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基础及命名 被引量:468
1
作者 钟世镇 徐永清 +3 位作者 周长满 李忠华 何尚宽 徐达传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肢体皮神经及其邻近皮瓣的血管分布,阐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成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1例成人下肢尸体上,用血管灌注填充剂方法,分别制成解剖剥离标本或透明标本。结果皮神经为多源性血供,按级分为节段动脉、营养动脉、... 目的观察肢体皮神经及其邻近皮瓣的血管分布,阐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成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1例成人下肢尸体上,用血管灌注填充剂方法,分别制成解剖剥离标本或透明标本。结果皮神经为多源性血供,按级分为节段动脉、营养动脉、外膜动脉和神经干内微血管网。结论供养皮神经的血管与邻近皮瓣血管间的良好侧副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神经 营养血管皮瓣 解剖
原文传递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86
2
作者 王和驹 吕国坤 +1 位作者 王书成 陈彦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证实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15例踝周及跟底皮肤缺损的病例,取小腿后侧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4.5cm×3.5cm。结果... 目的:证实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15例踝周及跟底皮肤缺损的病例,取小腿后侧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4.5cm×3.5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存活,经10~12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操作简便,不牺牲主干血管,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跟底及踝周皮肤缺损,提供一个较可靠的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岛状皮瓣 腓肠神经 皮瓣移植
原文传递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8
3
作者 展望 宁金龙 +3 位作者 吴念 朱飞 潘云川 张燕翔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 报道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 方法 在原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设计的基础上 ,将皮瓣设计为水滴形 ,并结扎蒂部的小隐静脉 ,用于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 结果 临床应用 8例 ,皮瓣最大为 10 cm&... 目的 报道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 方法 在原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设计的基础上 ,将皮瓣设计为水滴形 ,并结扎蒂部的小隐静脉 ,用于修复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 结果 临床应用 8例 ,皮瓣最大为 10 cm× 14cm,术后皮瓣静脉回流通畅 ,完全成活。 结论 结扎小隐静脉不影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的血运 ,并可改善皮瓣静脉回流 ,减轻术后皮瓣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链型皮瓣的血管基础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6
4
作者 张世民 徐达传 +1 位作者 顾玉东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链型血供皮瓣类型的血管基础与临床意义。方法 :从皮瓣的血管解剖和临床应用方面总结作者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结果 :营养肢体被组织的穿支血管在浅出过程中 ,于深筋膜表面和皮神经、浅静脉周围 ,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吻合血... 目的 :探讨链型血供皮瓣类型的血管基础与临床意义。方法 :从皮瓣的血管解剖和临床应用方面总结作者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结果 :营养肢体被组织的穿支血管在浅出过程中 ,于深筋膜表面和皮神经、浅静脉周围 ,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吻合血管丛。临床将皮瓣的长轴与血管丛的轴向保持一致 ,成活的长宽比例可达 5∶1。结论 :链型血供是随意型血供和轴型血供的中间过渡形式 ,对带皮神经浅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瓣分类 筋膜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血管丛
下载PDF
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4
5
作者 邢丹谋 周必光 +3 位作者 彭正人 危蕾 潘昊 王俊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 12只新鲜成人手标本 48个手指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出现率、直径、走向及分支。结果 示、中、环指及小指桡侧指固有神经发出的单一分支形成背侧支者占 92 .86% (78/84侧 ... 目的 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 12只新鲜成人手标本 48个手指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出现率、直径、走向及分支。结果 示、中、环指及小指桡侧指固有神经发出的单一分支形成背侧支者占 92 .86% (78/84侧 ) ,背侧支缺如者占 7.14 % (6/84侧 )。各指背侧支均在近节手指近、中 1/3平面发出 ,并从指侧面斜向指背远端走行。在近指间关节桡背 (或尺背 )侧向背面及中节指背发出 2~ 5条分支。除小指外 ,2~ 4指指桡、尺侧背侧支的直径粗细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桡侧 >尺侧。小指尺侧无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结论 示、中、环及小指的桡侧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向恒定 ,可包含在同指逆行岛状皮瓣内 ,适用于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局部解剖学 指固有神经背侧支
原文传递
浅静脉干不同处理方法对远端带蒂皮瓣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6
6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李继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用不同处理方法后对远端带蒂皮瓣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成远端带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的岛状皮瓣动物模型。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个皮瓣。第 1组在蒂部保留小隐静脉干 (流入 ) ;第 2...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用不同处理方法后对远端带蒂皮瓣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成远端带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筋膜蒂的岛状皮瓣动物模型。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0个皮瓣。第 1组在蒂部保留小隐静脉干 (流入 ) ;第 2组在蒂部远端 1cm将小隐静脉干结扎 (阻断 ) ;第 3组在近端重新吻合小隐静脉干 (流出 ) ;第 4组仅在皮瓣表面切开 (渗出 )。结果 第 1、4组的小隐静脉压力较第 2组显著增高 ,且超过毛细血管动脉压。皮瓣存活率第 3组 (94.5 % )与第 1组 (2 2 .7% ) ,第 2组(5 5 .5 % )和第 4组 (2 4.0 % )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 =8.77、10 .2 7、P <0 .0 0 1)。第 2组较第 1、4组皮瓣的存活率明显要高 (t =3 .70、2 .82 ,P <0 .0 1)。结论 在近端重建浅静脉流出通道或在远端阻断浅静脉血流灌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岛状皮瓣 静脉回流
原文传递
以上肢浅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8
7
作者 芮永军 徐建光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26-230,共5页
对上肢浅表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关系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后,设计出以上肢浅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2侧,从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对上肢浅表皮神经及伴行血管进行显微解剖。结果:(1)所有上肢... 对上肢浅表皮神经及其伴行血管与皮肤血供的关系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后,设计出以上肢浅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方法:新鲜成人上肢标本22侧,从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对上肢浅表皮神经及伴行血管进行显微解剖。结果:(1)所有上肢皮神经都有来源于上肢知名血管的营养血管伴行。(2)与上肢浅表皮神经的伴行血管既营养神经,同时沿途又发出分支营养皮肤。(3)皮神经的伴行血管穿出深筋膜的部位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1)上肢浅表皮神经的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血供可靠,静脉回流充分,并可形成逆行蒂或顺行蒂岛状皮瓣。(2)以第2、3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神经行走变异较多,伴行血管不稳定,临床选用时须慎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周围神经 血管 解剖
原文传递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2
8
作者 戴善和 潘明德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最大切取面积,并比较皮神经蒂皮瓣与静脉皮瓣、筋膜皮瓣、传统带蒂皮瓣在成活面积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取4侧新鲜成人尸体小腿,从小隐静脉逆行灌注美蓝并观察其蓝染面积的范围。另采用SD大鼠...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最大切取面积,并比较皮神经蒂皮瓣与静脉皮瓣、筋膜皮瓣、传统带蒂皮瓣在成活面积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取4侧新鲜成人尸体小腿,从小隐静脉逆行灌注美蓝并观察其蓝染面积的范围。另采用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股部皮神经蒂皮瓣及上述3种皮瓣的模型,术后6天测量各组皮瓣成活面积。结果小腿后外侧皮肤出现蓝染面积在12cm×17cm范围内。大鼠皮瓣成活面积以传统带蒂皮瓣、皮神经蒂皮瓣为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筋膜皮瓣次之,静脉皮瓣最差。结论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最大切取面积不宜超过12cm×17cm。术时保留皮瓣内浅静脉和蒂部的部分深筋膜可提高皮神经皮瓣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神经 血管蒂 成活率分析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6
9
作者 柴益民 林崇正 +2 位作者 陈彦堃 陈汉东 邱勋永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报道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在解剖观测基础上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 ,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结果 临床应用 7例 ,皮瓣全部成... 目的 报道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在解剖观测基础上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 ,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结果 临床应用 7例 ,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面积 30 cm× 10 cm~ 2 3cm× 8cm,穿支血管蒂长 1.6~ 3.0 cm。随访 6~ 12个月 ,皮瓣质地优良 ,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 结论 该术式扩大了皮瓣的切取面积及修复范围 ,皮瓣血供可靠 ,手术简便 ,适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动脉 腓肠神经 下肢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 被引量:87
10
作者 周兵 黄谦 +4 位作者 韩德民 崔顺九 刘铭 刘华超 张永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报道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改良及其疗效,就改良手术方法和目的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1例(35眼)。男性4例,女性27例。年龄9~70岁,平均31岁。术前行泪囊碘油造影。随访6~20个... 目的报道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改良及其疗效,就改良手术方法和目的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1例(35眼)。男性4例,女性27例。年龄9~70岁,平均31岁。术前行泪囊碘油造影。随访6~20个月。结果31例(35眼)慢性泪囊炎,双眼患者4例;2例(2眼)为鼻内镜手术损伤致泪囊炎。前期泪囊鼻腔激光手术病史4例(5眼),鼻外径路手术2例(2眼)。28例(91.4%,32/35眼)治愈,症状消失,鼻腔造孔通畅。1例术后1周取出膨胀海绵时发生鼻腔黏膜瓣位置移位;2例术后6个月造孔瘢痕闭锁,其中1例再手术后治愈。总有效率97.1%(34/35眼)。结论保留鼻腔黏膜瓣并以此修复裸露骨质,可最大程度避免和减少骨质和瘢痕增生,有助于提高和取得满意的临床泪囊鼻腔造孔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鼻腔吻合术 内窥镜检查 鼻黏膜 外科皮瓣
下载PDF
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79
11
作者 王涛 顾玉东 +1 位作者 芮永军 赵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筋膜皮瓣。方法取10只新鲜尸体手,从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对第一掌骨背及拇指指背软组织的血管进行显微解剖,根据其血管分布设计成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自甲根部桡侧缘至第一掌骨同侧背...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筋膜皮瓣。方法取10只新鲜尸体手,从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对第一掌骨背及拇指指背软组织的血管进行显微解剖,根据其血管分布设计成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自甲根部桡侧缘至第一掌骨同侧背侧缘的连线为轴心线,其蒂部宜设在拇指指间关节近侧1cm以近的轴心线上。结果第一掌骨背及拇指指背软组织的血供主要由拇指两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向指背侧发出的分支,在指背筋膜内与两侧指背动脉及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桡、尺侧各2条)形成的血管网提供。1996年2月~1997年9月,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6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第一掌骨背及拇指指背软组织血供丰富,可形成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该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修复拇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筋膜 拇指 皮肤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应用带蒂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82
12
作者 张浩 张晓东 +2 位作者 庾东春 石磊 柴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因创伤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7例患者的病例,男61例,女26例;年龄14--61岁,平均40岁。患者均采用不吻合血管的带蒂皮瓣进行修复...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因创伤造成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7例患者的病例,男61例,女26例;年龄14--61岁,平均40岁。患者均采用不吻合血管的带蒂皮瓣进行修复。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高压电损伤46例,碾压撕脱伤18例。缺损部位:手部21例,下肢66例。皮瓣种类:邻近转位皮瓣50例,远位转移皮瓣37例。皮瓣面积:2.0cm×1.5cm-18cm×12cm。供区部位:小腿61例,腹部18例,手部8例。术前25例患者合并骨髓炎,其中骨和(或)钢板外露23例,高压电损伤2例。钢板外露患者皮瓣移植前均取出内置物。结果术后3例患者出现皮瓣下血肿,经手术清除,未对皮瓣成活造成影响。1例术后因肢体固定位置移动造成蒂部受压,导致皮瓣远端宽约2cm组织发生血运障碍,经6周换药皮瓣成活。37例远位转移皮瓣于术后3周行二期断蒂手术。27例皮瓣一期愈合;47例二期愈合;13例皮瓣移植前取出钢板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皮瓣不愈合,9例在1年内经清除坏死病灶,皮瓣愈合,另4例目前仍未愈合。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0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满意率为90.80%(79/87)。结论带蒂皮瓣较少受手术设计的限制,术中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肤 软组织损伤 移植 自体
原文传递
动脉化静脉皮瓣两种灌流方式比较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1
13
作者 李瑞华 阚世廉 +2 位作者 许效坤 李明新 夏英鹏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灌流方式对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只日本大耳白兔40侧后肢建立成吻合股动、静脉浅支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采用自身对照,实验组为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对照组为顺静脉瓣供血逆静脉瓣回流。...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灌流方式对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只日本大耳白兔40侧后肢建立成吻合股动、静脉浅支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采用自身对照,实验组为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对照组为顺静脉瓣供血逆静脉瓣回流。临床上采用逆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方式的皮瓣5例。结果实验组皮瓣存活16侧,部分存活2侧,坏死2侧。对照组皮瓣存活6侧,部分存活11侧,坏死3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应用5例,4例完全存活,1例表皮坏死,脱痂后愈合。结论建立适当的供血与回流比例是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的关键,保证供血前提下增加静脉回流能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存活率。如果不能增加回流,减少超量的供血可提高皮瓣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静脉 动物实验 动脉化静脉皮瓣
原文传递
545块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6
14
作者 毛驰 俞光岩 +3 位作者 彭歆 郭传瑸 黄敏娴 张益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5月~2 0 0 2年 9月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连续 5 0 7例患者的 5 45块游离组织瓣移植 ,分析所采用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游离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5月~2 0 0 2年 9月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连续 5 0 7例患者的 5 45块游离组织瓣移植 ,分析所采用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游离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分析有可能影响游离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腓骨瓣、前臂皮瓣和腹直肌皮瓣为最常用的 3种游离组织瓣 ,占全部游离瓣的 96 0 %(5 2 3 / 5 45 ) ;游离瓣的临床成功率为 98 2 % (5 3 5 / 5 45 ) ,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为 4 8% (2 6/ 5 45 ) ,抢救成功率为 61 5 % (16/ 2 6) ;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 5 2 % (12 8/ 5 0 7) ,但大多数并发症均不严重 ,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吸烟、饮酒、放射治疗和年龄 (高龄和儿童 )等均非影响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 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 ,其明显优于传统的带蒂组织瓣移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外科皮瓣 外科手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急诊修复拇指指腹缺损三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6
15
作者 侯书健 程国良 +4 位作者 方光荣 张元信 王振军 刘亚平 张云飞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 报道采用不同方法急诊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及趾腹皮瓣游离移植三种方法 ,为 2 1例拇指指腹缺损进行急诊修复。结果  2 0例皮瓣成活 ,1例失败。术后随访半年~ 2... 目的 报道采用不同方法急诊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及趾腹皮瓣游离移植三种方法 ,为 2 1例拇指指腹缺损进行急诊修复。结果  2 0例皮瓣成活 ,1例失败。术后随访半年~ 2年 ,平均 1 0个月。所有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均良好。指腹二点分辨觉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 9.2mm ,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平均为 8mm ,趾腹皮瓣平均为 5.6mm。结论 急诊修复拇指指腹缺损首选趾腹皮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修复 拇指指腹缺损 外科皮瓣 指损伤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皮瓣的静脉危象及其处理 被引量:69
16
作者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皮瓣静脉危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寻求防治方法,提高皮瓣移植及移位手术的成活率。方法:总结1973~1995年间1176例各类皮瓣手术中,30例失败的原因及18例应用"二套静脉回流系统"的效果。结果:30例失败病例中因动脉危象失... 目的:探讨皮瓣静脉危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寻求防治方法,提高皮瓣移植及移位手术的成活率。方法:总结1973~1995年间1176例各类皮瓣手术中,30例失败的原因及18例应用"二套静脉回流系统"的效果。结果:30例失败病例中因动脉危象失败5例,因静脉危象失败25例,其中受区静脉高压返流失败12例。49例在大面积皮瓣手术中18例应用"二套静脉回流系统"全部成活。结论:在皮瓣手术中应高度重视受区与供区静脉的处理,提供"二套静脉回流系统"是防治静脉危象的关键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静脉 血循环危象 二套静脉回流
原文传递
桥式皮瓣联合游离植皮负压封闭引流修复下肢大面积环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3
17
作者 任高宏 黎健伟 +2 位作者 黎润光 王钢 余斌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健侧胫后血管皮瓣桥携带游离皮瓣的桥式皮瓣联合游离植皮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下肢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环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应用桥式皮瓣联合游离植皮VSD治疗11例患者,年龄15—52岁,平... 目的探讨健侧胫后血管皮瓣桥携带游离皮瓣的桥式皮瓣联合游离植皮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下肢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环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应用桥式皮瓣联合游离植皮VSD治疗11例患者,年龄15—52岁,平均32.5岁,男性7例,女性4例,均为下肢严重创伤后深部组织裸露或坏死感染的大面积环形软组织缺损,6例同时合并骨折。经彻底清创后,对不稳定骨折行外固定支架固定或简便内固定,然后采用VSD治疗1.2次,每次5~7d。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较新鲜后,采用桥式皮瓣移植修复患侧骨及深部组织裸露的创面,皮瓣周围残留的创面采用游离植皮VSD覆盖修复。术后对皮瓣移植区及皮片植皮区的存活情况和愈合质量进行随访。结果11例患者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5—14d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再次清创后应用桥式皮瓣移植联合游离植皮VSD覆盖治疗,皮瓣移植区组织全部成活且质地、外观满意,感染控制良好,未形成窦道。6例游离植皮区由于面积较大术后遗留部分散在创面,4例经再次植皮,2例经积极换药后均完全消灭创面,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100%。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0.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良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于严重创伤后深部组织裸露的下肢大面积环形软组织缺损,VSD覆盖技术可有效修复创面,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引流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手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指端创面 被引量:73
18
作者 王增涛 朱磊 +1 位作者 许庆家 郝丽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294,I0005,共3页
目的报道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创面的效果。方法以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皮支血供,在手指近节侧方设计皮瓣。皮瓣的轴线为指侧方正中,皮瓣蒂部带5.0~1.0mm宽的筋膜。将皮瓣逆行移位修复手指远端创面10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 目的报道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创面的效果。方法以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皮支血供,在手指近节侧方设计皮瓣。皮瓣的轴线为指侧方正中,皮瓣蒂部带5.0~1.0mm宽的筋膜。将皮瓣逆行移位修复手指远端创面10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6个月~1年的随访,皮瓣质地好,感觉恢复达3’级,两点辨别觉为8~12mm。结论指侧方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创面.具有指动脉皮瓣的优点,且不牺牲指固有动脉与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 外科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应用舌骨肌瓣修复部分喉术后缺损 被引量:62
19
作者 屠规益 唐平章 +1 位作者 贺永东 佟凯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39-42,共4页
用部分喉切除的功能保全性手术治疗喉癌。1979年设计舌骨肌瓣,用于修复喉大部切除的缺损,以保证在根治肿瘤前提下,恢复三大喉功能。对于一侧杓状软骨已固定的患者,需要切除杓状软骨者,宜用小块骨质代替,同时用一部分肌肉掩盖... 用部分喉切除的功能保全性手术治疗喉癌。1979年设计舌骨肌瓣,用于修复喉大部切除的缺损,以保证在根治肿瘤前提下,恢复三大喉功能。对于一侧杓状软骨已固定的患者,需要切除杓状软骨者,宜用小块骨质代替,同时用一部分肌肉掩盖半侧喉腔。手术时在舌骨上切断下颌舌骨肌,取舌骨体一小块,宽约5毫米,同时切一条舌骨下宽蒂带状肌,形成舌骨肌瓣,将这块组织瓣向喉腔折转90度,将舌骨固定在杓状软骨缺损处,肌肉即复盖患侧喉腔,拉拢下咽粘膜覆盖舌骨。自1979~1990年,共治疗108例。声门上型66例,3期及4期病例三年生存率各为78.6%及66.7%。声门型42例,3期三年生存率为79.3%。气管套管拔除率75%~85%。80%患者恢复近乎正常发声。吞咽功能全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切除术 舌骨 外科皮瓣 喉缺损
下载PDF
尺动脉腕上皮支瓣12例报告 被引量:64
20
作者 张高孟 顾玉东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尺动脉腕 上皮支皮瓣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