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漫谈隐喻和多恩的爱情诗 |
张金凤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2
|
同为赠别诗,情境各不同——约翰·多恩的《别离辞:莫伤悲》和柳永的《雨霖铃》的对比 |
欧荣
|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
2005 |
5
|
|
3
|
论约翰·多恩爱情诗中的奇想、思辨和矛盾 |
孙桂林
李康熙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4
|
|
4
|
蕴含在奇想、思考和矛盾中的真情——论约翰·多恩的爱情诗 |
章燕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4
|
|
5
|
破碎思想体系的残片——艾略特、多恩和《荒原》 |
陆建德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4
|
|
6
|
论多恩的宇宙人生意识 |
晏奎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7
|
爱的见证——评多恩《告别辞:节哀》中的“圆” |
晏奎
|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3
|
|
8
|
互动:多恩的艺术魅力 |
晏奎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9
|
试析多恩爱情诗中的情感张力美 |
秦雨虹
|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0
|
“落在错误星球上”的V-2火箭 |
李嵩
|
《太空探索》
|
2023 |
0 |
|
11
|
赏析《别离辞——节哀》 |
白润芳
郑爱英
|
《时代文学(下半月)》
|
2011 |
3
|
|
12
|
《天注定》中的游民与侠气 |
佟彤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3
|
多重审美感受的整合——多恩诗歌情感张力的建构 |
熊毅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3 |
1
|
|
14
|
走向经典的必由之路——以陶潜与多恩为例 |
李小均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2004 |
2
|
|
15
|
多恩爱情诗中的宗教裂痕 |
陆钰明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11 |
2
|
|
16
|
灵与肉的复活——读约翰·多恩的宗教诗 |
黎明星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8 |
2
|
|
17
|
沙俄侵藏政策剖析① |
A.波波夫
王远大
|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2
|
|
18
|
卓尔不群:多恩的死亡观 |
刘立军
|
《疯狂英语(教师版)》
|
2007 |
0 |
|
19
|
约翰·多恩诗歌赏析 |
司德花
洪爱云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20
|
爱与宗教的追求——多恩矛盾爱情观探源 |
朱芳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