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掺杂钙钛矿氧化物La_(0.6)Sr_(0.4-x)Ca_xCo_(1-y)Ni_yO_(3-δ)阴极的制备和电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彦 骆仲泱 +2 位作者 余春江 魏新利 岑可法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01-1306,共6页
Composite doped ITSOFC(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 ) cathode material of La0.6Sr0.4-xCaxCo1-yNiyO3-δ(LSCCN)was synthesized through solid-phase reaction.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forming process of ... Composite doped ITSOFC(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 ) cathode material of La0.6Sr0.4-xCaxCo1-yNiyO3-δ(LSCCN)was synthesized through solid-phase reaction.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forming process of LSCCN powder were investigated with XR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Ca2+ could not be well mixed into the LaCoO3 lattice when x was 0.4.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was stable when the metal molar percentage of Ni was less than 5%, but it lost the single perovskite phase structure and presented the square K2NiF4 phase of LaSrCoO4 when the content of Ni increased.The SOFC(Solid Oxide Fuel Cell) cathode wafers could be made by mixing a specific amount of amylum and ethylic cellulose with LSCCN cathode powder.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samples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e four-probe DC method from 100℃ to 800℃ in atmosphere.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cathode wafers with perovskite structure was higher than 105 S·m-1, in which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La0.6Sr0.2Ca0.2Co0.9Ni0.1O3-δ samples could reach 57701 S·m-1 when heated up to 800℃.The sample single crystal lattice structure changed significantly and it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ecreased considerably when the molar percentage of Ca2+ or Ni2+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钴酸镧阴极 掺杂 导电性
下载PDF
一维多层掺杂光子晶体缺陷模的偏振特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启能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3-386,410,共5页
为了研究多层掺杂对一维光子晶体缺陷模偏振特性的影响,采用特征矩阵法计算了一维光子晶体双层掺杂和三层掺杂情况下缺陷模的偏振特征。结果表明:双层掺杂时,TE波和TM波都出现了两个缺陷模,两个缺陷模随入射角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TE... 为了研究多层掺杂对一维光子晶体缺陷模偏振特性的影响,采用特征矩阵法计算了一维光子晶体双层掺杂和三层掺杂情况下缺陷模的偏振特征。结果表明:双层掺杂时,TE波和TM波都出现了两个缺陷模,两个缺陷模随入射角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TE波的两个缺陷模随入射角的增加而减弱,而TM波的两个缺陷模随入射角的增加而增强。三层掺杂时,TE波和TM波也都出现了两个缺陷模,但比两层掺杂的缺陷模要弱,TE波和TM波的两个缺陷模随入射角的变化特征与双层掺杂的情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特征矩阵 缺陷模 掺杂
下载PDF
多层掺杂对一维光子晶体缺陷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启能 张翠玲 +1 位作者 林睿 胡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54-357,共4页
采用特征矩阵法计算了一层掺杂、双层掺杂和三层掺杂情况下缺陷模的变化特征,得到了掺杂层数的变化对缺陷模的数目、峰高和半高宽都有明显的影响。一层掺杂时,只出现一个中心缺陷模;双层掺杂和三层掺杂时除了出现中心缺陷模外,在中心缺... 采用特征矩阵法计算了一层掺杂、双层掺杂和三层掺杂情况下缺陷模的变化特征,得到了掺杂层数的变化对缺陷模的数目、峰高和半高宽都有明显的影响。一层掺杂时,只出现一个中心缺陷模;双层掺杂和三层掺杂时除了出现中心缺陷模外,在中心缺陷模的两侧还出现了两个对称缺陷模,中心缺陷模的半高宽随掺杂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对称缺陷模的峰高和半高宽都随掺杂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对称缺陷模的位置随掺杂层数的增加而向中心缺陷模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特征矩阵 缺陷模 掺杂
下载PDF
Hierarchical CoSeS nanostructures assisted by Nb doping for enhance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Ya-Nan Zhou Yu-Ran Zhu +7 位作者 Xin-Tong Yan Yu-Ning Cao Jia Li Bin Dong Min Yang Qing-Zhong Li Chen-Guang Liu Yong-Ming Cha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431-438,共8页
Metal doping for active sites exhibits remarkable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Multi-doping and the use of a conductive substrate can further modulate catalytic performance.Herein,Nb-Co... Metal doping for active sites exhibits remarkable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Multi-doping and the use of a conductive substrate can further modulate catalytic performance.Herein,Nb-CoSe well dispersed in N-doped carbon nanospheres(NCs,Nb-CoSe@NC)was synthesized to serve as a conductive substrate and facilitated good dispersion of active sites for the HER.Nb doping can also change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CoSe,which facilitates the activity for the HER.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nductivity and intrinsic activity of Nb-CoSe@NC,dual,nonmetal doping was realized through gas sulfurization to prepare hierarchical Nb-CoSeS@NC.The prepared Nb-CoSeS@NC,with a core-shell structure,exhibited a low overpotential of 115 mV at 10 mA cm–2,which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most doped catalysts.In addition,NCs not only improved the dispersion and conductivity of the catalyst but also prevented metal corrosion in an electrolyte,thus facilitating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Nb-CoSeS@NC.Moreover,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multi-doping of Nb,S,and Se was explained.This work provides a promising,multi-doping strategy for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transition-metal-based electrocatalysts for the 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 CoSeS N-doped carbon nanosphere Multi-doping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下载PDF
三位置掺杂对BiCuSeO功能陶瓷热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波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1年第4期306-312,共7页
对BiCuSeO功能陶瓷进行Bi/Cu/Se三位置掺杂,采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Bi_(1-x)Ba_(x/2)Pb_(x/2)Cu_(1-x)Ni_(x)Se_(1-x)Te_(x)O(x=0,0.02,0.04,0.06,0.08,0.10,摩尔分数)陶瓷,通过掺杂前后的物相组成、组织结构、电传输... 对BiCuSeO功能陶瓷进行Bi/Cu/Se三位置掺杂,采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Bi_(1-x)Ba_(x/2)Pb_(x/2)Cu_(1-x)Ni_(x)Se_(1-x)Te_(x)O(x=0,0.02,0.04,0.06,0.08,0.10,摩尔分数)陶瓷,通过掺杂前后的物相组成、组织结构、电传输参数、热传输参数等表征,研究三位置掺杂对Bi Cu Se O功能陶瓷热电性能的影响和强化机理。结果表明,三位置掺杂可杂糅几种元素的增益效果,使Bi Cu Se O功能陶瓷保持较高Seebeck系数的前提下,电导率和功率因子显著提高。最佳掺杂量x为0.10,所得Bi_(0.90)Ba_(0.05)Pb_(0.05)Cu_(0.90)Ni_(0.10)Se_(0.90)Te_(0.10)O陶瓷在873 K温度下获得最高功率因子0.71 mW/(m·K^(2))和最大热电优值1.06,分别约为未掺杂陶瓷的2.5倍和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陶瓷 掺杂 电传输性能 热传输性能 固溶强化 热电优值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镍氧化物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4
6
作者 刘汉三 杨勇 +1 位作者 张忠如 林祖赓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锂镍氧化物是目前高容量大功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候选材料之一 .本文详细介绍了锂镍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实用化困难与其结构的内在联系 ,以及解决这些困难所进行的合成方法和掺杂改性研究的概况 .
关键词 锂镍氧化物 合成 结构 性能 改性 锂离子电池 元素掺杂 正极材料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鲁晓龙 苏伟 孙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4,56,共5页
概括了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各种不同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以及多元素掺杂碳材料对CO_2吸附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氮掺杂碳材料吸附CO_2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 掺杂 碳材料 CO2吸附 元素掺杂
下载PDF
多格位阳离子共掺提升LiScSi_(2)O_(6)∶Cr^(3+)近红外荧光粉的光吸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世杰 伍宇博 +2 位作者 段道川 邵起越 蒋建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3,共9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Na^(+)、In^(3+)、Ge^(4+)单掺或共掺杂的LiScSi_(2)O_(6)∶Cr^(3+)荧光粉,通过漫反射光谱、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量子效率测试等手段对其光吸收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a^(+)、In^(3+)、Ge^(4+)等...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Na^(+)、In^(3+)、Ge^(4+)单掺或共掺杂的LiScSi_(2)O_(6)∶Cr^(3+)荧光粉,通过漫反射光谱、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量子效率测试等手段对其光吸收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a^(+)、In^(3+)、Ge^(4+)等离子单独掺杂均可提升LiScSi_(2)O_(6)∶Cr^(3+)荧光粉对460 nm蓝光的吸收,而多格位阳离子共掺可进一步增强光吸收能力,吸收效率可从最初的50.5%提升至60.9%。多格位离子单掺或共掺引起Cr^(3+)占据八面体结构畸变程度增加,从而导致光吸收增强。优化荧光体系LiSc_(0.4)In_(0.6)Si_(1.6)Ge_(0.4)O_(6)∶Cr^(3+)的近红外发射峰波长为860 nm,半高宽为160 nm,内、外量子效率分别为72.5%和41.8%,封装制成的荧光转换型LED器件在100 mA驱动电流下近红外光输出功率为63.1 mW,近红外电光转换效率为22.3%,表现出较好的近红外发光综合性能。本研究工作为增强Cr^(3+)激活近红外荧光粉的光吸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粉 Cr^(3+)激活 格位掺杂 光吸收调控
下载PDF
多施主掺杂PTC陶瓷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建丽 曲远方 马卫兵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4-58,共5页
本文在双施主掺杂高TcBaTiO_3基PTC陶瓷材料的基础上,对BaTiO_3的A、B、O位同时进行离子置换以实现多施主掺杂,同时还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阻温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施主掺杂试样的烧成温度对p-T性能影响... 本文在双施主掺杂高TcBaTiO_3基PTC陶瓷材料的基础上,对BaTiO_3的A、B、O位同时进行离子置换以实现多施主掺杂,同时还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阻温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施主掺杂试样的烧成温度对p-T性能影响很大,在一定配方及工艺条件下,获得的PTC陶瓷材料的室温电阻率变化不大,升阻比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主掺杂 电阻率 热敏电阻 陶瓷半导体
下载PDF
多原子掺杂蜜胺泡绵基碳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艳玲 鄢浩 +1 位作者 戴扬 张宝华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6-344,共9页
利用五氯化铌(niobium pentachloride,NbCl5)对碳化后的蜜胺泡绵(melamine foam,MF)进行活化处理,实现杂原子富集,再进行热处理,获得多原子掺杂的蜜胺泡绵基碳海绵(NbNOCSs).Nb NOCSs具有良好的自支撑三维网状结构,可直接用作单片电极,... 利用五氯化铌(niobium pentachloride,NbCl5)对碳化后的蜜胺泡绵(melamine foam,MF)进行活化处理,实现杂原子富集,再进行热处理,获得多原子掺杂的蜜胺泡绵基碳海绵(NbNOCSs).Nb NOCSs具有良好的自支撑三维网状结构,可直接用作单片电极,无需任何添加剂.实验结果表明,NbCl5的活化对提高NbNOCSs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作用.与未经NbCl5活化的NbNOCS相比,NbNOCS-1/3(NbCl5与一次碳化的MF的质量比为1∶3)因其独特的孔隙结构、丰富的赝电容活性物质和良好的离子转移特性而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NbNOCS-1/3在电流密度为0.5 A·g^(-1)时表现出173.4 F·g^(-1)的高比电容;在50 A·g^(-1)时有59.49%的高容量保持率;在10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次后仍有90.78%的容量保持率,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胺泡绵 原子掺杂 碳单片电极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GD-MS用高纯钼成分分析质量控制样品的研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焕文 陈雄飞 +2 位作者 孙泽明 贾国斌 童坚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6,共6页
辉光放电质谱(GD-MS)是目前常用的高纯金属化学成分检测手段之一,然而使用GD-MS对高纯金属中的杂质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时,需要与基体匹配的成分分析质控样品对相对灵敏度因子(RSF)进行校正。以钼酸铵和金属盐溶液为原料,采用液相掺杂,搅... 辉光放电质谱(GD-MS)是目前常用的高纯金属化学成分检测手段之一,然而使用GD-MS对高纯金属中的杂质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时,需要与基体匹配的成分分析质控样品对相对灵敏度因子(RSF)进行校正。以钼酸铵和金属盐溶液为原料,采用液相掺杂,搅拌加热,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掺杂钼酸铵。经氢化还原后,采用机械搅拌方式进一步进行均匀化处理,成功制备了GD-MS用高纯钼成分分析质控样品。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均匀化处理时间对样品粒度分布,微观形貌及对样品杂质含量均匀性的影响。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本质控样品进行检测,经方差齐性检验,质控样品中杂质元素的含量均匀性达标。使用本质控样品对高纯钼中的Al,Fe,Cr,Co,Ni,Sb,Hf等7种元素的GD-MSRSF值进行校正,用于高纯钼样品检测。经平均值一致性检验,GD-MS测定值与ICP-MS测定结果一致。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3%~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质谱 高纯钼 元素掺杂 均匀化 质控样品
原文传递
多元掺杂光催化材料的表征及对苯酚的氧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解恒参 宗志敏 +3 位作者 王军强 梁双华 张士华 魏贤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79,共7页
为拓宽光催化材料的感光范围,提高太阳光利用率,制备煤源多元素掺杂二氧化钛,经XRD、XPS和SEM等技术表征并应用在苯酚的氧化降解中.结果表明:煤源多元素掺杂二氧化钛是无定型纳米材料;其表面呈不连续蚓突、不规则凹陷和皲裂带、间或大... 为拓宽光催化材料的感光范围,提高太阳光利用率,制备煤源多元素掺杂二氧化钛,经XRD、XPS和SEM等技术表征并应用在苯酚的氧化降解中.结果表明:煤源多元素掺杂二氧化钛是无定型纳米材料;其表面呈不连续蚓突、不规则凹陷和皲裂带、间或大孔径空穴;煤中多元素参与了成键,不同煤掺杂样品的XPS谱红移程度不同;催化材料存在多个活性位点,其活性明显高于单元掺杂的其它光催化剂;多元掺杂能使苯酚转化率显著提高,且不同掺杂催化剂活性不同,光解产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源元素掺杂 光催化氧化 表征 苯酚
下载PDF
多原子掺杂纳米碳球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庆武 方田 +5 位作者 李娜 卢浩 沈鑫 蒋骞 殷嘉卿 周欣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21-127,共7页
探究了利用大豆蛋白的凝结作用制备表面多原子掺杂的纳米碳球的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纳米碳球的形貌、结构和表面特征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制备的纳米碳球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碳球直径约4... 探究了利用大豆蛋白的凝结作用制备表面多原子掺杂的纳米碳球的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纳米碳球的形貌、结构和表面特征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制备的纳米碳球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碳球直径约400nm,平均孔径约为9.3nm,平均孔容量为0.034cm^(3)/g,比表面积(BET)为22.7m^(2)/g。纳米碳球表面含有C、N、O及Fe四种元素,含量分别为C 79.82%(原子分数,下同)、N 6.34%、O 9.99%和Fe 1.56%。纳米碳球在6mol/L氢氧化钾溶液中具有快速的电化学响应,在电流密度为1A/g时,比容量高达457.3F/g。使用纳米碳球作为阳极材料,活性炭作为阴极材料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可以在1.5V的电压下工作,在5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5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在95%以上,而且具有较低的内阻和电荷传输电阻,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为13.8Wh/kg和15k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掺杂 大豆蛋白 聚苯胺 碳球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Ba-La-Nb共掺杂SrTiO_(3)的热电性能研究
14
作者 孟祥博 王晓欢 +2 位作者 肖斌 李晔 王俊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针对SrTiO_(3)作为热电材料热导率较高的问题,采用La、Nb和Ba共掺杂的方法,用水热法制备了BaxLa10Nb10系列粉体样品,研究了微观结构对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制备出的BaxLa10Nb10粉体较纯,无杂质。Ba掺杂影响块体的SrTiO_(3... 针对SrTiO_(3)作为热电材料热导率较高的问题,采用La、Nb和Ba共掺杂的方法,用水热法制备了BaxLa10Nb10系列粉体样品,研究了微观结构对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制备出的BaxLa10Nb10粉体较纯,无杂质。Ba掺杂影响块体的SrTiO_(3)晶粒尺寸和第二相形貌,其第二相包括Nb掺TinO_(2n-1)、TinO_(2n-1)和单质Nb,适量Ba掺杂有利于热电性能的提升。Ba1La10Nb10的ZT值均高于La10Nb10,在1023 K时获得功率因子为0.93 mW·mK^(-2),ZT值为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 元素掺杂 微观结构 热电性能
下载PDF
多元素掺杂木质素基多孔硬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15
作者 孛金钰 李荐 +1 位作者 张芸芸 王利华 《电池工业》 CAS 2023年第3期111-121,共11页
在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生物质碳材料因其来源丰富、无毒可降解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复杂的制备流程、相对较低的容量以及较差的循环性能限制了它的应用。以造纸工业废品木质素为前驱体,通过直接碳化法成功制备出多元素掺... 在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生物质碳材料因其来源丰富、无毒可降解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复杂的制备流程、相对较低的容量以及较差的循环性能限制了它的应用。以造纸工业废品木质素为前驱体,通过直接碳化法成功制备出多元素掺杂木质素基多孔硬碳(HC)。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HC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0.1 C时容量为312.5 mAh/g)、良好的倍率性能(2 C时容量为107.6 mAh/g)以及循环稳定性(0.5 C下经过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在125 mAh/g)。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分级多孔结构以及N、O、S等多种元素掺杂产生的丰富缺陷和反应活性位点。更重要的是,相对简单的制备流程可以有效缓解工业木质素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因此HC具有巨大的商业化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元素掺杂 分级孔结构 硬碳 钾离子电池
下载PDF
多离子共掺杂对三元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翁雅青 王爽 +2 位作者 胡银 晏南富 曹才放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7-481,共5页
三元正极材料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首选材料,为改善三元材料性能,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固相合成工艺制备出一系列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1-x-y-zM1xM2yM3z]O2(0≤x≤0.05、0≤y≤0.05、0≤z≤0.05;M1=Al、M2=Mg、M3=Cu)并与... 三元正极材料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首选材料,为改善三元材料性能,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固相合成工艺制备出一系列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1-x-y-zM1xM2yM3z]O2(0≤x≤0.05、0≤y≤0.05、0≤z≤0.05;M1=Al、M2=Mg、M3=Cu)并与市售三元材料进行对比。XRD、SEM以及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材料均为α-NaFe02层状结构,其中三元材料LiNi1/3Co1/3Mn1/3O2为类球状形貌,比市售三元颗粒细小,在1 C、2.7~4.3 V下循环50周,保持率为91.56%,在0.1 C、2.7~4.3 V下循环100周,保持率高达92.46%,和商用材料相比,容量值和循环性能相当,倍率性能不佳。此外,本研究还分析了两种及三种掺杂元素同时存在对正极材料的影响:掺杂后材料粒度变小,当掺杂含量为0.05时,高含量的掺杂离子损害了电池性能;当掺杂含量为0.01时,材料Li[(Ni1/3Co1/3Mn1/3)0.97Al0.01Mg0.01Cu0.01]O2的倍率性能明显提高,2 C和5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2和98.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掺杂改性 离子共掺杂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硬质膜层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彦峰 李争显 《钛工业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3,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钛合金材料表面硬质膜层的研究进展,详述了钛合金表面扩渗层、多元素掺杂复合强化硬质膜层以及多层复合结构强化硬质膜层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现有钛合金表面硬质膜层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钛合金表面硬质膜层的强... 综述了近年来钛合金材料表面硬质膜层的研究进展,详述了钛合金表面扩渗层、多元素掺杂复合强化硬质膜层以及多层复合结构强化硬质膜层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现有钛合金表面硬质膜层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钛合金表面硬质膜层的强韧性匹配与界面强化仍需深入研究,同时需有效开展钛合金表面硬质膜层的工程应用研究,促进硬质膜层在钛合金材料表面的产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硬质膜层 元素掺杂 层复合结构
下载PDF
钴、氮、硼掺杂氧化石墨烯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臭氧氧化性能
18
作者 张远 郭子毅 王栋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1-478,共8页
采用水热—高温煅烧法制备了不同钴负载量的钴、氮、硼掺杂氧化石墨烯催化剂,并以布洛芬、对氯苯甲酸和草酸作为模型污染物进行了催化臭氧氧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钴负载量8%、焙烧温度50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为32... 采用水热—高温煅烧法制备了不同钴负载量的钴、氮、硼掺杂氧化石墨烯催化剂,并以布洛芬、对氯苯甲酸和草酸作为模型污染物进行了催化臭氧氧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钴负载量8%、焙烧温度50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在反应温度为323 K、pH为6.8、催化剂加入量为0.25 g/L、布洛芬质量浓度为50 mg/L、反应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布洛芬去除率可达99%。该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布洛芬的过程符合表面自由基参与的准一级动力学模型,且催化臭氧体系的反应速率常数约为单独臭氧体系的5倍。经高温再生的催化剂第5次使用时,催化活性仍能达到初次使用的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原子掺杂 催化臭氧氧化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三维石墨烯基B-N-Fe/Co-G材料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
19
作者 伍小波 姜利民 +5 位作者 谢志勇 梁美辰 吴金波 左祺 黄佳帝 彭海波 《包装学报》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脲、硼酸、硝酸铁、硝酸钴分别作为N、B、Fe、Co源,与GO(氧化石墨烯)通过快速冷冻干燥与热解法,制得了三维石墨烯基B-N-Fe/Co-G催化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研究其氧还原的活性物质与活性点。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采用脲、硼酸、硝酸铁、硝酸钴分别作为N、B、Fe、Co源,与GO(氧化石墨烯)通过快速冷冻干燥与热解法,制得了三维石墨烯基B-N-Fe/Co-G催化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研究其氧还原的活性物质与活性点。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显示,所制得掺杂石墨烯表面褶皱呈三维孔洞结构,掺杂原子N、B、Fe、Co均匀掺杂于石墨烯中。通过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等手段对三维石墨烯基B-N-Fe/Co-G催化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B-N-Fe/Co-G在0.1 mol/L的 KOH碱性电解质中有较高的氧还原(ORR)催化活性,起始电位在1.0 V左右,为4电子转移,相比质量分数20%的商用Pt/C催化剂有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石墨烯 原子掺杂 电催化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多施主掺杂一次固相合成CPTC热敏电阻的研究
20
作者 王学杰 杨红平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53-56,共4页
用BaTiO3粉体,采用多施主Y3+、Nb5+等掺杂对受主杂质进行补偿的方式,控制造粒和成型工艺,一次法固相合成具有低室温电阻率、高升阻比及更大PTC效应特性的CPTC热敏电阻。
关键词 施主掺杂 一次法固相合成 成型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