺检查,并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价。对超声评价BI-RADS3~5级的62例患者(共79个病灶... 目的探讨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6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双侧乳腺检查,并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价。对超声评价BI-RADS3~5级的62例患者(共79个病灶)对照组织病理学分析不同BI-RADS分级乳腺病变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并探讨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关系。结果79个病灶中,BI-RADS3级29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22个(75.86%),恶性7个(24.14%);BI-RADS4级23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3个(13.04%),恶性20个(86.96%);BI-RADS5级27个,组织病理学证实良性为0(0),恶性27个(100%)。应用BI-RADS分级标准进行评价,BI-RADS分级3~5级乳腺病灶在边缘、边界、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改变、钙化、病变内有无血管、血流阻力指数及有无特殊病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BI—RADS分级诊断标准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经阴道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容积成像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85
8
作者 宋蕾 王一凡 +3 位作者 林冲 张丽 许瑶璇 左云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42-345,36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三维超声(3D-TVS)容积成像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S)在联合诊断宫腔粘连(IU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D-TVS、3D-TVS容积成像、3D-PDUS分别对89例临床疑诊IUA的已婚妇女进行检查,并获得超声参数...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三维超声(3D-TVS)容积成像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S)在联合诊断宫腔粘连(IU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D-TVS、3D-TVS容积成像、3D-PDUS分别对89例临床疑诊IUA的已婚妇女进行检查,并获得超声参数:包括内膜厚度(ED)、内膜容积(EV)、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管-血流综合指数(VFI)。随后根据宫腔镜(HS)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宫腔正常组、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重度粘连组,回顾性分析IUA的超声准确率及图像特点,比较四组间ED、EV、VI、FI及VFI的差异。结果:2D-TVS联合3D-TVS诊断IUA的Youden指数为0.793、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7.5%,与HS诊断符合率为91.0%。四组间EV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宫腔正常组分别与轻、中、重度IUA组,轻度组和重度粘连组间ED、VI、VFI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联合应用2D-TVS、3D-TVS容积成像、3D-PDUS能为IUA提供更准确、直观、全面的诊断信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1
9
作者 薛杰 曹小丽 +1 位作者 姜宏 王志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1-355,共5页
目的评价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74例甲状腺结节(232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结节分别行灰阶超声及弹性成像检... 目的评价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74例甲状腺结节(232个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结节分别行灰阶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计算TI-RADS、超声弹性成像及联合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绘制TI-RADS、超声弹性成像及联合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性结节155个,恶性结节77个,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8.9%、91.8%、90.9%;TI-RADS分类诊断良性结节153个,恶性结节79个,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6.4%、85.0%、82.3%,弹性成像的敏感度及准确度均高于TI-RA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7.446,P<0.05);联合诊断诊断良性结节155个,恶性结节77个,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3.0%、93.7%、93.5%,均高于单一检查方法(χ2=7.725、6.450、13.728,P<0.05)。弹性成像、TI-RADS及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812、0.914,联合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5、2.55,P<0.05)。结论与单纯灰阶超声相比,TI-RADS与弹性成像联合应用能够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弹性成像技术 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彩超对乳腺肿瘤血流频谱及形态学的分析 被引量:71
10
作者 姜燕茹 钱晓芹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彩超血流形态学及动力学参数,试图为临床提供更多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术前1周运用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124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原发灶的血流形态学以及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良性肿...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彩超血流形态学及动力学参数,试图为临床提供更多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术前1周运用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124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原发灶的血流形态学以及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良性肿瘤以分支型和散在星点状为主,其中散在星点状最为多见,但无特异性。恶性肿瘤以中央穿入型为最特异性的血管形态学特征,特异性为86%。乳腺癌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常表现为收缩期加速时间(AT)缩短,峰值前移,频谱形态呈“匕首”形。舒张期频谱形态在小乳癌常表现为流速曲线降幅较大,超过舒张期最高流速的1/2以上,甚至可降至基线水平。血供丰富者,舒张期流速曲线降幅较小,呈动静脉瘘的湍流频谱。纤维腺瘤和乳腺增生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常表现为收缩期加速时间较长,峰值居中,频谱形态呈“三角”形。舒张期频谱形态常表现为流速曲线降幅较小。乳腺恶性肿瘤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要高于良性肿瘤,但良恶性肿瘤的阻力指数无明显差异。如以频谱形态特征诊断乳腺癌,其敏感性为83%,特异性96%,可视为特异性的乳腺癌血流频谱形态;如以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12 cm/s诊断乳腺癌,其敏感性为79%,特异性71%;两者结合诊断乳腺癌其敏感性为89%,特异性98%。结论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血流形态学及动力学指标的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更多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乳腺肿瘤
下载PDF
超声、钼靶X线联合MRI在乳腺癌术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0
11
作者 陈谦谦 薛恩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钼靶X线联合MRI在乳腺癌术前评价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经超声、钼靶X线和MRI检查后拟诊为乳腺癌的58例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癌灶检出率、癌灶大小符合率、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手术方式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超声、钼靶X线联合MRI在乳腺癌术前评价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经超声、钼靶X线和MRI检查后拟诊为乳腺癌的58例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癌灶检出率、癌灶大小符合率、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手术方式的影响。结果钼靶X线对癌灶的检出率及对浸润性导管癌(IDC)和浸润性小叶癌(LDC)的检出率最低(P<0.05);超声、钼靶X线和MRI联合对癌灶的检出率和对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检出率均高于超声(P<0.05),对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钼靶X线、MRI(P<0.05);癌灶影像学测值与病理测值的符合度:MRI最高,超声次之,钼靶X线最低(P=0.000)。对手术方案的影响:拟行保乳术25例,最终实施16例,超声、钼靶X线、MRI和术中病理分别使2例(2/25,8.0%)、1例(1/25,4.0%)、5例(5/25,20.0%)、1例(1/25,4.0%)改行根治术。结论超声、钼靶X线联合MRI可进一步确诊乳腺癌,并对手术方案的确立提供更详细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钼靶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9
12
作者 李晨 李建宁 +2 位作者 杨裕辉 胡新梅 高光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微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8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135个结节)的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C细胞学诊断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采用Kappa检验评估组间一...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微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8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135个结节)的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C细胞学诊断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采用Kappa检验评估组间一致性,计算细胞学的诊断效能。结果:135个结节中获得细胞学诊断,良性结节52个(C2:18个,C3:34个),恶性结节83个(C4:52个,C5:31个),组织病理诊断:良性结节50个,恶性结节85个,与组织病理学诊断一致性分析,符合率为97.0%,Kappa值=0.937,标准误(Sk)=0.031,u=10.89,P<0.001,提示二者有良好的一致性;US-FNAC诊断甲状腺微小癌(TM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尤金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5%、98.0%、97.0%、94.5%、98.8%、94.2%。结论:US-FNAC为鉴别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提供可靠的细胞学依据,可提高TMC的诊断准确率,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78
13
作者 虞晓龙 李尊 +1 位作者 郑建刚 奚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与深静脉造影相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疑诊下肢DVT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深静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80例可疑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65例下肢DVT,深静... 目的与深静脉造影相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疑诊下肢DVT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深静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80例可疑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65例下肢DVT,深静脉造影诊断64例;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好(Kappa值=0.8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敏感度为96.88%(62/64),特异度为81.25%(13/1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与深静脉造影相结合,作为诊断DVT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静脉造影术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75
14
作者 罗国刚 韩建峰 +6 位作者 王琳 刘娅 陈亚芬 袁博博 霍康 袁兴运 尹益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327例发病时间≤7 d、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264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3例。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327例发病时间≤7 d、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264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3例。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综合评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并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晨起空腹血浆Hcy浓度。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①327例患者中,99例为IMT正常,40例为IMT增厚,188例为粥样斑块形成。在188例斑块形成的患者中,易损斑块组82例,非易损斑块组106例。②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血浆Hcy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3.6、22.3、28.6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分别为40.4%(40/99)、70.0%(28/40)、75.5%(142/188)。除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间HHcy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3组间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易损斑块组血浆Hcy浓度和HHcy发生率分别为28.9μmol/L和82.9%,高于非易损斑块组的23.4μmol/L和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浓度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4~1.25)结论随着血浆Hcy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之升高。H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下载PDF
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3
15
作者 郭朝锋 王晓静 +1 位作者 薛洁 张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0-923,共4页
目的探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连续选取234例急腹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照组接受传统的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为标准,比... 目的探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连续选取234例急腹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照组接受传统的选择性腹部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超声检查时间及临床诊断时间。结果研究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04%(115/121)高于对照组的86.73%(9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6,P<0.05);研究组的超声检查时间[(16.41±1.31)min]显著长于对照组[(10.11±4.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71,P<0.05);研究组的临床诊断时间[(2.00±1.30)h]显著短于对照组[(2.65±1.7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1,P<0.05)。结论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尽管费时较长,但可以提高急腹症的诊断准确率,缩短临床诊断时间,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腹症 阑尾炎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效率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72
16
作者 李俊来 曹晓林 +5 位作者 余美琴 李娟 张舜欣 高德伟 白洁 王节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协助作用,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率。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患者...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协助作用,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率。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患者2821例,住院患者1602例,门诊患者1219例;所有患者中,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233例。记录所有患者病史、下肢症状和体征且均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对住院患者每周行D-二聚体检测,每2周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如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或D-二聚体测值大于标准值(0.5mg/L),即随时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 12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1097例为第1次超声检查即发现;699例为门诊超声检查时发现,534例为住院后超声检查发现;明确发病因素者954例,未能明确发病因素者279例。住院患者中,403例80岁以下血浆D-二聚体测值小于0.5mg/L者均无血栓,115例80岁及以上血浆D-二聚体测值1.98μg/ml以下者均无血栓。435例有明确发病因素和99例无明确发病因素患者之间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8(1.23,5.76)mg/Lvs1.86(0.98,5.23)mg/L,U=1.786,P=0.642]。结论了解细致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的效率;提供确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表现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段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需作调整,可作为重要的排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筛选手段,优化超声诊断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原文传递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72
17
作者 付亚辉 王鹏飞 +7 位作者 王宝辉 田丁 杨娜 刘萍 冯尚华 王虎 李明 张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82例,女142例;年龄为65~93岁,平均77.4岁;股骨颈骨折96例...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82例,女142例;年龄为65~93岁,平均77.4岁;股骨颈骨折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8例。关节置换101例,内固定123例。分别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5d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B超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经B超检查,术前发生DVT64例(28.6%),主要集中于伤后3~6d;血栓类型:远端血栓53例(82.8%),混合血栓11例(17.2%)。术后发生DVT118例(52.7%),主要集中于术后3d内;血栓类型:远端血栓105例(89.0%),近端血栓1例(0.8%),混合血栓12例(10.2%)。本组患者人院时、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5d血浆D-二聚体浓度平均分别为(11.88±13.42)、(9.29±10.99)、(10.25±9.04)、(7.93±7.04)、(7.00±6.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48,P=0.012);入院时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术前1d、术后3d、术后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569。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高,以远端血栓为主。围手术期DVT多发生于伤后3~6d及术后3d内。入院时及术后1d患者D-二聚体浓度较高。D-二聚体检查在髋部骨折患者DVT筛查中意义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价值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71
18
作者 张秉宜 张郁林 +5 位作者 韩玲 高扬 王旭 平杰 张玲 李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经手术证实为乳腺原位癌共30例患者的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并作对照分析研究。结果:30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中,乳腺X...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诊断乳腺原位癌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经手术证实为乳腺原位癌共30例患者的高频彩超及X线钼靶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并作对照分析研究。结果:30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中,乳腺X线钼靶检查有乳腺癌征象共有21例,诊断正确率70%;乳腺高频彩超检查呈乳腺癌表现的有16例,诊断正确率53%。X线钼靶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正确率(70%)显著高于彩超(53%)。X线钼靶对肿瘤微钙化的正确识别率(66.7%)显著高于彩超(40%)。结论:对于乳腺原位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来说,乳腺X线钼靶优于高频彩超检查,但二者能取长补短,联合应用两种影像学方法能进一步提高乳腺原位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原位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子宫疤痕妊娠的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71
19
作者 廖彩华 陈禄英 林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Transabdom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AS)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VS)对子宫疤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 目的:探讨经腹(Transabdom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AS)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VS)对子宫疤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并诊断为CSP的妊娠女性28例,分析其TAS和TVS诊断图像表现和分型。结果:28例CSP患者,TAS和TVS超声显示率分别为67.9%(19/28)和96.4%(27/28),两种超声诊断方式的显示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妊娠囊型15例(53.6%),混合包块型9例(32.1%),部分位于宫腔型4例(14.3%)。结论:TVS能够明显弥补TAS对CSP检查的不足,TAS联合TVS可明显提高CSP的检出率;超声诊断能清楚显示CSP的位置、范围、子宫肌层厚度及血供情况,对CSP做出明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瘢痕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超声评估 被引量:68
20
作者 翟凤丹 林萍 +1 位作者 王丽霞 邵黎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通过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器官解剖位置及肛提肌增厚率的变化,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10周的初产妇100例(经阴道分娩者50例,选择性剖宫产者50例)纳入研究组,同期选择30例... 目的:通过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器官解剖位置及肛提肌增厚率的变化,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6~10周的初产妇100例(经阴道分娩者50例,选择性剖宫产者50例)纳入研究组,同期选择30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经会阴盆底超声技术分别在静息及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测量尿道倾斜角(UTA)、膀胱尿道后角(PUA)、膀胱颈的位置(BNP)及宫颈外口的位置(CMP),并计算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宫颈外口移动度(CDD),同时观察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化。另于静息及最大收缩状态下,测量左、右两侧肛提肌中部的厚度(TN),计算收缩状态下肛提肌中部的增厚率(TR)。结果:初产妇与未育女性相比,BNP、CMP位置降低,UTA增大,URA、BND、CDD活动度增加,肛提肌TR降低,尤以经阴道分娩者中表现明显。未育组、选择性剖宫产组的URA、BND、CDD与TR均呈负相关(P<0.05)。经阴道分娩组URA、BND、CDD与T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经会阴二维盆底超声技术可用于动态观察女性盆腔脏器的解剖结构、位置及功能状态,初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妊娠本身,而非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底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