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鼻咽癌会议纪要 被引量:132
1
作者 刘泰福 徐国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4期5-10,共6页
由中华放射肿瘤学会主办的全国鼻咽癌会议于1992年11月23-25日在福州召开。来自全国100多所医院的203名代表出席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223篇,大会报告47篇。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鼻咽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对分期的修改方案和外照射方法,... 由中华放射肿瘤学会主办的全国鼻咽癌会议于1992年11月23-25日在福州召开。来自全国100多所医院的203名代表出席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223篇,大会报告47篇。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鼻咽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对分期的修改方案和外照射方法,在大会集中发言后,举行了2次小组会议,由广东、上海、北京、湖南、湖北、福建、广西、四川省肿瘤医院的12位专家组成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全体代表旁听,会议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病人 会议纪要 四川省肿瘤医院 剂量参考点 咽旁间隙 茎突前间隙 面颈联合野 巩固性化疗 照射 耳前野照射
原文传递
改进鼻咽癌外照射技术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74
2
作者 张恩罴 钱剑扬 +4 位作者 崔念基 卢泰祥 夏云飞 胡永红 罗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903-906,共4页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改进鼻咽癌外照射技术对临床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从1992年3月至1995年6月,124例初治鼻咽癌病人按T、N、M分层配对分为改进方案治疗组(先面颈联合野照射40~45Gy,后用面颈分野照射至根治量或预防量,采用低熔点...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改进鼻咽癌外照射技术对临床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从1992年3月至1995年6月,124例初治鼻咽癌病人按T、N、M分层配对分为改进方案治疗组(先面颈联合野照射40~45Gy,后用面颈分野照射至根治量或预防量,采用低熔点挡块技术)或常规方案治疗组(全程放疗均采用面颈分野)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及其正常组织的早发和晚发放射反应。结果:放疗后2~3月的CT检查显示改进方案治疗组原发灶完全消退率(58.06%)高于常规方案治疗组(30.64%)(P<0.05),而改进方案治疗组口腔粘膜和胃肠早发放射反应轻于常规方案治疗组(P<0.05)。远期随访显示改进方案治疗组1、3和5年总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局部区域复发率均高于常规方案治疗组(P<0.05),且改进方案治疗组的后组颅神经放射损伤率(4.8%)低于常规方案治疗组(16.1%)(P<0.05)。结论:与常规方案相比,改进方案提高了鼻咽癌的局部区域控制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照射 低熔点铅挡块
下载PDF
2015年我国医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与分析 被引量:68
3
作者 邓君 王拓 +7 位作者 范胜男 王军 刘晓惠 安晶刚 王燕君 马剑锋 孙全富 苏旭 《中国辐射卫生》 2017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2015年度我国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系统-外照射个人监测管理子系统"采集我... 目的了解并分析2015年度我国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系统-外照射个人监测管理子系统"采集我国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015年度共采集214 860名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相关数据,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29 mSv。其中,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其他6类职业类别的人均年剂量分别为0.423、0.326、0.538、0.321、0.542、0.407 mSv。6种职业类别人均年有效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类别(P<0.05)。结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核医学、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相对偏高,应进一步加强相关辐射防护措施、设施等,保护其职业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应用 放射工作人员 照射 个人剂量
原文传递
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54
4
作者 申文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植入 放射治疗 近距离治疗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照射
下载PDF
鼻咽癌外照射及近距离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高黎 徐国镇 +3 位作者 肖光莉 李素艳 严洁华 蔡伟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6-211,共6页
目的比较计划性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治疗和单纯外照射对早期鼻咽癌的5年局部控制率、5年生存率以及后遗症。材料与方法自1990年3月到1996年11月,对124例T1、T2初治的鼻咽癌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男性86... 目的比较计划性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治疗和单纯外照射对早期鼻咽癌的5年局部控制率、5年生存率以及后遗症。材料与方法自1990年3月到1996年11月,对124例T1、T2初治的鼻咽癌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男性86例,女性38例。中位年龄47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除1例为腺鳞癌外,余均为低分化鳞癌,Karnofsky评分均≥80分,中位随诊期:62个月(5~84个月)。全组外照射采用6~8MV-X线,腔内近距离治疗采用高剂量率192Ir微源。随机分组方法:全部病例先采用常规外照射技术(面颈联合野加耳前野),CT或MRI提示咽旁间隙未受侵者外照射剂量予DT50~60Gy,咽旁间隙受侵者予DT50~70Gy。然后行鼻咽CT或MRI检查,对于咽旁间隙肿瘤消退满意的病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单纯外照射组(RT)60例和计划性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治疗组(RB)64例。RT组则继续外照射至根治剂量,70~86Gy(中位剂量75Gy)。RB组则在休息1周后采用腔内近距离治疗加量。每周治疗1次,除7例因在外照射至鼻咽DT40~55Gy时肿瘤已完全消失的患者仅行1次腔内治疗外,余57例均接受了2~3次腔内近距离治疗。剂量参考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照射 近距离治疗
原文传递
2003—2012年广东省放射治疗和核医学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水平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李明芳 张素芬 +4 位作者 贾育新 麦维基 刘小莲 杨宇华 丁振华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7-529,534,共4页
目的分析2003—2012年广东省放射治疗科和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分析有关数据。结果 10年间共监测5 420人,个人受照剂量<5.00 m Sv/年者占总监测人数... 目的分析2003—2012年广东省放射治疗科和核医学科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分析有关数据。结果 10年间共监测5 420人,个人受照剂量<5.00 m Sv/年者占总监测人数的99.87%(5 413/5 420);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2±0.11)m Sv/年,随年份的增加其总体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实测年集体有效剂量为2.80人·Sv;年个人有效剂量超过5.00 m Sv的人次数分布比为0.001,集体剂量分布比为0.028。放射治疗科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4±0.09)m Sv/年,年集体有效剂量为2.00人·Sv,占集体有效剂量的71.43%。核医学科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86±0.17)m Sv/年,年集体有效剂量为0.80人·Sv,占集体有效剂量的28.57%。核医学科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放射治疗科(P<0.05)。结论广东省放射治疗科和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监测结果总体满意,个别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剂量监测 照射 受照剂量 放射治疗 核医学
原文传递
从鼻咽癌放疗后复发部位探讨放疗设野范围 被引量:24
7
作者 罗伟 汤轶强 +2 位作者 黄莹 卢丽霞 卢泰祥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1,共3页
背景与目的:自上世纪90年代,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鼻咽癌常规外照射采用面颈联合野、耳前野和低熔点挡铅技术,本研究通过分析部分常规放疗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资料探讨常规鼻咽癌面颈联合野和耳前野照射范围的合理性。方法:收集1999年在中... 背景与目的:自上世纪90年代,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鼻咽癌常规外照射采用面颈联合野、耳前野和低熔点挡铅技术,本研究通过分析部分常规放疗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资料探讨常规鼻咽癌面颈联合野和耳前野照射范围的合理性。方法:收集1999年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按常规面颈联合野和耳前野设野治疗的,放疗后局部区域出现复发,有放疗前后和复发CT检查的鼻咽癌患者资料,分析复发灶所侵犯的部位。对于有照射野设置资料患者,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下进一步行局部复发灶和照射野模拟剂量学分析,观察复发灶与95%等剂量线的关系,若复发灶95%以上(包括95%)的体积在95%等剂量线内,判断为野内复发,20%以上(包括20%)~95%以下体积在95%等剂量线内,边缘复发,20%以下体积在95%等剂量线内,野外复发。结果:共收集了40例可供分析的患者,其中15例患者材料完整可供局部复发灶和照射野模拟剂量学分析。局部复发的主要部位为鼻咽腔、颅底骨质;局部复发灶和照射野模拟剂量学分析发现野内复发9例,边缘复发4例,野外复发2例。6例边缘和野外复发的患者,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复发与未严格遵循常规设野原则或对病灶范围判断失误造成不适当的照射野边界导致靶区出现低剂量区有关。结论:常规鼻咽癌面颈联合野和耳前野照射范围基本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照射 照射 复发区域
下载PDF
山西省2010-2012年省直管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惠芳 范东梅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5-656,共2页
职业照射剂量是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放射性疾病诊断治疗及放射防护评价的重要依据。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加强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按《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山西省直管医疗机... 职业照射剂量是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放射性疾病诊断治疗及放射防护评价的重要依据。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加强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按《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山西省直管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本文报道2010—2012年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医疗机构 山西省 剂量分析 直管 照射 职业健康监护 个人剂量监测
原文传递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分析 被引量:25
9
作者 张伟佳 张雨 +3 位作者 师依婷 杨萌 马超 梁瑞峰 《中国辐射卫生》 2019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调查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防护现状,为加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与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_p(10),利用X、γ散漏射... 目的调查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和防护现状,为加强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与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监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当量H_p(10),利用X、γ散漏射线巡测仪451P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结果 2016年共监测介入放射工作职业性外照射757人,有效监测536人,有效监测率为70.81%,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29 mSv;2017年共监测1 123人,有效监测309人,有效监测率为27.52%,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47 mSv;2017年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2,P<0.01);第二术者位总体空气比释动能率要高于第一术者位,且头部空气比释动能值均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2016—2017年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处于较低剂量照射水平但有效监测率偏低;放射防护工作仍需不断完善,重点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的辐射防护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放射工作人员 照射 个人剂量 放射防护
原文传递
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岩 张圆圆 +3 位作者 张伟佳 周静 师振祥 刘永 《中国辐射卫生》 201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掌握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效果,为放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 目的掌握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效果,为放射卫生防护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Z 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对铅衣内、外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的受照剂量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累计监测放射工作者324名,其中介入人员287人,核医学人员37人。不同级别医院(三甲、三级(未定等)、二甲)工作人员铅衣内人均年剂量当量中位值分别为0.9 mSv、1.14 mSv和0.86 mSv;铅衣外分别为1.96 mSv、5.86 mSv和1.37 mSv。各级医院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级医院工作人员铅衣内、外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的324名介入、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年剂量水平,均在国家标准限值内;但铅衣内外、不同级别医院以及不同工种之间个人剂量受照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在放射防护实践中应加强重点工种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核医学 照射 个人剂量监测 放射防护
原文传递
精准时代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俊杰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共3页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2种。内照射又称近距离治疗(brachytherapy,BT)。其中高剂量率后装BT和低剂量率组织间永久插植治疗应用较为普遍。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高剂量率后装 近距离治疗 放射治疗 低剂量率 照射 照射 组织间
原文传递
规范鼻咽癌外照射的建议 被引量:23
12
作者 崔念基 卢泰祥 +1 位作者 赵充 张恩罴 《中国肿瘤》 CAS 1999年第4期181-183,共3页
[目的]规范鼻咽癌常规外照射技术。[方法]头颅固定、CT和(或)模拟定位,头颈同一体位,采用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技术进行等中心照射。采用面颈联合野+下颈锁上区前切线野及面颈联合缩野+颈后三角区野或面颈联合野+下预锁上区前切线... [目的]规范鼻咽癌常规外照射技术。[方法]头颅固定、CT和(或)模拟定位,头颈同一体位,采用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技术进行等中心照射。采用面颈联合野+下颈锁上区前切线野及面颈联合缩野+颈后三角区野或面颈联合野+下预锁上区前切线野及耳前野+颈前切线野;颅内侵犯辅以颅底野。[结果]能使鼻咽、颅底、口咽、鼻腔、副鼻窦、上颈部处于同一靶区,剂量计算准确、分布合理、邻近正常组织受到有效保护。[结论]该设野方法可适用于各期鼻咽癌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的常规外照射。它具有靶区剂量分布合理、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照射 放射治疗
下载PDF
鼻咽癌外照射联合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治疗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郎锦义 许峰文 +4 位作者 浩林力 杨家林 李涛 张伟 王静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8-19,共2页
采用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射联合体外放射治疗76例鼻咽癌。其中,T1~249例,T3~427例。体外放射剂量T1~2DT50Gy/5周,T3~4DT56Gy/5.5周;对有茎突区或/和颅骨破坏者补量DT10~20Gy/1... 采用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射联合体外放射治疗76例鼻咽癌。其中,T1~249例,T3~427例。体外放射剂量T1~2DT50Gy/5周,T3~4DT56Gy/5.5周;对有茎突区或/和颅骨破坏者补量DT10~20Gy/1~2周。后装剂量T1~2DT24Gy/4次/2周,T3~4DT18Gy/3次/2周。全组4、5年无癌生存率分别为67.1%,56.0%。4年局部控制率为92.8%。主要后遗症为张口困难(9.2%),软腭损伤(5.7%)等。随访结果提示联合治疗鼻咽癌局部控制率令人鼓舞,尤以T1~2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照射 高剂量率 腔内放疗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广州市2008-2014年医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曾飞飞 李森华 +3 位作者 杨晓忠 李旭东 郑倩玲 刘移民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2008—2014年委托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广州市医用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分析其监测数据。结果 7年共监测17 754人次,年集体有效剂量为10...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2008—2014年委托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广州市医用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分析其监测数据。结果 7年共监测17 754人次,年集体有效剂量为10 621.1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中位数为0.21 mSv/a。2008—2012年间人均年有效剂量呈逐年增高趋势(P<0.05),至2012年达到高峰,其后于2013、2014年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二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高于三级、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P<0.01),三级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P<0.01)。2008—2014年每年监测了4个周期的放射工作人员有效监测率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加(P<0.01);有效监测率随医院级别的升高而升高(P<0.01)。放射诊断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低于临床核医学、放射治疗学和介入放射学(P<0.01)。结论广州市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在国家标准限值内,但仍应重点关注二级医院、临床核医学、放射治疗学和介入放射学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照射 个人剂量 年集体有效剂量 人均年有效剂量
原文传递
江苏省2011-2018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维 王进 +1 位作者 周媛媛 缪雨季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2011—201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基本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我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相关数据,对其进... 目的了解江苏省2011—201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基本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我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11—2018年监测江苏省放射工作人员共176134人,总年集体有效剂量58人·Sv,期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5 mSv。医用放射工作人员中从事介入放射学、核医学人均年有效剂量均为0.41 mSv,其高剂量人员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类别(χ^(2)=219.1,P<0.05)。至2018年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为25714人,占81%,年平均有效剂量为0.24 mSv;工业放射工作人员为6169人,占19%,年平均有效剂量为0.18 mSv。结论江苏省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介入和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应改进和完善工作场所防护措施,同时应加强工业放射工作人员管理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 照射 有效剂量
原文传递
广东省2015年部分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明芳 刘小莲 +4 位作者 邱美娇 麦维基 郭玮珍 贾育新 杨浩贤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5-397,共3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2015年部分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医疗机构5 302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对其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广东省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 目的分析广东省2015年部分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医疗机构5 302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对其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广东省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中位数(M)为0.26 mSv/a,年有效剂量超过5.00 mSv的人次数分布比为0.001 5(8/5 302)。核医学、诊断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学和其他类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的M依次为0.42、0.27、0.26、0.23 mSv/a,核医学类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其余4类放射工作人员(P<0.05)。结论 2015年广东省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总体满意;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是放射防护工作的重点监测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剂量 照射 受照剂量 医疗机构 有效剂量
原文传递
2015-2019年内蒙古地区部分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许潇 刘祥 +3 位作者 张杰 陈启 范胜男 邓君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了解、分析2015—2019年内蒙古地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辐射防护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内蒙古地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 目的了解、分析2015—2019年内蒙古地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辐射防护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内蒙古地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015—2019年各年度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依次为0.72、0.87、0.88、0.71和0.64 mSv。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其他应用6种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466.56,P<0.05),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与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其余职业类别(Z=19.95、9.87、10.10、12.76,P<0.05)。结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特别是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和放射性药物操作人员,应持续改进和完善相应辐射防护工作场所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应用 放射工作人员 照射 个人剂量
原文传递
2014-2018年江西省医用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宁 邓磊 +4 位作者 王哲 王健 陈以水 刘永泉 邓君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分析江西省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2018年江西省医疗机构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工种包括诊断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统计分析江西医用放射工作... 目的分析江西省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2018年江西省医疗机构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工种包括诊断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统计分析江西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结果本次共调查23833人次,平均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16 mSv,受监测人员中年有效剂量超过1 mSv的工作人员数与受监测人员总数的比值(NR1)为4.32%,年有效剂量超过5 mSv的工作人员数与受监测人员总数的比值(NR5)为0.10%。2014—2018年间,人均年有效剂量呈现先上升后回落的趋势,2017年达到峰值。5年间监测从事诊断放射学人员有17909人次,占总监测人次的75.14%;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的工种是介入放射学,为0.329 mSv,其他工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诊断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分别为0.318、0.283和0.269 mSv,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39,P<0.001)。结论江西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核医学受照剂量水平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一、二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较高,建议加强核医学及一、二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照射 个人剂量 热释光
原文传递
上海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路鹤晴 沈耀芳 +1 位作者 陈丽芳 沈金福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1-422,425,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2~2004年部分不同放射工种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直管从事放射性核素与射线装置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共5627人次...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2~2004年部分不同放射工种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直管从事放射性核素与射线装置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监测,共5627人次。[结果]3年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51mSv·a^-1,γ射线工业探伤工种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最高为0.815mSv·a^-1,但各工种的剂量水平普遍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结论]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均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20mSv·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照射 个人剂量监测 热释光剂量计
下载PDF
宫颈癌外照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剂量-体积-时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郑敏 何玲 +6 位作者 许敬辉 马家宝 范羽 谢非 刘光荣 樊伶俐 王捷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与直肠受照剂量、体积以及受照时间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IMRT照射的51例宫颈癌病例,根据RTOG/EORT...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与直肠受照剂量、体积以及受照时间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IMRT照射的51例宫颈癌病例,根据RTOG/EORTC毒性分级标准分为1~4级。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标准计划下不同放射性直肠炎分级组的患者直肠受照剂量体积。分析直肠Dmax、Dmean、D1cm、J2cm,、D40、V40和出现症状时直肠受照剂量。结果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放疗后(23.06±12.01)d。与发生放射性直肠炎3—4级组相比,放射性直肠炎2级组的直肠Dmax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8,P〈0.05);与发生放射性直肠炎3~4级组相比,放射性直肠炎1级、2级组的直肠D,甜、D2cm,值均低于放射性直肠炎3~4级组(F=4.893、4.406,P〈0.05),而直肠D40和V40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IMRT放疗20d左右较易发生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且较多发生轻度到中度急性放射性直肠炎,重度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低。在宫颈癌IMRT放疗时,尽量减小直肠Dmax、D1cm3、D2cm3的值,对降低重度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适形调强放疗 照射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