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株钩端螺旋体外膜单克隆抗体的建立、鉴定及对外膜蛋白抗原的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卿格非 戴保民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57-261,共5页
作者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四株抗黄疸出血群赖型017株钩体外膜的单克隆抗体。经免疫扩散法鉴定表明,其抗体1A7E7为IgG_2,2F9D4、1A7H12和2G3H5为IgG_1。用免疫印迹分析发现,1A7E7特异地识别017株钩体外膜42kd蛋白区带,2F9D4识别三株致... 作者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四株抗黄疸出血群赖型017株钩体外膜的单克隆抗体。经免疫扩散法鉴定表明,其抗体1A7E7为IgG_2,2F9D4、1A7H12和2G3H5为IgG_1。用免疫印迹分析发现,1A7E7特异地识别017株钩体外膜42kd蛋白区带,2F9D4识别三株致病性钩体外膜42kd的蛋白区带,而2G3H5和1A7H12特异地识别三株致病性钩体外膜的31kd蛋白区带。进一步研究致病性钩体所具有的蛋白质抗原分子的性质,对于寻找特异性诊断和保护性抗原会提供一定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单克隆抗体 外膜抗原
下载PDF
淋球菌外膜抗原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季明春 陈红菊 《皮肤病与性病》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淋球菌的唯一宿主是人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淋球菌形成了一套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机制。尽管如此 ,人们却一直试图筛选有保护作用的淋球茵外膜抗原用于疫苗研究 。
关键词 淋球菌 外膜抗原 免疫原性 菌毛 IgAl蛋白酶 铁结合蛋白 碳水化合物抗原 奈瑟氏菌表面蛋白A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外膜(OM)抗原特性的研究——牛羊猪流产衣原体外膜抗原组份图谱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段跃进 帅永玉 +3 位作者 李英才 但琨 高双娣 杨学军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2年第3期7-9,共3页
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提纯衣原体的外膜抗原组份作了分 析。结果表明,牛羊猪流产衣原体外膜抗原在结构组成上相似,但其组成成分及分子量具有微小差异。牛流产衣原体外膜抗原由86KD、80KD、60KD、42KD、37KD、34K... 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提纯衣原体的外膜抗原组份作了分 析。结果表明,牛羊猪流产衣原体外膜抗原在结构组成上相似,但其组成成分及分子量具有微小差异。牛流产衣原体外膜抗原由86KD、80KD、60KD、42KD、37KD、34KD和14KD多肽组成,羊流产衣原体外膜抗原由86KD、80KD、60KD、40KD、37KD、34KD、30KD、21KD和14KD多肽组成,而猪流产衣原体外膜抗原分子量分别为86KD、80KD、60KD、42KD、37KD、34KD、30KD、21KD和14KD。在所有的衣原体中,都含有一种主要抗原——外膜主蛋白(MOMP)。它的电泳区带最大,其分子量为40~42KD,这与以前许多试验的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外膜抗原 外膜主蛋白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外膜抗原IgG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汝强 刘玉美 +2 位作者 吴金瑶 李笑颜 杨琼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4期97-98,共2页
目的评价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外膜抗原IgG抗体在结核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结核分枝杆菌外膜抗原IgG抗体检测的562例相关病例和89例健康检查者资料,利用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对结核病诊断灵敏度... 目的评价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外膜抗原IgG抗体在结核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结核分枝杆菌外膜抗原IgG抗体检测的562例相关病例和89例健康检查者资料,利用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对结核病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64.3%、91.9%、73.3%、94.3%、55.3%、7.9和0.4;(2)陈旧性肺结核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肺部感染疾病患者、肺部肿瘤患者及健康检查者的假阳性率分别为23.8%、17.6%、5.3%、7.6%和4.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外膜抗原IgG抗体的检测对结核病诊断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但在其它肺部疾患患者中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在病例诊断中应注意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外膜抗原 抗体 诊断性试验/评价
下载PDF
霍乱弧菌外膜抗原免疫性的研究
5
作者 曲振海 余雪轩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87-390,共4页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外膜抗原
原文传递
钩端螺旋体外膜抗原基因OMPL1在卡介苗中的克隆和初步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万波 鲍朗 +3 位作者 徐恒 晏菊芳 沈斌 邱洪宇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PCR技术直接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赖型017菌株基因组中扩增钩体外膜蛋白基因OmpL1,并克隆到大肠杆菌—卡介苗穿梭质粒载体pY6002中,重组质粒经电转化导入卡介苗。斑点杂交筛选重组卡介苗,再通过免疫... 采用PCR技术直接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赖型017菌株基因组中扩增钩体外膜蛋白基因OmpL1,并克隆到大肠杆菌—卡介苗穿梭质粒载体pY6002中,重组质粒经电转化导入卡介苗。斑点杂交筛选重组卡介苗,再通过免疫印迹对其表达进行初步研究。在所得6个重组卡介苗中,有3个表达了OmpL1基因产物,其中一个表达较强。该研究为发展新一代高效广谱的钩体基因工程疫苗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外膜抗原基因 卡介苗 克隆
下载PDF
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广中 孙文浩 张锦麟 《中国计划免疫》 2002年第4期231-235,共5页
钩端螺旋体 (钩体 )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我国目前发现有 18个血清群 75个血清型 ,31个省份报告有病人或带菌动物 ,危害较大。数十年来通过钩体全菌体疫苗的应用 ,对控制该病起到了重要作用。 2 0世纪 70年代至今 ,我国已研... 钩端螺旋体 (钩体 )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我国目前发现有 18个血清群 75个血清型 ,31个省份报告有病人或带菌动物 ,危害较大。数十年来通过钩体全菌体疫苗的应用 ,对控制该病起到了重要作用。 2 0世纪 70年代至今 ,我国已研制成功双价及多价钩体外膜疫苗。着重介绍了钩体外膜疫苗外膜抗原的性质及其提纯、免疫原性、疫苗制备、疫苗的反应性、血清学抗体效果和现场流行病学保护效果 ,还对疫苗大规模预防接种的可行性及其免疫策略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外膜抗原 钩端螺旋体疫苗 免疫效果 反应性
原文传递
钩端螺旋体外膜抗原基因ompL1在卡介苗中的克隆和初步表达
8
作者 万波 鲍朗 +2 位作者 徐恒 晏菊芳 沈斌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将钩端螺旋体外膜基因ompL1克隆到大肠杆菌-卡介苗(E.coli-BCG)穿梭质粒载体pY6002中,将重组质粒导入BCG并对重组BCG的表达进行初步表达研究。方法采用PCR技术直接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赖... 目的将钩端螺旋体外膜基因ompL1克隆到大肠杆菌-卡介苗(E.coli-BCG)穿梭质粒载体pY6002中,将重组质粒导入BCG并对重组BCG的表达进行初步表达研究。方法采用PCR技术直接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赖型017株基因组中扩增钩体外膜蛋白基因ompL1,并克隆到E.coli-BCG穿梭质粒载体pY6002中,重组质粒经电转化导入BCG。斑点杂交筛选重组BCG,再通过免疫印迹对其表达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在所得6个重组BCG中,有3个表达了ompL1基因产物,其中一个表达较强。结论本研究为发展新一代高效广谱的钩体基因工程疫苗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外膜抗原基因 卡介苗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结核杆菌特异性外膜抗原在活动性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徐凤兰 刘自刚 徐晓塘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2期213-214,共2页
关键词 结核杆菌特异性外膜抗原 活动性结核病 诊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TP-ELISA试剂盒3种外膜脂蛋白抗原联合应用对检测结果影响分析
10
作者 王新梅 邓雪莲 +1 位作者 臧亮 李春祥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单试剂阳性和双试剂阳性血清标本中TP15、TP17、TP47抗体分别进行检测,分析梅毒A试剂所包被的这3种不同外膜脂蛋白抗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连市血液中心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梅毒A试剂单阳... 目的通过对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单试剂阳性和双试剂阳性血清标本中TP15、TP17、TP47抗体分别进行检测,分析梅毒A试剂所包被的这3种不同外膜脂蛋白抗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连市血液中心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梅毒A试剂单阳性标本36份和171份TP双试剂阳性标本,采用A试剂厂家3种分别包被不同外膜脂蛋白抗原的TP-ELISA试剂进行检测,所有阳性标本都进行电化学发光和TPPA确证实验,记录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TP单试剂阳性(A厂家)和双试剂阳性标本进行确认实验后,假阳性率分别为100%和10.83%(P<0.05)。2)单试剂阳性(A厂家)标本36份,3种抗体检测结果筛查频率P分别为:TP15-,TP47-,TP17-(P=0.17);TP15+,TP47-,TP17-(P=0.22);TP15-,TP47+,TP17-(P=0.56);TP15-,TP47-,TP17+(P=0.06);TP15+,TP47+,TP17-、TP15-,TP47+,TP17+、TP15+,TP47-,TP17+、TP15+,TP47+,TP17+频率P均为0。3)梅毒双试剂阳性标本(确认阳性)140份,3种抗体检测结果筛查频率P分别为:TP15+,TP47-,TP17-(P=0.01);TP15-,TP47+,TP17-(P=0.01);TP15+,TP47+,TP17-(P=0.04);TP15-,TP47+,TP17+(P=0.01);TP15+,TP47-,TP17+(P=0.01);TP15+,TP47+,TP17+(P=0.92);TP15-,TP47-,TP17-和TP15-,TP47-,TP17+频率P为0。4)梅毒单阳性的标本3种抗体检测结果两两进行χ~2配对检验,TP17和TP47 2种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有差异(P<0.05);TP17和TP15 2种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无差异(P>0.05);TP15和TP47 2种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有差异(P<0.05)。5)梅毒双试剂阳性的标本(确认阳性)3种抗体检测结果两两进行χ^2配对检验均无差异(P>0.05)。结论 TP-ELISA检测试剂A包被的TP47外膜脂蛋白可能是引起其假阳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针对TP47外膜脂蛋白在梅毒检测试剂A中的应用价值试剂厂家应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15 TP17 TP47 ELISA TPPA ECLIA 假阳性率 外膜脂蛋白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