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教生态论 被引量:33
1
作者 牟钟鉴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113,共10页
宗教生态论是用文化生态学的眼光研究不同范围中宗教文化生命系统总体态势、层次结构、内外关系、动态运行的机制,考察世界三大宗教生态模式:亚伯拉罕系统的一元分化式、印度系统的一元多神蝉变式、中国的多元通和模式,说明宗教生态论... 宗教生态论是用文化生态学的眼光研究不同范围中宗教文化生命系统总体态势、层次结构、内外关系、动态运行的机制,考察世界三大宗教生态模式:亚伯拉罕系统的一元分化式、印度系统的一元多神蝉变式、中国的多元通和模式,说明宗教生态论的理论价值,重点阐述中国宗教良性生态的失衡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生态 大生命观 元通
原文传递
民族宗教学的创立 被引量:10
2
作者 牟钟鉴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共7页
民族宗教学是民族学与宗教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其主轴是研究民族与宗教的互动关系,其核心理念是:"族教和谐,多元互补"。近些年在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推动下,课题组开展了民族宗教学的学理的系统研... 民族宗教学是民族学与宗教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其主轴是研究民族与宗教的互动关系,其核心理念是:"族教和谐,多元互补"。近些年在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推动下,课题组开展了民族宗教学的学理的系统研究,推出《民族宗教学导论》专著,初步搭建了民族宗教学的理论框架。本文主要围绕着民族宗教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主要概念和理论体系展开论述,从发生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角度介绍民族宗教学的基本议题和思路,并阐述中国宗教生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宗教 复合型民族 元通 族教
原文传递
多元通和:汉族、藏族、蒙古族宗教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悟湖 班班多杰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104,141,共17页
多民族国家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如何交往交流交融,如何借鉴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经验,儒道佛文化是否只属于中原文化?探究这些问题,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历史上,汉... 多民族国家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如何交往交流交融,如何借鉴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经验,儒道佛文化是否只属于中原文化?探究这些问题,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国历史上,汉族、藏族、蒙古族宗教文化互相交流、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多元通和的宗教文化交流模式。三个民族在交流中以儒道佛文化为中轴信仰,形成多层面的交流沟通模式。多元宗教和谐共生,既丰富和发展了儒道佛这一主脉文化,枝繁叶茂、别开生面、互动创新,又为各民族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通 文化涵化 民族关系 谐共生
原文传递
论道古今新疆聆听文明交流互鉴的交响 “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侧记
4
作者 孙尚彦 刘雅 太平 《中国民族》 2024年第6期42-46,共5页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大美新疆,中华文明根脉绵延,多元文化交相辉映。仲夏六月,天山南北迎来最美时刻。6月12日,“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举行。5位中外嘉宾致辞、8位专家学者主旨演讲...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大美新疆,中华文明根脉绵延,多元文化交相辉映。仲夏六月,天山南北迎来最美时刻。6月12日,“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举行。5位中外嘉宾致辞、8位专家学者主旨演讲、4场圆桌论坛,来自国内外的170余名专家学者论道喀什,围绕新疆考古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新疆历史与中华文化的多元通和、西域丝路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新疆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多位外国学者走进喀什、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参观考察,见证新时代新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旨演讲 中国式现代化 外国学者 中华民族元一体格局 元通 泱泱中华 天山南北 历史与未来
原文传递
试论南岳衡山宗教多元通和模式及启示
5
作者 严春华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5,共2页
中国的儒释道三家形成的会通共生关系,是世界文明史上交流互鉴的典范,对当前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儒释道的交流与融合,孕育并集聚价值共识,是形成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南岳衡山是儒释道和谐相处的典范,并在... 中国的儒释道三家形成的会通共生关系,是世界文明史上交流互鉴的典范,对当前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儒释道的交流与融合,孕育并集聚价值共识,是形成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南岳衡山是儒释道和谐相处的典范,并在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多元通和模式,对今天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同体 世界文明史 元通 南岳衡山 交流与融合 价值共识 共生关系 儒释道
原文传递
复合型民族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成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5-9,共5页
传统社会中,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具有相对的自然特征,其身份认同也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但在全球化、信息化日益加剧的时代,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变得"不自然"。更加密切的接触、交流、比较,"... 传统社会中,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具有相对的自然特征,其身份认同也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但在全球化、信息化日益加剧的时代,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变得"不自然"。更加密切的接触、交流、比较,"文化自觉"越来越突出,因而身份认同变得越来越复杂、迫切、重要。当代的中华民族就处于这样剧烈的社会转型之中,"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因而也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基于牟钟鉴先生关于"复合型民族"思考的启发,从历史上北魏政权的认同实践和现实中真切的生命关怀,我们认为超越地域、民族的更广泛、更深刻的"文明认同",不仅是过去中华民族发展中珍贵的历史经验,而且对于当代中华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思考,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民族认同 复合型民族 元通
下载PDF
东亚宗教文化模式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牟钟鉴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89,共3页
东亚宗教受儒、佛、道三大文化圈影响,形成多元通和模式。有四大特色:第一,多样性的和谐;第二,重礼义道德,德以济世行善为教规之首;第三,主体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第四,人道与神道并重,人文理性居主导地位。发扬这一传统,... 东亚宗教受儒、佛、道三大文化圈影响,形成多元通和模式。有四大特色:第一,多样性的和谐;第二,重礼义道德,德以济世行善为教规之首;第三,主体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第四,人道与神道并重,人文理性居主导地位。发扬这一传统,有益于保持东亚的和平、安宁,并推动世界宗教文明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宗教 儒佛道 文化圈 元通
原文传递
壮族道教的多元通和模式及其启示意义
8
作者 雷火剑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39,共8页
壮族道教是壮汉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产物,其在继承传统道教核心教义的同时,受到壮族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与壮族各种原生型宗教紧密结合,汇成一体,在经典、教义、神谱、仪式等方面都全面加以糅合,形成了融汇多教、多神共奉的... 壮族道教是壮汉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产物,其在继承传统道教核心教义的同时,受到壮族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与壮族各种原生型宗教紧密结合,汇成一体,在经典、教义、神谱、仪式等方面都全面加以糅合,形成了融汇多教、多神共奉的信仰体系。壮族道教的这种多元通和模式最有利于多民族的和平相处和多样性文化在互尊互学中健康发展,也将为建设多民族多宗教的和谐世界提供有益的智慧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道教 元通 交流互鉴
下载PDF
多元通和、经典互读与中国宗教间对话 被引量:3
9
作者 游斌 牟钟鉴 《民族论坛》 2011年第10X期6-11,共6页
宗教对话模式研究对构建和谐宗教关系意义重大。中国宗教的"多元通和"模式具有人文性与宗教性融通、民间性和正统性互补、民族性和开放性统一、通和性与多样性共存、连续性与阶段性并显的特征。互读、互释或互用宗教经典是多... 宗教对话模式研究对构建和谐宗教关系意义重大。中国宗教的"多元通和"模式具有人文性与宗教性融通、民间性和正统性互补、民族性和开放性统一、通和性与多样性共存、连续性与阶段性并显的特征。互读、互释或互用宗教经典是多元通和的重要的途径。学习互通、和谐共处是中国宗教关系的独特经验,对世界宗教关系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通 经典互读 中国宗教 宗教对话
下载PDF
融会儒道佛,发扬中华文化多元通和的优良传统——牟钟鉴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志捷 牟钟鉴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0,共9页
牟钟鉴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他学术领域宽广,善于综合创新,研究成果丰厚。访谈中,牟钟鉴教授以三教关系研究为重心,介绍了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观点与核心理念。谈及的主要问题包括:三教关系研究的重要性;探索三教关系... 牟钟鉴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他学术领域宽广,善于综合创新,研究成果丰厚。访谈中,牟钟鉴教授以三教关系研究为重心,介绍了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观点与核心理念。谈及的主要问题包括:三教关系研究的重要性;探索三教关系史的学术历程;中华文化的"三教六家"结构与"多元通和"模式;以"新仁学"和"新君子论"为代表的生命哲学。特别是在思想文化史的综合性研究方面,牟钟鉴教授不仅提炼出中华文化"多元通和"的特征与模式,更视之为应当努力发扬的优良传统;访问者则把牟钟鉴教授治学的核心理念和学术风格概括为"以仁爱为体,以通和为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三教关系 元通 新仁学 宗法性传统宗教
原文传递
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冬梅 史正保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国家如何制定和调整西部民族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将直接关系到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在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演变历程总结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关于西部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提出完善西部民族地... 国家如何制定和调整西部民族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将直接关系到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在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演变历程总结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关于西部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提出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生态 元通 重建
下载PDF
试论中华文试论中华文化传统与当代当代城市文化生态建设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飞 李建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217,共6页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生命典范"的文化类型。如果说中国传统生命文化的精神在于万物生生与共,则"多元通和"的文化生态可以看作是万象共生之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展开与呈现。"多元通和"观体现...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生命典范"的文化类型。如果说中国传统生命文化的精神在于万物生生与共,则"多元通和"的文化生态可以看作是万象共生之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展开与呈现。"多元通和"观体现出一种文化自觉,它肯定文化之间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文化之间的多源性综合与多样性互动,最终促成了中华"文化的共生体"的生成。在城市化这一当代中国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城市共生精神的具体呈现,健康可持续的城市文化生态建设已经刻不容缓。在多元通和、美美与共的基础上将中华文化与内外文化打通、互补、共进,是新时期文化自觉的表现,它有助于我们博采众长,更好地着眼于城市现实问题的研究与创造,也有助于我们和传统更加深刻地相互理解,和世界共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元通 城市 文化生态
下载PDF
从服饰纹样的视角看宗教中国化 以唐代“团窠联珠鹿纹锦”的变化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卞向阳 黄翠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2-73,共2页
“团窠联珠鹿纹锦”作为宗教艺术的代表之一,由西域传入中国后,经由本土化融合创新,呈现出蕴涵中华多元通和审美观和设计观的新面貌,这一过程映射出宗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由此可见,服饰纹样作为宗教意涵的载体,是探寻宗教中国化的新视角。
关键词 元通 服饰纹样 设计观 发展历程 宗教中国化 新面貌 审美观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小跃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7,共8页
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是在中国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和特殊的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多神崇拜和多神互容构成中国古代宗教的第一个特点——多元通和。官方宗教的政教一体和教派宗教的政主教从构成中国古代宗教的第二个特点——政教关联。入世... 中国古代宗教的特点是在中国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和特殊的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多神崇拜和多神互容构成中国古代宗教的第一个特点——多元通和。官方宗教的政教一体和教派宗教的政主教从构成中国古代宗教的第二个特点——政教关联。入世情怀和天(神)合德构成中国古代宗教的第三个特点——入世崇德。中国古代宗教所形成的特点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伦理思想以及深层的民族心理结构都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宗教 元通 政教关联 入世崇德
下载PDF
试论“多元通和”与陕西宗教文化生态建设
15
作者 王蓉 《新西部》 2022年第9期116-117,120,共3页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文化生态系统,是党和国家关于宗教问题的重要方针政策。陕西宗教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在宗教中国化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陕西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及宗教院校分布等情况的调查分...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文化生态系统,是党和国家关于宗教问题的重要方针政策。陕西宗教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在宗教中国化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陕西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及宗教院校分布等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只有党政干部、宗教界代表人士、宗教学研究者“三支队伍”高度协作,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能,进而推动宗教对话和构建和谐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界代表人士 教职人员 元通 宗教活动场所 构建谐世界 宗教学研究 宗教对话 党政干部
下载PDF
努力建设当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牟钟鉴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0,共6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了当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第一,应该倡导多元通和模式,该模式具有包容性,能够包容各个宗教和各种文化;第二,打破宗教鸦片论,建设温和的多元和谐的中国宗教理论,从宗教层级论和冲突论转向宗教平等论、适应论及和谐论;...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了当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第一,应该倡导多元通和模式,该模式具有包容性,能够包容各个宗教和各种文化;第二,打破宗教鸦片论,建设温和的多元和谐的中国宗教理论,从宗教层级论和冲突论转向宗教平等论、适应论及和谐论;第三,当代中国宗教理论模式应该是生态的、和谐的、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心理的和温和无神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理论 元通 宗教模式 宗教生态学
原文传递
中国宗教多元通和模式与“多元一体”
17
作者 董琳 《前沿》 2014年第11期61-64,共4页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的国家,尤其近代以来,在各民族共同生活的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形成,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表现出了复合型民族的特征和宗教信仰的"多...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的国家,尤其近代以来,在各民族共同生活的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形成,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表现出了复合型民族的特征和宗教信仰的"多元通和模式",这是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民族结构类型和其他宗教河系不同的信仰模式。从二者的历史进程和结构上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多元"在事实上和意识上都有着不可割舍的"一体"性关联,成为"命运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一体 元通 复合型民族 命运
原文传递
孔子人文宗教观给我们的启示
18
作者 牟钟鉴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和普遍的呼声,但社会并不安宁。冷战以后,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引起的冲突和流血不断发生,同时也诱发宗教极端主义,孳生暴力恐怖主义,使大批无辜百姓深受其害,且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 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和普遍的呼声,但社会并不安宁。冷战以后,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引起的冲突和流血不断发生,同时也诱发宗教极端主义,孳生暴力恐怖主义,使大批无辜百姓深受其害,且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反观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历史及今,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宗教呈现多教多神兼容、土洋并存、神道人道一体、文化多元通和的生态模式;宗教关系以和谐为主旋律。因此,该地成为目前世界最具活力而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究其原因,与孔子的伟大思想及其影响有密切的联系。孔子"仁者爱人,和而不同,殊途同归"的主张,揭示了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及走向融合的根本方向,并非要求他人和自己一样,承认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及其间的平等性,因而需要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平等 元通 平发展
下载PDF
中国宗教学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责任
19
作者 牟钟鉴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41,共9页
民族学与宗教学在西方几乎是同时产生、平行发展的。从西方引进了民族学之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我们曾经认为宗教是鸦片,所以,宗教学的创建受到过阻碍。改革开放以后,宗教学研究方才逐渐兴起和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学科体系的建... 民族学与宗教学在西方几乎是同时产生、平行发展的。从西方引进了民族学之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我们曾经认为宗教是鸦片,所以,宗教学的创建受到过阻碍。改革开放以后,宗教学研究方才逐渐兴起和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学科体系的建立,直接参与和推动了中国“民族宗教学”的酝酿和发展。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宗教研究并非是“价值中立”的纯客观,应该是“同情之默应,心性之体会”,其目标是为了使人民更好地认识宗教,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中华民族的民族格局是“多元一体”的,与之相应,中国宗教则是“多元通和”的模式。中国是一个宗教的联合国,中国人是信仰的混血儿,中国人的宗教和哲学具有良性的互动,有一种“中庸的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宗教学 民族宗教学 元一体 元通
原文传递
论多元通和视域下尹湛纳希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20
作者 瞿鹏 乌凤琴 《满族研究》 2021年第1期80-86,共7页
本文认为尹湛纳希之所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还能够坚持创作,最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因为尹湛纳希内心有巨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就是责任感、使命感,讲求奉献和热爱国家,即尹湛纳希精神。尹湛纳希精神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根... 本文认为尹湛纳希之所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还能够坚持创作,最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因为尹湛纳希内心有巨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就是责任感、使命感,讲求奉献和热爱国家,即尹湛纳希精神。尹湛纳希精神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和家庭背景,同时尹湛纳希精神的产生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多元通和的历史规律。尹湛纳希精神不仅激励尹湛纳希实现了精彩人生,也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通 尹湛纳希精神 文化渊源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