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域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被引量:75
1
作者 石忆邵 《城市规划汇刊》 CSSCI CSCD 1999年第3期36-39,26,共5页
从单中心城市到多核心的城市区域;是世界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演化的客观规律。本文概述了世界主要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卫星城镇建设模式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中国特大城市构建多中心城市模式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 空间组织模式 城市发展
原文传递
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 被引量:97
2
作者 孙铁山 王兰兰 李国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9-840,共12页
本研究应用非参数计量方法,实证刻画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空间分布演化,揭示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背景下,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分布都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郊区... 本研究应用非参数计量方法,实证刻画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空间分布演化,揭示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背景下,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分布都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郊区化,北京都市区人口次中心数量不断增加,并由近郊向远郊扩展,人口分布呈现明显的分散化和多中心化趋势,但人口分散的空间范围还比较有限。与人口的分散化趋势不同,2004-2008年,北京都市区就业仍呈现向心集聚的趋势,造成远郊就业次中心的影响不断被弱化,都市区空间结构的多中心性有所降低。这说明北京都市区的单中心或强中心结构可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且人口的分散化和就业的向心集聚导致宏观面上人口—就业的空间失衡。北京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需要强化郊区次中心的集聚能力,同时注重人口—就业的平衡布局,这是未来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调整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与就业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中心城市 北京都
原文传递
城市蔓延、多中心集聚与生产率 被引量:75
3
作者 魏守华 陈扬科 陆思桦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75,共18页
水平的蔓延和立体的多中心集聚是城市空间扩张的两种形态,它们如何影响城市生产率,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集约化利用有重要参考价值。现有文献仅停留在分析城市蔓延对生产率的影响,并认为蔓延不利于生产率提高。本文认为,现代城市... 水平的蔓延和立体的多中心集聚是城市空间扩张的两种形态,它们如何影响城市生产率,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集约化利用有重要参考价值。现有文献仅停留在分析城市蔓延对生产率的影响,并认为蔓延不利于生产率提高。本文认为,现代城市扩张不是过去那种单一住宅部门围绕市中心向外水平蔓延的模式,而是呈多中心集聚的模式,如服务业集聚于市中心而制造业集聚于外围次中心,并通过空间结构优化,在不显著增加通勤成本的同时,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有利于生产率提高。本文运用1997—2013年中国286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水平蔓延对城市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但不一定是负面影响;多中心集聚显著提高城市生产率,主要源自制造业次中心集聚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效应。结果还表明,多中心集聚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城市存在差异:在多中心城市加速发展期最为显著,大约对应2003—2011年城市生产率的变化;其对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的城市正向影响显著,而对规模过大的城市影响不显著。因此,加强多中心集聚并适度控制蔓延以优化空间结构是城市扩张中经济高效运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 中心集聚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 生产率
原文传递
2000―2010年广州人口空间分布变动与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测度 被引量:45
4
作者 蒋丽 吴缚龙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基于广州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常住人口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法、单中心密度模型和多中心密度模型分析法对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和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广州人口空间动态变化表现为"内圈层(近郊区)... 基于广州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常住人口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法、单中心密度模型和多中心密度模型分析法对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和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广州人口空间动态变化表现为"内圈层(近郊区)快速增长、外圈层慢速增长、核心圈层(核心区)和外圈低速增长",核心圈层的人口继续增长并向四周扩散,表明广州人口变动的郊区化现象明显,已呈现多中心特征,由2000年的"1个中心(人民公园)2个次中心(白云区的新景街和海珠区的凤阳街)"演变至2010年的"1个中心(人民公园)4个次中心(白云区的同德街、海珠区的凤阳街、天河区的棠下街和沙河街)",次中心的人口集聚功能逐渐增强,对城市人口分布影响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分布 中心城市 空间结构 广州
下载PDF
一种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城市与区域空间格局演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谭遂 杨开忠 +1 位作者 荀丽娜 谭成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最新成果的城市与区域空间格局演变模型。在本模型中,城市与区域空间系统的集聚力量除了区位的因素外,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对消费品多样化的偏好和生产企业对中间产品的多样化偏好。而分散力量...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最新成果的城市与区域空间格局演变模型。在本模型中,城市与区域空间系统的集聚力量除了区位的因素外,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对消费品多样化的偏好和生产企业对中间产品的多样化偏好。而分散力量完全来自于各种行为主体对有限土地的竞争。模拟的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够较好地抓住单一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在不同给定条件下的演化。并且本模型也能够体现出交通条件改善对于中心城市郊区化现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 新经济地理学 模型 中心城市 单一中心城市
下载PDF
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蒋丽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6-113,共8页
基于广州第二次经济普查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数据,运用赫芬达尔指数、信息熵、区位商和空间分析法对广州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是高度集中在CBD,并有沿交通主干线向外扩散的... 基于广州第二次经济普查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数据,运用赫芬达尔指数、信息熵、区位商和空间分析法对广州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是高度集中在CBD,并有沿交通主干线向外扩散的趋势,初步呈现郊区化现象,导致多中心城市出现;六类生产性服务行业在全市的集中程度各不相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在广州城市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各行业自身的区位特性和外部的市场经济导向、政府规划政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导致了城市就业次中心的出现并有力地促进城市中心向外蔓延,但对多中心城市发展的影响还很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分布 成因 中心城市 广州
原文传递
我国多中心城市空间自组织过程分析——克鲁格曼模型借鉴与泉州地区城市演化例证 被引量:25
7
作者 黄泽民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94,共10页
本文试图通过以下研究增强克鲁格曼模型的应用性 :( 1 )对克鲁格曼模型“假设”进行分析和重新解释 ;( 2 )引申“分隔模型” ,获得一个更有解释力的城市演化对偶涡流理念 ;( 3 )移植泰勃特理论 ,弥补克鲁格曼模型缺漏的区位固有因素影... 本文试图通过以下研究增强克鲁格曼模型的应用性 :( 1 )对克鲁格曼模型“假设”进行分析和重新解释 ;( 2 )引申“分隔模型” ,获得一个更有解释力的城市演化对偶涡流理念 ;( 3 )移植泰勃特理论 ,弥补克鲁格曼模型缺漏的区位固有因素影响分析。然后 ,用对克鲁格曼模型的新理解 ,来分析一个我国典型的多中心城市———泉州地区城市———的演化过程。在分析过程中又对克鲁格曼模型的自组织原理扩展改进 ,实证克鲁格曼模型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鲁格曼 城市演化 中心城市 模型 中国 区位 借鉴 应用性 自组织过程 理念
原文传递
西方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覃成林 李红叶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功能及其边界不断扩张,城市区域日益取代城市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多中心城市区域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形态,它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或者工具在欧盟的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应用。目前,关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功能及其边界不断扩张,城市区域日益取代城市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多中心城市区域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形态,它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或者工具在欧盟的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应用。目前,关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已经成为西方城市和区域空间研究的一大热点。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都对多中心城市区域进行了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多中心城市区域内涵和定义、多中心城市区域测度方法、多中心城市区域演进,以及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功能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区域 城市 区域
下载PDF
多中心城市的概念内涵与空间特征解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吴一洲 赖世刚 吴次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31,共9页
"多中心"是当前国内外大城市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趋势。本研究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多中心城市相关研究的分析,首先梳理了多中心城市研究的历史脉络,从理论推导和空间特征两个方面,总结提出了多中心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其次,分别从空... "多中心"是当前国内外大城市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趋势。本研究通过对大量国内外多中心城市相关研究的分析,首先梳理了多中心城市研究的历史脉络,从理论推导和空间特征两个方面,总结提出了多中心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其次,分别从空间形态特征、规模等级特征、功能体系特征、"互动流"特征、区域协同特征和空间演化的阶段性特征方面,详细解析了多中心城市在各表现维度上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对于我国大城市空间发展的启示与借鉴,并针对当前大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实践中的困惑,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本研究旨在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大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引导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概念 空间特征 空间演化
下载PDF
基于GIS基础上的北京住房价格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马敏蕾 吕斌 冯长春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28,共3页
在分析北京市2007全年的商品住房交易数据基础上,运用G IS技术对13个区的住房价格梯度和房价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住房价格空间格局与城市次中心及基础交通设施的分布有显著的相关性;住房价格在城市次中心附近形成岛... 在分析北京市2007全年的商品住房交易数据基础上,运用G IS技术对13个区的住房价格梯度和房价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住房价格空间格局与城市次中心及基础交通设施的分布有显著的相关性;住房价格在城市次中心附近形成岛型的价格梯度形态;大型轨道和高速公共交通的不均衡分布则加剧了住房价格的空间分异性;北京传统的单中心空间格局正在被打破,城市多中心化趋势渐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空间 分布格局 住房价格梯度 城市住房价格 城市空间结构 中心城市
下载PDF
2000-2010年广州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变动与对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蒋丽 吴缚龙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1,共7页
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中国大都市常住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大都市多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本文基于广州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外来人口数据,运用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洛伦茨曲线、区位商和空间分析法对广州2000-2010外来... 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中国大都市常住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大都市多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本文基于广州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外来人口数据,运用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洛伦茨曲线、区位商和空间分析法对广州2000-2010外来人口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外来人口空间分布规律是由核心圈层的人口继续缓慢增长并向四周扩散(即郊区化,但只是近郊),与人口空间分布规律雷同,是形成广州次中心和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人口空间分布 中心城市 空间结构 广州
下载PDF
都市何妨驻田园——基本农田保护与城市空间规划的一点设想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凤荣 赵华甫 姜广辉 《中国土地》 2005年第6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基本农田保护 中心城市 田园 城市规划 未利用地 城市病” 交通堵塞 热岛效应 流失问题 卫星城 城市 水污染 耕地 隔离 绿化 制定 占用
下载PDF
城市和区域多中心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卓云霞 刘涛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85-1396,共12页
在城镇快速扩张和交通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城市和区域呈现出多中心的趋势;在城市和区域规划实践中,多中心也成为广泛应用的空间政策工具。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和区域多中心的研究进展,首先从研究尺度和中心重要性的界定出发... 在城镇快速扩张和交通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城市和区域呈现出多中心的趋势;在城市和区域规划实践中,多中心也成为广泛应用的空间政策工具。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和区域多中心的研究进展,首先从研究尺度和中心重要性的界定出发,辨析了城市内和城市间、形态和功能多中心的内涵;而后分别从新中心的产生和既有中心一体化的角度解析了城市和区域多中心的形成和演化机制;进而总结了实证研究中多中心的识别和测量方法、城市和区域空间结构单中心化与多中心化的分异以及多中心绩效评估等领域的进展与不足。文章最后提出了多中心研究的拓展方向:明晰多中心概念并进行合理测度、比较空间结构演化的分异并剖析内在机制、对多中心的绩效进行多维度系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区域 概念内涵 演化机制 绩效评估
原文传递
多中心城市结构论与东京的再开发 被引量:11
14
作者 川上秀光 吕斌 《城市规划》 1988年第6期27-30,共4页
川上秀光先生是日本东京大学都市工学科教授,日本都市计划学会会长,日中技术交流协会理事。川上秀光先生是日本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对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开发、大城市结构和城市史等方面均有不少论著。 本文是川上秀光先生为本刊撰写的专... 川上秀光先生是日本东京大学都市工学科教授,日本都市计划学会会长,日中技术交流协会理事。川上秀光先生是日本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对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开发、大城市结构和城市史等方面均有不少论著。 本文是川上秀光先生为本刊撰写的专稿。文章就东京都城市结构的演变以及交通发展与城市结构的关系作了深入的考察和论述。本文提出的多中心城市结构理论对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东京 城市结构 结构论 土地利用 日本 城市中心 城市功能 交通发展 特大城市
下载PDF
多中心城市就业—居住的非完全结构匹配模型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渺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31-1542,共12页
多中心城市被认为是缓解大都市地区职住通勤问题的一种空间模式。但在规划实践中,往往片面强调"田园城市"的分散理念,自足性的职住议题也仅关注就业、居住的总量平衡,忽视了规模集聚的正向外部性、职住空间匹配的结构性问题... 多中心城市被认为是缓解大都市地区职住通勤问题的一种空间模式。但在规划实践中,往往片面强调"田园城市"的分散理念,自足性的职住议题也仅关注就业、居住的总量平衡,忽视了规模集聚的正向外部性、职住空间匹配的结构性问题。基于就业门类的结构性问题,对多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交通组织进行理论梳理,辨析多中心职住空间的组合模式。研究发现,职住完全匹配的多中心(组团)模式存在明显的理论冲突,无法付诸规划实践,进而提出了非完全结构匹配的多中心职住假说模型:在就业多中心均衡性的前提下,保障通勤距离受限群体的职住邻近性、满足本地居民的就业设施的类型完善,通过就业中心的专门化集聚实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多中心优势。并以广州为例,运用假说模型进行了多中心职住匹配的实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就业—居住 空间匹配 非完全结构匹配模型
原文传递
加速都市圈建构与都市圈经济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林飞 《学术界》 2003年第6期36-47,共12页
都市圈建设是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都市圈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积极推动都市圈建设 ,加速行政区经济向都市圈经济的转变。实施多中心城市扩展模式 ,避免“摊大饼”式的城区扩张。正确实行“经营城市”的政策 ,企业是... 都市圈建设是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都市圈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积极推动都市圈建设 ,加速行政区经济向都市圈经济的转变。实施多中心城市扩展模式 ,避免“摊大饼”式的城区扩张。正确实行“经营城市”的政策 ,企业是经营城市的主体。积极培育与治理房地产市场 ,面向中低收入者平抑房价。实施郊区化与快速通道战略 ,建构新一轮发展的交通平台。解决“城市化不足”、“老城区过度开发”等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经济 企业 “经营城市 城市 行政区经济 中低收入者 房价 中心城市 扩展模式 老城区
下载PDF
市场、政府的力量及多中心城市的形成 被引量:8
17
作者 范红忠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53,共7页
我国备大都市区的郊区和所辖县尚未形成城市亚中心,中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东部大都市区迁移可以成为东部大都市区向多中心城市转变的重要市场力量。政府的力量和上述市场的力量协同发挥作用,既能加快东部大都市区形成多中心城市,又... 我国备大都市区的郊区和所辖县尚未形成城市亚中心,中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东部大都市区迁移可以成为东部大都市区向多中心城市转变的重要市场力量。政府的力量和上述市场的力量协同发挥作用,既能加快东部大都市区形成多中心城市,又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而充分发挥大都市区对人口的吸纳池功能,使人口、土地资源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中心城市 大都
下载PDF
多中心城市的内生形成与政府政策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少华 范红忠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21,共7页
用主流经济学的工具研究空间经济问题有两个难点,即对规模经济和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消费和价格体系难以模型化。本文的贡献之一是通过界定合成实物资本和产量的真实货币价值两个概念,赋予了柯-道生产函数新的内涵,使其可以直接比较厂商... 用主流经济学的工具研究空间经济问题有两个难点,即对规模经济和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消费和价格体系难以模型化。本文的贡献之一是通过界定合成实物资本和产量的真实货币价值两个概念,赋予了柯-道生产函数新的内涵,使其可以直接比较厂商和工人在不同地区的收益,而不必考虑价格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内生演变及政府政策的影响,发现对中心城市的倾斜性投资政策阻碍了大城市向多中心城市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聚集经济 离散经济
下载PDF
交通需求的顽固增长与合理归位——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哑铃式拥堵及治理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承锋 刘晓萌 +1 位作者 丁银 张媛媛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70,共8页
不同于单中心城市的"圈层式拥堵",以重庆市为代表的组团式城市交通拥堵的空间特点是"哑铃式拥堵",但有向"圈层式拥堵"发展的不良趋势;空间利用过密及单质化倾向、产业布局分散、职住分离、城镇化快速推... 不同于单中心城市的"圈层式拥堵",以重庆市为代表的组团式城市交通拥堵的空间特点是"哑铃式拥堵",但有向"圈层式拥堵"发展的不良趋势;空间利用过密及单质化倾向、产业布局分散、职住分离、城镇化快速推进、汽车消费过度及其顽固性必然引致交通需求的顽固增长。组团式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方向应是产业聚集与组团特质相结合:维持、优化城区特有的组团特质,在组团空间内部形成关联产业群聚集并实现组团服务功能的融合,避免组团间的交通便利化导致的产业分散布局,组团间使用大容量交通进行连接,形成TOD式"城市交通—城市组织"的空间串联组合,最终形成不同产业归位于不同组团、关联产业群及其人群归位集聚于一个组团、产业与组团和谐共生的合理城市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 交通拥堵 哑铃式拥堵 交通需求 空间治理 组团式城市 中心城市 圈层式拥堵 产城融合 交城融合
下载PDF
地铁和多中心结构如何影响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增长?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守华 黄和 吴海峰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5,共15页
以开通地铁的城市为样本,探讨地铁建设对中国大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建设有利于城市人口规模提升。进一步,基于城市内部圈层划分,设计两个城市多中心结构指标,并分别将其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地铁建设会推动城市... 以开通地铁的城市为样本,探讨地铁建设对中国大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建设有利于城市人口规模提升。进一步,基于城市内部圈层划分,设计两个城市多中心结构指标,并分别将其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地铁建设会推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向多中心结构演进,进而促进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建设 中心城市 城市人口增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