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膜助剂在多层核/壳丙烯酸酯乳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崔嘉敏 张胜文 +1 位作者 何立凡 李效玉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9-22,共4页
选用一种具有三层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系水性木器涂料专用乳液为成膜物质,在制漆过程中应用不同种类的成膜助剂,研究了成膜助剂对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MFT)、体系黏度,以及漆膜耐水性等的作用规律,得到了适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高性能... 选用一种具有三层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系水性木器涂料专用乳液为成膜物质,在制漆过程中应用不同种类的成膜助剂,研究了成膜助剂对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MFT)、体系黏度,以及漆膜耐水性等的作用规律,得到了适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高性能水性木器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膜助剂 多层/结构 最低成膜温度 丙烯酸酯乳液
下载PDF
多层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粒径控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崔嘉敏 卢勇 张胜文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6-41,共6页
研究了加料工艺、引发剂体系、乳化剂用量及复配比、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多层核壳结构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采用连续滴加单体的加料工艺,选用复配乳化剂体系,在较低的乳化剂用量条件下,使用高效低温引发剂,在50℃引发聚合,合成了固含量为42%... 研究了加料工艺、引发剂体系、乳化剂用量及复配比、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多层核壳结构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采用连续滴加单体的加料工艺,选用复配乳化剂体系,在较低的乳化剂用量条件下,使用高效低温引发剂,在50℃引发聚合,合成了固含量为42%,平均粒径为64.9 nm,窄分布的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多层结构 粒径控制
下载PDF
多层核壳结构ACR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Ⅲ.ACR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夏成林 钟圣兆 +2 位作者 吴忠辉 谭作勤 沈家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43,共3页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多层核壳结构的 ACR(PBA/ PS/ PMMA)树脂。在 ACR分子设计指导下 ,研究了单体比例、投料方式和乳液粒子大小及分布对 ACR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合理的单体比例 ,滴加法加入单体、狭窄的粒子尺寸分布 ,可获得...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多层核壳结构的 ACR(PBA/ PS/ PMMA)树脂。在 ACR分子设计指导下 ,研究了单体比例、投料方式和乳液粒子大小及分布对 ACR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合理的单体比例 ,滴加法加入单体、狭窄的粒子尺寸分布 ,可获得具有较高冲击强度和透明性 ,又能改善 PVC加工流动性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ACR树脂 性能 多层结构
下载PDF
Fe_3O_4@SiO_2@PAA多层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吸附染料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鹏 梁旭光 +3 位作者 曹小勇 刘松灿 王利莹 高勤卫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56,共5页
以溶剂热法合成Fe_3O_4磁性微球,并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在Fe_3O_4磁性微球表面包裹SiO_2壳层,利用3-(异丁烯酰氧)三甲氧基硅烷(APTES)对SiO_2壳层进行修饰后,通过交联沉淀聚合法在SiO_2壳层外部合成聚丙烯酸(PAA... 以溶剂热法合成Fe_3O_4磁性微球,并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在Fe_3O_4磁性微球表面包裹SiO_2壳层,利用3-(异丁烯酰氧)三甲氧基硅烷(APTES)对SiO_2壳层进行修饰后,通过交联沉淀聚合法在SiO_2壳层外部合成聚丙烯酸(PAA)层,形成Fe_3O_4@SiO_2@PAA多层核-壳结构复合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合成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就多层结构复合微球对染料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制备的Fe_3O_4磁性微球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其表面可分步包裹SiO_2和PAA壳层,形成Fe_3O_4@SiO_2@PAA多层核-壳结构复合微球,该复合微球对罗丹明6G和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分别达到1.04和1.14 mg/g(吸附质量浓度为2.4 mg/L,吸附时间为10 min),表现出良好的染料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结构 复合微球 染料 吸附性能
下载PDF
扁平FeCo@TiO_(2)@Fe_(3)O_(4)核壳结构抗氧化和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平安 王昕 +2 位作者 朱颖丽 李享成 朱伯铨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03-2210,共8页
以扁平化FeCo为核,通过水热反应法将TiO_(2)和Fe_(3)O_(4)包覆在FeCo表面,成功制备了扁平FeCo@TiO_(2)和FeCo@TiO_(2)@Fe_(3)O_(4)2种核壳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扁平FeCo@TiO_(2)和扁平FeCo@TiO_(2)@Fe_(3)O_(4)核壳结... 以扁平化FeCo为核,通过水热反应法将TiO_(2)和Fe_(3)O_(4)包覆在FeCo表面,成功制备了扁平FeCo@TiO_(2)和FeCo@TiO_(2)@Fe_(3)O_(4)2种核壳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扁平FeCo@TiO_(2)和扁平FeCo@TiO_(2)@Fe_(3)O_(4)核壳结构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粉体呈片状,直径为20~50μm,厚度为3~5μm;包覆层TiO_(2)和Fe_(3)O_(4)均匀地分布在扁平化FeCo表面。通过测试样品2~18GHz频率范围内的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采用传输线理论计算样品的反射损耗表明,当样品厚度为2.5mm时,FeCo@TiO_(2)@Fe_(3)O_(4)核壳结构在常温下的有效吸收带宽(反射损耗RL<-10 dB时的频带宽度)为3.0 GHz,RL最小值达到-35.4 dB,500℃空气氧化后的有效吸收带宽为2 GHz,RL最小值为-29.2 dB。热重分析表明:由室温升温至800℃,FeCo@TiO_(2)@Fe_(3)O_(4)增重较FeCo减少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磁性粒子 电磁波吸收 多层结构 抗氧化性
原文传递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多层核壳结构ACR乳液聚合的影响
6
作者 薛炳刚 马万珍 王洪波 《塑料助剂》 2006年第6期20-24,共5页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多层核壳结构的ACR树脂。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体系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研究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用量的不同及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加入方式对ACR的转化率、乳胶粒的粒径和PVC/ACR共混物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实...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多层核壳结构的ACR树脂。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体系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研究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用量的不同及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加入方式对ACR的转化率、乳胶粒的粒径和PVC/ACR共混物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剂和还原剂用量增加后,乳液聚合各个阶段的转化率提高,乳胶粒的粒径变大,明显改善了共混物的加工性能。过量的还原剂起阻聚和缓聚作用,采用分阶段加入氧化还原引发剂有利于提高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树脂 多层结构 氧化/还原引发剂 乳液聚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