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亚地区南北两个风暴源地中风暴的结构和动力学差异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赵远冰
梁湘三
朱伟军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3-679,共1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6088
41575070
+3 种基金
41705024)
2015江苏省创新团队项目
2015江苏省特聘教授项目
国家行业专项-全球变化和海气相互作用(GASI-IPOVAI-06)
-
文摘
基于欧洲中心中期天气预报再分析资料(ERA-40),使用涡旋追踪和合成技术、多尺度子空间变换以及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地区南北两个风暴源地中风暴的差异。结果发现,南、北两个源地风暴在结构上和内部动力过程上均存在着显著不同。南支源地(40°N以南)风暴底层比高层强,与线性斜压模式中的最不稳定模态结构相似;而北支源地(40°N以北)风暴则正好相反,与下游发展理论所描述的斜压波结构相似。并且发现,南支源地风暴的非地转风场比北支源地风暴的强。能量学诊断结果显示,南支源地风暴的能量源除了斜压不稳定外,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正压不稳定,而北支源地风暴中则是存在弱的动能逆尺度传输。此外,南支源地风暴的浮力转换和非绝热做功均比北支源地风暴的强,其主要原因是南支源地风暴的垂直运动更强,风暴中的水汽更加充足。
-
关键词
中纬度气旋
风暴轴
特征追踪
多尺度能量学
斜压/正压不稳定
-
Keywords
Extratropic cyclone
Storm track
Feature tracking
Multiscale energetics
Baroclinic/barotropic instability
-
分类号
P44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北太平洋风暴轴“深冬抑制”现象的动力过程及其成因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赵远冰
梁湘三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5-894,共20页
-
基金
国家行业专项全球变化和海气相互作用项目(编号:GASI-IPOVAI-06)
2015江苏省创新团队项目
+2 种基金
2015江苏省特聘教授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76032
41705024)资助
-
文摘
北太平洋风暴轴存在一个"深冬抑制"现象,即它在本应最强的深冬时期却比秋末和春初时期弱.基于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ERA-40),文章使用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基于MWT的正则传输理论与局地多尺度能量分析方法、以及特征追踪技术研究了该反常现象背后的动力过程及其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深冬抑制是由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共同造成的,它们包含斜压正则传输、非绝热做功、能量通量辐合和摩擦耗散等.(2)斜压正则传输和非绝热做功在秋季达最强,这使得风暴活动在秋末比深冬强;而在春季,能量通量辐合增强,同时摩擦耗散在整个风暴轴区域大幅度减弱,两者共同的作用使得风暴轴在斜压性很弱的春初也比深冬时期要强.(3)深冬时期斜压正则传输的减弱(相比于秋末)是由于彼时急流位置靠南,其和风暴轨迹中心(位于中高纬度地区)相距较远,急流和风暴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了抑制;而春季能量通量辐合的增强实际上源自从上游进入太平洋的风暴数目(强度)在春初时期的增多(增强).此外,正压正则传输在深冬抑制中的作用和具体动力过程在文中也做了详细讨论.
-
关键词
风暴轴
深冬抑制
多尺度子空间变换
正则传输
多尺度能量学
能量通量辐合
-
分类号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