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 被引量:490
1
作者 中华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0-431,共2页
20 0 2年 9月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部分专家 ,在成都倡议制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VC)的诊治规范 (草案 ) (简称VVC诊治规范 )。同年 9月底在青岛 ,来自全国 9个省、18家医院的妇产科专家 ,讨论了关于中国VVC诊治标准的相关问题 ,包... 20 0 2年 9月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部分专家 ,在成都倡议制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VC)的诊治规范 (草案 ) (简称VVC诊治规范 )。同年 9月底在青岛 ,来自全国 9个省、18家医院的妇产科专家 ,讨论了关于中国VVC诊治标准的相关问题 ,包括该病的诊断方法、临床治疗规范及随访方案等。随后 ,VVC诊治规范正式开始起草 ,在规范制定过程中 ,遵循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规范编写完成后 ,曾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广泛征求意见。 2 0 0 3年 3月在杭州召开了定稿会 ,来自全国的妇产科专家 ,进一步对VVC诊治规范进行补充和修改 ,并于同年 8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会议 ,再次对VVC诊治规范进行了讨论 ,并一致通过。现将VVC诊治规范全文刊登如下 ,希望广大妇产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科研人员 ,在临床实践中 ,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使VVC诊治标准能不断完善 ,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阴念珠菌 治疗 诊断 诊治规范
原文传递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真菌学研究及治疗 被引量:57
2
作者 刘朝晖 杜近云 +3 位作者 董悦 樊尚荣 万哲 李若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0-191,共2页
目的 :研究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 cnadidiasis,VVC)的真菌种类的变迁 ,评价口服伊曲康唑及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治疗 VVC的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 12 3例 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 目的 :研究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 cnadidiasis,VVC)的真菌种类的变迁 ,评价口服伊曲康唑及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治疗 VVC的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 12 3例 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并将其随意分为口服伊曲康唑组 (5 0例 )和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组 (73例 )。用药后 1周和 4周进行随诊。结果 :1白色念珠菌为引起 VVC的主要病原 ,占 82 .1%(10 1/ 12 3例 ) ,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 (4.88%)及热带念珠菌(4.88%)。2口服伊曲康唑组和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组用药后 1周的治愈率分别为 88.0 %和 82 .2 %(P>0 .0 5 ) ,用药后4周的治愈率分别为 86 .7%和 89.6 %(P>0 .0 5 )。 3白色念珠菌所致 VVC的治愈率明显高于非白色念珠菌所致 VVC的治愈率 ,分别为 88.1%和 6 8.2 %,P<0 .0 5。结论 :白色念珠菌仍为 VVC的主要病原 ,口服伊曲康唑和阴道应用硝酸咪康唑治疗 VVC均有较好疗效 ,对白色念珠菌所致 VVC的治疗效果好于治疗非白色念珠菌所致 V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阴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 伊曲康唑 治疗
下载PDF
国产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耿力 宋学红 +6 位作者 郝增平 陈蕾 詹宇新 朱馥丽 刘军 唐学磊 杨惠静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评价国产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盲法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进口麦咪康帕阴道栓为对照药。结果 有效病例为滴虫性阴道炎62例、细菌性阴道病6... 目的 评价国产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盲法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进口麦咪康帕阴道栓为对照药。结果 有效病例为滴虫性阴道炎62例、细菌性阴道病65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65例,各适应证的试验组及对照组受试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妇科实验检查在用药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各适应证的总有效率为90.0%~96.8%,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似(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对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均无影响,仅个别患者有轻微的阴道局部的刺激症状。结论 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国产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能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阴道局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软胶囊 滴虫性阴 性阴 阴阴念珠菌
下载PDF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局部免疫环境状态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刘朝晖 王晓莉 廖秦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43-844,共2页
关键词 阴阴念珠菌 假丝酵母 局部免疫 妇产科感染性疾 假丝酵母感染 状态 环境
原文传递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被引量:40
5
作者 谷晔红 黄醒华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05-507,共3页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假丝酵母 阴阴念珠菌 危险因素 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乳杆菌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刘朝晖 王晓莉 +1 位作者 廖秦平 蒋英萍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探讨乳酸菌制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VC)的疗效。方法 将 2 0 0 4年 5月~ 7月在我院确诊为VVC的患者分为三组 ,单纯使用达克宁栓者 (A组 ) 30例 ,联合使用达克宁栓及乳酶生片者 (B组 )30例 ,单纯使用乳酶生者 30例 (C组 )进... 目的 探讨乳酸菌制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VC)的疗效。方法 将 2 0 0 4年 5月~ 7月在我院确诊为VVC的患者分为三组 ,单纯使用达克宁栓者 (A组 ) 30例 ,联合使用达克宁栓及乳酶生片者 (B组 )30例 ,单纯使用乳酶生者 30例 (C组 )进行对照。对 3组的临床症状及真菌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停药 7~ 10d时与停药 2 8~ 35d时 ,A、B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低于A、B两组 (P <0 .0 5 )。结论 单纯使用乳杆菌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不如应用抗真菌药物组及抗真菌药物 +乳杆菌组。在应用阴道用乳杆菌治疗VVC时 ,应首先应用抗真菌药物 ,当真菌感染得以控制之后再使用乳杆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VVC 阴阴念珠菌 患者 乳杆 达克宁栓 抗真药物 乳酶生 疗效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两种剂量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5
7
作者 杨毅 王友芳 +4 位作者 卞美璐 狄文 李小毛 陈梅 郎景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9-350,共2页
关键词 阴阴念珠菌 临床效果比较 硝酸咪康唑栓 两种剂量 治疗 炎症 白色念珠菌 上升趋势 世界各地 年龄 阴瘙痒 白带增多 反复发作 烧灼感 性交痛
原文传递
妇科门诊患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检出率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小平 樊尚荣 李建武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年第2期95-98,112,共5页
目的 调查妇科门诊患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VC)的发病率 ,对检出的VVC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方法 连续对 1 0 0 0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采用Etest法对检出的 1 2 3例株念珠菌进行体外抗药敏试验。结果 妇科门诊患者... 目的 调查妇科门诊患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VC)的发病率 ,对检出的VVC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方法 连续对 1 0 0 0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采用Etest法对检出的 1 2 3例株念珠菌进行体外抗药敏试验。结果 妇科门诊患者VVC的发病率为 1 2 3% (1 2 3/ 1 0 0 0 )。 2 2 3% (2 2 3/ 1 0 0 0 )的患者以往曾有过VVC病史 ,1 3% (1 3/ 1 0 0 0 )的患者为复发性VVC ,占VVC的 8 9% (1 1 / 1 2 3)。 1 2 3例证实的VVC病例中 ,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分别占 94 3% (1 1 6 / 1 2 3)、 7 1 % (8/ 1 1 3)、 1 6 %(2 / 1 2 3)和 0 8% (1 / 1 2 3)。有 4例患者为两种念珠菌混合感染 ,分别为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 (2 )及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 (2 ) ,混合感染率为 3 3% (4 / 1 2 3)。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对 1 1 6株白念珠菌的MIC90依次为 0 38、 2 0、 0 2 5、 1 0、 1 6 μg/ml;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耐药率依次为 0 9%、 6 9%、 2 6 %、 1 7%和 2 6 %。 8株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胞嘧啶均敏感或剂量依赖敏感 ,2株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 ,8株光滑念珠菌均对伊曲康唑耐药。 2株热带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阴阴念珠菌 检出率 抗真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9
作者 童正姣 李晶晶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37-1840,共4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外阴阴道炎,曾被称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2006年的资料显示,约有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VVC,约40%~45%的妇女患过2次...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外阴阴道炎,曾被称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2006年的资料显示,约有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VVC,约40%~45%的妇女患过2次或以上,约10%~20%的妇女患过复杂性V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阴假丝酵母 微生态 阴阴念珠菌 美国疾控制中心 阴阴 VVC 复杂性 妇女
原文传递
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巩固治疗的初步临床探讨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杨毅 王友芳 郎景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49-750,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采用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进行微生态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RVVC的患者26例,在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后采用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 目的:初步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采用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进行微生态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RVVC的患者26例,在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后采用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进行短期巩固治疗,随诊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经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巩固治疗后,26例RVVC患者在停药后1个月时总有效率为76.9%(20/26);停药3个月随访时复发率仅为5%(1/20);患者在使用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中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RVVC的治疗中给予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进行短期的阴道局部微生态环境调整的巩固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患者依从性好,疗效与长期抗真菌药物巩固治疗接近,复发率低,并且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阴念珠菌 乳酸杆制剂 微生态治疗 复发
下载PDF
我国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菌种分布及体外药敏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晏亮 邓淑文 +1 位作者 潘炜华 廖万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国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及体外药敏研究情况。方法检索分析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15年来中国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和体外药敏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共计检索筛选60篇文献,从现有...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国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及体外药敏研究情况。方法检索分析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15年来中国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和体外药敏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共计检索筛选60篇文献,从现有数据来看,不同地区妇科患者中VVC的患病率为10%~40%,平均为20.3%;各地研究显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体是白念珠菌,约占70%~90%,非白念珠菌以光滑念珠菌为主;非白念珠菌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体中所占比例更大。大多数研究显示氟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体外抗真菌活性较高,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在70%~98%左右,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超过95%;过半的研究显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分离的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性高;对5-FC、酮康唑的药敏结果各地差异较大。结论对VVC患者进行病原学鉴定和体外药敏检查十分重要,尤其是难治性VVC、复发性VVC患者,若发现病原菌为非白念珠菌,应根据体外药敏结果适当调整方案,可以选用非氟康唑类药物如AmB外用制剂、硼酸胶囊等;而对于大多数由白念珠菌引起的VVC,应用传统药物如氟康唑、制霉菌素、伊曲康唑等仍是较好的选择,酮康唑、5-FC等药物不建议作为常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阴念珠菌 种分布 药敏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和治疗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小平 樊尚荣 李建武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调查孕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的发病率 ,对检出的VVC进行病原学和治疗研究。 方法 连续对产科门诊 10 0 0例孕妇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对 6 6例VVC患者... 目的 调查孕妇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的发病率 ,对检出的VVC进行病原学和治疗研究。 方法 连续对产科门诊 10 0 0例孕妇进行VVC发病情况调查。对分离的念珠菌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对 6 6例VVC患者应用咪康唑栓治疗 ,4 0 0mg/d ,6d为一疗程。 结果 孕妇VVC的发病率为 12 .7% (12 7/ 10 0 0 )。 37.4 % (374 / 10 0 0 )的孕妇以往有VVC病史 ,0 .6 %的孕妇为复发性VVC。 12 7例VVC中 ,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分别占 87.1%、9.9%、1.5 %和 1.5 %。有 4例患者同时感染 2种念珠菌。 114株白念珠菌对咪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耐药率依次为 10 .5 %、2 .6 %、6 .1%、7.9%和 0。 13株光滑念珠菌对咪康唑和制霉菌素均敏感 ,对克霉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均敏感或剂量依赖敏感。应用咪康唑栓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 1~ 2周及 4~ 6周的病原学治愈率分别为 84 .8%和 80 .3%。 结论 VVC是孕妇的常见病 ,白念珠菌仍然是主要致病菌 ,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引起VVC的念珠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 ,应用咪康唑栓治疗孕妇VVC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阴阴念珠菌 原学 治疗
原文传递
克霉唑阴道片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3
作者 严晨蕴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年第3期61-62,共2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性反应,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国外资料显示约70%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VVC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真菌学证实的症状称为复发。若1年内发作4次或...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性反应,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国外资料显示约70%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VVC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真菌学证实的症状称为复发。若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VVC患者治疗后约5%复发,大部分机制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阴阴假丝酵母 克霉唑阴 临床观察 治疗 氟康唑 阴阴念珠菌 学检查 临床症状
原文传递
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18
14
作者 谷晔红 黄醒华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 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的发生率,母婴垂直传播及新生儿相关病率。 方法 2002年至2003年在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和分娩的252 例孕妇行阴道真菌涂片、培养及菌种鉴定,其分娩新生儿行皮肤真... 目的 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的发生率,母婴垂直传播及新生儿相关病率。 方法 2002年至2003年在北京妇产医院产前检查和分娩的252 例孕妇行阴道真菌涂片、培养及菌种鉴定,其分娩新生儿行皮肤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并随诊新生儿。 结果 252例孕妇阴道真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109例,阳性率43.25%。妊娠期VVC的发病率为19.05%(48/252)。109例阳性患者中,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儿皮肤真菌携带率分别为20.76%(11/53)和35.71%(20/56), P>0.05;孕期VVC组与真菌携带组新生儿皮肤真菌携带率分别为16.67%(8/48)和37.71%(23/61),P<0.05;孕期治疗组新生儿无真菌携带;未治疗组新生儿真菌携带率为50.82%(31/61)。252例中新生儿真菌培养(+)31例,真菌携带率为12.30%;真菌培养(+)的新生儿尿布皮炎、鹅口疮的发生率为12.90%(4/31)和6.45%(2/31);与新生儿真菌培养(-)组[3.62%(8/221)和0%]相比,P<0.05。阴道真菌涂片和/或培养阳性109 例中,剖宫产组新生儿脐炎、尿布皮炎、鹅口疮的发病率[分别为3.77%(2/53)、15.09%(8/53)和1.87%(1/53)]与阴道分娩组[分别为1.79%(1/56)、7.14%(4/56)和1.79%(1/56)]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真菌阳性未治疗组新生儿脐炎、尿布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阴念珠菌 妊娠期 母婴垂直传播 新生儿尿布皮炎 新生儿脐炎 培养 北京妇产医院 P〉0.05 种鉴定 皮肤真 分娩 2003年 2002年 携带率 治疗组 鹅口疮 产前检查 阳性患者 妊娠合并 发生率 VVC
原文传递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5
作者 郎涤非 李文 孙宁霞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04-105,108,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分别于d1、d4口服氟康唑150 mg,同时克霉唑阴道片500 mg阴道用药;对照组... 目的探讨和分析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分别于d1、d4口服氟康唑150 mg,同时克霉唑阴道片500 mg阴道用药;对照组于d1、d4仅用克霉唑阴道片500 mg阴道用药。两组均于月经期后重复用克霉唑阴道片500 mg单次,实验组同时口服氟康唑150 mg单次,连续使用6个月,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各复查1次。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实验组为93.62%,对照组为85.11%;但治疗后1个月实验组的复发率为0,而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2.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复发率为2.27%,对照组为14.29%,两组在1个月及3个月复发率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阴念珠菌 氟康唑 克霉唑阴
下载PDF
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邓庆珊 杨慧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36-738,共3页
目的: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发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2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1119例孕妇孕前及孕期VVC的发病情况。结果:1119例孕妇中,孕前曾患VVC共212例(18·95%),孕前9... 目的:了解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发病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6月20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1119例孕妇孕前及孕期VVC的发病情况。结果:1119例孕妇中,孕前曾患VVC共212例(18·95%),孕前9个月内曾患VVC的孕妇较未感染者孕期VVC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1119例孕妇中孕期VVC感染102例(9·12%),明显高于孕前9个月内发生率(P<0.01),其中,妊娠早期22例,中期39例,晚期41例;血糖正常孕妇VVC发生率与血糖异常孕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VVC发病率高于早期。妊娠前9个月内曾患有VVC是孕期VVC的高危因素,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者孕期VVC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阴阴念珠菌 糖代谢异常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朱晓芳 王家俊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2年第2期33-36,共4页
念珠菌感染为阴道感染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炎。估计75%的育龄妇女至少患有一次念珠菌性阴道炎,40%~50%患者有再次发作的经历,而5%的妇女有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严重影响着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 念珠菌感染为阴道感染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炎。估计75%的育龄妇女至少患有一次念珠菌性阴道炎,40%~50%患者有再次发作的经历,而5%的妇女有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严重影响着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传播方式 阴阴念珠菌 原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IL-12和IL-23的检测 被引量:14
18
作者 夏毓 喻楠 +4 位作者 何秉洁 李义德 王琪 尚元元 杨占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2和IL-23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严重程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轻中度、重度各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IL-12p70和IL-23p19的表达水平,以正常女性白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12和IL-23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严重程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轻中度、重度各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中IL-12p70和IL-23p19的表达水平,以正常女性白念珠菌携带者为对照组。结果各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IL-12p70和IL-23p19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3.486,P=0.000:F=11.869,P=0.000);组间两两比较,重度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组和RVVC组IL-12p70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243,P=0.035;t=3.397,P=0.000);RVVC组IL-23p19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289,P=0.000)。结论IL-12和IL-23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和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23 阴阴念珠菌
下载PDF
RVVC患者与VVC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朝晖 廖秦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5期1234-1234,1237,共2页
目的了解中国妇科/计划生育门诊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及复发性VVC(RVVC)的发病情况及两者发病相关因素、既往用药和本次用药治疗的比较。方法对全国14家医院妇产科同天就诊的3590名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对VVC患者及RVVC患... 目的了解中国妇科/计划生育门诊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及复发性VVC(RVVC)的发病情况及两者发病相关因素、既往用药和本次用药治疗的比较。方法对全国14家医院妇产科同天就诊的3590名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对VVC患者及RVVC患者进行调查登记和分析。结果(1)3590名患者当中,VVC、RVVC的发病率分别为11.60%和0.58%。(2)RVVC患者与普通VVC患者相比,在卫生习惯或应用激素、抗生素、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等方面均无明显的特殊性,它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异常有一定关系。(3)在既往的用药中,RVVC患者与普通VVC患者在应用局部药物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的几率要高于普通VVC患者。结论VVC尤其是RVVC对妇女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RVVC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异常有一定关系,应该对RVVC的患者尽可能选用敏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并一定要长疗程巩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阴念珠菌 复发性阴阴念珠菌 流行
下载PDF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段强军 云云 +3 位作者 陈志珍 邵菁 汪天明 汪长中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6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BAEB)对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昆明种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高剂量、中剂量...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BAEB)对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昆明种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与氟康唑组,皮下注射雌二醇致小鼠假发情期,再阴道接种白念珠菌2×10~6 CFU/mL,药物治疗7d。采用涂布法检测VVC小鼠的阴道真菌载荷量;HE染色法观察阴道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小鼠阴道组织的IL-1β、IL-18的含量;qRT-PCR法检测小鼠阴道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阴道黏膜层完全破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BAEB组黏膜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阴道组织IL-1β、IL-18含量升高,真菌载量明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道组织中TLR2、TLR4、NLRP3、ASC、caspase-1的mRNA含量分别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较,BAEB治疗组IL-1β、IL-18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阴念珠菌 NLRP3炎症小体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 念珠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