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时受精与常规受精对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管荷琴 吕杰强 +2 位作者 陈华 习海涛 葛红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89-1991,共3页
目的:比较不孕患者行短时受精与常规受精的临床结局,从而评估短时受精在体外受精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资料,短时受精周期217例(Ⅰ组),常... 目的:比较不孕患者行短时受精与常规受精的临床结局,从而评估短时受精在体外受精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患者资料,短时受精周期217例(Ⅰ组),常规受精周期413例(Ⅱ组),两组患者均为首次接受IVF-ET治疗。结果:Ⅰ组获卵3007枚,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原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冷冻周期率分别为77.79%、62.82%、14.97%、97.27%、64.39%、32.35%、48.39%、79.26%,Ⅱ组获卵5586枚,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原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冷冻周期率分别为77.68%、63.73%、13.95%、97.27%、59.69%、33.63%、48.18%、72.88%。两者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原核受精率、卵裂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冷冻周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的优质胚胎率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受精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优质胚胎,而不影响周期的正常受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短时受精 原核受精率 优质胚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